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哈斯——CCTV之环
- 格式:ppt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24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建筑理论及作品专业:2011级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姓名:杨勇涛学号:1101214345一、前言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日益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各种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层出不穷。
一元的文化结构早已经被打破,新的权威远没有建立,并且可能永远也再无法建立。
但是在谈及当代建筑领域里的大师或者建筑理论新的发展时,库哈斯是我们不可能回避的一个话题。
与其他的普利茨克奖获得者不同,库哈斯不仅因他的作品来影响世界建筑界,也因他的思想持续地给整个行业带来震撼。
但是,对于库哈斯的评价从来不是一边倒的叫好,他特立独行,毁誉参半。
有人赞扬他的建筑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对城市的关注、重拾了对社会的责任、规避了对形式的无节制追求。
有人则谴责他对形式无节制的新现代主义式回避、近乎卡通似地还原图解、廉价甚至是丑陋的结构。
但是众说纷纭之下,到底怎样的描述最接近那个最真实最本质的库哈斯?到底如何研究,才能真正地理解库哈斯的建筑和他理论?借着文献阅读的课程要求,笔者选取了库哈斯作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对象。
通过阅读库哈斯的相关著作、研读他的部分作品以及第三方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于库哈斯获得了一定的了解。
但无论是提纲挈领地概述库哈斯的建筑理论还是深入重点地解读库哈斯的建筑作品,相信都无法呈现一个完整的、完全正确的库哈斯。
本文仅就自己的研读做一个成果的报告,尽己之力来描述库哈斯理论及其作品。
二、主题1、雷姆•库哈斯的生辰年表1944年11月17日,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
1952年,8岁时随左翼的父亲迁居于独立后的原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1956年,12岁时返回荷兰,定居于阿姆斯特丹。
1963年,高中毕业,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海牙邮报》的记者,开始了5年的记者生涯。
1968年,24岁是库哈斯事业的转折点,他放弃了记者和剧作家的工作,前往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开始学习建筑。
1972年,28岁的库哈斯从AA毕业,远赴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进行研究。
雷姆库哈斯与CCTV新总部大楼
王寅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记录了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参与CCTV新总部大楼竞标并最终胜出的过程,试图解开库哈斯其人充满争议的谜团.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王寅
【作者单位】南方周末报刊社上海记者站,上海,20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流动文脉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方案解读 [J], 伍端
2.大跃进--读解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 [J], 朱涛
3.怪异建筑之风不可兴--评雷姆·库哈斯的CCTV总部大楼设计 [J], 唐协成
4.雷姆·库哈斯建筑理念及作品分析研究 [J], 欧晶文
5.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性研究
——以雷姆·库哈斯与藤本壮介的对比为基础 [J], 白效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周,我们观看了《为中国而设计》系列纪录片中的两个----库哈斯与CCT V新台址和矶崎新与喜玛拉雅中心。
感觉受益匪浅。
以下就简单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库哈斯与CCTV新台址2002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北京新址的国际招标中,雷姆·库哈斯和舍人的方案以全票获得第一,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在西方建筑界,库哈斯是公认的有思想、有批判性的建筑师,是颠覆欧洲建筑传统的大师。
参与CCTV竞标之前,他曾面临另一个选择:纽约世贸大厦重建工程。
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的CCTV大楼。
在他的设计中,这是一个界乎于水平与竖直、动态与静态的新颖方案,它的主楼高234米,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型结构连为一体,完全打破了现有的建筑常规。
然而,工程尚未开工,库哈斯的设计就引起了各方的争论:如果其中一座塔楼出现变形,就会传递到整个建筑上,整个建筑可能都要发生改变,这种建筑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面对来自各方的强大压力,库哈斯却始终坚持,要向重力挑战。
而在他看来,这是一栋只有在中国才能建成的建筑。
冉·库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
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天才,向我们展示了建筑的魅力。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
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
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
二.矶崎新与喜玛拉雅中心2007年1月16日,在上海浦东出现了一个约26000多立方米,深处至20.4米的巨大基坑,在这个基坑上面即将建造出一座建筑——喜玛拉雅中心,这座建筑将成为上海最大型的文化娱乐与商业中心,而它的设计者就是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矶崎新。
央视新总部大楼设计惹争议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方案(如下图)已确立,引发各方争议,反对者认为该方案造价昂贵,耗资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且与城市环境极不协调,是一处“最昂贵的秀场” 据《财经时报》记者周文翰撰文《最昂贵的秀场》称:2008年7月27日,你驾驶你已经有点过气的银灰色2.7L索纳塔汽车,在燕莎商城那里拐到东三环路上,一路向南驶去。
奥运会开幕已经几天了,你想逃离北京,逃离这座过分热闹的城市。
路过依旧豪华的长城饭店,路过高耸的京广中心,不可避免的,你的视野的右侧出现了一只巨大的银色恐龙,两个巨大的“Z”字交叉缠绕组成的钢铁与玻璃之云,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你的目光穿过洞,看到了更多的楼、蓝天、太空。
也许,你看到的这个扭动的银色恐龙就是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央视最昂贵的一次作秀――即使附近就是更高的国贸中心主楼,这个足够另类的建筑依然会让你一看到它就想起这是CCTV。
著名的三维图像开发商水晶石公司网页上透露的“内部信息”称,在中央电视台新址的招标初审中,库哈斯的OMA事务所的设计方案获得第一名。
水晶石公司为这位荷兰建筑大师的方案制作了视觉冲击力有如美国大片的动画渲染图――库为这段四分钟的动画付出了每分钟20万RMB的代价――动画中最惊人的一幕是以超音速穿过那个大洞,几乎能使人想起9.11。
国际建筑杂志已经开始关注库哈斯的这个最新实验品,一份德国建筑杂志认为“这是一个中国的建筑师“无法想象”的设计,是一座环形的永不停息的巨型机器”,并认为这是中国人对摩天大楼的热情消退的一个证据――其实,这座高达235米的大楼并不低,而其他地点依然有很多高楼正在建造中。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楼会在明年动工,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将有上万人在这座永远循环着的机器内工作。
在上月末举行的上海双年展的一个论坛上,文化评论家方振宁已经为库哈斯的中标――其实在正式最后公布实施方案以前,还充满许多变数――欢呼,“雷姆.库哈斯翻开了中国建筑历史新的一页,他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未来”。
央视大楼是谁设计的[库哈斯:高大与憔悴]央视大楼是谁设计的[库哈斯:高大与憔悴]雷姆·库哈斯,这位因城市论《S,M,L,XL》被建筑界称为建筑圣经的作者、当下世纪的潮人、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领军人、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茨克奖(Pritzker)的获奖者、身高身高1.92的库哈斯,不能不说是高大的,可是他被那些无聊的绯言折腾的略显憔悴,但独来独往的库哈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一成不变的建筑学是一种颠覆,他的创意对建筑界来说,如同鲜氧。
建造本身就是挑战中国的舆论对库哈斯、OMA的CCTV大楼设计和这座楼的造价过高一直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以至于在奠基典礼时,央视为了避开媒体的视线,没有请央视以外的媒体。
当时有人打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没有被邀请参加奠基仪式?我说,我的工作已经完了,能够在经历这么多磨难之后开建,就是我的评论的目的所在。
关于CCTV大楼设计的反对意见,大都停留在“环状造型”外观的审美和造价上,没有太多的人会从功能上去仔细研究它的合理性和有机性。
当然也就更没有人知道在建造这座大厦时,OMA方面是如何实现了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全部材料国有化业绩,他们在和中国厂家的配合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协助了这些厂家吸收国际的先进技术,使得他们的技术达到国际标准。
还有比单纯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具有挑战性的建筑理念。
一般外界认为,CCTV大楼在设计上奇特的造型会在实施上有较高的难度,其实与设计和施工相比,难度最大的是设计团队内部和业主相互之间的协调。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一个有着来自五个国家,不同的语言和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要达成一致的意见和总体思想的协调是多么的艰难。
当然,CCTV大楼在施工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才能解决在顶楼距地面高161米的悬挑,南北向出挑68米,东西向出挑74米的空中合拢对接问题。
身为OMA团队项目经理的姚东梅女士,在7年之后的2021年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她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幢大楼本身的魅力,使得所有设计团队,施工团队,施工队的工人们都因为能够加入这栋大楼的建设而受到感染和鼓舞,大家都把最好的状态和聪明才智发挥在这项工作中。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简介: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
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建筑作品:法国图书馆(1981年)拉维莱特公园(1982年)波尔多住宅(1994年)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广州歌剧院(2002年)等。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建筑作品选: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这座新落成的建筑对“图书馆”进行重新定义或重新使用,让它不再仅仅围绕着书本,而是作为一个信息仓库,在这里一切媒体(新的和老的)在一个新的平等机制下予以呈现。
在一个信息可以随处获得的时代里,只有让一切媒体同时展现,并使其展现和交互性实现专业化,才能使图书馆焕然一新。
它构建出这样一种建筑概念:将现实世界的空间刺激和虚拟空间的图式清晰合二为一。
(艺术中国/art)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总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总部将电视制作的全过程,包括行政管理办公、新闻广播、节目制作和服务等,纳入一个互相关联的活动的立体环形结构之中,是一座对员工和技术来说都非常可靠的建筑。
CCTV Headquarters 项目介绍项目名称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总部项目位置北京建筑类型摩天楼开发商cctv设计团队建筑师奥雷•舍人 和库哈斯OMA Architects结构师Arup(奥雅纳)其他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面积473,000 平方米占地面积160x160m=256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一座234.00米 二座210米建筑层数一座地上54、地下3,二座地上 44、地下3标准层设计面积层高 净高进深结构形式 钢结构幕墙形式玻璃幕墙空调形式中央空调其他设备系统参考文献http://www.oma.eu/projects/2002/cctv-%E2%80%93-headquarters /beijing/cctv-headquarters//2012/05/17/oma-cctv-headquarters-now-complete.html/?attachment_id=24514/_assets/_download/D6E6AB4D-19BB-316E-4017A36ECEDCE0D6.pdf/Projects/China_Central_Television_Headquarters. aspx?sc_lang=zh-CN基本信息央视( CCTV) 新总部大楼高234 米,外形犹如一个“三维曲柄环”。
大楼由两座倾斜的塔楼组成,其首尾两端弯折 90 度后合拢,形成一段连通管 。
楼的主体支撑由楼体表面的不规则网格来实现──这也是支撑力在管状楼宇结构中穿梭的视觉化表现。
对角线图案越小,其实际载荷便越大,所提供的支撑力也越强。
支撑管状结构同样赋予了大楼必要的强度,以抵御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等级。
在合拢之前,两座塔楼易于受风力和阳光直射下表面温度波动的影响而各自有所偏移。
因此施工方法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就设计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大楼在部分完工状态下的表现。
央视新大楼【主要通过a,外部形态和结构(立面,外轮廓线,入口,建筑细部),b,内部形态和结构(功能结构,内部空间形态)两方面来讨论。
】一,概述:库哈斯设计的央视新大楼是典型的解构主义建筑库哈斯设计的CCTV新总部大楼,是包含行政办公、新闻广播制作和全程电视节目制作的综合性建筑。
该建筑在设计中本着相互交融的功能流线分布的空间功能构思.由两座楼构成,主楼的两座塔楼分别向内倾斜6°,在162m高处被14层高的悬臂结构横向贯连起来,两段悬臂分别外伸67m和75m,在空中合拢为双“Z”形空间网状结构,总体上形成一个长达234m的扭曲的三维闭合环状巨门。
子楼在主楼后面变成了L形大楼,高度为160m,作为楼群的补充,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另外两座塔楼分工明确,一座承担播出功能,另一座则集综合服务、研究教育功能于一体,在空中两座塔楼相互贯通。
而另外一栋楼为电视文化中心,主要用于接待观众和宾客,设置有宾馆、大型的音乐演奏厅、剧院及电视演播厅。
二,外部形态与结构1,立面:大楼立面被一层呈空间应用网格状菱形的表层结构覆盖,其比较独特的性能是立面网格结构疏密变化与建筑形体的立体形态相互影响,并直接反映建筑内部不均匀的张力情况,也就是说塑造在外表的密密麻麻的菱形网状结构元素,看似不规则,实则有一定的内涵。
由于大楼不规则的设计造成楼体各部分的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些棱形网格尺度相同,随受力大小的不同,进行着疏密变化的调整,受力较大的部位,将用较多的网纹构成很多小块棱形以分解受力;相反,受力较小的部位,则用较少的网纹构成大块的棱形以分解受力。
由此可见,建筑的立面结构,充分体现了“力”在结构中的传递,是内部结构受力的外在反映。
2,外轮廓线:该建筑为形随结构,以先进的结构技术为依托,造就了这个反重力、反结构逻辑的怪诞的闭合环形巨窗。
建筑的结构受力是合理的,但建筑的轮廓线却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不稳定、不安定的情绪在里面。
“其实cctv大楼是一个温柔的建筑”——专访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王寅特约撰稿朱涛发自香港2009-12-23 20:07:09 来源:南方周末关于建筑形状的争议,我非常失望。
我难以相信,人们会认为这建筑是跟那个玩笑有关系,尤其是当建筑已经完成了,显然根本不可能是一个笑话。
——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在“中国思想:深圳马拉松”上。
他设计的cctv新大楼在中国家喻户晓,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都将出现他的名字图/2009深港双年展组委会有人分析,cctv新大楼失火的配楼如果被拆除,会影响新大楼这个异型建筑的稳固。
作为设计者,库哈斯对此问题思考了很久,也没有回答图/cfp雷姆·库哈斯说2004年出版的《主题内容》一书出现的色情讽刺画,其实是曾被他们拒绝了的封面设计。
他建议中国人应该只看这个被采纳的封面:cctv在中间,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周围围绕着布什、萨达姆等各国政要图/oma12月21日凌晨,雷姆·库哈斯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从伦敦飞抵香港。
一到下榻的港丽酒店,他们就在59楼要了一个看得见维多利亚港的小会议室,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在这个小会议室里,库哈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几片面包、一杯橙汁,就是库哈斯的早餐。
当晚,库哈斯将要与英国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和香港本土设计师严迅奇共同出席一个关于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开发的海滨长廊双城对话,这三位建筑师是西九龙计划的顾问,也是竞争对手,最终的方案将在这三家之中决出。
22日下午至晚上,库哈斯和汉斯在深圳举行一场长达8小时、名为“中国思想:深圳马拉松”的对话,他们会采访三位大中华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经济学家、艺术家、建筑师、媒体工作者、智库成员和社会行动者。
库哈斯面前正放着这次活动的资料,显然正在为马拉松对话做准备。
2002年冬天,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库哈斯,由于那时刚刚中标新cctv大楼,库哈斯的言谈颇为谨慎,面对记者的问题始终躲闪其辞,不予正面的回答。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是北京商务中心区的一座中国中央电视台所有建筑物,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
由德国人奥雷·舍人和荷兰人库哈斯带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列的有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国家体育场。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50亿人民币建成,而其中一座北配楼已经在2009年2月9日元宵节的大火中严重焚毁。
2009年10月底开始进行修复工作。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原“北汽摩厂址”),紧临东三环,央视新大楼图册(20张)地处CBD核心区,占地197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工程建安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服务楼及媒体公园。
项目建成后,中央电视台将具备200个节目频道的播出能力。
[1]该建筑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荷兰人雷姆·库哈斯担任主建筑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将建五星级酒店,CCTV大楼主要由两部分功能组成,即五星级酒店和电视文化中心。
酒店设置在CCTV大楼主体内。
大楼的四五层内设酒店大堂及餐厅、商店、游泳池等公共活动场所。
大堂上部南北两侧为300间客房合围成的中庭,主楼顶部为酒店的风味餐厅。
造型奇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建筑效果图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在国内外均属“高、难、精、尖”的特大型项目。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1](CCTV Headquarters) 位于北京东三环路的中央商务区内,占地总面积19.7公顷,由中央电视台(CCTV)主楼、服务楼、电视文化中心(TVCC)及室外工程组成。
其中主楼高234米,地上52层、地下3层,设10层裙楼,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关于CCTV总部大楼(CCTV Headquarters)设计方案的分析总体概况;由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CCTV Headquarters) 位于北京东三环路的中央商务区内,占地总面积19.7公顷,由中央电视台(CCTV)主楼、服务楼、电视文化中心(TVCC)及室外工程组成。
其中主楼高234米,地上52层、地下3层,设10层裙楼,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
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 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10万平方米,共27400余块)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
钢结构总用钢量高达12万吨,混凝土总用量达33万立方米。
当这座梯形结构完工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设计最激进的建筑。
它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2007年十大建筑奇迹中,北京就拥有三处(另两处为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
但由于这栋建筑造型花费庞大(约50亿人民币但是总建筑费用远超预期高达200亿人民币其中设计费用高达3.5亿平均每平米630元)、过于奇特、有安全及交通隐患而备受争议。
方案特点:在库哈斯的方案中,整个工程在占地10公顷上的地块分别做CCTV,和TVCC(电视文化中心),其中CCTV 被设计成一座高237M的面积为40.5万㎡的扭曲状大楼。
大楼内部的功能排放次序是是按照电视制作节目的次序而行的,把行政,新闻,广播,演播室,和制作室等相互联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环形过程。
在地块上与CCTV大楼相对应的是相对独立的高层建筑TVCC。
TVCC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功能由酒店,参观中心,公共剧场组成。
其中将两部分分开有两个原因,第一处于安全考虑,CCTV作为国家媒体机构在安全方面要求严格。
同时他有需要建立作为媒体机构开放姿态以更加深入接触观众和市民。
第二两栋建筑特殊位置关系产生了一种张力和对话,使路人在行进过程中产生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part9:建筑的力量——雷姆·库哈斯与中央电视台新台址这是一个亿万观众期待的新亮点,这是一个国家媒体打造的新形象,开拓、创新、超乎想象,激越、梦想、气宇轩昂,它被评为世界上最具雄心的建筑,它出自一个颠覆传统的大师之手。
在北京,有一个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区域,这就是正在形成的北京CBD核心区。
如果乘车从国贸桥往北,就能看到东三环两侧林立的高楼大厦,其中,有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型钢铁结构显得尤为突出。
它就是在2004年9月22日就开始动工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楼。
自从动工至今,这座高大的建筑始终都以奇特的造型,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2002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家著名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师参与中央电视台的竟标。
其中不乏SOM,KPF 和西萨.佩里世界顶尖设计者(他们分别是420 米的上海金茂大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452 米的吉隆坡双子大厦的作者)。
最后,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在竞争中胜出。
这是一个界乎于水平与竖直、动态与静态的新颖建筑,从模型上看,这是一个对地球引力发起挑战的设计,整个建筑看上去,是两个镂空的巨大的“Z”交缠在一起的门字的三维立体形状,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向这个奇怪的建筑,人们都能窥见楼后面的建筑以及蓝天白云。
它的设计者就是荷兰人、著名设计师库哈斯。
2000年,曾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建筑奖“的库哈斯,是集幻想家和实用主义者于一身的设计师。
参与CCTV 竞标之前,他曾面临另一个选择:纽约世贸大厦(WTC)重建工程。
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并特意走进北京的老城区和胡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或许,在库哈斯看来,WTC 的意义是历史性的,9.11 将使之成为纪念碑;CCTV 的意义是未来性的,2008 年奥运会将使北京成为这个星球上崛起最快的城市。
于是,库哈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
原来的CCTV大楼,仅仅是作为办公场所而存在的,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不足以承载CCTV这样一个中国最具权威的电视传媒机构的形象。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简介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名列其中。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1](CCTVHeadquarters)地点北京东部CBD设计师雷姆•库哈斯(荷兰)当这座梯形结构完工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设计最激进的建筑。
它被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12月24日提前出版)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2007年十大建筑奇迹中,北京就拥有三处(另两处为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
缺点由于这栋建筑造型花费庞大(约50亿人民币)、过于奇特、有安全及交通隐患而备受争议。
建造历史此工程B标段将先一步于2007年年底前竣工,2008年初交付使用,这亦将作为北京奥运转播中心和今后中央电视台节目制播中心。
A标段将于2008年年底竣工,2009年交付使用,此标段主要是电视文化中心,管理中心。
设计及评论5年前,当荷兰人雷姆·库哈斯和德国人奥雷·舍人公布他们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
从技术上讲,这座建筑存在很大难度。
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
库哈斯和舍人认为,这种结构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就应该高耸入云直指天空。
现在,整座建筑的施工很快就要进入关键环节:几周后,工人们就要开始对横结构施工。
这部分的技术要求听起来很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在半空中连接两座塔楼的部分,必须在太阳出来前施工,因为阳光会让塔楼不同部位的钢结构膨胀,从而不利于控制施工质量。
在北京正在建设的大约10000座新建筑中,CCTV大楼可能是最能显示勃勃雄心的一座,人们在谈到建筑界把北京称为外国建筑师的“东方淘金地”、“试验田”时,每每都会以它作为典型代表。
舍人说,这种结构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准建造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其他地方的建筑规范不会允许建造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