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考核 -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1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0)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讨论应于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特殊情况应及时讨论(如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返回后一周内完成。
(二)由科主任主持,科室相关人员参加,患方对死因有争议的病例应通知医务科派人参加;涉及多学科问题的,需请相关科室医师参加。
(三)由经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上级医师补充说明,各级参会人员应充分发表意见。
(四)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五)主持人总结讨论意见。
(六)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并将讨论形成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科主任必须审核、签名。
(七)死亡讨论记录本科室要专人妥善保管,不得外借和随意放置。
术前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师外出会诊
管理制度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填空题(每空10分,共100分)
1、(二级)以上手术全科组织讨论。
2、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有关科室、医务科和主管院长参加。
3、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 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 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 1周内)进行讨论。
4、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5、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医院)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
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6、医务管理部门接到会诊邀请(书面文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后,在不影响本院(科)正常临床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
7、(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1。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核心医疗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核心医疗制度)一、背景为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患者治疗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二、制度内容1、讨论的范围死亡病例讨论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病情描述及治疗方案;(2)治疗效果评估及调整措施;(3)救治过程中的抢救措施及应对突发状况的措施;(4)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情况;(5)医患沟通情况及家属关注问题。
2、讨论的形式死亡病例讨论的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专业会诊、学术交流等方式,确保讨论的效果。
3、参与人员死亡病例讨论应邀请医院内外的专家参与,确保讨论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4、记录与总结死亡病例讨论应记录详细内容,并进行分析总结,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相关医护人员。
三、执行流程1、病例选择医院应根据死亡病例的危重程度、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选定需要讨论的病例。
2、讨论时间与地点医院应定期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并确保讨论的时间与地点方便参会人员。
3、讨论程序(1)主持人引导大家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讨论;(2)首先描述病例的病史及治疗方案,然后讨论诊治过程中的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依次提出问题并依次讨论;(3)讨论后汇总正面与负面教训总结。
4、记录及反馈由专人负责记录整理讨论内容,并及时反馈有关人员,以指导医护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附件涉及的附件如下:(1)死亡病例讨论报告表格;(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表格;(3)死亡病例讨论总结报告。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导和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的一项法律法规。
(2)《医疗纠纷处理办法》规定了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明确了医疗事故的认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下:(1)医护人员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积极性;(2)讨论结果难以被全部参与人员接受和贯彻。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知识考核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者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
[单选题]○对○错2、疑难危重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务科组织开展讨论。
[单选题]○对○错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由科室主任主持,科室主任不在时,由科室主任指定临时负责人员支持,全科人员参加。
[单选题]○对○错4、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不需要邀请医务科或其他科室专家、院外专家讨论。
[单选题]○对○错5、参加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单选题]○1○2○3○46、疑难危重病例讨论,()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单选题]○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管医师○科主任7、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未经科主任或医务科及有关科室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可否查阅或摘录?[单选题]○可以○不可以8、疑难危重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
[多选题]□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诊疗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9、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记录内容包括()。
[多选题]□讨论日期□讨论地点□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10、死亡病例讨论时限为()。
[多选题]□一般在患者死亡1周内(5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或者潜在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并必须及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尸检病例: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须再次讨论11、死亡病例讨论主持人为()[多选题]□科主任主持□科主任(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不在岗,则向医疗管理职能部门申请指定并经同意后,由其指定本科室副主任主持□涉及多学科死亡讨论的病例,则由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12、死亡病例讨论内容应包括()[多选题]□诊断□治疗□死亡原因□死亡诊断□麻醉过程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等1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的《记录薄》记录内容须有以下哪些内容?[多选题]□讨论日期□患者信息□主持人姓名及职称□参加讨论者的姓名及职称□主要讨论意见□主持人小结□记录者签名□科主任审核签名14、病历中《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内容需要有以下哪些内容?[多选题]□患者信息□讨论时间□讨论地点□主持人姓名和职称□参加人员姓名科室职称□病情汇报□具体讨论意见□主持人小结(讨论结论)□记录人签名□主持人签名15、病历中《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需要有以下哪些内容? [多选题]□患者信息□死亡时间□讨论时间□讨论地点□主持人姓名和职称□参加人员姓名职称□病情汇报□讨论意见□主持人小结(讨论结论)□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记录人签名□主持人签名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者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
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姓名:日期: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出院日期:死亡日期:主治医生:主任医生:主管护士:病情描述:患者入院时主诉XXX,病情发展迅速,经过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加重,最终不幸离世。
以下是对该病例的讨论记录:1. 临床表现和症状: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为XXX,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了XXX症状,导致身体严重虚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2. 体格检查结果:医生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出现了XXX体征,提示XXX疾病的可能性。
3. 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显示XXX指标异常,提示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
- 血生化:发现XXX指标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器官功能损伤。
- 影像学检查:MRI/CT显示XXX,与患者症状相符。
4. 其他检查和治疗手段:-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XXX细菌感染,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 抗生素治疗:采用了XXX种类的抗生素,但治疗效果不佳。
- 其他治疗手段:XXX治疗被尝试,但对改善患者状况没有明显效果。
5. 多学科讨论:在患者入院期间,医疗团队进行了多学科的讨论,包括主治医生、主任医生、主管护士等。
大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讨论,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针对病情的诊断:讨论了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确认了XXX疾病的可能性,并排除了其他潜在诊断。
-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医疗团队提出了继续给予XXX治疗的建议,并加强支持治疗和症状缓解措施。
- 支持措施:讨论了提供患者病情沟通、疼痛缓解、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家属沟通:医疗团队强调了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及时提供病情解释和治疗建议,以获得支持和合作。
6. 死亡宣告和患者家属安抚:- 死亡宣告:在患者离世后,主治医生立即进行了死亡宣告,并记录了患者的死亡时间及原因。
- 患者家属安抚:医疗团队向患者家属提供了关怀和安慰,解释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并提供了下一步的安排和建议。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考核在医疗领域中,死亡病例的讨论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讨论病例,医务人员可以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改进医疗流程。
为了确保死亡病例讨论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许多医疗机构引入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并对其进行考核。
一、概述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个组织机制,旨在通过讨论死亡病例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改善医疗质量和安全。
该制度要求每个医疗团队在发生死亡病例后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对策的提出。
这个制度的考核主要是评估医疗团队对于死亡病例讨论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二、考核指标为了确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有效性,考核指标的设定至关重要。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考核指标:1. 频率和覆盖面:考核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讨论的频率和覆盖面,即每个病例组织讨论的次数和范围。
2. 参与者:考核医务人员参与死亡病例讨论的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相关人员参与和是否有跨学科的交流。
3. 讨论质量:考核死亡病例讨论的质量,即讨论的内容是否具有病例分析、问题定位、对策提出等要素。
4. 效果评估:考核死亡病例讨论产生的效果,比如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是否改善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等。
5. 文件管理:考核死亡病例讨论的文件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有详细的记录和存档,是否保护了患者隐私等。
三、考核方法针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考核,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估、同行评议和外部评估。
1. 自我评估: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或考核表格,让医务人员自己对死亡病例讨论进行评估。
这种方式相对简便,但可能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流程。
2. 同行评议:医疗机构可以选派其他专业人士组成评议小组,对该机构的死亡病例讨论进行评估。
小组成员可以是外部专家、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等。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更客观的评估结果和建议,但需要确保评议小组成员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3. 外部评估:医疗机构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其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进行评估。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内容【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定义和目的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要求和内容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四、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和推广正文(篇1)一、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定义和目的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制度。
其目的是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之一,应当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
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主管医师汇报病情,抢救医师汇报抢救过程,主治医师进行补充,分析病例特点,高级职称医师对诊治、抢救过程进行分析,其他各级医师补充意见并讨论,最后科主任总结。
目录(篇2)一、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主要内容1.讨论时间及地点2.讨论的主持人及参与者3.讨论的具体流程4.讨论结果的记录与应用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1.提高医疗质量2.促进医疗经验的积累与分享3.减少医疗纠纷4.提高患者满意度正文(篇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在患者死亡 1 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之一,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经验的积累与分享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主管医师汇报病情,抢救医师汇报抢救过程,主治医师进行补充,分析病例特点,高级职称医师对诊治、抢救过程进行分析,其他各级医师补充意见并讨论,最后科主任总结。
姓名:成绩:【1 】时光:一.填空题(48分)1.逝世亡病例,一般情形下应在________内组织评论辩论;特别病例(消失医疗胶葛的病例)应在__________内进行评论辩论;尸检病例,待病理陈述发出后________内进行评论辩论.2.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由____________主持,本科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介入,须要时请__________派人介入.3.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由主管医师报告请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逝世亡评论辩论内容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1.逝世亡病例,一般情形下应在()内组织评论辩论,特别病例(消失医疗胶葛)应在()内进行评论辩论.A. 1天 .6小时B.3天 .12小时C. 1周 .1天D. 5天 .1天2.关于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准确的是 ( )A.病人逝世亡后两周内完成逝世亡评论辩论 B.评论辩论由护士长主持,医疗组全部人员介入C.评论辩论时应重点总结经验,无需说起缺少D.须要时由医务部分组织,科室相干人员或医疗组全部医师.护士长.义务护士介入三.断定题:(共2题,每题10分)1.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应在病人逝世亡后两周内进行评论辩论. ( )2.介入逝世亡评论辩论的人员应对诊疗看法.逝世亡原因.挽救措施进行详尽剖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四.简答题(12分)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记载应记载哪些内容?。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大全5篇)第一篇: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我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二、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如死因不明、医疗纠纷、意外死亡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病例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三、死亡病例计论会由科主任主持,参加人员由科主任决定,原则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必要时由医务科参与,请院内其他科室专业医师参加,对急危重及疑难死亡病例,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院内外专家及院领导等有关人员参加。
四、死亡病历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死亡诊断及诊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等,与会人员认真分析讨论,总结诊治经验。
吸取经验教育训,最后由主持者归纳小结。
五、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诊治经过、死亡原因、残废诊断,明确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处理是否适时和及时、死亡原因和性质、应吸取教的经验教育训和改进措施。
六、为提高医疗技术和水平,促进医学的发展,凡属死因不明、家属有争议、特殊罕见病例,有科研价值及涉及法律时,均应尽量主动做好死者家属工作,争取尸体解剖。
七、死亡讨论制度1、讨论会要有完整记录,各科必须建设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3、讨论情况应按时用病历专页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讨论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讨论总结意见等,经治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到病历上同时做好死亡病例的登记上报工作。
第二篇: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凡死亡病例均应在科内进行讨论,一般要求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特殊病例即时完成;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完成。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标题: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引言概述: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讨论死亡病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建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重要性1.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讨论死亡病例,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1.2 促进经验总结:通过讨论死亡病例,可以总结医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医护人员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1.3 保障患者安全:建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医疗事故和差错,减少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患者安全保障水平。
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实施方法2.1 确立讨论机制:建立专门的讨论小组或委员会,明确讨论的对象、时间和地点,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2.2 收集资料:及时收集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包括病例资料、医疗记录等,为讨论提供充分的依据。
2.3 制定改进措施:在讨论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效果评估3.1 定期评估: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死亡病例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
3.2 绩效考核:将死亡病例讨论的效果纳入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
3.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内容和方式,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四、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难点与挑战4.1 隐私保护:在讨论死亡病例时,需要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隐私,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4.2 沟通困难:医护人员可能因为职业习惯或心理压力而不愿意参与讨论,需要加强沟通和引导。
4.3 资源投入:建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医疗机构需要做好资源规划和管理。
五、结语通过建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促进经验总结,保障患者安全。
十八项核心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篇一:《十八项核心制度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们医院里一个超级重要的制度,就是十八项核心制度中的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这制度听起来可能有点严肃,有点让人害怕,可是它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生命最后的尊严和医院里的医疗安全呢。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啊。
我们医院有个老爷爷,他病得可重了。
医生们都在努力地想办法救他,护士姐姐们也在细心地照顾他。
可是呢,老爷爷的身体就像一辆破破烂烂的老汽车,零件都快不行了,最后老爷爷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时候,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啦。
医生们都来到了一个小会议室,这里面有负责老爷爷治疗的主治医生,还有科室里的其他医生,就像一群要共同解开谜题的侦探。
主治医生先说话了,他的声音有点低沉,带着一丝遗憾:“咱们这个老爷爷啊,刚来的时候就有好多基础病,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老房子,本身就有好多裂缝了。
我们开始给他用了各种药,就像给老房子补漏洞一样,可是效果不太好。
”旁边的年轻医生就问啦:“那我们当时为什么不试试那个新的治疗方法呢?”这时候,另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就回答说:“那个新方法啊,就像一把还没磨好的剑,风险太大啦,老爷爷的身体可经不起折腾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这讨论可细致了呢,从老爷爷刚进医院的检查报告,到每一次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就像把老爷爷的治病过程拆成了一个个小零件,仔仔细细地检查。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多像一个放大镜啊,把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小问题都放大来看。
还有一次,有个年轻的护士姐姐也参加了这样的讨论。
她可紧张了呢,说话都有点结巴。
她跟医生们说:“我在照顾那个病人的时候,发现他晚上总是睡不好,老是翻来覆去的。
我当时就想,是不是病房里太吵了呢?”医生们听了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这说明啊,这个制度不仅仅是医生们的事情,护士姐姐们的观察也很重要呢。
就像一个大拼图,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都是拼图的小碎片,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医疗核心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选择题1各临床专科每个月至少举行()科室层面或全院性的疑难病例讨论会(含全院大会诊,但不含术前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单选题]*A.1次;B.2次;√C3次;D.4次2、疑难病例讨论的目的可不包括(I[单选题]*A.尽早明确诊断B.提出和完善治疗方案C.促进科室新业务开展√3、疑难病例讨论应由()主持。
[单选题]*A、主管医师B、主治医师C、副主任医师D、科主任√4、关于"疑难病例讨论”说法正确的有(\[单选题]*A.入院2周以上诊断不明、疗效较差病例需讨论B.讨论由科主任决定并主持,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C.讨论前经治医师将有关资料收集完备,D.讨论时,应提出讨论的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E.病情尽管危重,但不属疑难情形可以不讨论F.讨论记录由记录者签名,无需其他人签名5、对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哪一项为错误的(I[单选题]*A、必需时请有关科室的专家、医护职能部门、院领导参加或全院议论B、参加讨论的人员应该病例充足发布建议和建议C、讨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概括总结,并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D、讨论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记录√6、对于"疑难病例讨论"说法错误的有(λ[单选题]*A、住院半月诊断不可以明确,但患者精神状态尚好,无需讨论√B、病情危重或需要多科协作急救的病例C、讨论由主持人概括总结,确立下一步治疗方案D、讨论记录由主治医师、科主任审签后归档7、疑难病例议论记录由()进行总结。
[单选题]*A、经治医师B、翔人√C、记录人D、任何人都能够8、关于疑难、复杂手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疑难、复杂手术必须组织全科术前讨论B.疑难、复杂手术需要其他专科配合者,可组织全院术前讨论C.疑难、复杂手术术前讨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可视情参加V9、关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说法错误的有(X[单选题]*A.虽然住院检查有重要异常发现,但病人无明显相关临床表现,可以不作讨论VB.病情危重或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的病例C.讨论由主持人归纳总结,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10、下列关于病例讨论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病例讨论必须事先做好准备,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B.主持人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负责总结C.讨论会内容由经治医师记录,必须全部记入病历内√11、需要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的病例不包括(\[单选题]*A.入院三日内未明确诊断的病例B.入院三日内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危重的病例C.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例VD.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12、下列关于疑难病历讨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经治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B.经治医师应做好书面记录,并将可能性、确定性、结论性意见记入病程记录中VC.科室应建立《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的相关内容并定期研究分析,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13、疑难病例讨论的目的可不包括(1[单选题]*A尽早明确诊断B.提出和完善治疗方案C.促进科室新业务开展√14、疑难病例讨论应由()提出。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考核答案
一、填空题
1、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1周内进行;特殊病例应当
及时讨论;尸检病例的讨论,应在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内进行。
2、讨论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
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护理部人员参加。
3、讨论内容要完整的记录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由主持人签字确认后妥善保存。
主管医师负责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整理讨论内容,并记录于病历中。
二、问答题
死亡病例讨论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回顾患者发病整个过程及治疗经过,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