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疗法(Balance Cupping Therapy)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3
平衡火罐名词解释
平衡火罐,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特定的操作技巧,使火罐在人体上的吸附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从而调整身体的气血流通,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平衡火罐的操作过程要求严谨,其关键在于掌握火罐吸附的力度与时间。
当火罐吸附在人体上时,需根据个体差异和治疗的部位,精细控制火罐内的温度和负压,使火罐与皮肤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这样的平衡状态有助于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进而调和气血,恢复身体内部的平衡。
平衡火罐的适用范围广泛,不仅可用于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等肌肉骨骼问题,还可用于调理内脏功能、改善慢性疲劳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平衡火罐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例如,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以及皮肤破损处等特殊情况,需谨慎或避免使用。
因此,在进行平衡火罐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确保安全有效。
总之,平衡火罐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通过掌握其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在保护身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平衡火罐在古代,火罐被广泛用于中医疗法中,是一种通过燃烧木材或草药在罐内产生负压,以吸引皮肤表面的空气,从而增强气血循环的疗法。
平衡火罐是一种结合了传统火罐疗法和现代科技的新型火罐疗法,它通过智能调控罐内温度和吸力,实现更加精准的疗效达成。
起源和发展火罐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被认为可以排除体内湿气、疏通经络、祛风散寒。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火罐疗法逐渐被现代化设备所取代。
平衡火罐作为现代火罐疗法的一种,融合了传统火罐的理念和现代科技的优势,更加精准地实现疗效平衡。
工作原理平衡火罐通过内置的温度和吸力传感器,可以智能感知用户皮肤的温度和状态。
根据用户的需要,平衡火罐可以自动调节罐内的温度和吸力,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调节火罐的吸力和温度,享受更加个性化的疗法。
应用效果平衡火罐在中医疗法和美容疗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医疗法中,平衡火罐可以祛湿通经、调节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在美容疗法中,平衡火罐可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收缩毛孔,改善皮肤弹性,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注意事项使用平衡火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使用前,必须保证皮肤干燥,避免皮肤受伤。
2.使用时需谨慎调节吸力和温度,避免在皮肤上造成不适。
3.使用后,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4.使用频率和时间宜由专业医师指导,避免过度疗法导致不良后果。
平衡火罐作为现代火罐疗法的一种,结合了传统疗法和现代科技,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智能调节温度和吸力,平衡火罐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精准的疗法体验,助力健康和美丽。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平衡火罐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将玻璃罐或竹制罐置于皮肤表面进行吸附,形成负压效应,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的治疗目的。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当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平衡火罐可以通过产生负压效应,刺激皮肤和组织,促进经络的畅通。
在火罐作用下,局部组织充血、淋巴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新陈代谢、排除废物和毒素。
同时,在火罐作用下产生的温热感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局部供氧量,促进气血循环。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活血化瘀、缓解肌肉酸痛、改善局部供血不足等问题。
2. 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火罐的作用还包括温通经络和调和气血。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在经络中运行,调节阴阳平衡。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平衡火罐可以通过产生温热感,刺激皮肤和组织,温通经络、扩张毛细血管,从而促进气血的畅通运行。
同时,在火罐作用下产生的温热感能够增加局部供氧量,促进气血循环。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和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
3. 祛寒驱湿、益阳固表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寒湿是引起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寒湿可以导致经络堵塞、气滞血淤等问题。
平衡火罐通过产生温热感,在局部区域加强了阳气的运行,有助于祛寒驱湿。
同时,火罐的作用还可以益阳固表,增强体表的防御能力,提高抵抗力。
4. 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紊乱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之一。
平衡火罐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气血运行,影响脏腑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火罐的作用可以温通胃肠、活化肝胆、健脾胃等。
同时,在火罐作用下产生的温热感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局部供氧量,促进气血循环。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5. 缓解疼痛、舒筋活络平衡火罐还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并舒筋活络。
根据中医理论,火罐通过产生负压效应刺激皮肤和组织,改善组织供血不足,减轻组织水肿和压迫神经等问题。
平衡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脏腑、五行、经络等学说)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
以不同的火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从而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闪罐法、揉罐法、走罐法、抖罐法、留罐法。
功效
平衡火罐可有效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
操作步骤
01闪罐
指将罐吸附在应拔部位后随即用腕力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
02揉罐
将火罐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揉背部3次。
03走罐
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3个来回,推罐吸力适中,顺序:先中间、后两边。
04抖罐
沿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抖罐3个来回。
05留罐
所有手法完成,留罐5-10min。
注意事项
①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避开有水疱、疤痕和伤口的位置拔罐,防止烫伤。
②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要拧干,以防脱落烫伤病人皮肤。
③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④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火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火罐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舒缓肌肉,是一种安全、自然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
平衡火罐是一种新型的火罐疗法,它将传统的火罐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平衡火罐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火罐放置在背部、肩部、手臂等部位,然后使用光疗或磁疗技术进行治疗。
平衡火罐的特殊设计可以将火罐与人体穴位相对应,从而刺激身体的自然治愈力。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健康的基础,只有气血流畅,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平衡火罐的特殊设计可以刺激人体穴位,从而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然治愈力。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机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机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气机畅通,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平衡火罐可以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的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还可以通过促进身体的自然治愈力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身体的自然治愈力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只有身体的自然治愈力强大,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平衡火罐可以刺激人体穴位,促进身体的自然治愈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平衡火罐是一种新型的火罐疗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气血、气机和自然治愈力,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安全、自然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
平衡火罐疗法一、定义平衡火罐疗法主要运用闪罐、揉罐、走罐、旋罐、抖罐、振罐等手法,选择与病症相对应的且能达到修复病灶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实施熨揉、牵拉、挤压、弹拨等良性刺激,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机体修复到相应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理全身脏腑、平衡阴阳治疗慢性疾病的疗效。
平衡火罐与传统火罐的区别:在运用火罐施加泄法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的温补行罐手法使施治过程泄中有补、补中有泄发挥其最大功效达到最佳效果。
二、平衡火罐的来源和发展《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陶罐-竹罐-玻璃罐-气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
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床,手法由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也日渐增多,已成为脱离了针法,灸法的一种独立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临床作用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活血化淤(外伤)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
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
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作用机理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a) 机械刺激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
b) 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火罐体内部的热量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全身作用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
使脊髓或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从而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
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2)无损伤,患者易接受3)疗效显著4)无副作用5)既治病又防病取位原则:(绝大部分治疗在背部)1)躯体为主,四肢为辅2)胸,腹,盆腔的器官的治疗,以背,腰,骶为主;前病以取后背为主(督脉-华佗夹脊穴-膀胱经)补泻原则:1)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如摇罐时的方向2)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如走罐时的方向3)轻慢为补,快急为泻第三章平衡火罐禁忌饭后半小时才能施罐。
平衡火罐的操作方法平衡火罐是一种传统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这种方法使用燃烧的火焰和火罐组合,通过产生负压效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疾病。
平衡火罐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了解和掌握这种治疗方法的关键。
1.准备火罐:选择合适的火罐,最常用的是玻璃罐和铁罐。
火罐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但一般建议使用直径约为5-7厘米的火罐。
2.准备火源:可以使用酒精灯、温和的火焰或草药灼烧产生的火焰作为火源。
确保火焰安全,避免火源过大或过热。
3.准备消毒酒精和棉球:在进行火罐疗法前,要确保火罐和患者的皮肤是干净和消毒的。
用消毒酒精擦拭火罐内部,并用消毒酒精擦拭患者皮肤。
1.涂抹辅助药膏: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辅助药膏,如生姜汁、薰衣草精油等。
首先在患者的背部或手臂等部位涂抹少量的辅助药膏。
这些药膏可以帮助加强疗效,促进血液循环。
2.点燃火焰:将火焰点燃,然后将火罐的开口对准火焰。
等待片刻,确保火罐内的空气被加热并充满。
3.摆放火罐:将火罐迅速逆时针放置到患者的皮肤上,确保火罐密封贴紧。
当火罐放置在皮肤上时,会产生负压效应,吸附皮肤上的表浅组织。
4.火罐移动:根据患者的需要,可以移动火罐,一般是沿着经络线移动。
这种移动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移动火罐时要保持稳定,避免火焰被熄灭。
5.火罐卸下:当火罐时间到达约10-15分钟时,应将火罐从患者皮肤上卸下。
可以用阻火片快速吸附空气,减小罐内压力,然后轻轻推动火罐边缘,使其松脱。
注意事项1.火罐疗法不能用于以下人群:儿童、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和严重皮肤损伤的患者。
2.火罐疗法不能在脊柱、骨头突出部位、凸起的肿块上使用。
3.火罐应与患者的皮肤紧密接触,确保密封。
如需调整火罐的位置,应在阻火片吸附空气后,轻轻推动火罐边缘。
4.使用火罐前,要确保火焰和火源安全,避免发生火灾。
在使用火焰时,要确保离开易燃物,并保持手部清洁,以免烧伤。
5.在火罐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和热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平衡火罐,你了解多少?近日,多位颈肩、腰背疼痛明显的患者来到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一病区门诊,经平衡火罐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这个神奇的中医疗法,您听过吗?这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是平衡火罐?平衡火罐是在火罐治疗的基础上,以平衡理论为指导,贯穿了多种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一种自然疗法,它能快速有效激发人体经气,疏通经络,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肾气平稳,肝脾调和的目的。
二、平衡火罐的机理1.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1)机械刺激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俞等进行牵拉,温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器官组织反应、自我调节、自我修复。
(2)温热刺激火罐体内部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自我调节。
2.全身作用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
使脊髓或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从而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
闪罐:温经散寒。
揉罐:具有放松肌肉、温经散寒的作用。
走罐:具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快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等功效,对改善偏瘫后遗症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等问题有较好的疗效。
抖罐:常用于实热型疾病,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的功效。
留罐:对风、寒、湿等所致的背、腰、四肢及关节疼痛的患者,温经散寒、舒筋祛湿。
那么,这个“升级版”的火罐疗法比起一般的火罐疗法又有什么区别呢?①平衡火罐治疗疾病更具系统性,操作部位主要选择腰背部为主,背部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手法刺激较重,操作过程中刺激由轻而重,逐渐渗透到深部病痛部位。
②根据疾病的阶段可选择不同治疗手法,其中手法操作贯穿了闪罐、飞罐、行罐、揉罐、振罐、抖罐、留罐等多种治疗方法,无副作用,既治病又防病。
三、平衡火罐的疗效1.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提高局部血液供应,增加局部血液流速,增加局部血液氧气量,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等。
平衡火罐的原理
摘要:
1.平衡火罐的概念与原理
2.平衡火罐的治疗方法
3.平衡火罐的疗效与优势
4.平衡火罐与中医学的关系
5.平衡火罐的现代医学解释
正文:
平衡火罐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治疗方法,它结合了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以达到调节脏腑气机、激活免疫细胞、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这种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等优点,既能治病又能防病。
平衡火罐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局部血液供应:火罐疗法能够提高局部血液供应,增加局部血液流速及血液氧气量,从而改善微循环,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2.扩张血管:火罐疗法有助于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血压,缓解血管紧张。
3.调整末梢神经:通过火罐疗法,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神经反射,从而调节脏腑功能。
4.增强免疫机能:火罐疗法能够激活背部皮下隐藏的大量沉睡免疫细胞,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5.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火罐疗法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
激素的分泌和代谢,从而维持人体的内环境平衡。
平衡火罐疗法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治疗体系。
同时,平衡火罐疗法也受到了现代医学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自然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一、定义: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二、原理•-有效激发经气•-主治脏腑病•-调理肝脾肾三、目的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通过神经末梢、毛细血管、细胞、皮肤等综合传递渠道,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使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发挥大脑中枢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
四、适应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感冒患者•颈项、腰背酸痛患者•失眠患者•湿热体质的健康人•肥胖症患者•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禁忌症•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2、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
•3、高血压病发展期。
五、操作流程•1、核对患者的姓名、诊断,告知患者拔火罐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暴露拔罐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3、遵医嘱选择拔罐的部位及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选取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4、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顺序:一个从上(肺腧)到下,一个从下(大肠腧)到上。
主要为“留- 拔- 留”的循环手法,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大声响。
•5、将甘油稍加温涂于背部,接着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走罐3个来回,推罐火力适中,顺序:先中、后两边,以皮肤起红晕为度。
•6、摇罐,甘油稍加温涂于背部,在留罐的基础上和缓摇动,多方向摇动。
•7、留罐:用干毛巾擦干净背部甘油。
根据不同病种在大椎穴及背部留罐5~10分钟。
•8、将着火的棉球稳妥的投入装有水的治疗碗。
•9、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为度,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10、起罐时,按压局部皮肤,时空气进入罐内,切不可强拉。
•11、情节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物,遮盖力床单位及用物,火罐清洁消毒后晾干备用。
•12、告知患者皮肤青紫为正常现象,避免用力揉搓。
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平衡火罐是一种中医疗法工具,可以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和热刺激的效果来调节人体气血、经络等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衡火罐的中医作用原理。
一、理论基础1.中医学理论平衡火罐的使用基于中医学理论,该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气血、经络等系统,这些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当这些系统出现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通过调节气血、经络等系统功能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经络学说平衡火罐主要作用于人体表浅组织和皮肤上的穴位和经络。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脉是连接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和神经、循环等系统的通道,通过这些通道可以传递气血、营养物质等重要物质。
因此,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状态。
二、作用机制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平衡火罐的使用可以产生负压效应,通过负压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当平衡火罐吸附在皮肤表面时,会产生一定的吸力,使得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和氧气供应,从而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和修复。
2.促进淋巴循环平衡火罐的使用还可以促进淋巴液的循环。
淋巴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清除代谢废物和细胞垃圾的液体,通过淋巴结和淋巴管排出体外。
当平衡火罐吸附在皮肤表面时,可以刺激淋巴管扩张,增加淋巴液的流动速度和排出量。
3.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火罐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学认为穴位和经络与人体内脏器官、神经、循环等系统相互联系,当这些穴位受到刺激时会传递信号到相应器官组织中去,从而调节其功能状态。
4.促进免疫力平衡火罐的使用还可以促进免疫力。
研究表明,平衡火罐的使用可以刺激人体内的白细胞产生增殖和活化,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5.调节气血运行平衡火罐的使用还可以调节气血运行。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基础,通过气血运行可以保证各种器官组织正常工作。
当气血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状态。
三、适应症1.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平衡拔火罐操作方法
平衡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在身体上贴上火罐,通过产生负压的方式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排毒和舒缓疼痛。
以下是平衡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火罐、火笼、酒精、棉球、火种等工具。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2. 温热火罐:将火罐倒置,涂上适量酒精,点燃酒精使其燃烧一段时间,然后将火罐迅速贴在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上。
3. 平衡火罐:保持火罐处于倒置状态,并将火罐用火笼或其他金属罩套住,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
可以适当调整火笼的位置,使火罐平衡并且不会熄灭。
4. 燃烧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让火罐燃烧约10-15分钟左右。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燃烧时间。
5. 消火和移除火罐:燃烧时间到达后,用火罐上的火种将酒精熄灭,再用棉球等物品将火焰熄灭,待罐内真空破坏后即可将火罐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拔火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在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使用火罐的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操作时要确保火罐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保持室内通风,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
平衡火罐疗法(Balance Cupping Therapy)Balance Cupping TherapyChapter 1An introduction toI. definitionsBalance Cupping is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based (Yin Yang theory, the theory of viscera, meridian line five, etc.); in the mod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nerve reflex pathway to self repair,Self regulating, self perf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core; with different cupping technique for natural therapy of non drug treatment.Best treatment principle: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curative effect, small pain, no side effect, quick effect and low costTw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alance CuppingOn the basis of cupping therapy, 1984~1985 cases used for clinical practices, from three to more than ten kinds of diseases is also increasing, has become out of a needle, moxibustionIndependent therapy.The "fifty-two" angle cupping injury law ulcerosa is the earliest record; the "elbow behind" (Ge Hong horn) (to) - tank tank - copper glass jar - bamboo Jar - electric - magnetic - temperature tank tank pressure tank by ancientA variety of forms of cupping are now available.Action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of second chapter Balance Cupping Therapy1. clinical effects1) western medicine thinks: cupping with blood stasis (trauma) dilation of blood vessels, adjust nerve endings,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bacterial, antipyretic analgesic etc..2) TCM: cupping with warmingchannelstodispel cold, Shu meridians, dispelling wind and dampness, clearing heat, Qi Tongluo different effect.2. mechanism of action1) local action (points or nerves)The two stimuli act in concert with local effects: warm and Mechanical(a) mechanical stimulationThe jar of the local nerve, are pulling back acupoints, iron scraping, extrusion, pluckingStimulate capillary expansion, interstitial space autolysis, release of tissue amines, increase body reaction, self regulation (organ tissue) self repair.(b)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warm stimuliSource: hand temperature; cupping body internal heatRole: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promote metabolism, and promote the reg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2) systemic actionMechanical and warm dual acting on the local capillary, peripheral nerve, mainly spinal nerve roots, peripheral muscle tissue, spinal cord or cerebral cortex, CNS excitement into benign information,Transfer to the organs and tissues needed to be trea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 Balance Cupping Therapy1)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popularize2) without injury, the patient is easy to accept3)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4) no side effects5) treating disease and preventing diseas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4., the principle of location: (most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back)1) taking priority as the main body, supplemented by limbs2) the treatment of the thoracic, abdominal and pelvic organs mainly takes back, waist and sacrum; the former disease mainly takes back (spinal nerve root - Hua Tuo Jiaji point, Bladder Meridian)3) 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take the place: acute disease or chronic disease is urgent, take the healthy side; on the contrary, the recovery of chronic disease or acute disease, take the side of the patient.5. principles of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1) clockwise to fill, anti clockwise for diarrhea, such as the direction of the tank2) the meridians are complementary, the meridians are reversed or the vertical is the diarrhea3) return to fill, and critical illnessThe third chapter, manual operationFirst, cupping therapy1. requirements1) lasting (guaranteed time);2) powerful (to a certain extent);3) to be uniform (strength and speed can not be ignored, big or small), soft;4) rhythm, rhythm;5) gradually pressure, determine the efficacy, attention distribution;Start ---- light; middle - heavy; end - lightFlash tank -- rubbing tank -- shaking tank -- pushing tank -- vibrating tank2.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1)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sition, different parts, different choices of cupping2) must pay attention not to scald, burn patients, keep the pot should not be too long, avoid blisters3) contraindications with nerve pluckingLocal skin allergies, edema, ulcer can do Balance Cupping therapy;Place where large blood vessels are abundant (neck: no more than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do not stimulate jugular sinus, lateral, inguinal, etc)Patients with high fever (39 adults, 39.5 children)3. manual manipulationEach techniqu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 Operation - Notes - Applications)1) keep the pot (the simplest, the highest requirement)A) operations: 5 sizes of different sizes (usually 3#, 4# and 5# cans)With a flash fire cupping will stay in local and keep a certain time. Preheat cupping, adjust the size of negative pressureB) notesDifferent age, sex and site negative pressure are differentNeck,Leave the pot for 5 minutesPart of Dazhui bilateral shoulder danzhong, stay for 10 minutesOther parts, 15 minutesTank arrangement:Method: the dense spacing of less than 4 cm.Dredging and draining method: the tank spacing is larger than 7 cm(c) clinical application:Mainly for the wind, cold, dampness and other back, waist, sacrum, limbs and joints pain patients; warm the Shu cold, Shu Liang dampness.(d) skin color diagnosis of jar:Black and purple: coldRed: heat, heat moreBlisterOrange: heavyPatchy purple spots: TraumaWrinkle, gray: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White spot: silt disease2) flash cuppingA) oper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retention tank, a "left pull pull stay" loop maneuver is performed along the nerve or bladder channel, from the left upper left lower middle middle upper middle lower right upper right lower order of the patient's back,When cupping, be quick, suddenly, have explosive force, make loud sound.B) notes:The negative pressure is large (depending on the rate of flash fire)Continuous (coherent)(c) clinical applicationStart manipulation, but also for frail, old age, long illness, recovery period, etc.It has the function of warming the meridians and dispersing cold3) shake the tank (use rate is high)(a)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leaving the tank, gently shake,the negative pressure is too large, multi direction shakingB) caution: medium pressure, gentle and uniform(c)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orm of tonifying method, the patients who are weak, sick and seriously recover are often used to relax the tendons and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they have the function of activating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nd they also have the functions of harmonizing Ying, Wei and strengthening the immunity of the bodyOther effects.4) canister(a) operation: apply lubricant, balance the acupoints or acupoints, and do the rotary mo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rubbing jarB) notes:Negative pressure should not be too largeLubricant should be evenly coatedStrong to uniform, action to rhythmC):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bdominal diseases, gastrointestinal, of epigastric pain, fullness, good treatment effect, and have Qi, blood stasis, dilation of blood vessels, regulating nerve endings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