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900.00 KB
- 文档页数:94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教案教案标题: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3.理解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小组合作、展示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兴趣和关注;2.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发展观和教育观;3.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3.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该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有哪些认知能力的变化。
2.引入皮亚杰理论和儿童认知发展的主题。
Step 2 基础知识学习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
3.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皮亚杰理论在自己身边的例子,并进行小组展示。
Step 3 理论运用1.引导学生讨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教材和课外资料,从实际案例中选择一个幼儿,分析其认知能力属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阶段,探讨该幼儿可能存在的认知问题和支持其发展的教育措施。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幼儿的案例进行展示,共同分析和讨论。
Step 4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2.学生的课堂笔记;3.学生的个人反思书写。
五、板书设计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3.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小组展示案例分析幼儿姓名:_______阶段:________认知问题:________教育措施:________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皮亚杰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析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因素。
成熟主要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儿童的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依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生理上的成熟为儿童的某些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单靠成熟本身并不能使儿童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
物理环境因素指个体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
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皮亚杰认为,物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它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皮亚杰认为,环境与教育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第二章对我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有
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了在教育幼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
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中包括了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了解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儿童具有不
同的特征和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
平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另外,在第二章中,我们还学习了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儿童健
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
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情感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我深刻体会到在教
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第二章还介绍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儿童的性别认
同和社会认同。
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
自我认知和性别认同,根据这些认知和认同来进行教育指导也是十分
重要的。
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我深刻体会到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也明白了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培养。
希望通
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