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雨水管网暴雨洪水计算模型研制及应用

城市雨水管网暴雨洪水计算模型研制及应用

城市雨水管网暴雨洪水计算模型研制及应用
城市雨水管网暴雨洪水计算模型研制及应用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 【篇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根据不同地貌选择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式中: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篇二:雨水管道挖土方的计算规则】 雨水管道挖土方的计算规则 径变0.7 米,怎么就不计算了。因为在挖井室圆形土方时你一定要放点坡的。我在上面的例式中没有增加放坡量也没有扣减收口处的土方,我折算过增加的土方和扣除的土方大体差不多,所以相互抵消了。 【篇三: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一)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 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 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 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4、雨水径流调节; 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 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 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 1. 降雨量

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 位为(体积/时间)/面积。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 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 深度。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 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 mm/月; 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 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 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 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 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 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 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 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 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 时的暴 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设 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 i?h (9-1) t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 (l/m2)/min=10000(l/min)/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q?10000i?167i (9-2) 60 式中 q—降雨强度,(l/s)/hm2; i —降雨强度,mm/min。 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 降雨量。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 有关。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min、

城市排水管网安全运行措施.docx

城市排水管网安全运行措施 摘要:排水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与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排水管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丈不通,万丈无功”,因此加强其管理与养护,确保其安全运行,是城市安全,经济发展、居家安乐的保障。 关键词:管网重要性;目前通病;安全运行措施 abstract: the drainage facility is the infrastructure for drainage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flood control, drainage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frastructure,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to ensure its safe operation is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safe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ace at home.key words: pipe network importance; currently a common problem; safe operation of the measures 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极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与城市防洪排涝的必要设施。排水管网是城市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丈不通,万丈无功”,管网有点滴的阻塞、损害就有可能发生污水外溢、道路积水,继而会发生污染环境,行人行车的不安全等恶劣现象。因此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与养护,保障其安全运行,以此确保城市的环境卫生、安全与促进城市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断地加大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排水设施也逐渐地得到了重视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排水管网普及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雨污分流、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城市防洪排涝等涉水问题的高度重视,各地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防洪排涝等涉水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在重视排水设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排水管网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据了解与统计分析,目前大多数城市排水管网存在如下通病: 1、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重地上建设轻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管网服务区域时有发生变化,已经投入使用的管网时常会发生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不良局面。 2、管理与养护经费严重不足,造成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与养护状况是:由城中心向城外方向,管理力度与养护周期及质量逐级减弱与下降,管网的淤积、损毁等病害是逐级加大。 无证排污、私接、乱排等现象还很严重,没有设置必要的隔离(油)池等排水户屡见不 鲜,隔离(油)池、化粪池等能按国家行业相关规定进行清理(淤)的微乎其微,超标污水、

城市雨洪计算方法

城市雨洪计算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课题,它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城市化后,根据城市小流域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排水管(渠)存在的这一特点,采用不稳定流和部分汇流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城市雨洪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模拟资料验证,该结果是合理的。 目前城市小流域雨洪流量的计算方法有推理公式,SCS和单位线三种方法,其中以推理公式应用的较多。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透水复盖面积和排水系统的不断扩大,该公式已不完全适宜用于城市小流域雨洪的计算,这主要是因为现行推理公式推算的基础条件和城市化后的雨 . 城市雨洪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城市雨洪利用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降水所产生的径流, 采取相应的集、蓄、渗、用、调等措施, 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 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 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 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技术,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方向, 更加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现状 1.1 国外雨洪利用研究和应用现状 国外对雨洪利用技术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基本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技术措施, 并开发生产出了系列化的设备。特别是在雨洪利用的水文计算方面国外已有一些成熟的模型。雨洪利用管道的计算一般有推理公式法和过程线法。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精度不易准确把握, 有时计算结果比实测值大1倍。过程线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 但计算过程复杂, 往往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完成。英、美等国家较大流域的雨水管渠设计自70年代就使用基于计算机的过程线方法, 开发出了一些适用的计算机模型, 如英国环境部及全国水资源委员会的沃林福特程序(Wallingford Procedure)、美国环境保护署编制的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水文工程中心提出并应用于城市和非城市集水区域的降雨-汇流-水质模型STORM、丹麦水利研究所开发的MOUSE模型、Beven和Kirkby于1979年开发的MOUSE、美国农业部(USDA)开发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模型、德国DORSCH CONSULT公司设计开发的HydroCAD等等。这些模型为雨洪利用系统的计算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德国Geiger 教授在《Neue Wege Fur Das Regenwasser》中详细论述雨水渗透方面的技术。 国外很重视雨洪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措施的配套,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技术手册、规范和标准。如美国STAFFORD郡的《雨水管理设计手册》、乔治亚州的《雨水管理手册》、北卡罗莱纳州《雨水设计手册》, 维吉尼亚州的《维吉尼亚雨水管理模式条例》等。此外, 国外还制定相应的立法对雨洪利用给予支持, 如美国的克罗拉多州

农村给排水管网现状分析及设计探讨

昆明理工大学 我国农村给排水管网现状分析及设 计探讨 工程造价111 李未 201111014135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扩大了农村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仅体现在用水量上,而且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仅就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中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及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加快污水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关键词:农村;给排水系统;现状;设计 引言: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与早期农村相比,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村生活污水也成为环保工作中的要点,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不仅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造成农田农作物的污染,靠近水源的地方,更会威胁到饮用水源安全,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健康安全。 一、农村给排水现状 1.1农村给水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发展不平衡,给水设施普及率较低,给水工程设施整体水平不高。许多城镇和村庄的用水都依赖地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也在加剧,致使水源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的健康要求。加之,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大部分村庄都自行、分散给水,水源保护困难。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用水剧增,如何解决与居民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农村排水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而工业废水只有少量经轻度处理后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例如,在各项污染源中,来自农村的污染占了很大一部分,是造成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只有部分镇区铺设了污水管道,而且多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农村很多地区无力建设排水管网系统及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90%以上的生活污水只能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同时,村庄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使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 1.3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居住习惯,生活污水源较为分散,难于收集处理。除了入畜粪便、厨房、清洁、洗漱等产生的废水以外,由于管理水平落后,生活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存在一些由于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产生的水污染。农村居民的用水量逐渐增加,产生的污水也日益增多,而处理率仍然相对较低。据统计,农村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占我国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的77%,占总磷排放总量的66%。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机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以及病菌等成分,污染物浓度较高。 综上所述,农村原有的给排水体制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已经远远不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I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3 1.1已知资料3 1.2 设计方案4 第二章污水设计及计算说明 5 2.1 设计污水定额5 2.2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5 2.3 管段设计 流量计算6 2.3.1 污水管道布置6 232 街区编号并计算其面 积6 2.3.3 管道设计流量计算 6 2.4 管网水力计算7 2.4.1 污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水力计算7 2.4.2 水力计算注意事项7 第 三章雨水管网设计及计算说明8 3.1 设计说明8 3.2 雨水管 道定线及排水流域划分8 3.2.1 雨水管带定线8 3.2.2 排水流 域划分8 3.3.1 管道流量设计参数资料9 3.3.2 雨水管道水力 计算9 3.4 绘制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9 参考文献9 附录10 第一章工程概述1.1 已知资料⑴城市规 划资料①华北地区一新型工业城市M市的城市规划平面图1张(1:5000)②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设备状况(见表1)表1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设备状况表街坊人口密度(人/公顷)房屋建筑层数卫生情况490 6 室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沐浴设备⑵气象资料①土壤冰冻深度1.2米; 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内蒙-海拉尔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即

③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地下水初见水位为6m ⑶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①河流最高洪水位标高:80.0m; ②地质:在整个排水区域内为轻质亚粘土,地耐力为12~14t/m2,地震烈度为6度。 各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淋浴污水和生产废水情况见附表 1. 1.2 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污水、雨水分开排放的分流制管道系统。污水管道干管采用截留式布置形式,支管采用围坊市布置形式。此种布置形式可充分利用地面坡度,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雨水沿垂直河流走向以最短距离汇入河流。 第二章污水设计及计算说明2.1设计污水定额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水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计算,即排放系数为0.8~0.9 ;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雨污水量的确定,应与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 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在计算居民生活污水量或综合生活污水量时,采用平均日污水量定额和相应的总变化系数。 在本设计地区,有街坊总面积为346.hm2;

城市排水管网水位监测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城市排水管网已进入一个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安全保障的新时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事件频发,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排水管网科学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科学的管理,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测绘技术的发展使排水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排水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将成为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城市排水管网中安装雷达水位流量监测站,实时监测窨井内水位数据,流速流量数据、定时监测,也可以根据水位涨落幅度做超限加报,实现管网窨井水位预警、管网动态信息收集等功能。 雷达水位流量监测站需要安装的部件主要包括:雷达水位计(可增加压力水位计进行盲区补偿)、雷达流量计、无线通信模块、RTU 和防水电池,所有部件均通过配套安装支架固定于井口,便于后期安装与维护。安装作业可在井口完成,无需井下作业。 实现功能 ①水位、流速及流量自动采集:按预先设置的定时间隔,通过GPRS/GSM通信信道向中心站发送当前的数据。 ②数据补报:对短时间内维护人员难以到达并修复故障的遥测站,尤其是系统内的重要站应具有备用通信功能。 ③自动加报:根据水位的高低,增加水位数据加报的频率。 ④水位越限报警:当水位越过某一规定数值之后即进行报警。 ⑤供电不足报警:遥测站电源能力低于设定的门限值时即进行报警。

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于背景图形自动刷新显示最新或指定时间的水位监测数据,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站点以特殊颜色告警。提供对实时、历史水位、流量、水量信息进行查询。 城市排水管网水位监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该系统建成后,能使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水平、管网分析、规划设计、优化设计等方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真正进入信息化的时代。 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推出新一代24QP雷达流量监测系统,可用于生活污水、合流污水及雨水管网开放式沟渠的流量监测。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污水腐蚀,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实时测得水位、流速、流量,通过RTU传输到监控中心,便于实时了解地下管网运作状况。 HZ-SVR-24QP雷达流量计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word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4 1.3 项目的范围 5 1.4 项目区概况 6 1.5 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11 1.6 建设区域现状11 1.7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 1.8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 第二章工程方案论证17 2.1 设计依据17 2.2 工程内容17 2.3 排水现状17 2.4 设计原则17 2.5 排水体制确定17 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24 3.1 污水管线设计24 3.2 雨水管线设计33 3.3 主要工程数量表38 第四章环境保护40 4.1 概述40 4.2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42 4.3 环境监测44 4.4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44 4.5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45 第五章安全生产46 5.1 安全生产制度46 5.2 安全生产措施46 5.3 安全卫生47 第六章节能48 6.1 编制依据48 6.2 节能措施48 第七章管理机构及建设进度安排50 7.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50 7.2 建设进度安排50 第八章招投标51 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53 9.1 编制说明53 9.2 编制依据53

9.3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3 第十章经济评价57 10.1 主要参数: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57 10.2 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57 10.3 成本预测57 10.4 流动资金59 10.5 利润与利润分配 60 10.6 项目的盈利能力 60 10.7 项目的清偿能力分析 61 10.8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62 10.9 经济评价结论63 第十一章环境、社会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64 11.1 环境效益评价64 11.2 社会效益评价64 11.3 风险分析64 附表: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5、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与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8、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9、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1、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资产负债表 1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6、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7、敏感性分析表 附图: 1、建设区域位置示意图 2、农安县南部新城污水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3、农安县南部新城雨水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农安县南部新城排水管网建设工程 1.1.2承办单位

给排水雨水管道设计计算要点

3雨水管道设计计算 3.1雨水排水区域划分及管网布置 3.1.1排水区域划分 该区域最北端有京杭大运河,中部有明显分水线。因此以明远路为分界线,明远路以北雨水排入大运河,以南地区雨水排入中部水体。这样划分有利于减小雨水管线长度和管道,并且可以缩小管径,提高经济效益。 3.1.2管线布置 根据该地区水体及地势特点,雨水管道为正交式布置,沿水体不设主干管,雨水通过干管直接排入水体。一些距水体较近的街区的雨水直接以地表径流的方式直接流入水体。明远路以北区域雨水干管的走向为自南向北;以南地区部分干管走向为自南向北,部分为自北向南,个别自南北汇入中间,具体流向根据水体所在位置确定。具体如图3所示。 3.2雨水流量计算

图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初步设计)

3.2.1 雨量分析要素 a)降雨量指一定时段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水层深度,其计量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具体及(L/ha)表示[9]。 b)降雨历时指一次连续降雨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指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个个别的连续时段,其计量以min或h计,可从自记雨量记录纸上读取。 c)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用i表示 H i t =(3-1) 式中,i——暴雨强度(mm/min); H——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mm); t——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表示。 d)降雨面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 雨水管渠的收集并不是整个降雨面积上的雨水,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地面面积称为汇水面积。每根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所示: 表7 汇水面积计算表: 管道编号管道长度 (m) 本段汇水面积编号 本段汇水面积 (ha) 传输汇水面积 (ha) 总汇水面积 (ha) 5~4230.7656 6.670 6.67 4~3153.84578 6.6714.67 3~2230.7658、5918.6814.6733.35 2~1153.8466、691233.3545.35 6~7192.36511.86011.86 9~8230.76538.1508.15 8~7153.84549.788.1517.93 16~10230.7660(3)、61(3)8.1508.15 10~11115.3861(4) 5.938.1514.08 11~12153.8460(4)、6222.9714.0837.05 12~13192.350(2)、52(2)10.6237.0547.67 13~14230.7650(1)、50(2)10.6247.6758.29 14~15230.7646(2)21.3458.2979.63 17~18115.3861(1)、(2)11.86011.86 18~19269.2260(1)、(2) 4.4411.8616.3 19~20230.7647 5.1916.321.49 20~21230.7648、4914.2321.4935.72

城市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城市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目录 一.总论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目的 (3) 1.3设计要求 (3) 1.4设计资料 (3) 1.5气象资料 (3) 1.6工程地质资料 (3) 1.7综合径流系数 (4) 1.8河流最高洪水位标高 (4) 1.9设计原则 (4) 1.10设计范围和任务 (4) 二.方案选择和确定 (4) 2.1排水体制的确定 (4) 2.2工业废水排放的确定 (5) 2.3污水处理方式的确定 (5) 三.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5) 3.1排水区域和流域划分 (5) 3.2污水管网定线 (6) 3.3 污水设计流量 (6) 3.4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5水力计算成果 (14) 四.雨水管网设计说明 (16) 4.1雨水管网定线原则 (16) 4.2 雨水管道定线 (16) 4.3出水口的形式 (17) 4.4雨水设计流量 (17) 4.5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说明 (18) 4.6设计参数 (19) 4.7. 区域面积的划分 (20) 4.8水力计算成果 (21) 五.个人体会 (24)

《城市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总论 1.1设计题目 XTT县排水管网初步设计 1.2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排水管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设计要求 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进行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设计深度达到初步设计要求。 1.4设计资料 1.4.1城市总人口:60700人 1.4.2设计数据:设计所用图纸为华北地区一新兴工业城市规划平面图(1:10000),设计数据如附表所示,其中住宅卫生设备清空用于确定污水定额,降雨量重现期采用1年,地面集水时间采用10min。 1.5气象资料 城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土壤冰冻深度 1.2m,地下水初见水位为6m 1.6工程地质资料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践教学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 ——排水管网计算书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给排1x1 姓名xxx 学号 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x 成绩 城市建设学院

目录

1 设计原始资料 城镇概况 A 城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该城市是广东省辖县级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区地势平坦,主要建在平原上,城市中间以铁路为界,分为两个生活区:Ⅰ区和Ⅱ区。均有给水排水设备,自来水普及率100%。 气候情况 ① 市内多年来的极端高温℃,每年6~8月份的气温最高。而到了冬季(12~2月)温度较低,多年来的极端低温为0℃。 ②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湿度大,约为65~90%; ③ 雨季集中在4~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9月份为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降雨量大,多出现暴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930mm ,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排水情况 城市用水按19万人口设计,居民最高日用水量按210 (d cap L )。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给水的90%计算。街坊污水排入区域排水管网,区域排水管网再将接入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最后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 排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道的布置 地形坡度 地势由西南方向东北方逐渐降低,但总体变化趋势不大。 河流流向 该城市沿市区南部有一条由北至南流向的河流,综合地势原因,污水厂设在地势较低处。

污水管道布置图 居民生活污水计算 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表,取居民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为210d L?,则居民生活污水量 cap 定额为d % 210 ?189 90 = cap L? 街坊面积总面积计算 根据城市人口为14万,根据草图对街坊区进行编号,得到各街坊面积和总面积,计算见下页表 街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74 119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CAD面积 街区面积(ha) 街区编号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规划及改造

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规划及改造 摘要:在城市生活需求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做好对现有排水管网的规划及改造是提升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作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文章当中对城市现有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其规划及改造策略与改造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设施;排水管道;规划及改造 前言 排水管网是保证城市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市政设施,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过于频发的下水井反水、雨季的排水不畅问题敲响了城市排水管网事业的警钟,边建边修的城市排水管网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对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的规划及改造刻不容缓。 1 城市现有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背景下,排水管网逐渐出现了无法满足城市生活需求的情况,这些问题表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水平,导致其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统一规划,边建边修普遍 当前的城市排水管网绝大部分都缺乏统一规划,很多管

线的建设都是依附在城市建设发展基础上而开展的,此种边建边修的排水管网建设行为,使得城市排水管网管线布置极为混乱,根本无法称之为“排水体系”。另外,排水管网设计单位在进行管道设计与建设时,完全忽视了城市的潜在发展力,对其服务范围、人口数量以及排水量需求等方面的设计都存在只满足于当下,不预想未来的情况。这使得排水管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屡次出现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城市需求 的问题,边建边修策略因此而生,看上去边建边修策略解决了排水管网的服务能力问题,但实际上更大的问题正在积累。 1.2 设计标准偏低,规划年限较短 设计标准偏低也是影响城市现有排水管网综合服务能 力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初步发展阶段,排水管网设计标准普遍较低,相关行业的发展能力也较低,这使得当时的排水管网所使用的管道普遍存在管径偏小,过水能力较差的特点,当然这种管径偏小、过水能力较差是基于当下需求而判断的,在当时其是符合排水管网设计需求的。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加快,社会生活对排水管网的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规划年限较短排水管网出现了管径偏小,过水能力较差的问题,再加上管网深埋度较浅,使得排水管网问题爆发,影响了城市生活的正常秩序。 1.3 分流合流并存,雨污合流普遍

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6T16:55:25.7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李冠泽 [导读] 摘要:本文以系统性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完善设计思路并指导设计工作实践。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本文以系统性的视角,分析了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完善设计思路并指导设计工作实践。 关键词:市政排水管网;存在问题;要点分析 引言 市政排水管网有如城市的静脉,输送着一个城市的排水,城市的水浸街、水污染等现象与其密切相关。一个合理设计的排水管网系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城市内涝、城市水体污染等现象,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良心。本文从设计环节入手,系统地对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使排水管网设计更加合理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设计实践。 1 市政排水管网设计的主要环节 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工作,一般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平面布线、高程控制、设计流量及管道计算、细节设计等。相应的,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①结合道路竖向、防洪排涝要求等,对排水管网进行合理的布局,同时划定合理的汇流面积,确定排水方向和排水路径,明确排水的最终归宿地。②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参数(比如暴雨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径流系数、排污量标准等)进行选取并校核,确定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进行管道水力计算。③根据确定的管网布局、控制点高程、走向、管径、坡度等对管网进行细节设计,从而最后得以实施。顺着这个流程,可以梳理出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他们的执行与否关乎整个管网设计的质量。 2市政排水管网设计的要点分析 2.1与系统的排水规划相协调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市地下排水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排水规划不合理,在具体实施排水管网设计时,缺乏相应精度的规划指导,从而使排水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设计中往往只考虑设计道路两侧局部范围内的排水,孤立地对道路排水管进行设计。或者有些片区没有整体的排水规划,而只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才孤立地进行排水管设计,最后导致排水管网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对一些分期实施的成片开发地区,虽有上层次排水规划,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分期排水实施专项规划,将造成建设了管道却排不出去的尴尬,从而导致刚建好又挖开重建的不必要现象。因此,为避免排水管道频繁改造,编制一个系统的排水规划指导排水设计落地实施极为必要。 2.2与合理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相协调 竖向规划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类用地开发的使用要求,尽可能地减小地形改造,节省土方工程投资,注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与自然的协调,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以便于建设的实际操作。但竖向规划还应充分考虑防洪排涝与排水的要求,否则,城市竖向高程无法保证,将使排水管网设计无法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从而导致内涝等城市问题。因此,必须将排水与防洪排涝的需求与道路竖向规划进行互相反馈,使得竖向、排水与防洪排涝统一协调。 2.3与合理的管线综合规划相协调 城市道路市政管线包括:雨水、污水、照明、给水、中水、电力、燃气及通信、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专业管线,在设计排水管网时需充分考虑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与其他市政管线及绿化带等道路元素之间在地下与地面的空间关系,根据道路的功能定位,给各种管线预留位置,使其避免发生碰撞。而在管网设计过程中,往往仅对排水管线的位置进行布置,而忽略了其他管线,从而导致排水管线挤占了其他管线空间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设计中,当排水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上时,尽可能使排水检查井避开轮痕线,避免井盖受车轮碾压而造成沉降变形,同时应当考虑排水管线与绿化植物设施在空间上的避让。 2.4合理确定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流量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主要受汇水面积、暴雨强度、径流系数等参数的影响;污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主要有:城市综合指标法、不同用地性质指标法、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等,因此污水设计流量主要受城市综合指标(人口或用地)、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规划人口数量、污水排放系数、工业废水排放系数等参数影响。合流管渠的总设计流量为排入管渠的平均日城市设计污水量与设计雨水量之和。结合城市具体情况,一般选取较大值作为设计依据,以保证管网具备充足的容量。对于影响设计流量的参数选取,不该习惯性的使用经验值,而应该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等具体分析,科学地选取参数,同时留有适当的富余量,使得设计的管网在具备安全边际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2.5充分考虑与周围地块排水的衔接 市政排水管网收集周边地区的雨污水,需要排水管道要有足够的埋深,以便其周边地块的雨污水能顺畅排入,在设计当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地块排水管网的衔接,避免埋深过浅而需要泵站提升或管网改造的现象。但埋深不是越大越好,随着管道埋深的增加,沟槽开挖深度必将增加,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工程造价随之提升,因此,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以衔接周围地块排水十分重要。 2.6充分考虑与现状管道、周边水系的衔接 在进行排水管网设计时,应充分摸查清楚周边存在的现状排水管线及水系情况,复核其尺寸标高,处理好设计管道与现状管网、水系之间的关系,做好衔接或交叉,理顺设计管网、现状管网、水系等排水系统之间的关系。 2.7管道交叉时注意的问题 排水管交叉时,往往会忽略了排水管道的壁厚以及管道基础的厚度,在排水管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设计出来的管道因避让管壁和管道基础而导致标高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整个系统在细节上的连续性。 2.8合理选用排水管道管材 管道材料的选择取决于管道承受的内部压力、外部荷载、施工及地质条等。排水管材选择不合理,可能会加大施工难度,容易造成经

浅谈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

浅谈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 王二平(邢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排水管网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体制选择、城区管网改建、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实施,在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的环境免受污染、保障人民健康与日常生活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排水管网市政建设设计 近年来,城镇环境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作为配套设施的排水管网设计与建设资金、居民生活及市容环境关系密切。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排水管网无论是污水管网还是雨水管网,它们的规模和工程投资日益庞大,管网的设计中新建或改、扩建受到的约束条件也越来越多,而管网作为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通常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50%~70%。因此,排水管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排水工程建设投资,以及日后维护投资和使用效果。 1市政排水管网现状 1.1规划设计问题 排水管网规划的制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它与城市其他单项工程建设要密切配合,如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建筑界限、道路规划、地下其他设施规划等,要从全局观点出发合理解决,使其构成有机整体。同时,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是动态的,在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排水主干管的定线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以利于工程的具体实施。另外,排水管网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它建设完成后使用期限有时长达四五十年以上。因此,城市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应比城市总体规划年限更长些,排水量的计算应从多方面预测并要留有发展余地。 1.2排水体制问题 排水体制关乎整个排水设计,当前的大部分排水体制均需改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为合流制和分流制,混合制也是城市中常有的系统,是具有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因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修建情况相差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排水规划设计的制定与调整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雨水和污水管道系统常占有较大的投资比例。因此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已定管线下的优化设计、管线的平面优化布置和雨水径流模型的研究3方面论述了排水 管道系统设计计算发展中出现的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今后仍需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和完善其设计计算方法。 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防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其中,生活住宅区和工矿企业的雨水和污水管道系统投资一般占整个排水系统的投资7 0 %左右。因此,设计时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尽量降低管道系统的基建费用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是:设计人员在掌握了较为完 整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后,按照管道定线和平面布置的原则,确定出一种较为合理的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然后计算出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以水力计算图或水力计算表及有关的设计规定作为控制条件,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进行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求出各管段的管径、坡度以及在检查井处的管底标高和埋设深度。计算中,一般只是凭经验对管段的管径和坡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但其合理程度受到设计人员个人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大多数计算采用反复查阅图和表的方法进行,工作效率低,时间长,不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在经验总结和数理分析的基础

上,逐步建立起了各种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或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发展到了以定量和半定量为标志的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设计和管理”的 阶段。与此同时,对于各种类型的给水排水系统,开展了最优化的研究和实践。为了探求排水管道系统的最优设计计算方法,国内外许多科研、设计、教学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不少的工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从研究成果来看,应用计算机进行排水管道的设计计算,不仅把设计人员从查阅图表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加快了设计进度,而且整个排水管道系统得到了优化,提高了设计质量。所确定的最优方案与传统方法相比,可降低10 %以上的工程造价。 排水管道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设计计算主要涉及到 3方面的内容:(1)在管线平面布置已定情况下进行管段管径0埋深的优化设计;(2)管线平面布置的优化选择;(3)雨水径流模型的建立。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统通常具备溢流设施,用以限制输送至当地污水处理厂的水量。由于溢流出来的雨水也就近排入河道,因此从水量角度而言,合流制排水系统对于排水区域的影响与分流制雨水系统实际上是相同的。 已定管线下的管道系统优化设计 对于在管线平面布置已定情况下进行管段管径 -埋深的优化设计问题,国内外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最优化方法一般分为两种:间接优化法和直接优化法。间接优化法也称解析最优化,它是在建立最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最优化计算求出最优解;而直接最优化方法是根据性能指标的变化,通过直接对各种方案或可调参数的

市政雨水管道两种设计方法的探讨

市政雨水管道两种设计方法的探讨 胡月莲(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从市政雨水管道不冲刷、不淤积、不溢流为设计原则,通过事例介绍了两种不同设计方法,通过对比和分析,指出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在实际中应用。 关键词:雨水管道 设计方法 不同 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sign principle that the municipal storm sewers don’t need washing, silt and spil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wo different design ways with some examples. By contrast and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way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storm sewer design way difference discussion 1、 前言 随着城市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排水通畅要求进一步提高。但由于雨水径流的特点,历时短,流量大,如故在一定程度上(设计、施工不完善)不能及时地把降落到地面上雨水排除掉,会造成地面积水。所以有正确认识不同市政雨水管道设计方法的必要性。 2、 设计方法介绍 1)、第一种:这种方法是既简便又好懂的设计方法,它是假定管段的设计流量均从设计 管段的起点进入,也就是说把各管段的起点断面作为整个管段设计断面。 1 2 2)、第二种:假定管段的设计流量均从管段的终点进入,即管段的终点断面作为整个管 段设计断面。 1 2 3)、两种方法不同处: ①、管段雨水流行时间设计不同: 前者是:前面提到起点作为设计断面,所以管内流行时间仅仅指上游各管段流 行时间之和( 2 t ∑),所以对第一根管段来说 2 0t =∑。 后者是:因管段的终点断面作为整个管段设计断面,所以流行时间是上游各 管段流行时间之和基础上再加上本管段自己的流行时间。但本管段还未进行水力计算,因无法求得本管段的流行速度,所以本管段的流行时间也无法得出。因此对于此必须首先假设本管段的设计流速,来计算本管段的管内流行时间,然后求得设计流量,再进行水力计算求得上设计流速。这时比较假设的设计流速与通过水力所求得的流速是否相吻合。如相差不大,则设计合理。反之则重新假设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