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成形技术基础3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7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1.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部应力使材料受力,发生形变,从而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外部应力可以是拉伸、压缩、弯曲等形式,材料受到应力后发生塑性变形,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成形。
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发生晶粒的滑移和再结晶等变化,使材料更容易流动和变形,这对于塑性成形的效果非常重要。
3.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应变硬化和材料流动等方面的知识。
应变硬化是指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增加抗力的现象,材料流动则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过程,通过流动来实现所需的成形效果。
二、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规律1.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包括平面应变变形、轴向应变变形、弯曲应变变形、扭曲应变变形等。
不同的成形方式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变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2.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还受到横向压缩和减薄等因素的影响。
横向压缩会导致材料沿其厚度方向出现侧向膨胀的现象,减薄则是指材料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减小尺寸和厚度的现象。
3.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出现显著的硬化现象。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和抗力会逐渐增加,这对于成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非常重要。
三、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流变规律1.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会发生流变,即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过程。
材料的流变规律是指在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变形规律和流动规律,这对于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
2.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出现应力和应变的分布不均匀、表面变形、壁厚变化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成形件质量的不稳定性和变形过程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
3.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受到局部热和化学变化的影响。
局部热和化学变化会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对于成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塑性成形的热变形和冷变形1. 塑性成形通常分为热变形和冷变形两种方式。
第一部分绪论一、塑性成形工艺分类1一次塑性加工:轧制、挤压、拉拔等工艺,是生产型材、板材、线材、管材的加工方法。
2二次塑性加工:以一次塑性加工获得的型材、板材、线材、管材、棒材为原材料进行再次塑性成形——冲压、锻造。
第二部分冲压工艺一、冲压加工三要素:1冲压设备2模具3原材料二、冲压工艺分类:1按变形性质分:⑴分离工序——被加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作用在变形部分的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抗剪强度,材料便产生剪裂而分离,从而形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⑵成形工序——被加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仅仅产生塑性变形,得到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这些冲压工序统称成形工序。
2按变形方式分:冲裁、弯曲、拉深、成形。
3按工序组合形式分:⑴复合冲压⑵连续冲压⑶连续-复合冲压三、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1两种失稳状态:⑴拉伸失稳——板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局部出现缩颈或断裂。
⑵压缩失稳——板料在压应力作用下出现起皱。
2衡量冲压成形性能的标准——破裂性、贴模性、定形性。
⑴冲压成形性能——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的适应能力。
⑵贴模性——板料在冲压过程中取得与模具形状一致性的能力。
影响贴模性的因素是起皱、塌陷。
⑶定形性——零件脱模后保持其在模内既得形状的能力。
影响定形性的主要因素是回弹。
3板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γ△γ↑,表示板平面内各向异性↑,拉深时在零件端部出现不平整的凸耳现象,必须进行修边处理。
第三部分锻造工艺第一章热锻(P239)一、锻造分类1按变形温度:热锻、温锻、冷锻2按作用力来源:①手工锻造②机械锻造:自由锻模锻胎膜锻特种锻造胎膜锻——在自由锻设备上采用活动模具成形锻件的方法。
二、锻前加热(P242)1目的:↑塑性,↓变形抗力,使之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2加热方法:⑴火焰加热⑵电加热:①感应电加热②接触电加热③电阻炉加热⑶少无氧化加热:精锻生产中,实现少无氧化加热的加热方法:①快速加热②介质保护加热③少无氧化火焰加热三、锻造温度范围选择原则(P245~246)1始锻温度T始:AE线以下150~250℃,尽可能高,但不能过高2终锻温度T终:①碳钢:T终≧A1线②亚共析钢:T终=A3+15~50℃(800℃左右),尽可能低,但不能过低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A1+50~70℃≤T终≤Acm线参见P246图9-9四、加热缺陷(P247)1氧化:生成氧化铁(氧化皮)2脱碳:表面含碳量↓,变软3过热:强度和韧性↓定义:当毛坯加热温度超过始锻温度或毛坯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都会引起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即过热。
第二章塑性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利用外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从而获得各种产品的加工方法。
※主要应用:1)生产各种金属型材、板材和线材;2)生产承受较大负荷的零件,如曲轴、连杆等;※塑性成形特点:1)产品力学性能优于铸件和切削加工件;2)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高;3)产品形状不能太复杂;4)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分类:1)轧制2)挤压3)拉拔4)锻压:a锻造(自由锻,模锻)。
b 冲压第一节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一、塑性变形的实质●宏观:外力,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分切应力作用)●微观(晶体内部):位错滑移和孪晶●多晶体:晶粒变形、晶界滑移、晶粒转动二、塑性变形的分类●冷塑性变形:低于再结晶温度以下时发生的变形钨的再结晶温度在1200度。
●热塑性变形:高于再结晶温度以上时发生的变形铅、锡等金属再结晶温度在零度以下。
三、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产生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原因:位错密度提高,亚结构细化2. 产生内应力:变形开裂,抗腐蚀性能降低,采用去应力退火进行消除。
3. 晶粒拉长或破碎,可能产生各向异性的塑性变形→晶格畸变→加工硬化→内能上升(不稳定)→加热→原子活力上升→晶格重组→内能下降(温度低时,回复。
温度高时,再结晶)四、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五种形态: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1、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变形之后,利用热变形后的余热进行,不需要重新加热。
2、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
3、亚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进行的热变形过程中,终止热变形后,前面发生的动态再结晶未完成而遗留下来的,将继续进行无孕育期的再结晶。
二)、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 使铸锭或毛坯中的气孔和疏松焊合,晶粒细化,改善夹杂物和第二相等形态和分布,偏析部分消除,使材料成分均匀。
塑性成形重要知识点总结塑性成形是一种通过应变作用将金属材料变形为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也是金属加工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工艺。
以下是塑性成形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塑性成形的原理塑性成形是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使其形状和尺寸发生改变。
塑性成形的原理包括应力与应变关系、材料的流动规律和力学模型等。
2.塑性成形的分类塑性成形可以根据加工过程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拉伸、压缩、挤压、弯曲、冲压等。
不同的成形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形状要求。
3.塑性成形的设备塑性成形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加工,包括拉伸机、压力机、挤压机、弯曲机、冲床等。
这些设备提供必要的力量和变形条件,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4.金属材料的选择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塑性特性,因此在塑性成形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镁等。
5.塑性成形的加工方法塑性成形的加工方法非常多样,包括冲压、拉伸、挤压、压铸、锻造等。
不同的加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形状要求,可以实现复杂的金属成形。
6.塑性成形的工艺参数塑性成形的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等。
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提高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
7.塑性成形的变形行为塑性成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变形行为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金属材料的变形行为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弹变回复等,通常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8.塑性成形的缺陷与控制塑性成形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缺陷,如裂纹、皱纹、细化等。
为了控制这些缺陷,需要采取合适的工艺和工艺措施,如加热、模具设计优化等。
9.塑性成形的优点与局限塑性成形具有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灵活性好等优点,可以制造出复杂的金属零件。
然而,塑性成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材料性能有一定要求、成形限制等。
10.塑性成形的应用领域塑性成形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家电等。
不仅可以生产大批量的零部件,还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形状和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