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本身的上皮细胞。
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原发性肝癌的准确诊断与有效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首先概述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学特点,以便读者对疾病有整体认识。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等方面,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诊疗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动脉栓塞化疗等)、全身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还将关注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以及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为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诊断过程需要谨慎,以确保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饮酒等肝癌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等,对诊断肝癌有重要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但需注意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经济等优点。
CT和MRI检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肝癌治疗药物有哪些?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
其中,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日渐成为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
日前,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其2012年发布的《肝细胞癌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以帮助医生和医院优化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在全身治疗方面,Sorafenib(索拉非尼)是肝细胞癌(HCC)标准一线全身治疗药物,适用于肝功能完好(Child-Pugh分级A级)和晚期肿瘤(BCLC-C)患者,或局部治疗后进展或不适合用于局部治疗的患者。
同样被推荐用于一线治疗肝细胞癌(HCC)的药物,还有Lenvatinib(乐伐替尼)。
它适用于肝功能完好(Child-Pugh A级),一般状况良好和晚期肿瘤- 无门静脉主干侵袭的BCLC-C - 或那些肿瘤进展或不适合局部治疗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Regorafenib(瑞戈非尼)被推荐作为二线治疗对索拉非尼耐受和进展的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肝功能(Child-Pugh A类)和良好的状态。
要知道,2017年之前还没有被临床证明或获批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二线治疗方案。
Regorafenib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可阻断数个促血管生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这些激酶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VEGFR 1~3之外,该药还可以抑制各种癌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激酶,包括TIE-2,RAF-1,BRAF V600,KIT, RET, PDGFR及FGFR,每种激酶单独和联合调控肿瘤的生长、基质微环境的形成及疾病的进展。
目前Regorafenib已获全球90多个国家批准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并获全球80多个国家批准治疗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mGIST)。
2017年5月,美国FDA正式批准Regorafenib用于既往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期间病情进展的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二线治疗,从而使其成为美国FDA近10年来批准的首个肝癌新药。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目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我国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40~55岁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死亡59.8万人,我国肝癌占全世界40%~55%,诊治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目前对肝癌的基础理论和病因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肝癌诊治有了较大进展,现简述如下。
1 病因1.1 肝炎病毒感染肝癌高发区常为肝炎高发区,肝癌病人中40%有肝炎史。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肝炎与肝癌二者地理分布接近,HBV携带者肝癌发病高于正常人群,肝癌家系中HBV呈聚集现象,肝癌病人中有HBV-DNA整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DNA整合可激活癌基因,并使抑癌基因突变如p53。
1.2 黄曲霉毒素摄入动物试验表明,小量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损害,大量可诱发动物肝癌,我国主要粮食黄曲霉污染分布图与肝癌分布趋势基本相同,提示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
1.3 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可诱发动物肝癌,亚硝胺富含于腌制食物中和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及其它化学物。
1.4 其它因素尚有饮水污染、吸烟、饮酒、寄生虫、性激素、放射性钍、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肝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经多个阶段发展而成,而且不同地区肝癌的病因亦有不同。
2 病理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可分三型: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可为单个或大小不等多个结节散在肝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多伴有肝硬变。
巨块型一般直径超过10 cm,常为单发癌块,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
弥漫型较少见,癌结节很小,呈灰白色,与肝硬变不易区别,病情发展快,预后极差。
70年代以后,由于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又增加了小肝癌型,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5 cm 以下,或两个癌结节体积总和小于5 cm者。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新进展和技术近年来,原发性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技术,这些创新的方法为患有肝癌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治疗进展和技术,包括肝脏移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一、肝脏移植肝脏移植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患者的肝脏替换为健康的供体肝脏,可以彻底清除癌细胞并恢复肝功能。
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不断提高,使更多的患者有了得到肝脏移植的机会。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靶点进行的精确治疗方法。
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信号通路,可以阻止肿瘤的进展和扩散。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索拉非尼和达沙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抵抗肿瘤。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可以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能力,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局部化疗局部化疗是一种通过直接向肿瘤部位输送药物来治疗肝癌的方法。
与传统的全身化疗相比,局部化疗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同时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介入性治疗技术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等已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总结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发性肝癌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进展和技术。
肝脏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局部化疗等方法的出现,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治疗辅助手段。
我们相信,在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最新: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部分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临床诊疗行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意见等于2023年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笔者针对新版指南中对于肝癌内科治疗策略更新进行研读。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的肿瘤致死病因[1-3],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
原发性肝癌根据其病理分型可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其中HCC发病率占比最高(85%~90%)[4-6]o近几年来,HCC治疗领域高质量大型临床研究及突破性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可及、结合专家意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IinicaIOnco1ogy,CSCO)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版)》的基础上,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M CSCO新版指南〃)[7]o相较于国内其他规范[8],此次CSCO新版指南新增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晚期HCC内科治疗方案,更改了部分方案的推荐等级和证据等级,也为HCC患者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尽管外科手术治疗仍是HCC治疗的基石,但HCC尤其是晚期HCC的内科治疗策略在HCC治疗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针对CSCO新版指南关于HCC内科治疗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晚期HCC一线治疗策略更新得益于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突飞猛进的研究进展[9-14],此次CSCO新版指南在全身治疗,尤其是晚期HCC治疗策略上有较大更新,在原有的索拉非尼、奥沙利粕为主的系统化疗,仑伐替尼、多纳非尼、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I级专家推荐药物基础上,新增了以下3项联合方案。
1.1 CSCO新版指南在I级专家推荐药物基础上新增3项联合方案1.1.1 新增〃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方案此方案的相关研究ORIENT-32研究[15]对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中国HCC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生存期(overa11surviva110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1,PFS)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1atedadverseeventsJRAE)发生率与索拉非尼组相当。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最新的202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是最全面的版本。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第四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个致死的肿瘤病因,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病理学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了75%~85%、肝内胆管癌占了10%~15%。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筛查和诊断方面,肝脏超声显像联合血清AFP是肝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对于血清AFP筛查异常者,动态增强CT和多参数MRI扫描是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癌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肝脏多参数MRI检查是肝癌临床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PET-CT扫描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PIVKAⅡ、miRNA检测试剂盒、AFP-L3和GALAD模型进行早期诊断。
对于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保持组织和细胞的完整及获得正确病理学诊断十分重要。
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7点”基线取材的规范,有利于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肝癌病理生物学特征信息。
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重视对肝癌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因素——MVI 的诊断和病理学分级评估。
最后,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照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进行临床诊断。
典型的肝癌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强化明显,门静脉和(或)延迟期强化下降,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不典型表现则缺乏动脉期病灶强化或门静脉和延迟期强化无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甚至强化稍有增加等。
诊断肝癌常采用多参数MRI、CT动态增强扫描、超声造影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等方法。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有哪些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有哪些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其病情的不同和适应症的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一线治疗是指首先采用的治疗手段,那么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有哪些呢?本文将从如下六个标题出发进行详细讲解: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方式,如果病人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则应及早施行手术。
根治性手术是将肝癌肿瘤完全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
而对于肝癌病人中的部分患者,也可以进行姑息性手术,即切除或减轻肝癌对病人身体的影响。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治疗技术,将肝癌瘤体内的治疗药物或化疗药物直接注射进入瘤体内,达到瘤体内高剂量治疗的效果。
介入治疗也包括了肝动脉栓塞、肝内动脉化疗和肝内射频治疗等多种方式。
三、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主要是指利用抗癌药物通过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索拉非尼、凯特尼等。
四、放疗治疗放疗治疗是通过使用辐射照射,杀死或阻止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一些手术难度较高的肝癌患者,放疗治疗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五、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主要是指使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
对于一些不能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化疗治疗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指中西医结合使用,使肝癌患者的身体能够更好地承受治疗的过程,并且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气功治疗等多种方式。
范文: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有哪些肝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
一线治疗方法是指首选的治疗方式。
那么,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从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放疗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六个方面逐一展开叙述。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手术是治疗肝癌的最好方法。
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肝癌,达到治愈的目的。
根治性手术是将肝癌肿瘤完全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
如何有效管理原发性肝癌的疼痛原发性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疼痛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见且严重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都有极大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原发性肝癌的疼痛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的方法。
1. 多学科团队合作在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时,多学科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肿瘤科医生、疼痛科医生、康复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
他们通过协作工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镇痛药物可以通过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还可以考虑联合应用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或抗癫痫药物,以增加疼痛的控制效果。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肝癌疼痛。
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疗、冷疗、理疗和按摩等。
这些物理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改善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和释放紧张情绪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治疗器械送入体内,直接作用于病灶或疼痛部位,以减轻疼痛。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气球扩张等。
这些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5. 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在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常常由于疼痛而产生诸如抑郁、焦虑和失眠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并缓解这些心理问题。
康复治疗则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制定,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6. 社会支持和教育社会支持和教育对于管理原发性肝癌疼痛同样重要。
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将有助于患者从社会和情感层面上减轻疼痛带来的负担。
同时,医生和护士的教育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向患者和家人提供有关原发性肝癌疼痛的知识和应对策略,提高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
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1.肝区疼痛半数以上病人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
主要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
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横膈,则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
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
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
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3.肝大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巨块。
4.肝癌转移症状肝癌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
少数病人可有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
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也多有应用。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2.对不能切除的肝癌的治疗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3.化学药物治疗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病人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治疗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前者指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后者指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癌。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癌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复杂。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寄生虫感染、肝硬化、黄曲霉素B1、饮用被致癌物或毒素的污染的水、低硒等可能和肝癌发生有关。
此外肝癌还具有家族聚集性。
二、临床表现和分型
(一)症状和体征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中晚期。
常见症状为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发热等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及肝肿大。
l.肝区疼痛常见,为半数以上患者的首发症状。
如病变侵犯横膈,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
当肝癌结节坏死、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时,表现为突然右上腹剧痛、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
晚期有贫血、黄疸、腹水、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3.肝肿大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
此外,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的症状。
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二)病理和分型
1.肝癌从形态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以结节型最为常见,癌结节突出肝脏表面,可分布于左右肝叶,且多伴有肝硬化。
巨块型肝癌呈单发的大块状,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肝硬化轻微。
弥漫型肝癌最少见,全肝布满无数灰白色点状结节,肉眼难以和肝硬化区别。
2.从病理组织上可分为三类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两者同时出现的混合型。
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是肝细胞型,后两者较少见。
3.肝癌转移途径包括肝内散播、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等。
三、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不同病情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早期施行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药物治疗
l.全身化疗肝癌易耐药,对化疗不敏感。
目前主要用于因有门静脉癌栓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有时也用于手术后的辅助化疗。
常用的药物有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丝裂霉素、塞替派、氟尿嘧啶核苷及口服替加氟等。
2.肝动脉栓塞及化疗药物灌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
正常肝组织的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组织的血供主要为肝动脉。
因此,可进行栓塞治疗,即切断肝动脉血供使肿瘤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
主要应用对象为不能切除的非晚期肝癌,而肝功能正常者。
方法为先注入化疗药物,如EADM80~100mg(或CDDP100mg),MMC20mg,5-FU1000mg,CF100mg,然后再注入栓塞剂,如碘化油或明胶海绵等。
一般情况每月1次,3次为一疗程。
新近发展起来的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疗法也是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3.生物与分子靶向治疗肝癌的生物治疗涉及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免疫、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干细胞治疗、激素治疗等多个方面。
目前常用的有干扰素、IL-2、淋巴细胞激活杀伤细胞、肿瘤侵润淋巴细胞等。
【习题】
(一)简答题
1.肝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肝癌从形态学和病理组织学可以分为几类?
3.肝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二)思考题
1.肝癌的药物治疗方式有哪些?
2.何为肝癌的动脉栓塞治疗?其依据和方法是什么?适用于哪种类型的肝癌?
(三)病例分析
患者,男,54岁,干部。
右上腹疼痛一个月,厌油荤,恶心,食欲减退,CT检查见肝右叶占位病变,AFP阳性,在医院剖腹探查,术中见全肝暗红色,呈早期肝硬化表现,肿块位于右叶,大小约7cm×8cm,质硬,冰冻切片为肝细胞癌。
讨论:
1.该患者还应做哪些检查?
2.该患者的治疗用药如何选择?如何制定用药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