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介绍--顾维钧---ppt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7
“外交奇才”顾维钧顾维钧一生有五个第一: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卓越的外交家;他在巴黎和会第一个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他第一个与苏联代表签订下《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旧金山制宪会议上他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他作为百岁老人第一个完成宏篇巨著《顾维钧回忆录》。
有外交史学者称之是“民国外交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
顾维钧曾先后担任美、英、法等国大使,继后晋升为外交总长、代理国务院总理,最后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一直到80岁高龄时退休,一生官运亨通,在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无人可以相媲美。
他一生有五个第一,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卓越的外交家;他在巴黎和会第一个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他第一个与苏联代表签订下《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旧金山制宪会议上他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他作为百岁老人第一个完成宏篇巨著《顾维钧回忆录》。
所以有外交史学者称顾维钧是“民国外交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
“嘉定小秀才”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
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其父顾晴川,系一介寒士,因家境贫困,功名无望,为生活糊口计,奔赴上海谋生,经友人介绍在上海道尹袁观澜幕府当上一名师爷。
那年儿子顾维钧才12岁,也跟随父亲到上海读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市育才中学。
恰恰袁观澜的儿子袁履登也考入育才中学读书,而且是同班同学,放学后两人常在衙门大院里玩耍,两少年遂成同窗好友。
顾维钧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而且读书勤奋,颇有天赋,工诗善文,下笔千言,考试成绩门门优秀,在同学中颇有声望,被大家誉称为“嘉定小秀才”,因而引起一位擅长看相的人注目,这就是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姨表兄、幕府高参张衡山。
他从相术上来推测认为袁履登与顾维钧这两人均非等闲之辈,可惜的是袁履登其相不正,唯恐将来不得善终(注:后来果然沦为汉奸),唯独顾维钧前程似锦,荣华富贵,福寿齐全,是罕见的“人中龙凤”。
张衡山有个爱女,自幼聪慧过人,比顾维钧小一岁,意欲招顾维钧为东床快婿,于是就托人作媒。
1919年的顾维钧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191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顾维钧受命出使巴黎和会。
弱国无外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中国连应有权利都无法得到,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手日本。
在顾维钧的极力鼓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中国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止”的惯例。
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举动,体现了顾维钧的凛然民族气节。
具体过程如下:一、初到巴黎,困难重重1918年顾维钧他刚刚抵达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打击--和会席位问题。
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两个席位,列强仍然把中国看得很低。
虽只有两个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轮流出席。
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
按陆征祥报送北京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
但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达时排名却被换成了: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随着和会的进行,代表团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日本先发制人,率先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
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
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
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二、雄辩巴黎,声名远扬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
战败后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团经过一番周折,确定由顾维钧出席。
下午的会议作出决定有关山东问题由中国代表进行陈述。
___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人物简介顾维钧,字少川(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72年,出席联大的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吊唁;顾维钧口述的600余万字的人物回忆录,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
1888年1月29日,生于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
1892年进私塾读书。
1901年考入基督教会所办的上海圣约翰书院读书。
1905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
1909年同时获学士、硕士学位。
秋,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孙中山相见。
1912年回国任总统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国务总理唐绍仪秘书后兼任外交部秘书。
1913年参与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1914年升任外交部参事。
1915年参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7月,被任命为驻墨西哥公使。
10月,调任驻美国公使。
1916年签署中美《六厘金币库券合同》和《芝加哥银行借款合同》。
1918年12月,奉派参加巴黎和会抵达巴黎。
1919年1月28日,代表中国就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发言,驳斥日本要求,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6月28日,拒签对德和约。
1921年任中国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
12月,会外与日本交涉山东问题。
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
1922年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九国公约》。
8月,任王宠惠内阁外交总长,11月辞职。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知根知底顾维钧,字少川(外文名:Vi Kyuin"Wellington" Koo,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
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
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
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
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
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
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
退休后定居美国,1972年,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曾拜见顾维钧并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
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麦克逊大道坎培尔殡仪馆吊唁;顾维钧的遗体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Ferncliff Cemetery)。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
战败后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
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China c an not miss 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st world c an not miss Jerusalem)”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
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
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
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
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
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
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
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
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
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
顾维钧天资聪颖,不满婚约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银行总裁。
早年于光绪末年,由家乡江苏嘉定来到上海,当了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
顾晴川本是青衣一衿,家境清寒,为生活计,只得到上海来作小吏。
顾维钧从小聪颖过人,4岁时入私塾读书。
12岁跟了父亲来上海读书。
不久,便考入南市育才中学。
当时同在袁观澜幕府的,还有一人,叫张衡山。
此人的文字修养不及顾晴川,但他有一种罕见的本领,就是能看相。
道尹衙门中的大小官员,不少人他都看过,据说十分灵验。
那时袁观澜之子袁履登和顾维钧同在育才读书,两人很要好,课后常一起在衙门里玩。
张衡山说,这两个孩子都非等闲之辈,惟履登不正,将来恐难有善终(后沦为汉奸);维钧将来则一帆风顺,富贵双全。
张衡山就常常买些点心给他们吃,但内心真正喜爱的只有顾维钧,对于袁道尹的儿子,不过敷衍而已。
张衡山膝下有一娇女,与顾维钧年龄相当,张很想得东床快婿,就托人做媒。
从当时两家的景况看,张较顾好得多,况且张衡山又是袁道尹的姨表兄,晴川觉得这门亲事有点高攀了,岂有不乐意之理,维钧那时年龄还小,自然没什么意见,就由双方家长订了婚。
顾维钧在育才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晴川打算让儿子学习商业,并且已经向一家钱庄讲妥了。
张衡山知道此事后,大加反对。
他认定维钧必可造就,乃资助维钧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这是一所贵族学校,耗资甚巨,张衡山仍不惜工本。
维钧在圣约翰毕业后,张又卖掉一部分祖产,供给他赴美留学。
顾为人聪明,在校成绩名列前茅。
回国时适逢民国初建,留美生在国内甚为吃香。
维钧一到上海即去拜见岳丈大人,衡山大喜,设宴招待。
席间,维钧竟向衡山提出要见见未婚妻。
那时风气初开,大家闺秀不能抛头露面。
虽然父亲已经应允,女儿却羞答答地躲在房内,死也不肯出来。
顾维钧大为失望,他觉得他的未婚妻太不大方,将来不能在交际场中显身手,配不上他这位留美博士,顿时兴趣索然,闷闷地喝了两杯酒,就告辞了。
据说,顾所以亟亟一见未婚妻的原因,是因为他听说未婚妻的裙下,是一对三寸金莲,有点不时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