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月考试题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分*30=75分)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

B. 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C. 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

D. 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武则天。武则天受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主要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符合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嫡长子继承”的宗法观念,与她的即位手段无关,且武则天的执政能力比较出色,不是不佳,而且古代也有许多参与政治的女政治家出现,故排除A、C、D项,故选B。

2.“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瓦解。根据“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就已经对某些诸侯失去控制,故排除A项;诸侯纷纷称“王”实质上反映了周天子的控制力和

势力下降,国家的分裂状况加剧,故排除C、D项。诸侯纷纷称“王”表示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管辖,周代的分封制名存实亡,走向瓦解,故选B。

3.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 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 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 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 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并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条件,故排除A项;郡县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不能保证封建国家的统一,故排除B项;秦代的郡县制推行于全国地区,而非仅仅是在边远地区,故排除C项。根据“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国家“大一统”的形成,故选D。

【点睛】郡县制是中央控制地方的一种行政手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地方割据主要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的地方独立性增强,所以郡县制能加强中央集权,却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的条件,更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

4.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统治范围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密切经济交流

D. 改革官吏制度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论述宋代如何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划分和管理,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故B 正确;其他选项并不是主要目的。

5.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B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C项是唐太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不符合题意。

7.“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 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 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

C. 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D. 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了内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A、B项;内阁的设立是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相权已经不再存在,故排除D项。根据“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可知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选C。

【点睛】明代的内阁并没有实际权力和决策权,内阁的权势主要是借助和附庸于皇权,所以内阁的权势虽然日盛,但实际上并不会危及到皇权的统治。

8.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A. 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B. 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C.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D. 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名言的意思是:人区别与一般动物即是因为其是城邦的,而雅典城邦的最大特点即是由公民组成,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B项正确;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成年男子是雅典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而妇女、奴隶、外邦人是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故C项错误;题目中名言的含义与海洋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9.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是梭伦改革的内容,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是罗马法,可以排除①③,所以选C。

10.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 习惯法的形成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公民法的形成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

【答案】D

【解析】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时期颁布《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D正确;A 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B是第一部成文法;C是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划分法律。

11.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课本知识,A项属于科举制的作用;C项均不属于科举和万民法的作用;B 科举制是更多的人参加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罗马万民法适合境内所有的人也扩大了统治基础,所以该项正确,D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选贤任能。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的万民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2.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实行民主共和

C. 实行民主政治

D. 实现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