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美与欢乐美
- 格式:ppt
- 大小:370.00 KB
- 文档页数:20
崇高美与欢乐美教案教案名称:崇高美与欢乐美教案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崇高美和欢乐美的概念;2. 理解崇高美和欢乐美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崇高美和欢乐美的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风光和乐观向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好和快乐;2. 学习崇高美: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崇高美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3. 学习欢乐美: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欢乐美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4. 比较崇高美和欢乐美:通过对比崇高美和欢乐美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两者的价值与意义;5. 欣赏与创造:通过欣赏一些崇高美和欢乐美的作品,如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等,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6.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崇高美和欢乐美带给社会的力量,并思考如何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些美好的图片,如日落、海岛、绚丽的花朵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2. 学习崇高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崇高美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3. 学习欢乐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欢乐美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例说明;4. 比较崇高美和欢乐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崇高美和欢乐美的不同之处,并展示给全班;5. 欣赏与创造:让学生欣赏一些崇高美和欢乐美的作品,如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等,并鼓励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6.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实践崇高美和欢乐美的力量,并总结分享自己的体会。
教学方式: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总结崇高美和欢乐美的概念;2. 演示教学:通过展示崇高美和欢乐美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3. 互动讨论: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崇高美和欢乐美的理解和思考;4. 实践体验: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崇高美和欢乐美的力量。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第二节崇高美与欢乐美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中,能够辨别出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意境。
2、能通过课本文字和音乐欣赏用比较的观点说明“崇高美为什么比优美更壮丽,比壮丽更深刻、更富于哲理”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会区别判断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那些音乐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三、教学难点:音乐作品欣赏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形成。
四、教学策略:情境设置、问题引导、任务驱动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一起重温一下优美(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意美是优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与壮美(刚劲、果敢、勇猛、粗犷,军歌、进行曲是壮美的典型表现),给大家听两首曲子(彩云追月、国际歌)。
本节课一同来品味崇高美和欢乐美。
生:区分优美(彩云追月)与壮美(国际歌)。
2、师:介绍什么是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
崇高美的两种表现方式:最常见的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另一种表现方式是虔敬、轻柔、真诚的赞美、歌颂与倾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两首曲子就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音乐的崇高之美,请大家用心聆听。
(1)出示祖国颂歌词,有表现力地进行诗歌朗读。
用一两个词语来描述一下这首诗给你的感受。
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播放《祖国颂》生:欣赏歌曲,完成手中的表格(2)师:播放交响诗:《龙华祭》,让学生自主了解此曲创作背景并试着分析作品。
生:欣赏《龙华祭》,完成手中的表格3、讨论探究为什么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4、介绍什么是欢乐美,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大体分喜悦与欢乐两个层次,喜悦较接近于优美,具有抒情的格调,如冼星海《二月里来》;欢乐是在喜悦中见优美,它的旋律更富于跳动性,节奏也更为活跃,如施光南《祝酒歌》。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音乐鉴赏3、课时:1课时4、教材: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5、课前准备:展示上节课百度搜索的有关优美和壮美的资料,并预习崇高美与欢乐美内容。
二、教学课题与目标:崇高美:《祖国颂》、《龙华祭》等欢乐美:《祝酒歌》、《赛龙夺锦》等1、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意境。
2、通过听辨不同的演唱形式,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效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课标中说:“确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所以在本课中要让学生如何去感受音乐的崇高美与欢乐美,这种崇高美与优美能使学生产生怎样的情感,能给学生带来多少对美的认识,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去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所表现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崇高美,那些音乐作品属于欢乐美的范畴。
难点:音乐作品欣赏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视听、讲授、对比、讨论手段:利用百度搜索进行的对比性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这幅图片背景下请同学们朗诵一段诗: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
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
(这几句诗给你是怎样的感受?它通常是象征什么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歌曲《祖国颂》)(二)新课讲授:1.欣赏歌曲《祖国颂》播放:领唱、合唱《祖国颂》思考:(1)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受?(加上音乐后非常壮观、气势磅礴等)(2)它在声乐作品中属于那种演唱形式?(领唱、合唱)(3)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男低音、女低音、女高音声部)(男低音、女低音、男高音声部)(4)你能听辨出歌曲中的节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吗?(4/4、2/4、12/8、6/8)、(强、弱)、(快、慢)2.音乐知识:音乐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歌颂。
教案《崇高美与欢乐美》教学过程:首先给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讲的是优美和壮美的特点。
请大家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优美和壮美。
优美—温柔、细腻、平和、纯净壮美----刚劲、果敢、勇猛、粗犷。
(一)情景性导入【下面老师播放几张幻灯片】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图画,欣赏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画呈现的是什么内容?)】生:(回答)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幅画给我们呈现了祖国一片大好河山的景象。
我们要热爱祖国,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让我们的山河更壮丽!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部和这些图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音乐作品。
】(二)正文1、【现在请同学带问题欣赏这首崇高美的作品《祖国万岁》】(时间3分30秒)这首歌是今年春节晚会上的歌曲,由雷佳、韩磊演唱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印象。
①【《祖国万岁》给你一种怎样的整体感受?与优美壮美相比较,它更接近哪一种美?】(磅礴宏伟的气势、汹涌澎湃的激情、高昂激越的格调等;壮美。
)②【它的旋律、节奏、速度等各有何特点?(崇高美的审美特点)】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宽广壮丽;速度:稍快;力度:较强;音色:明亮辉煌;2、刚才那首《祖国万岁》是典型的崇高美的作品,现在我们就来看崇高美有什么样的特点?(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解、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
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是虔敬、轻柔、真诚的赞美、歌颂与倾诉。
最常见的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
3 、【为了加深大家对崇高美的印象请接下来欣赏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崇高美的作品《红旗飘飘》】播放作品二《红旗飘飘》(3分36秒)【听完这熟悉的旋律请问这首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受?(对祖国的热爱,崇高的敬仰、激情澎湃)请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崇高美的作品?《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歌唱祖国》、《爱我中华》、《绿叶对根的情意》《走进新时代》4、崇高美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虔诚、轻柔、真诚的赞美、歌颂与倾诉,下面请欣赏常思思演唱的《我爱我的祖国》。
崇高美与欢乐美第一篇:崇高美与欢乐美崇高美与欢乐美教学目的:1、能认真聆听合唱曲《祖国颂》和歌曲《祝酒歌》,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2、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合唱曲《祖国颂》和歌曲《祝酒歌》的片断,体验和表现作品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3、能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说出哪些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气质与意境。
4、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体会崇高美与欢乐美的内涵与真谛。
教学重点:对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及作品表现这一内容所用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师:人们常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么人们通常把自己的祖国比着母亲,由此可见,每个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应该是世界之最爱。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每天早晨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过程。
(播放升国旗的过程)师: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庄严而嘹亮的国歌声,我们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之情将油然而生。
如果让我们用其他的音乐语言来表现这一爱国题材,我们该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材料?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可写出大致思路。
学生活动。
(学生设计、创造有关音响,或组织语言)(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鉴赏的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刘炽于1957年创作的混声合唱曲《祖国颂》,此曲于1958年元旦首播后便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曲作者采用了采用了合唱、领唱、朗诵、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抒发了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欣赏体验(一)1、分段聆听这首混声合唱曲是一部单乐章的合唱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是F大调,采用领唱,合唱形式。
男高音声部和女高音声部分别用纯净明亮的音色领唱,合唱队加以呼应和衬托。
请大家在聆听时注意领唱声部与合唱队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前后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同时根据歌词联想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播放音乐片段)第二部分是男高音和女高音领唱加合唱的形式。
请大家在聆听时注意音乐的旋律,同时与第一段比较在调式上有什么不同,也请大家结合歌词联想一下这一段表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崇高美和欢乐美教案第一章:崇高美的概念与特征1.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崇高美的定义和内涵1.2 讲解:阐述崇高美的特征,如伟大、壮观、感人等1.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作品中的崇高美,如电影、文学作品等1.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崇高美的理解和体验第二章:崇高美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2.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崇高美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2.2 讲解:分析崇高美在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2.3 案例分析: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探讨其崇高美的体现2.4 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崇高美的艺术作品第三章:欢乐美的概念与特征3.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欢乐美的定义和内涵3.2 讲解:阐述欢乐美的特征,如愉悦、轻松、欢快等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欢乐美,如音乐、舞蹈、喜剧等3.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欢乐美的理解和体验第四章:欢乐美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4.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欢乐美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4.2 讲解:分析欢乐美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的应用4.3 案例分析: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探讨其欢乐美的体现4.4 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欢乐美的艺术作品第五章:崇高美与欢乐美的相互关系及价值5.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崇高美与欢乐美的相互关系5.2 讲解:阐述崇高美与欢乐美的相互影响和融合5.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作品中的崇高美与欢乐美的结合,如电影、音乐、戏剧等5.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崇高美与欢乐美关系的理解和体验第六章:日常生活中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体现6.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崇高美与欢乐美6.2 讲解:分析日常生活场景中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体现,如家庭、学校、社会等6.3 案例分析:分享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崇高美与欢乐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6.4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崇高美与欢乐美体验第七章:崇高美与欢乐美在教育中的作用7.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崇高美与欢乐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7.2 讲解:阐述崇高美与欢乐美对教育的影响,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等7.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展示崇高美与欢乐美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7.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崇高美与欢乐美在教育中作用的理解和体验第八章:崇高美与欢乐美在心理健康中的价值8.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崇高美与欢乐美在心理健康中的价值8.2 讲解:阐述崇高美与欢乐美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等8.3 案例分析:分享具体案例,展示崇高美与欢乐美在心理健康中的实际应用8.4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分享自己体验崇高美与欢乐美对心理健康的好处第九章:崇高美与欢乐美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9.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崇高美与欢乐美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9.2 讲解:阐述崇高美与欢乐美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如促进交流、增进了解等9.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跨文化交际案例,展示崇高美与欢乐美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9.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崇高美与欢乐美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的理解和体验10.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10.3 案例分析:分享优秀案例,展示崇高美与欢乐美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0.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崇高美与欢乐美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对崇高美和欢乐美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理解和掌握。
崇高美欢乐美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崇高美与欢乐美的内涵,能够辨正确区别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不同的音乐作品。
2、在欣赏作品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崇高没与欢乐美的音乐作品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对比欣赏的方式分辨崇高美与欢乐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播放《拨弦波尔卡》二、新课教学1、欢乐美A、问题与探讨听赏《拨弦波尔卡》,引出“欢乐美”问题:1)音乐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它应该属于什么美学范畴呢?2)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演奏方式吗?作品的结构如何?作品的旋律有何特点?欢乐美: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
音乐的欢乐美,往往通过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跳宕的节奏、明亮的色彩,轻盈的和声,以及较的速度等手法来加以表现人们内心的喜悦与欢乐。
欢乐美的表现形式: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明亮的大调性,轻盈的和声。
波尔卡:舞曲的一种,是一种四二拍子的节奏很快的地方舞曲,1830年左右起源于捷克民间,也有一说法是源于波兰。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风行整个欧洲。
《拨弦波尔卡》: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与弟弟约瑟夫. 施特劳斯合写而成。
“拨弦”是指直接用手指拨弦发声,它不是容易的技巧,这种演奏技巧只用在弦乐器上。
1869年两兄弟在俄国度过了一段时间。
难得有机会相聚的两兄弟,忆起儿时情景,并在好玩的心情下,合谱了这首小品。
由于其演奏形式新鲜,极具吸引观众及鼓动人心的效果,因此许多交响乐团都把它作为加演的曲目。
《拨弦波尔卡》曲式结构:A—B—A2、崇高美A、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人声合唱部分《欢乐颂》播放(现场演奏视频)探究问题:1)作品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其精神内涵是什么?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美学范畴?2)与前首作品对比,音乐有何特点?崇高美:与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的音乐形式都可以划分到一种音乐美的范畴中来----崇高美。
音乐的美-----崇高美与欢乐美教学设计《音乐的美—崇高美与欢乐美》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欣赏能力,认知和分析能力都强于初中学生,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爱好不同,往往对日韩、欧美等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他们对流行音乐比较喜欢甚至痴迷,但是对音乐理解的深度稍微欠缺。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学过程中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创造活动,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乐趣,感悟音乐崇高美与欢乐美内在的美。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安排鉴赏体验时间比重较大,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聆听、感悟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领会作品如何运用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手段表现春的意境。
学生聆听音乐、就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点拨,师生达成共识。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频、视频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
欣赏是领略观赏,对音乐理解深度比较低。
鉴赏是理解、评判、思维的活动和过程,学生听赏音乐后,能从音乐表现手段的角度分析、讨论作品表现的音乐形象、展现的意境以及所传达的音乐情绪。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导课环节更多地通过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去音乐的崇高美与欢乐美,从而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心思。
在鉴赏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自己总结出崇高美与欢乐美的音乐的特点,这样比老师单纯给出定义要好的多。
总之,音乐鉴赏的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音乐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学情,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路子,让我们的学生既爱音乐,也爱上音乐课,达到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音乐的美---崇高美与欢乐美》效果分析《音乐的美—崇高美与欢乐美》是音乐的一系列美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欣赏崇高美与欢乐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领会审美情趣,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养成终生欣赏音乐的习惯,所以本课和本单元在本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崇高美与欢乐美说课稿崇高美与欢乐美说课稿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音乐的美崇高美与欢乐美》(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本单元介绍了音乐美的六个基本范畴,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之后、通过欣赏《保卫黄河》、《祝酒歌》等歌曲,感受、体验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不同风格,也为后续学习音乐的喜剧美与悲剧美积累了方法和经验。
我们是农村职业中学,学生音乐基础薄弱,了解的曲子较少,所以就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流芳百世的经典名曲,来拓宽学生的知识。
高中生的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讨论结合,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课程标准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和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崇高美欢乐美的特征能区别崇高美欢乐美的不同风格、(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赏析作品,最后形成对比概括、(3)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培养了爱国情感。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别崇高美与欢乐美的不同风格特征、难点: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其次,我要说教法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情境设置法,将音乐作品与相关情境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点拨法,参与学生讨论,适当进行引导和点拨。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再次,我要说学法: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作曲家的'简介及代表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