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国内外标准综述_郑国勤
- 格式:pdf
- 大小:196.18 KB
- 文档页数:4
主流BIM国际标准体系一、BIM标准基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标准基础是建立BIM标准体系的前提,它主要包括BIM的定义、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和实施指南等。
国际上比较知名的BIM标准基础有:NBIMS、IFC、BIM Handbook 等。
二、BIM标准分类BIM标准分类是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实施阶段,将BIM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
例如,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将BIM标准分为三类:基础标准、实施指南和专项标准。
欧洲BIM标准(EBIM)则将BIM标准分为五类:基础标准、信息交付指南、协同工作流程、数据交换格式和数据交互协议。
三、BIM建模规范BIM建模规范是指导BIM建模过程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建模元数据的定义、建模元素的标准和建模过程的管理等。
例如,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是一个开放的建筑业数据标准,用于描述、交换和存储建筑信息。
四、BIM信息交付BIM信息交付是指使用BIM模型来管理和交付建筑信息的方法和流程。
它包括信息的分类、编码、存储和交付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制定了EAGLE系列标准,用于指导建筑师使用BIM模型来交付信息。
五、BIM应用协同BIM应用协同是指不同专业领域的参与者之间通过BIM模型进行协同工作的标准和流程。
它包括协同工作的基本原理、协同环境和协同工具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IFC协同工作流程规范(IFC4)是用于不同专业领域之间进行协同工作的标准和流程。
六、BIM数据交互BIM数据交互是指不同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和规范。
它包括数据交换的原理、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协议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IFC数据交换格式是用于不同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
七、BIM安全隐私BIM安全隐私是指在使用BIM模型的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机密信息的标准和规范。
它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信息管理等安全隐私方面的要求。
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各种BIM标准,以规范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设与应用。
目前各国尚未形成统一的BIM标准体系,各种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存在一定的混乱和冲突。
对BIM标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BIM标准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可以为我国建筑业的BIM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1.2 研究意义研究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意义在于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效率,降低建筑生命周期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统一的BIM标准,可以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减少沟通误差和重复工作。
研究BIM标准还可以促进国际间BIM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BIM技术已成为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工具,掌握和遵循BIM标准将有助于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深入研究BIM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建筑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BIM标准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国内外BIM标准研究的差异和共同点,为推动我国BIM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BIM标准的研究,可以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提高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向智慧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BIM标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BIM标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引导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为BIM标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BIM标准的概念和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工具。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的文献综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的新兴
技术,通过数字化建造信息,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
期的管理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建造质量和效率。
下面将从应用和发
展两个方面来综述BIM技术。
一、BIM技术应用
1.在建造过程中运用BIM技术:BIM技术不仅限于建造后的管理,而
且在建造过程中也能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承包商和业主在
一个平台高效协同工作,让各个环节更加平滑地完成。
2.运用BIM技术进行可持续建筑:BIM技术还可以对建筑物的能源消
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师能够做出更加
环保和节能的决策,并最终产生更加可持续的建筑物。
3.针对不同任务的BIM软件:BIM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选择。
例如,在建筑师的设计阶段,Autodesk Revit是一个优秀的BIM软件,而Navisworks Manage则是承包商用于场地计划的首选软件。
二、BIM技术发展
1.大数据:随着BIM技术可用数据的不断增加,建筑师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分析,生产出更加先进的建筑物。
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物的设计师们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环境来预览设计方案,这样能够更好地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3.云计算:BIM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将大大提高BIM软件的效率和速度,便于用户在多个设备上高效地协同工作。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持续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
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项技术,能够将建筑师的设计水平和建筑的质量不断提高。
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综述
B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其能够协调和管理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出错。
在建筑领域中,BIM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技术,而人们对其标准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BIM标准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2006年,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协会(NBIMS)成立,这标志着BIM标准化工作正式开始。
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包括ISO、IFC、CEN等在内的多个组织和机构也陆续推出了BIM相关的标准。
BIM标准化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标准,即如何规划、管理和使用BIM中的数据。
数据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证BIM的正确、高效和可靠的使用。
此外,BIM标准化还包括模型标准、协作标准、教育培训标准等方面。
总之,BIM标准化的研究是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能够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上升、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建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BIM标准化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相关研究进展部分,分析了国内外BIM标准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通过国内外标准比较分析,揭示了各国BIM标准间的异同及优劣。
探讨了标准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指出标准研究存在的问题,如标准不统一、执行困难等。
最后展望BIM标准的发展趋势,呼吁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在强调了BIM标准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跨界合作、标准化体系建设等。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为BIM标准研究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BIM, 建筑信息模型, 标准, 研究, 综述, 进展, 比较分析, 重要性, 应用, 问题, 发展趋势, 展望, 结论, 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1. 引言1.1 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综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法,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建筑行业对BIM标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BIM标准研究是对BIM技术标准化的探索和总结,旨在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建造质量。
本文将对BIM标准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会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介绍国内外在BIM标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随后将进行国内外标准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标准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接着将探讨BIM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分析标准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会探讨标准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挑战和瓶颈。
我们将展望BIM标准研究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BIM标准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为推动BIM标准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促进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开始关注和探索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发展和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综述作者:张乐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20年第07期摘; ; 要:我国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出:“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这是首次提出“中国制造”的理念,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我国建筑产业要在全领域、全过程、全产业链进行全面升级。
在此背景下BIM标准的发展趋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建筑业;BIM;标准1; 引言BIM,即Build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标准是为了利于BIM的实施,各个国家所建立的包括相关资源、业务流程、交付物等的定义规范和信息处理规则。
目前,我国部分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应用BIM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整体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的BIM标准缺失,没有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因此BIM标准的发展趋势尤其值得我们去关注。
2; 国外BIM标准研究现状BIM标准的概念,从提出到逐步完善,再到为建筑业广范接受,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
目前,国际上已经发布的BIM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
2.1; 美国2003年,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发布了3D-4D-BIM计划;2006年,Army Corps of Engineers发布了用于支持军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BIM实施路线图;2007年,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了信息资源和技术领域专业委员会,即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北美分会,发布了NBIMS-US(National BIM Standard-United States)1.0;2012年,发布了NBIMS-US2.0;2015年,又发布了NBIMS-US3.0。
主要内容包括:BIM参考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信息一致性标准;信息交换标准;BIM实践标准。
2.2; 英国2009年,BIM Standard Committee)会发布了AEC(UK)BIM1.0;2015年,又发布了AEC(UK)BIM2.0。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BIM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对比研究姓名罗伟捷学号 16208410129017 年级 2016秋专业工程管理学习中心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指导教师刘梅填表日期 2019年2月20日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录摘要 (1)一、绪论 (2)1.BIM概述 (2)2. BIM 的特点 (2)二、BIM应用现状 (4)1. 国内应用现状 (4)2. 国外应用现状 (5)三、BIM技术应用分析及发展方向 (7)1.BIM技术应用分析 (7)2. BIM 技术发展方向 (8)小结 (10)参考文献 (11)谢辞 (12)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当今建筑和结构行业广泛关注的新概念,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当代社会势不可挡的潮流。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工程实际情况,对国内外的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现阶段国际、国内BIM 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国内外BIM标准的进化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分析国内外发展差异分析我国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通过对BIM使用大环境的分析,对今后对进行BIM技术研究的方向做出了归纳。
关键词:BIM(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现状;发展差异分析一、绪论1.BIM概述美国的ChuckEastman教授在1975年提出了建筑物计算机模拟系统(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BDS)这一概念,随着建筑物计算机模拟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建筑信息模型既BIM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世界其他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
世界各国对BIM技术的定义略有差异,就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而言,BIM技术大致具有以下三点特征:(1)BIM是将一个建设项目的相关特征采用计算机软件以数学模型的方式表达出来;(2)BIM是一个数字化的建设项目知识资源库,为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通过BIM技术方便不同部门之间协同作业。
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研究现状综述张文佳(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昆明2014210050)摘要:本文收集了2010年至2014年BIM相关研究成果41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及分类,从概念中引入分类为BIM技术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成本/造价控制、协同/集成管理、采购和合同管理5个方面,对中国BIM近几年的发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llected study achievements from 2010 to 2014 about BIM and reviewed Chinese developments of BIM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se study achievements, and then classified them into 5 types by conception, which were the design phase, the construction phase, control of costs and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of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purchase and contract.1 引言BIM 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认可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
BIM 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博士(Dr. Chuck Eastman)在30 年前提出[1-2]:“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及构件性能,利用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涵盖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包括过程信息,如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过程等。
BIM你必须知道那些事儿国内外BIM标准对比BIM标准全知道——全貌图最近看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副博士研究生导师马智亮在全国智标委BIM/CIM登载标准工作组成立会上发表的《反思:可以从国际BIM标准再学点什么》本期《BIM标准全知道:国内外BIM标准对比》将从以下几点与大家一齐交流:马教授演讲总结;作者个人的一点研究和理解。
01马教授演讲总结BIM的概念于2002年在美国提出,我国较早的引入了BIM技术,在2008年我国在地下隧道建设建设项目中已经应用BIM。
BIM的核心概念是:建立三维几何模型。
在模型中包含非几何信息,实现模型信息的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因为涉及到多参与方信息共享,因此在BIM应用中,BIM标准非常重要。
现在我国已发布的BIM国家标准有:《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园林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建筑风格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制造工业工程设计内部信息模型应用标准》GB/T51362-2019;《建筑信息模型储存标准》,待发布马教授明确提出国标制作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很多国际标准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部分问题:1、编制时间过长,六部标准编制工作持续了8年时间;2、标准发挥作用有局限性,使用频次不高,难满足用户需求3、原始数据共享靠厂商提供的数据格式,并非内容规范,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BS的BIM标准核心框架:其中图形化标准(IFC标准)最为重要,经过了23年的迭代发展。
(而我国目前暂未发布)。
美国国家BIM标准发布历程:2007:NBIMSV1:全生命期视图、工作范围、方法论、应用案例;2012:NBIMSV2:基于共识的标准2015:NBIMSV3:V2的扩展版。
我国BIM标准与国际相比的不足:未能使全生命周期信息资源共享理念落地,未能实现基于计算机的未有讯息交换;对BIM标准的基础重视不够,数据交换标准未先行,使得各应用分册标准没有实质性地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未建立全面、科学、可扩展的框架。
BIM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引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方法。
它通过整合多个专业领域的信息,提供全面和精确的项目数据,实现项目各方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提升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综述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包括BIM技术的定义与特点、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BIM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1. BIM技术的定义与特点BIM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数字化技术,它以建筑模型为基础,将建筑项目的各个方面,如建筑结构、机电设备、施工工序等,以及相关的属性信息进行集成管理。
BIM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三维建模: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项目的三维建模,提供直观的可视化效果,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理解和沟通。
•数据集成:BIM技术可以集成建筑项目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时序信息等,实现多专业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参数化设计:BIM技术可以通过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对建筑模型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和效率。
•工程可视化:BIM技术可以生成建筑项目的可视化效果,帮助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设计方案。
2. BIM技术应用情况2.1 国内应用情况自2000年代初引入国内以来,BIM技术在中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项目都采用了BIM技术。
具体应用情况包括:•建筑设计: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实现虚拟建模、参数化设计、设计优化等功能,提高设计师的效率和设计质量。
•施工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工序的模拟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减少潜在的工程风险。
•运营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运行监控、维护管理等功能,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2.2 国外应用情况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应用BIM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IM应用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1141102课程名称:BIM应用技术基础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画法几何;工程制图;AutoCAD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开课教研室:土木工程课程类别与性质:选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顺应建筑业发展的潮流,是一门既有专业理论又有操作应用,且侧重于专业应用的课程。
选定Revit软件概述及界面介绍、标高与轴网的绘制、墙体的绘制和编辑、门窗族的载入与编辑、楼板设置、屋顶创建、楼梯创建、梁柱设置、明细表和场地设置、族体量內建模型的创建、渲染及漫游等11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结合本课程操作应用多,且应用灵活的特点,综合了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的开展多样化;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局限于考试的分数,还综合考虑了课堂表现、考勤、阶段性考核等项目,力求用多种角度衡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中课下作业、课堂提问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建议采用任务评价,布置大作业考核学习效果)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BIM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编.BIM建模应用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01(2)卫涛,李容,刘依莲主编.基于BIM的Revit建筑与结构设计案例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02(3)益埃毕教育.Revit2016/2017参数化从入门到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2(4)王言磊,张袆男,陈炜编著.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1(5)BIM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用书编委会编.BIM应用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012.期刊(1)陈小波,刘禹. 基于BIM技术的SI住宅项目管理体系研究[J]. 建筑经济,2014,35(07):28-31.(2)潘佳怡,赵源煜. 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1):6-11.(3)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 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1):12-16.(4)郑国勤,邱奎宁. BIM国内外标准综述[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01):32-34+51.(5)李骁. 绿色BIM在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前景分析[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02):52-57.(6)哈维·伯恩斯坦,斯蒂芬·琼斯,米歇尔·罗素. 绿色BIM如何助力绿色设计和建造[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02):20-36.(7)王春涛,陈留兵.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9(02):81-85.(8)白庶,张艳坤,韩凤,张德海,李微.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建筑经济,2015,36(11):106-109.(9)刘占省,赵明,徐瑞龙. BIM技术在我国的研发及工程应用[J]. 建筑技术,2013,44(10):893-897.(10)邓雪原. CAD、BIM与协同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05):20-25.(11)黄锰钢,王鹏翊. BIM在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索[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05):88-91.(12)张德海,韩进宇,赵海南,姚云峰,尹莉. BIM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建筑协同设计[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06):43-47.(13)隋振国,马锦明,陈东,徐伟. 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进展[J]. 施工技术,2013,42(S2):161-165.(14)王宇佳,王佳,于辉.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04):89-93.(15)Ritu Ahuja,Anil Sawhney,Mohammed Arif. Prioritizing BIMCapabilities of an Organization: A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Analysis[J]. Procedia Engineering,2017,196:.Jongsung Won,Ghang Lee. How to tell if a BIM project is successful:A goal-driven approach[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6,69:.3.网络资源(1)黄康.Revit建筑设计教程.网络课程./list.aspx?cid=612&mType=Group(2)史尧.Revit2014入门教学.网络课程./course/tut_revit_150303/?error=login(3)Revit初级、中级、高级教程.网络课程./4765.html(4)Revit2016完全自学教程.网络课程.https:///course/221640(5)Revit快速入门课程(项目基本命令使用+族入门)./view/175.html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4学时第1章 Revit软件概述1.课前准备(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2)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建设;(3)充分理解讲义内容,选择与本教学相关的建筑施工图纸;(4)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前沿技术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5)整理好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教具,保证教学用电脑已安装revit软件等;1.1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BIM应用技术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专业课程紧密衔接,紧随建筑业发展的潮流,是一门既有专业理论又有操作应用,且侧重于专业应用的课程。
国内外bim标准的发展和问题探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内外BIM标准的发展和问题探讨一、引言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建筑行业不可忽视的趋势。
BIM及建筑CAD软件中几何造型内核的评估及应用研究迟小羽;郑国勤;王琳;于贵友
【期刊名称】《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年(卷),期】2014(006)003
【摘要】三维建模和造型是BIM及建筑CAD类软件核心的产品功能之一,本文对以往及当今市场最具影响力的BIM及建筑CAD类软件中使用的几何内核造型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通过对三种主要几何内核的评估、对比、测试及使用,得出关于BIM软件开发中几何内核选择及应用的规律及建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未来BIM类软件的产品设计及开发工作.
【总页数】8页(P1-8)
【作者】迟小羽;郑国勤;王琳;于贵友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2.2;O18
【相关文献】
1.BIM技术在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 [J], 张炳晖
2.楼梯间详图设计中BIM与CAD软件的协同应用研究 [J], 张培
3.本体论视角下HBIM-MR技术在建筑遗产评估管理的应用研究 [J], 商墩江;徐伯初
4.建筑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J], 杨杰
5.建筑 BIM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J], 李雪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