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癌痛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1
癌痛科普教育摘要:一、癌痛的概念及影响1.癌痛的定义2.癌痛对患者的影响二、癌痛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非药物治疗三、癌痛科普教育的意义1.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识2.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癌痛3.促进癌痛治疗的发展四、癌痛科普教育的实施1.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2.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3.创新科普教育方式正文:癌痛是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加剧病情发展。
因此,对癌痛进行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癌痛是指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疼痛症状,通常包括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所导致的疼痛、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以及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等。
癌痛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70%-90%的癌症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癌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患者自杀倾向。
针对癌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缓解癌痛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科普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识,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癌痛,并促进癌痛治疗的发展。
首先,通过癌痛科普教育,患者可以了解癌痛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癌痛的认识。
其次,科普教育有助于患者正确面对癌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癌痛科普教育可以促进癌痛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癌痛科普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家庭成员应关心患者的疼痛问题,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癌痛。
社会应加强对癌痛科普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癌痛的认识。
医疗机构应提供专业的癌痛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对癌痛治疗知识的培训。
同时,我们还需要创新癌痛科普教育方式,如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等。
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痛,关注癌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
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一)基本情况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
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
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
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CCRP)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以下简称癌痛)o不同癌症病人、癌症的不同阶段,其疼痛的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疼痛评估是治疗癌痛的首要环节,准确全面的疼痛评估对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因规范化癌痛评估体系的缺乏,影响了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
一、癌痛评估概述癌痛评估是癌痛获得合理、有效治疗的前提,必须做到〃首诊评估〃,同时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评估原则。
通过评估做出疼痛诊断,包括疼痛强度(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病因(肿瘤、肿瘤治疗、肿瘤无关)和疼痛机制及类型(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转移癌痛、癌性内脏痛和爆发痛λ(-)首诊评估首次接诊癌症病人时必须筛查和评估疼痛。
医护人员要主动询问病人的疼痛病史,相信病人的主诉,鼓励病人充分讲述疼痛的相关感受。
(二)癌痛评估原则1 .常规评估医护人员对癌症病人进行每日1次疼痛评估。
2 .量化评估采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量化并记录病人描述的疼痛强度。
3 .全面评估对癌症病人的疼痛情况和相关病情做出全面系统地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和类型、疼痛发作情况、治疗疼痛情况、重要器官功能、心理和精神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
4 .动态评估持续动态监测、评估癌症病人的疼痛变化情况,包括疼痛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转归等,有利于滴定和调整镇痛方案。
(三)癌痛评估内容1 .疼痛情况(1)疼痛强度:采用单维度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强度,包括当前的疼痛,过去24小时的平均疼痛、最严重和最轻微的疼痛,以及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等。
疼痛强度评估既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更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基本手段。
(2)疼痛部位:可能有多个疼痛部位,应评估不同疼痛部位的疼痛强度。
(3)疼痛性质:躯体伤害感受性疼痛为定位明确的钝痛、酸痛、胀痛或锐痛等;内脏伤害感受性疼痛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弥漫性疼痛、绞痛,伴或不伴牵涉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多数局限在特定的神经支配范围,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等。
健康博览2017/1242所谓癌症疼痛(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
癌症疼痛多为慢性疼痛。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50%~6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但癌痛并不是只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早中期癌症患者同样可能会有癌痛。
癌痛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癌痛的治疗。
很显然,治疗癌症疼痛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要治疗癌症、控制癌症,比如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介入等手段治疗肿瘤。
如果肿瘤缩小或控制了,疼痛也就会消失或减轻。
但有的癌症晚期患者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对症止痛治疗。
当然,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需要进行止痛治疗。
控制癌症疼痛的止痛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非阿片类止痛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适用于轻度疼痛,这都是日常感冒头痛时会用到的那些药。
很多感冒药里含有这些止痛药成分,而这些止痛药很多是非处方药。
一般比较安全,副作用也比较轻。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长时间用这类止痛药,或是大剂量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这类止痛药只适合短时间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或者疼痛剧烈,应该找专科医生升级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分为两类。
一是弱阿片类,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二是强阿片类,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等。
这类药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品”,担心上瘾,因而不敢使用。
如果是一个健康,或仅仅是轻度疼痛的人,无缘无故用这类强阿片类止痛药,这是滥用,可能成瘾。
但用于治疗的癌症病人的疼痛,目的是为了止痛,而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刺激感,就无需担心上瘾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才是更有效也是更安全的。
阿片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便秘,要配合使用通便药,在饮食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
辅助药物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
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
不怕疼史上最全癌痛控制指南癌症相关疼痛(cancer pain)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
癌症相关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治疗中断。
近期,Annals of Oncology 发布了最新的《癌症疼痛临床控制指南》,该指南从癌症疼痛的病因、分级评估、药物和治疗手段选择等多角度进行了全面介绍。
癌症疼痛的病因统计显示,治愈性癌症幸存者的疼痛患病率为33%,抗肿瘤治疗中患者的患病率为59%,转移性、晚期或末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为64%。
癌症幸存者慢性疼痛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化疗源的周围神经性病变、辐射诱导性神经丛病变、放射治疗后继发性慢性盆腔痛和术后疼痛。
一些特定类型癌症患者的疼痛患病率特别高,例如胰腺癌(44%)、头颈癌(40%)。
此外,最新研究显示,任何阶段(早期或转移)癌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类型的疼痛或疼痛综合症(表1),而且56-82.3% 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表1. 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最新研究显示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非仅存在生存期的最后几个月(83%),而是在诊断和急性治疗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与先前报道不符。
尽管目前有很多用于评估和治疗癌症相关疼痛的指南,但是疼痛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公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实体瘤和血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疼痛的等级评估患者的疼痛评估需要根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需要进行分类。
表2 是患者疼痛全面评估的指南。
定期进行疼痛自我报告,是疼痛症状有效性、个性化治疗的第一步。
最常用的疼痛评级标准如图1 所示,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评分法(VRS)和数值评定量表(NRS)。
表2. 癌症患者的疼痛全面评估指南图1. 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
疼痛的评估结果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疼痛一般指患者因为进行性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觉反应,例如躯体性、脏器性或神经性。
研究发现,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一般伴有两种以上病因不同的癌症相关疼痛。
69% 患者的疼痛症状甚至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