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危险水平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207.82 KB
- 文档页数:2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1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丹东118001;2丹东市中心医院辽宁丹东118002)1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1.1年龄和性别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会增长1倍。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无节制地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脑血管病的发病日益趋向低龄化。
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出50%。
1.2遗传和性格临床发现,脑血管病有家族聚集倾向,而这类家族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均比较高。
性情急躁、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要比平常人高出数倍。
2干预性危险因素2.1高血压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递增和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高血压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4~7倍。
高盐饮食也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长期高血压可促使脑动脉硬化,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伴随二磷酸腺苷升高,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高,补体激活,释放超氧自由基等,损伤血管内皮,前列环素生成减少,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增加,导致脑血管收缩,脑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呈直线关系。
研究表明[1]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生,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血压水平<140/90mmHg为宜。
2.2心脏病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心脏病变并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出现脑低流量灌注,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
心房纤颤导致左心房内血流淤滞,心房肌收缩力下降,容易产生附壁血栓,如果栓子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
无论血压水平如何,伴有心脏病的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2.3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急性期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和增高死亡率。
糖尿病患者有内分泌及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作者:张明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老年性高血压发生率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得到大幅度增加。
老年性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时,需预防心力衰竭,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
而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由于老年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降低,会减少血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敏感性,合并糖尿病后会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以此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71-0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进入到中老年之后,伴随着心脑血管的疾病变得越来越高发,对中老年群体产生了较大的生活影响,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
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是复杂多样化的,既有先天的遗传所造成的,也有因为后天的很多不良生活习所惯造成的。
本文主要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相关的分析和阐述。
1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1 身体机能的下降当人们到45岁之后,身体的技能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这些是无法避免的。
这种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1.2 先天的遗传由于很多的基本是存在于基因之内的,会随着家族的传承而传承下去。
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研究中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会通过基因而遗传给下一代的。
如,家族的长辈都有这类的疾病,那么下一代的子孙在进入中年或者老年之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远远的高于常人。
1.3 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来说,上述的前两种触发因素可以说都不是可控的,首先遗传肯定对于目前的医疗科技来说是不可控的,而年龄的增长更是无法控制的,而对于第三种的触发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来说,是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控制和避免的。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占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1位和第2位[1]。
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增多,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等使我国心血管病形势更严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全民健康”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2]。
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西方国家心血管病的病死率下降,其中40%~70%归因于危险因素控制[3]。
我国基层,包括社区和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对动脉硬化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有重要意义。
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心血管病防控体系的关键。
近年,国内外制定了多部相关专家建议、共识和指南[3],但针对基层医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简洁、可操作的评估、干预方法和建议仍较少,目前的现状是普通人群对一级预防不重视,对二级预防管理不达标。
因此,本专家共识参照国内外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据、相关专业学会指南而制定,旨在指导我国基层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意识,以危险因素控制为基础、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现和识别为转折点,预防和阻断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1 心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1.1 吸烟虽然中国居民吸烟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有3.16亿人吸烟,男性吸烟率高达52.1%。
同时有7.4亿人受二手烟危害,其中儿童约1.8亿。
主动和被动吸烟均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5]。
2016年吸烟造成我国246万人死亡,我国面临的控烟形势严峻。
此外,我国有3.1%的人使用过电子烟,0.5%的人仍在使用[6]。
---------------------------------------------------------------最新资料推荐------------------------------------------------------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方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 20 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初筛工具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 Framin gham 危险评估模型、欧洲 SCORE 危险评估模型、 WHO/ISH 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
Framin gham 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
武阳丰等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
该量表适用于 35~59 岁人群,可以预测该人群未来 10 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但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 10 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对该人群应更积极干预危险因素。
该量表见图 1~2。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 10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1/ 5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 10 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 2008 年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 10 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
健康个体未来10 年冠心病平均危险和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表 1,图 3。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某院近三年收治的82例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选选择同期来某院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6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142例调查对象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基础资料,将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定义和赋值,并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寻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结果: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超过60岁、家族病史、合并高血压、高脂肪饮食、酗酒是诱发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针对相应的高危因素要介入合理控制因素、保持良好心态、适量运动等干预措施。
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该病也成为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为探寻诱发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某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82例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8.9±2.5)岁,心血管疾病53例,脑血管疾病29例,合并有高血压者59例,高血脂者72例,吸烟者44例,饮酒者20例,日常保持适量运动者53例。
选择同期来我院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6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1.3±2.1)岁,合并有高血压者19例,高血脂者16例,吸烟者34例,酗酒者13例,日常保持适量运动者37例。
1.2研究方法收集82例心脑血管老年患者和对照组的基础资料,具体收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饮食习惯、体重、运动情况等,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将收集资料中可能的危险因素设定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设定为因变量,对所有选取的自变量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OR值和95%可信限判断最具独立作用的危险因素[1]。
试论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发布时间:2021-05-07T14:41:58.5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作者:张腾[导读]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卫生院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根据资料报道,每年世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1500万左右,占各种疾病死亡原因首位。
张腾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卫生院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根据资料报道,每年世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1500万左右,占各种疾病死亡原因首位。
应用目前最先进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血管病幸存者。
事实证明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第一位原因,第一号杀手。
关键词:心血管病;中老年人;治疗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疾病都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继癌症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另一类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需要患者耐心和坚持的一种疾病,他需要患者长期不懈地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坚持自我调理饮食和生活起居,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的效果。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概念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
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以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常见病,尤其是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尤其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心脏是脊椎动物最重要器官,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心脏由心肌构成,室间隔将其分成两个室腔,室腔上部为心房,下部为心室,入心血液进入心房,心室射出血液。
左右心房间和左右心室间有间隔隔开,不相通,心房与心室间有瓣膜,瓣膜使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不能倒流。
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危险水平评估
发表时间:2018-09-30T14:02:32.4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作者:陈晓莲
[导读]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和可以改变因素。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危险水平评估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选取老年心脑血管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青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危险水平。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gham积分方法,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方面的发病率为100%。
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L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心脑血管危险水平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类型,实验组患者的高危率为51.67%,中危率为12.5%,低危率为35.83%,对照组高危率为31.68%,中危率为13.33%,低危率为55%,实验组患者的高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低危率无差异,对照组低危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和可以改变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或采取有效药物治疗能够对抑制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危险水平;评估效果;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77-02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同时老年人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银群,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肥胖等[1]。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引发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极高,会引起患者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会导致脑卒中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选取老年心脑血管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青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男性68例,女性5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5±13.5)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70例,女性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8±12.4)岁。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参考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防治指南(NCEP-ATPIII),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10项,第一:年龄,患者的年龄在45岁以上。
第二,高血压,血压在140/90mmHg以上。
第三,吸烟,长期吸烟的患者。
第四,总胆固醇在5.2mmol/L以上。
第五,甘油三酯在1.7mmol/L以上。
第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0mmol/L。
第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6mmol/L以上。
第八,患者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上。
第九,患者BMI在25kg/m2以上。
第十,心脑血管病家族史[2-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老年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gham积分方法,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方面的发病率为100%。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L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见表1。
3.讨论
根据研究发现,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血糖升高,且明显高于青年患者,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0项中,年龄一项的发病率在100%[4]。
由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引发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极高,会引起患者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会导致脑卒中情况,因此控制患者血压和控制糖尿病情况时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高血压和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利于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效果[5]。
综上所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和可以改变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或采取有效药物治疗能够对抑制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朝军.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6):76-77.
[2]杨维,赵春雷,王艳.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6):18-19.
[3]何清,盛虹,赵雅洁,等.环氧化酶与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6,(1):1-5,29.
[4]张立建,李慧敏,钟惠娟,等.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1):105-106,110.
[5]孙宁宁,董凤英,吴自强,等.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364例动态血压变异性及动脉硬化特点[J].广东医学,2017,(7):1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