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精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7
1总论1.1环境功能区划1.1.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大连市政府发布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5]42号文件,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1.1.2声环境功能区划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开发区,目前长兴岛地区还未作环境噪声功能区划。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类别划分原则,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已被确定为工业区,因此应属三类噪声功能区。
1.2评价标准1.2.1环境质量标准(1)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5]42号)文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特征污染物铅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铅日均值为0.0007mg/m3。
(2)噪声现状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昼间65dB (A),夜间55dB(A)。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燃气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二类区标准;厂区其它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新污染源二级标准。
饮食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2)污水排放标准本项目厂区的废水经初步处理后,排放至长兴岛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
本项目污水排放标准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表2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噪声排放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DB21-777-9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8年第1号。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许多国家都积极推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期增进读者对大气环境保护的理解。
一、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是指将特定区域内的大气环境按功能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国际上,后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污染防治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气象条件会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因此需要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便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
2.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类型,因此需要根据区域内的产业状况,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需求:保护生态环境是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需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指为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大气污染物监测: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及时掌握大气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优化工业结构: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提高产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3.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4. 加强大气污染源排放治理:对工业企业、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进行治理,限定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大气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实施,并更合理地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持续改善惠州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达到落实惠州市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策略的长远目标,在结合惠州市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以下简称“本区划”)。
二、本区划适用范围为惠州市行政区域,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博罗县、惠东县和龙门县。
经调查,惠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如表1所示。
表1惠州市的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所属行政区保护目标类别等级惠城区墩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古寨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莲塘布水源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大石坑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西湖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惠阳区金桔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白云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黄巢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大坑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白面石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惠东县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坪天嶂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十二崆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南木桥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虎竹嶂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白马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博罗县象头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太平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黄山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龙门县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所属行政区保护目标类别等级杨坑洞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寨头水库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市级合仔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黄草坪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县级三、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区划对惠州市进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的划分,一类与二类功能区之间设置不小于300米的缓冲带,不设置环境空气质量三类功能区,功能区划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的范围信息如表1所示。
环境功能区划分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特征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对空气质量进行划分和评价,以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将不同的区域划分为相应的功能区,以便对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污染分布、气象条件和人口密度。
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将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污染源区、承载区和敏感区。
污染源区是指污染源密集、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区域,如工业区、城市中心等。
承载区是指接受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改善有一定能力的区域,如城市郊区、工业区边缘等。
敏感区是指对污染物敏感、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区域,如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根据气象条件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大气稳定区、湿度适宜区和气象条件复杂区。
大气稳定区是指大气层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变化较小、大气比较稳定的区域,如山谷、盆地等。
湿度适宜区是指湿度较高、空气湿度适宜的区域,如沿海地区、湖泊等。
气象条件复杂区是指气象条件变化较大,如山区、高原、沙漠等。
根据人口密度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城市区、乡村区和人口稀少区。
城市区是指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如城市中心区、市区等。
乡村区是指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农业、农村居民较多的区域,如农田、农村地区等。
人口稀少区是指人口密度很低的地区,如沙漠、高山等。
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标准分级也不同。
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是指空气质量良好,无明显污染,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区域。
二级是指空气质量一般,轻度污染,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
三级是指空气质量较差,重度污染,对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
在不同的功能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分级也有所不同。
总之,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任务的由来 (1)1.2 编制依据与规划目的 (1)1.3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1.4 规划范围和规划时限 (4)1.5 技术路线 (4)1.6 规划重点 (4)第二章规划概况 (6)2.1 地理位置 (6)2.2 自然条件概况 (7)2.3 社会经济概况 (9)2.4 环境概况 (11)第三章社会经济评价与发展定位 (16)3.1 人口结构及变化 (16)3.2 社会与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 (16)3.3 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21)3.4 资源能源消耗状况及存在问题 (23)3.5 区位优势分析和差距比较 (28)3.6 发展定位 (30)第四章环境调查及环境压力分析 (33)4.1 湛江市2001年至2005年环境质量现状………………………334.2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37)4.3 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43)4.4 环境压力分析 (47)4.5 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53)第五章湛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目标 (70)5.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70)5.2 环境保护目标 (73)第六章环境功能区划分 (76)6.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76)6.2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81)6.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96)6.4 生态功能控制区划 (100)第七章环境容量计算 (110)7.1水环境容量计算 (110)7.2大气环境容量计算 (110)第八章湛江市污染防治规划 (112)8.1水环境保护规划 (112)8.2大气污染预测和污染防治规划 (139)8.3声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144)8.4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规划 (146)8.5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160)第九章重点工程规划 (174)第十章政策保障 (176)10.1加强和完善环境决策与管理,创新环境管理体制 (177)10.2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管理能力 (182)10.3推动环境科研和环保产业发展,拓展环境保护支撑体系 (185)10.4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环境经济激励政策 (187)10.5加强环保宣传,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189)总论1.1任务的由来《湛江市环境保护规划》自1997年编制、2000年修编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至今已多年。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 1996-07-22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3.1.1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3.1.2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3.1.3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3.2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第六章⼤⽓环境规划第六章⼤⽓环境规划第⼀节⼤⽓环境现状评价⼀、确定需要调查的⼤⽓污染因⼦重点城市空⽓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主要污染因⼦确定为:PM10(或TSP)、SO2、NO2或(NOx)及该城市的特征污染物,超⼤城市增加O3。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污染源的调查原则充分利⽤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可在其基础上补充和验证,避免重复⼯作。
调查所得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以能满⾜环境污染预测与制定污染综合整治⽅案的需要为前提。
2、⼤⽓污染源收集的基准年3、规划范围:城市市区⾏政管辖区域4、⼤⽓污染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业污染源、⽣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依据排放源⾼度,将各排放源按点源与⾯源进⾏统计(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还需进⾏线源统计)。
并给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式,并列表给出污染源排放清单。
⼤⽓点源排⽓筒底部中⼼坐标;排⽓筒⾼度(m)及出⼝内径(m);排⽓筒出⼝烟⽓温度(℃);烟⽓出⼝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kg/h)。
⼤⽓⾯源(两种⽅法)(1)按⽹格统计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格化。
以规划区的左下⾓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格单元,⼀般可取1000×1000(m2),城市较⼩时,可取500×500(m2),按⽹格统计⾯源的下述参数: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b.⾯源排放⾼度(m),如⽹格内排放⾼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度;c.⾯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当其⾼度差较⼤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度将⾯源分为2-3类。
(2)按⾯源的实际⾯积统计a.⾯源中⼼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b.⾯源平均有效⾼度(m );c.⾯源东西向宽度(m )、南北向长度(m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 或kg/h )线源调查内容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需要将⾼速路、快速路和主⼲路作为线源,进⾏统计。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Principle and technical methods for regionalizingambient air quality function-------------------------------------------------------------------------------- 1.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3.1.1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3.1.2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3.1.3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3.2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实施,统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使全国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指因国家政治、军事和为国际交往服务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区域。
特定工业区指治金、建材、化工、矿区等工业企业较为集中,其生产过程排放到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且其环境空气质量超过三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并无成片居民集中生活的区域,但不包括1988年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10•【文号】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施行日期】2017.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有关要求,加强城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声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性声环境功能区是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噪声源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路网快速扩张,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断变化,环境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不少城市现行声环境功能区已不能适应环境噪声管理需求,亟需调整。
各地要深刻认识做好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以下简称区划)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维护区划工作的严肃性,有效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程度和范围,不断改善声环境质量,努力建设宁静舒适的声环境。
二、总体要求和原则以改善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享有良好的声环境为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重点考虑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用地现状,按照规划用地性质、用地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和现行声环境功能区,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要加强监管,不能随意降低已划定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要遵循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有利于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声环境功能区应覆盖整个城市规划区范围,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用地性质变化而同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