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45
《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建议学时数: 36 学分: 3适用专业: 民航服务开课单位: 管理工程系编制:审定: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新兴学科, 是民航服务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是为培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心理服务理念, 提高学生的心理服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属于专业核心课, 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目标开设《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空中乘务基础能力。
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旅客心理、自我心理等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培养学生心理服务的理念, 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一)能力目标:能力方面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进而提高民航服务质量;能运用心理理论与技巧, 应对服务过程中旅客或货主的心理变化, 识别并处理服务过程中旅客或货主特殊的心理需求;使用规范的岗位服务用语, 为旅客和货主提供优质服务;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 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适应航空服务各岗位的职业要求。
解决航空服务中电话定做与售票处、值机处、候机室、空中、行李查询、民航宾馆、民航餐厅、民航商场等各个岗位中遇到的各类服务需求, 达到航空服务各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相关的要求。
(二)知识目标: 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民航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航服务事业, 愿意为民航服务奉献的精神。
(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初步具备一个德才兼备的职业人。
三、课程设计及内容(一)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构建“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注重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方法上, 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拟真地解决民航服务中遇到的各类服务心理问题, 继而提高服务水平。
页眉内容《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练习题一、填空1.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心理现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人所共有的心理过程和人各有异的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以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心理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
4.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
5.态度的特征有社会性、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价值性。
6.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接近且接纳、相似因素、互惠互利、人格吸引、外貌吸引。
7.心理过程包括意志活动、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8.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起点。
9. 旅客是民航服务的核心和主体,而民航服务人员、服务部门只是民航服务的客体。
10.突发事件的特点有突发性、欲望性、群体性、破坏性。
11. 情感是人对客事物的态度体验。
12.放松法分为腹式呼吸放松和自我暗示放松法。
13情绪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心境、激情和应激。
14.依据情绪的性质,可以将情绪分为喜、怒、哀、恐四种类型。
15.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有认知原因、社会原因及环境原因。
16.民航服务人员的问候用语包括标准式问候用语、时效式问候用语。
17.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18.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放松法和合理宣泄法。
19.在民航服务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旅客和民航服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家长型、幼儿型及成人型。
20.客我交往的心理效应有第一印象、刻板效应、否定后肯定效应、角色扮演。
21.从能力水平划分,可分为有能力、才能、天才。
22.常用的心理防御反应有代偿、合理化和渲泄。
二、选择1.在以下各项中,层次最低的需要是:(C )A归属爱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2.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B、健康C、大脑D、人际沟通3.不属于态度构成要素的是(D )A认知要素 B 情感要素 C 行为倾向要素 D 健康要素4.沟通可能性最大的沟通方式是(B)A.非语言沟通 B语言沟通 C无意沟通 D 单向沟通5.(B ),一般在在0-20厘米之间。
《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练习题一、填空1.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心理现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人所共有的心理过程和人各有异的个性心理。
2. 心理学是以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心理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 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
4. 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
5. 态度的特征有社会性、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价值性。
6.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接近且接纳、相似因素、互惠互利、人格吸引、外貌吸引。
7. 心理过程包括意志活动、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8.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起点。
9. 旅客是民航服务的核心和主体,而民航服务人员、服务部门只是民航服务的客体。
10. 突发事件的特点有突发性、欲望性、群体性、破坏性。
11. 情感是人对客事物的态度体验。
12. 放松法分为腹式呼吸放松和自我暗示放松法。
13 情绪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心境、激情和应激。
14. 依据情绪的性质,可以将情绪分为喜、怒、哀、恐四种类型。
15. 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有认知原因、社会原因及环境原因。
16. 民航服务人员的问候用语包括标准式问候用语、时效式问候用语。
17. 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18. 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放松法和合理宣泄法。
19. 在民航服务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旅客和民航服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家长型、幼儿型及成人型。
20. 客我交往的心理效应有第一印象、刻板效应、否定后肯定效应、角色扮演。
21. 从能力水平划分,可分为有能力、才能、天才。
22. 常用的心理防御反应有代偿、合理化和渲泄。
二、选择1. 在以下各项中,层次最低的需要是:(C )A归属爱的需要;B 安全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2.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B 、健康C、大脑D 、人际沟通3. 不属于态度构成要素的是( D )A 认知要素B 情感要素C 行为倾向要素D 健康要素4. 沟通可能性最大的沟通方式是(B)A.非语言沟通B 语言沟通 C 无意沟通 D 单向沟通5. (B ),一般在在0-20 厘米之间。
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一、简介作为大众交通工具之一,民航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民航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往往会受到乘客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为提供更好的民航服务,了解和应用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二、乘客心理需求1. 安全感在航空旅行中,乘客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安全感。
因为乘客们常常面临高空、陌生环境和不可控因素等情况,他们需要获得对飞行安全的信心和保证。
作为民航从业人员,应该提供恰当的安全知识和信息,以减轻乘客的不安感。
2. 运输舒适度长时间的航空旅行会让乘客感到疲惫不堪。
而一个舒适的飞行环境对于乘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座位的舒适度、空调的温度、食物的品质等都会对乘客的体验产生影响。
民航从业人员应该在细节处提供关怀,确保乘客的舒适度。
3. 社交互动民航旅行往往是乘客进入陌生环境,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接触的机会。
因此,乘客们往往希望有机会进行社交互动,认识新朋友或者扩展人际关系。
民航服务人员应该为乘客提供相应的社交机会,帮助他们融入航空旅行的社交环境。
三、民航服务实务1. 客户导向为了提供满意的民航服务,客户导向是至关重要的。
服务提供者应该全面了解并尊重乘客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此外,及时回应乘客的反馈和投诉也是客户导向的重要方面。
2.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提供优质民航服务的关键。
民航从业人员应该学习和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反馈。
通过积极沟通,可以增强与乘客之间的互动和理解,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3. 紧急情况处理在航空旅行中,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如飞机故障、恶劣天气等。
民航从业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保护乘客的安全。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沉着冷静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至关重要。
4. 跨文化意识由于民航涉及到各种文化背景的乘客,跨文化意识是提供民航服务的重要素质。
民航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避免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问题。
第一章民航服务的心理概述12345反映,客观存在是心理的源泉。
6行为。
第二章旅客的社会知觉:123对象,或无意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这些事物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印象,而周围的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其知觉印象比较模糊。
41)表情认知(2)个性认知(3)角色认知(4)心理素质认知,111)态度(2)姿势(3)口头表达(4)非口头表达(5)个人形象(6)胸卡是指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出的共同的、固定的和笼统的结论与印象。
第三章旅客的服务需要12张、焦虑。
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
6'71)病残旅客是指有生理缺陷的旅客及在乘机过程中突然发病的旅客。
这些人较之正常人自理能力差、有特殊困难,迫切需要他人帮助。
(2)但他们自尊心都极强,一般不会主动要求空中乘务员去帮忙,总是要显示他们与正常人无多大区别,不愿意别人讲他们是残疾人。
(3)对此,空中乘务员要了解这些旅客的心理,特别注意尊重他们,最好悄悄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
第四章民航服务的沟通11)沟通有助于服务人员帮助旅客(了解旅客的需要和困难)(2)沟通有助于改善服务人员与旅客的关系(改善客我关系是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可以防止误会,化解矛盾)(3)沟通有助于增进服务人员与旅客之间的友谊(彼此传达意见、看法,表达情绪情感,互相满足交往与友谊的需要,产生亲密感,改善和调节双方的关系)。
341)语言障碍(2)文化传统与文化程度障碍(3)情绪情感障碍(4)个性障碍(5)角色地位障碍(6)因态度、信念不同等因素引起的障碍(7)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51)了解沟通对象——旅客。
①了解对方的个性特点和当前心境;②了解旅客已有的观点、意见和态度;③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并具有接受不同意见的能力;④了解我们自己(2)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①增加对自己身体语言的自觉性;②身体语言的运用(3)熟练掌握语言技巧,主要是指“说”语言的技巧,即语音、语气和语调等(4)学会倾听(5)与旅客找到共同语言(yes原则)(6)赢得旅客的理解和配合(7)迅速解决各种问题第五章民航服务的交往.45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是错误的,那么,人们会对此人作出更高的评价。
1、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
()2、知觉包括对物和人的知觉,其中对人的知觉就是社会知觉。
()3、态度总是有对象的,总是指向某一事物,没有对象的态度是不存在的。
()4、情绪兴奋是神经系统特性在生理上表现的重要特性。
()5、“酸葡萄”“甜柠檬”效应反映的都是消极的“心理自助”。
()6、情绪状态下伴随产生的生理和行为反应,通常是个体无法自主控制的。
()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具有一定渲染性的常见情绪状态。
2、埃里克-伯恩发明创造了分析法。
3、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为、、、。
4、心理健康的民航服务人员具有能力和自制力。
1、“气提声凝”给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觉()A紧迫感 B厌恶感 C喜悦感 D惧怕感2、下列不属于社会知觉的偏差的是:()A鲶鱼效应 B第一印象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3、“叹气、点头、走来走去、跺脚”这几种身体语言属于那种常见情绪() A撒谎 B厌倦 C急躁 D窘迫4、下列哪个内容不是服务人员恰当运用的赞美()A赞美处于真诚。
B赞美明确具体。
C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赞美。
D因人而异、突出个性。
1、正式沟通2、“完全特殊”沟通障碍3、第一印象4、晕轮效应1、情绪的特征?2、民航服务人员气质的要求3、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有哪些社会知觉?4、列举民航服务突发事件的种类为什么说提高旅客满意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满意度的提高对民航企业又有怎样的意义。
案例:试分析民航航班延误与取消的可能因素对旅客产生的情绪影响,以及服务人员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对原则A理直气壮地服务态度 B准确的角色定位C正确的服从理念 D提倡的服务行为5.以下是客我交往心理效应的是:( )①第一印象②晕轮效应③否定后肯定效应④角色扮演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以下哪个不是心理防御性的反应方式()A代偿 B情绪化 C合理化 D宣泄7.以下哪种不是情绪的基本状态()A心境 B激情 C平和 D应激8.下列哪个不是构成态度的要素()A认知要素 B情感要素 C行为倾向要素 D心理预备要素9.“太好了!“相当棒!”“太合适了!””这是属于那种赞赏用语()A应酬式 B认可式 C评价式 D回应式10.按心理机能占优势来划分,性格可分为( )A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B外倾型,內倾型C理论型,艺术型,政治型 D经济型,社会型1.心理素质2.“甜柠檬”反应3.共生效应4.心理相容1.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2.客我交往的原则?3.健康情绪对民航服务的积极影响?4.民航服务语言的运用原则?面对不良突发事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原则去处理及要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教案第一次课一、主要内容第一章民航服务的心理基础第一节心理现象的分类第一节以心理为基础做好民航服务的意义(重点)第三节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难点)二、教学的目的1.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掌握民航服务的基本特点,理解民航服务的本质特征3.了解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民航服务的心理基础一、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间的关系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第二节以心理为基础做好民航服务的意义一、民航服务的定义1、狭义的服务2、广义的服务二、民航服务的特征三、掌握心理知识对民航服务的意义1、对民航服务营销的意义2、对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的意义3、对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意义第三节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原则二、民航服务心理的研究方法一、主要内容第二章社会知觉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重点)第一节社会知觉的含义与特征第二节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难点)二、教学的目的1、理解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注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2、理解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注意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案例分析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社会知觉的含义和特征一、知觉的概念:感觉器官对事物整体的反应二、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接近律、相似率、连续率2.选择性3、理解性第二节影响旅客社会知觉的因素一、刺激因素—航空公司自身的影响因素1、机场环境对旅客社会知觉的影响2、机舱环境对旅客社会知觉的影响3、空乘服务人员的服装对旅客社会知觉的影响4、服务举措与手段对旅客社会知觉影响5、飞机班次、时间对旅客社会知觉影响6、民航服务对旅客社会知觉的影响二、个体因素—影响旅客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和动机3、经验和期望4、阶层意识5、其他个体因素一、主要内容第二章社会知觉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第二节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难点)第三节民航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难点)二、教学的目的1、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注意提高服务的技能技巧2、掌握社会知觉的偏差,注意克服服务中的偏见和不良习惯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案例分析4.播放视频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三节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一、民航服务人员对旅客的社会知觉1、表情认知:面部表情、动作表情2、个性认知3、角色认知4、心理素质认知二、民航服务人员的自我社会知觉第四节民航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一、第一印象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1、态度2、姿势3、口头表达4、个人形象5、微笑二、晕轮效应在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效应,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绝密★启用前 座位号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试卷B 参考答案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总 分 题 号一 二三 四五核分人 题 分复查人 得 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计25分)1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
2动机:直接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驱动力3需要:当人生理或心理缺少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叫做需要,4态度:是主体对对像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况的反应。
5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者是坏的印象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 共计24分)1. 简答沟通的特点?答: 1) 沟通双方均为主体2) 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关系3) 需要双方有统一或大体相近的符号系统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得 分评卷人复查人院系: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 考室: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4)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为几个等级,分别是什么?答:1)生理需要(衣,食,住,行……)2)安全需要(安全秩序自由稳定及受到保护的需要)3)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得到或者是付出,有归属感)4)尊重的需要(名利受到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觉得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有与个人能力相符)这个是最高层次的需要3 民航服务中的沟通障碍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上?答:1)语言障碍2)文化传统与文化程度障碍3)情绪情感障碍4)个性障碍5)角色单位障碍6)因态度,信念不同等因素引起的障碍7)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论述民航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及提高民航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