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发展史(1)
- 格式:ppt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0
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历史脉络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初期(公元前3000年-18世纪)行政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文明。
在古埃及社会中,行政管理者通过制定法律、管理土地和资源,以及组织劳动力,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治理。
此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也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了丰富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和封建领主开始对行政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众多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对行政管理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涌现了不少经典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
18世纪以前,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宪政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洛克、卢梭等人对政府权力的性质和行使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萌芽与逐步确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现代行政管理理论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和经济的大变革,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干预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开始萌芽并逐步确立。
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他对行政管理的关注;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和他对行政管理的观察;以及杰瑞米·本特姆的《治理论》等重要著作的出现。
这些著作打下了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基础,对行政管理的本质、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多元化与综合性发展(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的趋势。
这一时期,在各国各地出现了不少行政管理专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也逐渐迈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历程一、古典行政管理理论古典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法国为代表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行政机构和规范化行政管理上。
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有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理论、法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的行政管理原理等。
这些理论主要强调了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和行政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了公务员的稳定性、专业性和效率。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和规范化问题。
二、美国行政管理理论美国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特别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美国。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以公共管理、行政组织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主。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组织的设计和运作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透明度和质量问题。
典型的理论代表有福利主义理论、齐格勒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组织理论等。
三、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转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发生了转型,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在于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和博弈理论。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效率、质量、参与和民主问题。
在这一时期,行政管理理论主要是集中在市场化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理论。
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政府行政管理的社会化、经济化和民主化问题上,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民主、效率和参与问题。
四、当代行政管理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行政管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展特征。
当代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制度化和全球化等新特征,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行政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
在当代行政管理理论中,主要的理论范式有治理理论、公共政策研究、博弈理论、社会网络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行政管理理论历史发展过程一、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行政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当时,欧洲各国开始出现现代国家的雏形,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发展。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和社会的复杂化,对于行政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如何保证行政的公正和公正。
1、孔子国家管理理论孔子国家管理理论是我国古代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
孔子提出了“仁政”、“中庸”等理念,提倡以德治国,以德治家。
他认为君主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才能,以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孔子的这些政治理论对后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马基雅维利行政管理思想17世纪初,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行政管理思想。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功利主义的方法来处理政治问题,不拘泥于道德和伦理,以实际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种政治思想对欧洲近代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韦伯行政理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有关行政管理的理论。
他认为行政管理应该以法治为基础,官僚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能够保证行政的效率和公正。
韦伯的这些理论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初以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行政管理理论也不断发展。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行政管理理论家和重要的行政管理理论。
1、理性规划理论20世纪初,美国政治学家福尔伯曼提出了理性规划理论。
他认为行政管理应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和规划,从而实现高效率和高效果。
2、国家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家管理理论开始兴起。
国家管理理论是由国家管理学派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国家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国家内部的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内容。
3、新公共管理理论80年代和9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开始兴起。
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市场导向、结果导向和效能导向,强调政府应该向市场学习,采用市场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服务,以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在人类的组织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活动就与组织活动并存.在人类的很多活动中都离不开管理活动,因此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西方管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据此分类,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可按如下阐述。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泰罗的贡献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提出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
即利用把公认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的方法,制定出有科学根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证明了工作定额原理的正确性.(2)标准化。
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过有名的铁锹实验,这是工具标准化的典型事例。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公认而不是只为,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2、其他人的贡献与泰罗同时代的人,如吉尔布雷斯夫妇和甘特等,也为科学管理做出了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与泰罗相比,他们的动作研究更加细致、广泛。
甘特创造出“甘特图”,这是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这种图现在常被用来编制进度计划。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创造、总结和概括管理经验,进而抽象、升华为管理理论,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继续向前进步。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又称传统经验管理阶段。
在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手工作坊渐被淘汰,工业企业开始发展,但规模不大,生产力水平低。
此阶段,企业管理主要靠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个人经验,没有操作规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工人培养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这一阶段管理的特点是:工厂的所有者就是工厂的管理者,工人凭着经验劳动,管理者凭着传统的经验办事,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属于小生产管理方式。
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又称科学管理阶段。
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为垄断资本主义所取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愈趋复杂,劳资矛盾日益加深,市场竞争压力有增无减,所有这些,都要求管理者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求将积累起来的管众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使其系统化、标准化和理论化。
于是出现了“科学管理”理论,其创始者是美国的泰勒,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继其之后,还有吉尔布勒斯、甘特、福特等人,他们也为科学管理作过贡献。
泰勒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列出主要4条基本管理原理: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研究,以替代凭经验办事的方法。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培训,以替代工人的自由发展。
3.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提倡协作精神,以保证工作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
4.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应有适当的分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管理者的工作)和执行职能(劳动者的工作),并由计划职能帮助实施执行职能。
泰勒对企业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应当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实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使个人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管理学发展史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2.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3.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1.人际管理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3.领导效能理论: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以后,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许多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