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角-《经济视角》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39
从中国经济视角看“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王 默 / 文近年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国内外各方热议的一个概念。
过去几十年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一旦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就可能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已迅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持续明显放缓,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于是再次引发了对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
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 经济 创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2006年提出,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上限(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均GDP范围约在4000-10000美元),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从历史经验上看,全球范围内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世界银行在讨论“中等收入陷阱”案例国家时,主要将目光集中在拉美和东亚地区。
拉美是中等收入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像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这四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各国GDP并没有继续显著增长,而是始终挣扎在人均10000美元以下,直至2011年,各国才逐渐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可见这些国家都经过了长期的停滞徘徊期。
然而在东亚,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却迅速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日本在1968年人均GDP只排在世界第二十位,但在之后的十年里,日本继续保持了高速经济增长,很快就追上了欧美发达国家;韩国更是如此,1980年人均GDP还不到2000美元,但1995年就成功突破了人均10000美元的大关,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经济视角谈谈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答:关于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议和关心的话题。
本质上,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举个例子,近代中国的明清王朝属于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虽然在一个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经济的扩展和繁荣,但紧接而来的却是社会危机和经济衰落。
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表现的特别突出。
近代以来,正当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经济开始起飞,有了很大增长的时候,中国还在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们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无法再持续下去,盛世时期的经济扩张最终停滞下来,严重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经济的落后使中国长期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传统社会的现实又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如此恶性循环,使得近代中国难逃衰落的命运。
近代中国不能产生持续经济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近代中国的统治者重农抑商。
这种重农抑商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一贯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而工业与商业是相辅相成的。
商业的落后导致了工业发展的落后。
同样,商业与科技发展又密切相关,商业及商品生产不发展,就不会给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资金和原动力,社会经济就不会出现技术革命的大进步,社会转型就不可能发生。
二、传统社会的政治过程也决定了经济增长不能超越极限而持续下去。
传统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
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统治者们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他们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尽可能做到政治上的廉洁,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是,随着经济繁荣局面的到来,政治又逐渐趋于腐败,天灾人祸交织,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在社会动荡中,旧王朝被新王朝所代替,又再次出现同样的循环,使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可能发生。
三、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的落后及其进步的缓慢,使得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经常遇到资源“瓶颈”和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递减的约束,从而导致增长的中断或者停滞。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和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成为我国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从低碳经济的视角,探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与意义(一)发展背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意义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还能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出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一)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
包括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技术进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能和舒适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同时,智能网联技术的运用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市场规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销量逐年攀升。
不仅在乘用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在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充电设施分布不均、建设滞后等问题。
这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二)电池技术待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仍难以满足长距离行驶和特殊环境下的需求。
同时,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环境风险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市场机制待完善虽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市场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经济视角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途径探析摘要: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的不同和地方政府的调控政策不同,造成了无法有效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矛盾。
而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保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01针对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的矛盾问题,我们的国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理念,充分调动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能动作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离开这一前提和基础来发展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缘木求鱼。
1.生态环境是构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是构成地区生产力的重要部分,生产力是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组成。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人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恩格斯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与自然界的。
”而作为构成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对象,既可以直接来自自然界,也可以间接来自自然界。
经济活动中不能离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开发。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1)自然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自然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
这方面主要表现有:长三角地区:城市集群间互补合作。
长三角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集吸引外资、对外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外向型经济综合体。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经验表现在:地方政府联合推进形成协调机制、促进经济合作范围和培养共享市场、构建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既有区别又有联合。
经济视角-《经济视角》《经济视角》美国国务院电子期刊第9卷第1期,2004年2月目录序言:微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科林·鲍威尔,美国国务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
此类企业也是实现社区稳定、公民社会和男女平等的基础。
但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效率低下的争议化解机制、以及缺乏市场和正式融资途径仍然是小企业成长的重大障碍。
焦点透视微型企业援助在美国发展政策中的作用埃米·西蒙斯,美国国际开发署助理署长,主管经济增长、农业与贸易事务微型企业是世界上亿万人口的主要收入和就业机会来源,美国政府把支持微型企业作为减贫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在微型企业援助方面将日益侧重于其经济遭受战乱和艾滋病破坏的社区。
为创业者开拓进入市场经济的道路加迪·瓦斯克斯,美国和平队队长和平队正在把援助导向社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特别是妇女和青年创办的企业。
和平队志愿人员与低收入创业者并肩努力,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国家建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
微型信贷是不可或缺的减贫工具克里斯托弗·H·史密斯,美国国会议员微型企业项目之所以有效,原因是它们帮助贫困人口自助。
与大多数对外援助机构采用的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不同,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一位国会议员阐述了由他起草并经布什总统签署的法律如何增加拨款,援助最贫困人口创办的微型企业。
为发展融资:微型企业银行借贷凯瑟琳·麦基,美国国际开发署微型企业发展处处长世界各地只有5%的低收入家庭获得金融服务,而这些服务现在被视为各国发展小企业以及提高收入和就业的关键因素。
麦基概述了美国为增加向贫困创业者提供的金融服务而建立的支持项目,包括以其他途径取代传统的抵押担保,推行灵活的还款计划和提供一系列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如保险和灵活的储蓄帐户等。
从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角度看微型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法美国国际开发署微型企业发展处成功地发展微型企业的前提是:根据个人和企业的多种金融需求定制产品,成本结构允许为微型企业服务的机构盈利,监管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发展。
专家评论建设有利环境:微型企业远期展望查尔斯·卡德韦尔、凯瑟林·德鲁谢尔和蒂里·范·巴斯特雷尔马里兰大学机构改革和非正式经济中心在牢固建立了良好管理方法的国家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最能发挥作用。
作者建议调整对外援助方向,把重点放在建立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妇女与微型金融:开放市场和观念苏茜·切斯顿,国际机会组织资深副总裁,主管政策与研究在承认妇女是一支国际发展力量并构成值得关注的市场方面,微型金融业发挥了先驱作用,但是,该行业如果着手消除妇女参与和授能(即增强被帮助者的能力)方面的障碍,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于微型企业信贷的两种观点微型金融与全球发展的挑战亚利克斯·康茨,美国乡村基金会主席事实已清楚表明,微型金融能够在地方和全国范围内对减贫产生重要影响。
女性经营的企业信用风险往往最低,并更有可能将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
作者认为,正式的企业管理培训并不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先决条件。
创办和发展成功的微型金融机构格雷戈里· F·卡萨格兰德,南太平洋企业发展基金会创办人、主席数额经常不超过几百美元的小额贷款已帮助很多萨摩亚人和太平洋各独立岛国的居民增加了收入,并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长。
作者介绍了南太平洋企业发展基金会采取的某些发放贷款的策略,这些策略使借款人的贷款偿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微型企业家的故事本文叙述了贝宁、海地、俄国和菲律宾的四位微型企业家成功创业的经历。
微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
此类企业也是实现社区稳定、公民社会和男女平等的基础。
但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效率低下的争议化解机制、以及缺乏市场和正式融资途径仍然是小企业成长的重大障碍。
美国和多边发展机构以及许多双边援助机构正在通过制订新项目、帮助微型企业参与活跃的竞争性行业而努力改变这种局面。
微型企业指由当地人拥有、雇员不超过10人的小企业。
在过去五年中,美国平均每年为微型企业提供的资金约为1.55亿美元。
世界各地有370万个微型企业从这笔资金中获得支持,这些企业的业务包括生产出口产品(如鞋类、家具、农作物及其他食品);提供各类服务(如设备修理和信息技术);向制造商出售原材料;从事商品贸易等。
随着此类企业成长壮大并融入本国的正式经济部门,世界上的贫困人口会因此增强能力,获得更高的收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加强民主社会。
我为美国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而感到自豪。
美国有三重目标:推动向世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推动专门帮助较贫困创业者解决问题的企业服务;通过监管、法律和政策改革改善经营环境。
从非洲的马里和近东的约旦到欧洲的阿塞拜疆和拉美的秘鲁,我们的努力遍及全球。
基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在全世界取得成功。
我希望你们能够和我们一道为实现该目标采取行动。
在本期《经济展望》中,重要的政府官员和微型企业领域中的一流学者阐述了他们对信贷和企业发展及其社会影响的看法。
我认为,在二十一世纪,这些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因为微型企业为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改善自己的生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获得基本尊严提供了希望和具体途径。
微型企业援助在美国发展政策中的作用埃米·西蒙斯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经济增长、农业与贸易事务的助理署长(Emmy Simmons, Bureau for Economic Growth, Agriculture and Trade, USAID)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助理署长埃米·西蒙斯指出,美国政府认为其减贫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扶助被称为微型企业的超小型企业。
目前,该项援助的范围不断扩大,被用于应对世界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最艰巨的挑战,包括重建遭受战争蹂躏的经济和艾滋病及其病毒困扰的社区。
西蒙斯在这篇文章中概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扶助微型企业方面采取的关键举措,并说明了这些努力在帮助业主和社区减贫方面所起的作用。
她说:"作为世界各地数亿人口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来源,微型企业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许多国家的企业中,微型企业占大多数,其规模很小,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拥有者和经营者大都为贫困人口。
它们在整个就业市场和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例,为减贫做出了显著贡献。
它们往往为内战或自然灾害等高危环境中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
作为世界各地数亿人口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来源,微型企业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30年来,为微型企业的开发提供支持始终是美国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特徵。
美国政府中负责双边外援和人道主义援助的首要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微型企业"定义为雇员──包括不领薪水的家庭成员──不超过10人、其业主和经营者为贫困人口的企业。
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促进微型企业发展采取了下列措施:·为向贫困户提供信贷、财务及可持续商业发展服务的机构和网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推动政策改革,使最小的企业能够同较大的公司竞争,实现小企业创造收入和就业机会的潜力。
·为试验和研究提供支持,找出和推广最佳经营模式。
2000年的《自力更生与国际反腐败微型企业法》(The Microenterprise for Self-Relaince and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Act)把微型企业的发展作为美国外援的一个组成部份。
法律授权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资金扶持贫困的微型业主,并进一步规定,必须把所有款项的一半用于非常贫困、一天生活费通常不足一美元的人口。
美国国际开发署与美国、地方和国际上的700多个组织为落实这项计划而共同努力。
这些组织中大多数是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民间金融和商业服务机构。
作为微型企业发展的首要捐助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过去20年来总结出极其有效的长期减贫方法。
它与美国民间志愿组织及微型业主的合作表明,支持微型企业既能够减轻贫困,又能产生良好的商业效益。
由于美国政府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目前有200多万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
贷款人用贷款来增加收入,建立资产和改善生活。
他们还以通常超过95%的偿还率来证明他们的信用。
有300多万贫困人口在贷款机构存款,以便更好地为家庭的未来进行筹划和应对危机。
有将近67万服务对象从美国国际开发署支持的企业发展服务中受益,这有助于他们打入新市场,提高技能和生产力,并增加收入。
微型企业为何如此重要?在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国家,微型企业部门在劳动人口中占很大比例。
有几项数据可以说明微型和小型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雇用五名或五名以下雇员的公司占拉丁美洲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半,占非洲非农业劳动力的三分之二。
·在泰国,每四个新创造的非农业就业机会中,有三个源于非正式部门的企业。
而印度尼西亚的新增就业机会有一半源于非正式部门的企业。
·在印度尼西亚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中,雇用五名或五名以下雇员的公司几乎占一半,小型公司另占18%。
·在泰国,微型和小型企业在制造业和贸易/服务业企业总数中占97%以上。
微型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占服务/贸易业全部就业机会的71%。
许多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的微型企业开发项目对减贫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企业收入增加和家庭收入稳定。
但这种收益不仅限于企业。
许多家庭往往能够获得多种金融服务,例如学费、急病医疗费、结婚和安葬费用等专项贷款以及保险和汇款服务,这类汇款服务使家庭能够更快收到海外汇款,而且收费较低。
获得金融服务对帮助贫困家庭建立资产,应对突发事件和把握经济机会非常重要。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由29个捐助国组成的微型金融协商组织)在2002年的一项研究中列举了一组例子,说明不同国家从中获得的各种益处。
在萨尔瓦多,国际社会援助基金会(注1)服务对象的每周收入平均增加了145%。
在印度,"帮助唤醒农村贫困人口教育协会"项目(注2)参加者中有一半人摆脱了贫困。
CGAP的调查显示,在教育、卫生和营养方面同样获得了显著效果。
在越南,"拯救孩子"(Save the Children)项目的一个合伙组织的服务对象把缺粮期从三个月减至一个月。
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亦称为"伽马银行")服务对象家中的女孩几乎全部就学,而非"乡村银行"服务对象家庭只有60%的女孩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