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之 专题贸易地理讲稿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8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一、国际关联南北关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
(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关联)原料亚非拉,工业欧美日。
南北关联存在的问题:1.南方对北方的严重依附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重严重阻碍他们的经济发展。
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加严重。
(原因:苏联解体,战争,人权问题) 4.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5.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东西关联:原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联,现在主要指东西方发达国家或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性质的关联。
主要指五级关联:欧盟、中美日俄。
A贸易战B投资战C 科技战南南关联(从属的关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关联方向。
(丰富资源,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贸易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
1.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他们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2.有些有先进的技术的可以给别人借鉴3.发展中国家资源互用,推动经济发展二、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概念及基本情况:(划线的为世界性的,未划为区域性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12.27,总部华盛顿.。
宗旨: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和发展,稳定国际汇总,避免各国之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及通过外汇管制来调整各成员国收支的暂时失衡。
2.世界银行集团(TWBG):(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
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
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
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国际贸易作为现代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趋势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扩大,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贸易体系的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贸易流向与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和交易成本。
比如,各个国家的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通过海、陆、空三种交通方式,而且货物数量、种类和价值等不同,导致运输成本差异很大。
国际贸易中,通常会将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发达经济体、发展经济体、前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贸易流向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二、政府政策与国际贸易政府政策是国际贸易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各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内经济状况等。
相对保护主义的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关税、限制贸易和政治干预等手段,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而开放市场的国家则更加支持自由贸易,在减少贸易壁垒的同时,促进贸易增长和全球化进展。
因此,政府政策在贸易流向和贸易组织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地理与资源的关系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比如,沿海城市一般都会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港湾资源和便捷的运输条件,可以作为贸易和物流的中转点,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而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会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获取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四、贸易组织与地理因素国际贸易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个贸易组织的发挥作用。
贸易组织一般都会考虑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在组织贸易活动时通常会制定具体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以保证贸易活动的公平和有效性。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介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形成的空间分布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形成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贸易的重要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南美洲的农产品等。
2.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也影响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发达国家的货物和服务需求较大,成为其他国家出口的主要目标地。
3. 政策环境: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影响。
如贸易壁垒的存在会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和关税减免政策则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
主要格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资源型经济贸易集中: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资源型经济的出口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
2. 制造业贸易集中:制造业产品的生产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专业技术支持,制造业贸易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德国、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市场需求和产业链的分工决定。
3. 区域贸易合作加强:为了提高贸易效益和应对挑战,各国之间加强了区域贸易合作。
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共同市场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政策环境决定。
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生产和贸易的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资源、资金和技术的跨国流动。
2. 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的不同也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一些国家拥有特殊的技术、品牌、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国际贸易流向这些国家。
3. 政策调整: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调整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例如,关税减免政策的实施会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的集聚效应。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引言概述: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发展与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布局、资源分配和区域竞争等问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相关内容,重点关注其与国家竞争力、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技术创新和海运运输等方面的关系。
1. 国际贸易地理与国家竞争力1.1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 地域优势和地理位置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1.3 地理布局对产业链的影响1.4 国家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1.5 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地理中的角色2. 国际贸易地理与区域一体化2.1 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2.2 区域一体化对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的推动2.3 区域一体化对边境合作和跨境贸易的促进2.4 区域一体化对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挑战2.5 区域一体化与国际贸易地理发展的经验教训3. 国际贸易地理与贸易模式3.1 地区特色交易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3.2 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对贸易模式的影响3.3 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3.4 地区分工与分工模式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3.5 资本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地理特征及变化4. 国际贸易地理与技术创新4.1 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地理的推动4.2 技术转移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4.3 技术差距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制约4.4 创新中心与创新网络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4.5 技术演进对贸易模式和区域竞争力的影响5. 国际贸易地理与海运运输5.1 海运运输对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性5.2 比较优势与运输成本对海运贸易的影响5.3 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地理布局对海运贸易的影响5.4 航线网络与贸易流向的地理关系5.5 航运技术和船舶规模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总结: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学科,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发展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地域优势、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技术创新和海运运输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地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基本要素。
接壤海洋或拥有良好港口的国家能够更方便地开展海洋贸易。
例如,荷兰和新加坡由于拥有良好的港口,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还决定了国家之间的交通成本。
距离较近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因为运输成本较低。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更为频繁,而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则相对较少。
资源分布和国际贸易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这导致了资源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资源互补性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对另一个国家的生产具有补充作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丰富的石油资源满足了许多国家的需求,促进了国际石油贸易。
同时,资源差异性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某种重要资源,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该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资源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国际贸易的关键支撑。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也对贸易有重要影响。
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手续等措施,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开放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之间的政治稳定性、战争和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贸易的进行。
例如,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导致贸易中断。
此外,地缘政治竞争也会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市场准入。
因此,地缘政治稳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改变了贸易的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5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和贸易流向。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不断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政策环境等。
从地理区位来看,沿海地区往往具有天然的贸易优势。
这是因为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沿海地区拥有便捷的港口,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例如,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
资源禀赋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
一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森林等,这些资源成为其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使其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重要供应地。
而澳大利亚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矿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样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发达国家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产业基础,能够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其出口的高端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而发展中国家往往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农产品等。
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改变起着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打破了地域限制,降低了贸易成本,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
同时,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出现,也会改变产业的布局和贸易流向。
比如,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减少对某些零部件的进口需求。
政策环境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如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等,来调节本国的贸易活动。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例如,欧盟内部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