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第二章.x
- 格式:ppt
- 大小:9.99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1、重点,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点,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3、关键,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讨论学习法,课时计划:2个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2、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3、你能回答这两个疑问吗?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一)发展:1、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2、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罗马3、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帝国4、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5、公元10-11世纪西欧城市(二)特征: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那么,近代旅游又是如何兴盛的呢?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1、技术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价值因素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英)托马斯·库克1841年7月5日禁酒大会1845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1845年8月4日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二)特征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高一旅游概论第二章知识点旅游概论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发展的学科,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掌握旅游概论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旅游概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下面是这一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交流等目的,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活动。
2. 旅游的特点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需要离开日常生活环境;-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等需求;- 通常需要发生在可达性范围内的其他地区或国家。
3. 旅游者的分类旅游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动机:包括休闲度假旅游、寻求刺激的冒险旅游、文化交流旅游等;- 根据年龄:包括儿童旅游、青少年旅游、老年人旅游等;- 根据性别:包括女性旅游、男性旅游等。
4. 旅游的影响与效益旅游对于目的地和旅游者本身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效益,包括:- 经济效益: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社会效益: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等;- 环境影响:旅游可能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5. 旅游行为的规划与组织旅游行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包括:- 目的地的选择: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行程的安排:合理安排旅游行程,包括时间、交通、住宿、景点等;- 预算的控制:制定适当的预算,合理控制旅游费用。
6. 旅游的发展与趋势旅游的发展与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技术因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得旅游更加便利和普及;- 环境因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得可持续旅游得到更多关注;- 文化因素:旅游的文化体验和交流对于旅游者越来越重要。
通过学习第二章的知识点,我们对旅游概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旅游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旅游的发展与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模块二:旅游者,让快乐相随模块目标:1.掌握我国及国际上对旅游者定义的划定与解释2.掌握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概念3.能够分析影响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4.理解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类型5.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6.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征业界新语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马尔代夫会见我大使馆工作人员时曾幽默提示,提醒我国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不要乱扔,不要破坏当地的珊瑚礁。
这以小见大的一席话,指出了一些游客在海外旅游方面存在的不文明问题。
部分游客个人素质偏低,随手乱扔垃圾、破坏旅游景观等,把“自由散漫”当成“不拘小节”;还有一些游客旅游心态存在误区,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认为旅游就是在景点拍照留念发微博朋友圈,不注重旅行品质和当地风俗文化的融入,忽视了旅游的真正意义。
旅游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然而,由于多数旅游行为并不触犯强制性规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觉自律。
出门在外,展现的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家国的大面子。
旅游者捡起丢弃的矿泉水瓶,留住的却是国人的文明形象。
每个旅行者都是一张名片,文明旅游则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起的责任。
项目一 身未动,心已远——认知旅游者学习导读旅游业的兴旺取决于旅游活动的活跃,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与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构成旅游业的整体。
有了旅游者,才有旅游活动,有了旅游活动,才有旅游业的产业。
要想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就必须首先研究旅游者。
因此,旅游者是旅游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图2-1 纳木错的老奶奶 图2-2骑行者任务一、了解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界定案例播报2014年“十一”黄金周河南接待游客4136万人次 总收入238亿根据河南省旅游局统计的数据,国庆7天假日接待游客4136.1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总收入238.28亿元,同比增长12.4%。
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1.参照世界历史的分期,可将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时期。
2.一般认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其旅行目的在于___________。
3.公元前8世纪以后,希腊罗马兴起。
由于罗马帝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便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
因此,在一部分贵族特权阶层中,开始超越宗教界限而以_______________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日渐增多,各地到罗马观光、鉴赏艺术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4.据可靠文字记载,()――――()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的真实写照,这与当时的()有关。
5.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西亚兴起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修建了一条路,由于交通便利,外国商人、学者、游客都选择这条道路到(),成为以后‘丝绸之路’西段的基础。
6.公元7世纪兴起、8世纪已达极盛时期的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驿道四通八达,交通住宿十分方便。
由于伊斯兰教的()规定,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必须到麦加朝拜一次,因此,()盛行。
同时,阿拉伯帝国还鼓励()和()。
正如()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7.在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如威尼斯、热那亚已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因而,()随之兴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为经商来到中国,是第一个走过丝绸之路全程的人。
由他口述的()一书,第一次系统的向欧洲人介绍了亚洲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