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危急值管理持续改进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5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危急值是指在患者的检验结果中发现的可能会危及生命或健康的异常数值。
及时、准确的危急值报告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对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评估分析和持续改进进行探讨。
一、危急值报告的评估与分析1. 数据收集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有效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对医务人员的影响等方面。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也可以通过手工记录的方式进行。
2. 定量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危急值报告的相关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危急值报告的比例、平均报告时间、误报率、漏报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医院的危急值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
3. 质量评估除了定量指标的分析外,还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质量评估主要从技术操作、报告内容准确性、报告传递方式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医学检验质控指标标准来评估危急值报告的质量。
二、持续改进的方法与措施1. 系统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危急值报告管理系统,包括规范操作流程、设定报告优先级、建立报告审批机制等。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引入自动化仪器和信息传输系统。
2. 培训与教育针对医务人员,开展危急值报告的培训与教育,包括危急值报告的认知、操作规范、报告传递技巧等。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误报和漏报。
3. 团队合作建立协作机制,促进医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医学检验科应与临床科室相互沟通,共同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4. 持续监测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检查危急值报告系统的运行情况。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保证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5. 患者参与引入患者参与机制,鼓励患者了解自己的危急值报告,提高患者的意识和主动性。
危急值持续改进记录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在医学检验中,当项检验结果明显异常,可能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时,立即向医生报告的临床价值非常高的结果。
危急值的准确传达和处理对于医疗事故的避免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持续改进危急值传达和处理的流程非常重要。
以下是危急值持续改进的记录。
1.背景危急值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医院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危急值管理流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我们制定了改进计划,目的是提高危急值传达的准确性和速度,减少误报或延误,提高医患安全。
2.目标改进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危急值的标准化传达流程,降低危急值的误报率,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通过对流程进行改进,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医疗事故发生。
3.改进计划(1)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针对不同检验项目,明确危急值的阈值,并进行标准化指导。
定期审核并调整标准,确保其符合最新的医学标准。
(2)建立危急值报告系统:引入电子危急值报告系统,实现危急值结果的快速录入和传递。
同时,该系统应具备自动验证机制,避免人为错误。
(3)危急值传达培训:针对所有参与危急值传达的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传达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危急值传达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4)建立危急值传达的反馈机制:建立一个匿名反馈系统,以便医务人员可以报告和反馈危急值传达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4.实施与结果我们按照改进计划逐步进行实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1)明确危急值报告标准并建立危急值报告系统。
我们与临床科室合作,制定了不同检验项目的危急值标准,并进行了合理调整。
同时,我们引入了电子危急值报告系统,实现了危急值结果的快速录入和传递。
这大大提高了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速度。
(2)危急值传达培训和反馈机制。
我们组织了危急值传达培训,并建立了匿名反馈机制。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对危急值传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加强了流程操作的标准化。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目的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进行持续改进。
方法将检验科危急值的管理过程按PDCA循环法分为P(计划阶段)、D(实施阶段)、C(检查阶段)和A(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按照管理目标和改进计划开展工作,通过提问、查阅信息系统和危急值登记本的方法,了解工作人员对危急值的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知晓率和书写合格率,并分析实施效果。
结果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从2016年上半年至2016年下半年,检验科工作人员危急值的报告率由89.1%上升到96.4%,报告及时率由81.6%上升到98.3%,书写合格率由86.1%上升到98.7%,知晓率由46.7%上升到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仍未达到目标管理值,有待通过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ritical value in clinical laboratory by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 Method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P (planning stage),D(doing stage),C(checking stage)and A(action stage)according to PDCA cycle method.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improvement plans. Through the questioning,access to information system and record sheet of critical value,the reporting rate of critical value,the timeliness rate of reporting,the awareness rate and the writing qualification rate were understood in staf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By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ritical value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first half of 2016 to the second half of 2016,the reporting rate of the critical value in the staff of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as increased from 89.1% to 96.4%. The report timeli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81.6% to 98.3%. The writing qualification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86.1% to 98.7%. The awareness rate was increased from 46.7% to 96.7%.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y using the PDCA cycle method,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ritical value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s greatly improved. But it still has not reached the target management value,which is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the next PDCA cycle.[Key words] PDCA cycle;Continuous improvement;Critical value;Management level危急值是患者生命危急狀态的检验结果,“危急值”的概念由美国学者Lundberg于1972年第一次提出[1],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差异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结果时,可能患者已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可以快速有效地给予患者干预措施或治疗,就有可能挽救其生命,否则患者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失去生命[2]。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评估分析与持续改进医学检验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策略。
而在医学检验中,有一类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即危急值(Critical Values)。
危急值是指与患者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迅速影响临床意义的检验结果。
正确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危急值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至关重要。
1. 危急值的定义和意义危急值是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检验结果,具有临床重要性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结果。
危急值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脏、肝脏、肾脏等)的异常指标或严重感染标志物的异常升高。
正确、及时地报告危急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后果。
2. 危急值报告的评估分析为了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流程和质控措施。
首先,需要定义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根据相关的疾病指南和专家共识,明确何种检验结果被归为危急值。
其次,建立起报告危急值的机制和流程,明确报告人员、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间等细节。
同时,要保证报告人员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危急值情况。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和监督体系,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持续改进的措施为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持续改进的措施。
首先,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其次,建立危急值的电子化报告系统,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设立危急值的质控小组,定期进行危急值报告的审核和评估。
最后,开展危急值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和统计,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报告流程。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危急值的管理和评估分析,并不断持续改进报告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对于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危急值报告质量持续改进危急值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现的具有重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异常结果或急需干预的情况,医疗机构需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危急值的准确、及时报告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危急值报告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重大任务。
1.准确性:危急值报告必须准确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既不能漏报,也不能误报。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识别和判断能力,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报告错误。
2.及时性:危急值报告必须及时传达给医疗团队,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息传递系统,缩短报告的传达时间,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3.完整性:危急值报告应提供全面的患者信息,包括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医疗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干预决策。
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4.可追溯性:危急值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追溯路径,可以追溯到具体的报告人和接收人,以便能够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急值的定义、识别标准、报告流程等内容,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医疗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优化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优化信息系统,提高危急值报告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引入电子报告系统,实现报告的自动化传递和接收,并通过数据接口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和流程。
制度可以包括危急值的定义、识别标准、报告流程、追溯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危急值报告的质量。
4.强化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报告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危急值持续改进成效
为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与步骤,确保患者安全,加强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监督与改进。
具体成效如下:
一、加强了与临床的沟通增强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
当危急值出现时,检验人员会按制度认真分析检验结果,并及时主动与临床联系,加强了检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责任心,密切了和临床的关系,减少了矛盾,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和临床的及时沟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二、提高了检验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危急值检验结果出来后,我们要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全面提高我们的检验诊断水平,参与临床诊治的意识,也间接提高了我们检验人员在临床医务人员心中的地位,增加了临床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
三、危急值的出现说明患者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制定制度后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使病情得到改善,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经过对各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检查、整改、再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不足的情况,如:在繁忙的情况下,“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不能得到保证,有待于进一步维持与提高。
在新的一年里将存在问题及不足的地方要重点进行改进,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水平,达到危急值持续改进的目的。
开原市中心医院医务科
年月日。
检验科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召开专题会议持续改进____年____月____日下午,为了提高员工对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认识,增强服务临床的意识,检验科召开了主题为“提高认识,重视危急值”的持续改进专题会议。
刘永俊副院长、医务科周柏林科长参加会议并讲话。
刘副院长指出,医院是一个大团队,“安全、优质、发展”需要全院员工的团结协作,大家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确保检验质量,把好安全关,大力推进安全优质管理工作。
胡科长要求大家从全局角度出发,重视医疗质量,要树立“生命在我手中,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认真学习科室的核心制度,整理工作流程,杜绝医疗安全隐患。
检验科邹建主任做了题为“提高认识,重视危急值”的讲座。
邹主任从如何处理检验结果危急值、延误危急值报告的危害等多方面进行了强化培训,纠正目前个别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错误认识,并回顾分析了科室在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检验科陈舟主管检验师为大家演示了检验系统对危急值的提示,并告诉大家,检验结果网络预警报告系统正在调试中,该系统启动后,检验危急值报告更加信息化,更利于危急值报告与记录。
中国医院协会在《____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同时,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也是实验室认可和二甲中医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
检验科早就意识到危急值对临床救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几年前就已经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要迅速向临床报告并做好记录。
目前,检验科管理层正与临床沟通,重新评审检验危急值,不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并不定时督导员工执行情况。
会后,全体员工认识到,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是检验工作的一部分,等同于检验质量,并列放在检验工作的首位。
大家表示要立即行动起来,重视并做好危急值报告工作,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防患于未然,保障病人安全,保障医院医疗安全,保障员工自身安全。
检验科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2)标题:检验科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措施前言:危急值是指在临床医学中,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的检验结果。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目录1.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2)1.1 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优化 (3)1.2 危急值报告质量控制 (3)1.3 危急值报告信息化建设 (4)1.4 危急值报告培训与宣传 (5)1.5 危急值报告管理效果评估 (7)2. 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优化 (8)2.1 流程目标与原则 (10)2.2 流程优化措施 (11)2.3 流程优化效果评估 (12)3. 危急值报告质量控制 (13)3.1 质量控制标准 (14)3.2 质量控制方法 (14)3.3 质量控制效果评估 (16)4. 危急值报告信息化建设 (16)4.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原则 (17)4.2 信息化建设措施 (18)4.3 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估 (20)5. 危急值报告培训与宣传 (21)5.1 培训内容与方式 (23)5.2 宣传渠道与手段 (23)5.3 培训与宣传效果评估 (24)6. 危急值报告管理效果评估 (26)6.1 评估指标体系 (27)6.2 评估方法与工具 (28)6.3 评估结果分析与总结 (29)1. 危急值报告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在这个部分,记录本阐述了危急值报告管理的初始状态、改进的目标和成效。
初始状态部分可能包括危急值定义、报告流程、监测工具、培训活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这些内容是评价和管理改进的起点。
初始状态下,本机构对于危急值的管理遵循了一系列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情况的识别、报告和响应。
危急值定义如急性肾损伤的指标、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指标等,清晰地被标准化的操作说明所界定。
医院配备有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可实时监测危急值指标。
监督小组负责验证报告的准确性,并确保及时响应。
为了消除安全漏洞,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本机构设定了以下几个持续改进的目标: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定期的危急值报告培训,包括最新的SOP更新和实际病例模拟。
实施了危急值报告的实时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报告进行及时纠正。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持续改进我院2013年6月份制定了危机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流程.在执行了一年时间中,发现还存在危机值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现召集检验科、影像科、急诊科、临床各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
充分分析导致,并制定目标及执行计划,以严格落实危机值相关管理的规定,保障医疗安全。
讨论内容:危机值管理不到位的原因:1、医务部层面的问题:医务部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仅要求科室限期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人员紧张(3)工作量大(2)3、个人自身的问题: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4、检验科的问题:电脑速度慢(1)设备陈旧,处理速度慢(3)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9)导致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原因分析:危急值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危急值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危急值管理彳:到位总因分析例次—»-百分比 曲起 54.BtWi 71%80.6054 50.309i 56.80^ lOffli危急值管理整改的目标和计划 目标: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检验科危机值管理流程 ,加强危机值管理的落实,减少检验 科危机值管理的环节漏洞,漏报率控制在 0.05%,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计划:针对前述的三个最主要可控制因素制定: 1、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解决办法:每一个月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 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 2、 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务部组织临床危机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危机值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如果由于未严格按照危机值管理执行而造成 医疗纠纷的,严肃处理。
3、 流程存在缺陷设计更合理优化的流程,比如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引进电脑强制报告程序,如果检验科危机值发出电脑警示后, 科室内电脑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只能处理验床间沟存陥也F庄弓豹科科離通80.60^次E-90%80托 -70% -60%50轉 k40% 130廉20% L io%百分比紧 员£ 作完危机值后才能进行其它操作。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影响。
方法?医院从2015年开始在检验科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对比实施前后的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
?结果实施PDCA循环改进措施以后,我科在2016年危急值上报率、及时率、书写合格率和理解率明显提高,与2015年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改进危急值管理关键词循环;改进;管理危急值在临床检验科中专门用于指代患者生命危急情况的检验结果,这一概念是由于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有较大差异[1],出现异常检验结果可能意味着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PDCA循环对于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效果,尚未见明确报道,我院特开展本次研究。
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检验科信息系统所统计的检验科危急值病例230例进行本次研究,230例患者中有115例患者属于2015年未采用PDCA循环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的收治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分布在21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45.1±3.2)岁;剩余115例属于2016年已运用PDCA循环对检验科危急值进行管理的收治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分布在23岁到82岁,平均年龄为(47.4±1.1)岁。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标准本次研究对危急值管理水平分别从报告率、及时率、书写合格率和理解率四大板块进行综合统计,其中报告率指检验科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患者报告记录数;及时率指检验结果在上报5分钟内得到审核;书写合格率指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所记载内容全部合格;理解率指随机抽取4名以上医护人员对其突击调查危急值管理内容,包括危急值管理流程、危急值患者治疗方案、危急值检验项目等,能够完全回答为合格。
1.3 PDCA循环管理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发现危急值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据我院调查统计,部分刚上岗的医护人员对危急值认知度较低,报告积极性较缺乏。
危急值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改进危急值存在的问题的措施一、危急值背景与存在的问题危急值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提示和通知医生及时采取行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危急值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危急值定义不明确目前各个医疗机构对于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并无统一标准,导致不同医院之间的判断和处理可能存在差异。
1.2 信息传递不及时在传统的危急值通报方式下,由人工操作进行沟通可能会出现拖延或遗漏等情况。
这可能导致医生未能及时获取有关患者状况或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1.3 责任追溯不清晰在某些情况下,涉及到多个科室的患者情况复杂,但由于责任追溯机制欠缺,没有明确责任归属,导致处理问题时存在困难。
二、改进措施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改进措施建议:2.1 统一危急值定义和范围各医疗机构应制定统一的危急值定义和范围标准,明确哪些数值或指标属于危急值,并与临床实践结合进行修订。
这将有助于减少因定义模糊导致的判断差异。
2.2 引入数字化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采用数字化平台,包括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等方式来实现危急值通报。
通过自动化的系统,在检测到危急值后立即发送通知给相关医生或科室,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3 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对于涉及多个科室的患者,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溯机制。
在每一个环节中明确责任归属,并做好记录。
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根据记录追查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
2.4 实施培训和教育计划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管理流程的理解和掌握,医疗机构应推行培训和教育计划。
这包括培训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掌握危急值定义和范围、数字化平台操作以及责任追溯机制的使用等。
2.5 定期评估和改进为了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的效果,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评估并收集反馈意见。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流程,并持续改进工作。
三、结论在危急值存在问题的背景下,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能够提高医疗机构对于危急值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持续改进我院2013年6月份制定了危机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流程.在执行了一年时间中,发现还存在危机值管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现召集检验科、影像科、急诊科、临床各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
充分分析导致,并制定目标及执行计划,以严格落实危机值相关管理的规定,保障医疗安全。
讨论内容:危机值管理不到位的原因:1、医务部层面的问题:医务部没有对当事人正式提出警告或处罚,仅要求科室限期整改。
2、科室管理层面的问题:人员紧张(3) 工作量大(2)3、个人自身的问题: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8)4、检验科的问题:电脑速度慢(1) 设备陈旧,处理速度慢(3)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9)导致有极少数的危急值检验科没有及时告知临床,从而造成遗漏。
原因分析:危急值处置不到位鱼骨图分析:危急值管理不到位原因分析:危急值管理整改的目标和计划目标: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检验科危机值管理流程,加强危机值管理的落实,减少检验科室个人问题检验医务科 科室管理 危急值记录 处置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科内转告遗漏态度不认真工作繁忙遗漏 检验科遗漏 质控组未履行职整改不到位 管理松懈未处罚监管力度培训 考核不到位科危机值管理的环节漏洞,漏报率控制在%,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计划:针对前述的三个最主要可控制因素制定:1、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沟通解决办法:每一个月召开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碰头会,就加强危机值管理进行协商,解决落实碰到的困难,作好会议记录2、临床医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务部组织临床危机值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将危机值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落实,如果由于未严格按照危机值管理执行而造成医疗纠纷的,严肃处理。
3、流程存在缺陷设计更合理优化的流程,比如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引进电脑强制报告程序,如果检验科危机值发出电脑警示后,科室内电脑不能再进行其他操作,只能处理完危机值后才能进行其它操作。
每月危急值总结、改进意见
一、成立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制定专人负责科室危急值登记管理工作,管理小组在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管理下进行工作。
专项负责人:
职责:督促、检查科室危急值登记并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二、每月对科室危急值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如发现已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及时上报医务部,以便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三、接受医院医务部、护理部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重点追踪和了解危重患者救治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