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638.00 KB
- 文档页数:89
摩擦与润滑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摩擦学:摩擦学(Tribology)一词是1966年才开始使用的,是研究相互作用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有关科学、技术和实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其基本内容就是研究机械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
摩擦: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碍运动的阻力称为“摩擦力”,这种现象称之为“摩擦”。
磨损:摩擦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引起接触表面上材料的迁移或脱落过程称之为磨损。
润滑:在两物体相对运动表面之间施加润滑剂,以减少接触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
2、基本原理:摩擦原理的早期认识及基本观点:答:凹凸说:1、认为摩擦的起因是一个凸凹不平的表面沿另一‘表面上的微凸物体上升所作的功,也就是说摩擦是由于表面凸凹不平而引起,即摩擦的凹凸学说。
2、库仑在解释摩擦起因时,他认为首先是接触表面凹凸不平的机械啮合力,其次是分子之间的粘附力。
虽然,他已认识到粘附在摩擦于可能起一定作用.但是次要的,粗糙表面的微凸体才是主要的。
粘附说:1、摩擦粘附说:认为摩擦力的真正原因在于接触摩擦区两表面之间的分子粘附作用。
2、表面分子吸引力理论:认为摩擦是接触表面分子间相互排斥力与相互吸引力的作用结果。
3、分子机械摩擦理论:认为机械与分子吸附是摩擦之源。
摩擦与接触面微凸体的弹塑性变形、微凸体相遇时的剪切、犁沟以及接触面分子吸引有关。
4、近代被公认的摩擦粘附理论:认为表观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差别很大,而且真实接触面积还会随摩擦条件而变化,两微凸体之间因存在吸附力而形成接点。
摩擦力应为剪断金属之间接点所需的力与硬金属表面微凸体在软金属表面犁沟所需力之和。
这一理论最初应用于两种金属之间的摩擦,现在,已深入到非金属等许多其他材料。
第一章表面性质与表面接触1、为什么在选择润滑剂时希望其表面张力越低越好?答: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接触角越小,固体表面就越容易被液体表面浸润。
一般认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小于固体的表面张力即可润湿固体表面,所以在选择润滑剂时希望其表面张力越低越好。
课程名称: 摩擦学Tribology 课程类型:校公共选修课计划学时:18主讲教师: 孙建林 教授;校公共选修课 “摩擦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计划学时: 18 教材:有先修课程:1摩擦学概述-------------------------------------3学时1.1摩擦学定义与主要内容1.2摩擦与润滑的发展1.3摩擦学研究状况1. 4 摩擦学面临的任务2表面性质-------------------------------------3学时2.1表面形貌与表面测量2.2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2.3表面吸附与氧化2.4 表面接触3摩擦机理-------------------------------------3学时3.1摩擦类型与特点3.2摩擦理论3.3影响摩擦的因素3.4摩擦的测定4工艺润滑剂概述-------------------3学时4.1工艺润滑的目的与要求4.2润滑状态;4.3工艺润滑剂的类型(油基润滑剂;水基润滑剂;乳化液;固体润滑剂)4.4润滑添加剂5 工艺润滑基本理论--------------------------------------------------3学时5.1润滑状态5.2流体润滑5.3混合润滑5.4 边界润滑6磨损-------------------------------------------3学时6.1磨损的定义6.2磨损类型6.3磨损对工模具及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参考书目[1] 温诗铸,摩擦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 全永昕,工程摩擦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3] 汪一麟,实用摩擦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 颜志光,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5] 张剑烽等,摩擦磨损与抗磨技术,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
[6] 孙建林,材料成形摩擦磨损与润滑,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第二章 摩擦及摩擦理论概 述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界面上存在的切向阻抗现象,称为(外)摩擦.同一物体(如流体或变形中的固体)各部分间作相对运动时,其分子间的阻抗现象称为内摩擦。
这里只讨论外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间产生切向运动阻力,这阻力叫摩擦力,这种现象称作摩擦.如图2.1所示,在外力P 的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滑动(或具有滑动趋势)时,存在于界面上的切向阻力F 就称作摩擦力。
摩擦副因结构不同和运动方式各异,摩擦可按以下分类: ①按摩擦副运动形式分类a.滑动摩擦:当接触面相对滑动(或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 b 。
滚动摩擦:物体在力矩的作用下沿接触表面滚动时。
②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分类a.静摩擦:物体受力后对另一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处于静止临界状态时;b.动摩擦:物体受力后,越过静止临界状态而沿另一物体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
③按表面的润滑情况分类a.干摩擦:物体的接触表面上无任何润滑剂存在时;b 。
边界摩擦:两物体表面被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边界膜分开时;c.流体摩擦:两物体表面被润滑剂膜完全隔开时;(摩擦发生在界面间的润滑剂膜内,即流图2.1 物体摩擦时的受力情况体的内摩擦);d.混合摩擦(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半干摩擦是指在摩擦表面上同时存在着干摩擦和边界摩擦时;半流体摩擦是指在摩擦表面上同时存在着流体摩擦和边界摩擦时。
实际工程表面在摩擦过程中,可能出现一部分被流体膜分隔开,一部分覆有边界膜甚至同时伴有材料直接接触的混合摩擦。
为了要搞清摩擦的起因及影响摩擦的因素,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摩擦,通常从干摩擦着手分析。
严格地讲,干摩擦是指两个纯净表面(除了材料本身以外,表面上不存在任何润滑剂膜、吸附膜、反应膜和污染膜等)的摩擦。
但在大气环境中很难得到纯净表面,所以人们通常把“大气环境条件下的无润滑摩擦”也称为干摩擦.对于干摩擦的研究已经有过很多理论:经典的摩擦定律—-阿芒顿库仑定律最早由达芬奇、阿芒顿、库仑等对无润滑状态下固体间相对滑动的问题作过研究,并归纳出以下三条摩擦定律: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表观接触面积无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滑动速度无关;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法向载荷成正比:令F=μN(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