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护知识培训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39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课件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课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养护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养生方式。
中药养护能够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对中药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多人对中药养护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养护知识,本次培训课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养护的基本原理、常见的中药材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中药养护的基本原理中药养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
这些成分能够在人体内发挥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症等作用,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缓衰老进程,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常见的中药材及其功效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的功效。
人参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适合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的人群食用。
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黄芪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体虚乏力、易感冒、乏力无力等症状。
适合体虚乏力、易感冒、乏力无力的人群食用。
3.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枸杞子可以改善肝肾功能,提高免疫力,减缓衰老进程。
适合肝肾功能不佳、视力模糊、皮肤干燥的人群食用。
三、中药养护的正确使用方法1. 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不同的人群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进行养护。
根据自身的体质、需求以及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行养护。
2. 合理使用中药材:中药材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需要合理使用。
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适。
同时,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材。
3. 注意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对于发挥其功效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中药材需要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用大火煮沸,最后转小火慢煮一段时间。
不同的中药材煎煮的时间和火候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药饮片验收和养护基础知识1引起中药饮片变异的原因和危害1.1常见原因1.1.1药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如含脂肪油、含挥发油、糖分、粘液质多,易走油,易挥发等。
1.1.2储存时温度、湿度的影响存储温湿度不当会导致饮片发霉、虫蛀等现象。
1.1.3饮片的周转率中药饮片储存过久会导致所含成分自然变色、走油。
1.2危害使药物变质失效,消耗饮片,造成浪费,甚至可产生有毒致癌物质。
2常见的中药饮片变异现象中药饮片在保存过程中,由于干燥程度不当、或者所含的某些成分受到了外界气候或虫害等的影响,就会逐渐发生变化,使药物的颜色、气味、形态、内部组织等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
2.1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
★产生原因:中药饮片中含有的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成分,故最易生虫。
★代表药物:白芷、北沙参、娑罗子、前胡、大黄、桑螵蛸等。
2.2发霉: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霉菌所致的霉变现象。
对饮片贮藏危害最大。
★产生原因:我国地处温带,特别是长江以南,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
★代表药物:如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等。
2.3泛油:习称“走油”。
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时其表面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产生原因:某些饮片本身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较多,再加上温湿度等原因存储不当,使其内部油脂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
★代表药物:含油脂高的饮片有柏子仁、桃仁、杏仁、炒苏子、当归、丁香、炒酸枣仁、炒莱菔子等;含糖量多的饮片有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2.4变色:是指饮片的色泽起了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等。
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饮片的外观,而且也影响药物的内在质量。
★产生原因: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导致保管不善。
★代表药物: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由白色变为黄色;颜色由鲜艳变暗淡,如花类药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中药养护技巧》培训分享时间:2011年11月24日14:00-16:00地点:万泽连锁物流配送部培训师:杨远权老师(配送)记录整理:田士杰、李杰学员:深圳门店中药工(师)缘起:11月物流配送部在核查门店中药饮片(材)退货中,陆续发现部分门店退回的中药,在保管中若能采用一些技巧或方法,完全可以杜绝有些中药退货事件的发生,更有助于减少门店与配送部可预知的工作。
在物流配送部领导、杨远权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倡议下,经过人资部对受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调研后,此次活动整体实施方案,便逐步浮出水面。
内容:以下内容将按照当天培训整体实施议程,予以记录和整理,供大家分享。
一、中药材养护的秘诀(关键词:控制温湿度,勤检查)2005年,随着国家关于中药饮片、中药材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硫磺熏(利于防霉、防虫)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不仅给目前门店中药养护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更对中药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心,提出了更大挑战。
1、熟识虫害生存温度,掌握养护温度控制先机:停止发育:1 ~ 8℃生长发育期:8 ~ 15℃繁殖期(繁殖最旺盛):22 ~ 30℃死亡:<4℃或﹥40℃2、常用中药材,养护诀窍大揭秘:1)西洋参(片状):养护误区:不良曝晒,导致参内10~15%有效养分挥发,外观裂片专业建议:冰箱低温保存;柜台陈列品2~3天摊开翻一次,量多者每天一次2)西红花:养护误区:晾晒、柜台实物展示,导致花内挥发油丧失,致西红花干、碎专业建议:取1~2张吸水性好的纸巾包裹花体,并装入密封袋后,存入冰箱低温保存,不建议柜台陈列实物3)酸枣仁、柏子仁:常见问题:易泛油、生虫及鼠咬专业建议:宜用玻璃瓶存贮4)丹皮、泽泻:专业建议:对抗存贮(两药不宜变色、生虫)5)熟地、生地、黄精、大云(肉苁蓉)、麦冬、天冬:常见问题:发霉(多因抓药过程中,散在药材从包装袋内直接落在中药斗内)经验之谈:装斗前,将此类商品包装袋换成购物袋,既可避免散在中药材发霉,也可保持斗内卫生3、巧识硫磺熏制的“变脸”中药材:硫磺熏制后的:杭白菊花色鲜艳、北沙参外观发白、枸杞子色泽越红,发干。
中药饮片的贮存养护热度 12已有 294 次阅读2012-4-27 21:47|温度, 熟地黄, 表面积, 挥发油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的主要措施1.饮片应干燥;2.库房整洁卫生;3.密封;4.控制温、湿度;5.对抗贮存。
饮片的贮存方法药材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后,由于表面积增大很多,与外界接触面也随之扩大,因此吸湿及污染的机会亦增多。
除严格控制饮片中的水分在7%~13%之间,还需根据饮片及所加辅料的性质,选用适当容器贮藏。
饮片库房应保持通风、阴凉及干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室温应控制在25°C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为宜。
饮片的贮藏容器必须合适,一般可贮存于塑料袋、木箱或金属箱中,最好置于严密封口的合金箱、桶中,以防止湿气的侵入。
有些应置于陶瓷罐、缸或瓮中,并加入生石灰或硅胶等干燥剂同贮。
对于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白芍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并防止污染,应贮于通风、干燥、凉爽处防虫蛀。
凡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荆芥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60°C以下,以免损失有效成分。
贮存时室温不能太高,否则容易散失香气或泛油;室内湿度大也易吸湿霉变和虫蛀,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养。
对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炮制后不宜干燥,温度高、湿度大均易吸潮变软发黏,易被污染,继而霉烂虫蛀,宜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养护。
种子类药材经炮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莱菔子、薏苡仁、扁豆等,若包装不坚固,易受虫害及鼠咬,故多贮存于缸、罐中封闭保管养护。
凡加酒炮制的饮片如当归、常山、大黄等,以及加醋炮制的饮片如芫花、大戟、香附、甘遂等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保存。
凡用盐炮制的饮片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时期而受潮,若温度高而又过于干燥则盐分从表面析出。
故应贮于密闭容器内,置阴凉通风干燥处。
经蜂蜜炮制的饮片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等,炮制后糖分多,较难干燥,特别容易受潮变软或粘连成团,若温度过高则蜜可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