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26
IC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IC卡基础知识一、射频卡的一些基础知识(一)频率(f)1、物理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2、频率单位:赫(Hz)、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等。
3、单位换算:1KHz=1000Hz1MHz=1000KHz=1000000Hz1GHz=1000000KHz(二)常见射频卡的频率1、射频卡,学名叫“非接触式卡”。
虽然有的人把射频卡叫做IC 卡,但因为接触式IC卡也叫IC卡,同时射频IC卡一般指指高频卡,而ID卡习惯叫低频卡,所以还是把非接触式的芯片卡叫为射频卡或非接触式卡来得直接一些。
2、典型的射频卡按戴波频率分为低频射频卡、高频射频卡、超高频射频卡和微波射频卡。
①、低频射频卡的频率为125~134.2KHz(单位:千赫),也称低频率(LF),如EM4100型号的ID卡、T5557卡、EM4305、TI的RI-TRP-R4FF低频只读卡、TI的RI-TEP-W4FF 低频读写卡、HID1326低频薄卡等。
一般为无源被动卡(卡内没有装电池)。
②、高频射频卡的频率为13.56MHz(单位:兆赫),也称高频率(HF),如MF1卡、I-CODE-II卡。
一般为无源卡。
一般为无源被动卡(卡内没有装电池)。
③、超高频射频卡的频率为433.92MHz(单位:兆赫),也称超高频的频率(超高频),如UCODE卡。
433.92MHz一般为有源主动卡(卡内装电池),860~960MHz一般为无源被动卡(卡内没有电池)。
[备注:国内超高频卡与无线电频带的叫法有一定区别。
]④、微波卡的频率为2.45GHz、5.8GHz(单位:吉赫或千兆赫兹),也称微波(uW),如EM4122中的一种微波卡。
2.45GHz、5.8GHz一般为有源主动卡(卡内装电池)。
[备注,微波卡与无线电频带的叫法有一定区别。
]⑤、另有些实验性的射频卡频率:27.125Hz、40.68MHz、24.125GHz等。
--------------------------文件编号DOCUMENT NO :发行版本VERSION :页 数PAGINATION: 69培训教材------------- --------------------------------------- 培训教材目录第一章基础培训教材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一) (1)1.组装图 (1)2.轴向引线元件 (1)3.单端引线元件 (1)4.印刷电路板 (1)5.成品电路板 (1)6.单面板 (1)7.双面板 (1)8.层板 (2)9.焊盘 (2)10.元件面 (2)11.焊接面 (2)12.元件符号 (2)13.母板 (2)14.金属化孔(PTH) (2)15.连接孔 (2)16.极性元件 (2)17.极性标志 (2)18.导体 (2)19.绝缘体 (2)20.半导体 (3)21.双面直插 (3)22.套管 (3)23.阻脚 (3)24.管脚打弯 (3)25.预面型 (3)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二) (4)1.空焊 (4)2.假焊 (4)3.冷焊 (4)4.桥接 (4)5.错件 (4)6.缺件 (4)7.极性反向 (4)8.零件倒置 (4)9.零件偏位 (4)10.锡垫损伤 (4)11.污染不洁 (4)12.爆板 (4)13.包焊 (4)-------------------------- 14.锡球 (4)15.异物 (4)16.污染 (4)17.跷皮 (4)18板弯变形 (4)19.撞角、板伤 (4)20.爆板 (4)21.跪脚 (4)22.浮高 (4)23.刮伤 (4)24.PCB板异物 (4)25.修补不良 (4)26.实体 (5)27.过程 (5)28.程序 (5)29.检验 (5)30.合格 (5)31.不合格 (5)32.缺陷 (5)33.质量要求 (5)34.自检 (5)35.服务 (5)第二节电子元件基础知识 (6)(一)阻器和电容器 (6)1.种类 (6)2.电阻的单位 (6)3.功率 (6)4.误差 (6)5.电阻的标识方法 ··············································································6-86.功率电阻 (8)7.电阻网络 ·······················································································8-98.电位器 (9)9.热敏电阻器 (9)10.可变电阻器 (9)(二)电容器 (10)1.概念和作用 (10)2.电路符号 (10)3.类型 (10)4.电容量 (10)5.直流工作电压 (10)6.电容器上的工程编码 (10)7.习题 ..........................................................................................11-12 二、变压器(Transformer)和电感器(Inductor).. (13)(一)变压器 (13)(二)电感器 (13)三、二极管(diodc) (14)-------------------------- 1.稳压二极管 (14)2.发光二极管(LED) (14)四、三极管(triode) (15)1.习题 (16)五、晶体(crystal) (17)六、晶振(振荡器) (17)七、集成电路(IC) (17)八、稳压器 (18)九、IC插座(Socket) (18)十、其它各种元件 (19)1.开关(Switch) (19)2.继电器(Relay) (20)3.连接器(Connector) (20)4.混合电(mixed circuit) (20)5.延迟器 (20)6.篇程连接器 (20)7.保险丝(fuse) (20)8.光学显示器(optic monitor) (20)9.信号灯(signal lamp) (20)十一、静电防护知识 (20)1.手带 (21)2.脚带 (21)3.工作台表层材料 (21)4.导电地板胶和导电腊 (21)5.导电框 (21)6.防静电袋 (22)7.空气电离器 (22)8.抗静电链 (22)十二、储蓄过程 (23)十三、元件符号归类 (23)一、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4)二、插件技术 (24)1.电阻的安装 (24)2.电容的插装 ·····················································································25-263.二极管的插装 (27)4.三极管的安装 (27)5.晶体的安装 (27)6.振荡器的安装 (27)7.IC的安装 (27)8.电感器的发装 (27)9.变压器的安装 (27)三、补焊技术 (28)四、测试技术 .............................................................................................28-29 第二章品质管制的演进史 (30)第一节、品质管制演进史 (30)一、品质管制的进化史 (30)-------------第二节、品管教育之实施 (31)一、品质意识的灌输 (31)二、品管方法的训练及导入 (32)三、全员参与,全员改善 (33)第三节品管应用手法 (34)一、层别法 (34)二、柏拉图法 ·······························································································35/36三、特性要因图法 (37)(一)特性要因图使用步骤 (37)(二)特性要因图与柏拉图之使用 (38)(三)特性要因图再分析 (38)四、散布图法 (39)五、直方图法 (40)六、管制图法 (41)(一)管制图的实施循环 (41)(二)管制图分类 (42)1.计量值管制图 (42)2.计数值管制图 (42)(三)X—R管制图 (43)七、查核表(Check Sheet) ··············································································44/45第四节品管抽样检验 (46)(一)抽样检验的由来 (46)(二)抽样检验的定义 (46)(三)用语说明 (46)1.交货者及检验收者 (46)2.检验群体 (46)3.样本 (46)4.合格判定个数 (46)5.合格判定值 (46)6.缺点 (46)7.不良品 (47)四、抽样检验的型态分类 (47)1.规准型抽样检验 (47)2.选别型抽样检验 (47)3.调整型的抽样检验 (47)4.连续生产型抽样检验 (47)五、抽样检验与全数检验之采用 (48)1.检验的场合 (48)2.适应全数检验的场合 (48)六、抽样检验的优劣 (48)1.优点 (48)2.缺点 (48)七、规准型抽样检验 (48)--------------------------------------- 1.允收水准(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48)2.AQL型抽样检验 (49)八、MIL-STD-105EⅡ抽样步骤·······································································49/50九、抽取样本的方法 (50)第三章5S 活动与ISO9000知识第一节5S活动 (51)一、5S活动的兴起 (51)二、定义 (51)三、整理整顿与5S活动 ····················································································52/53四、推行5S活动的心得 (54)五、5S活动的作用 (54)第二节ISO9000基础知识 (55)一、前言 (55)二、ISO9000:94版标准的构成 (55)三、重要的术语 (5556)四、现场质量管理 (56)1.目标 (56)2.精髓 (56)3.任务 (56)4.要求 (57)ISO9001:2000版 (58)1.范围 (58)2.参考标准 (58)3.名词与定义 (58)---------------------------------------。
ic设计知识清单集成电路必备的基础知识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知识了解半导体材料属性,主要包括固体晶格结构、量子力学、固体量子理论、平衡半导体、输运现象、半导体中的非平衡过剩载流子;熟悉半导体器件基础,主要包括pn结、pn结二极管、金属半导体和半导体异质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双极晶体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等。
2.信号与系统知识熟悉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连续与离散信号的傅里叶标识、傅里叶变换以及时域和频域系统的分析方法等,能够理解各种信号系统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其异同。
3.模拟电路知识熟悉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相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和模拟电子电路读图等。
4.数字电路知识熟悉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等。
5.微机原理知识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运算与表示形式,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微处理器结构,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存储器及其接口,输入/输出及DMA技术,中断系统,可编程接口电路,总线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先进技术与典型结构,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处理器入门等。
6.集成电路工艺流程知识了解半导体技术导论,集成电路工艺导论,半导体基础知识,晶圆制造,外延和衬底加工技术,半导体工艺中的加热工艺,光刻工艺等离子体工艺技术,离子注入工艺,刻蚀工艺,化学气相沉积与电介质薄膜沉积,金属化工艺,化学机械工艺,半导体工艺整合,CMOS工艺演化。
7.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了解CMOS集成电路设计所需的EDA工具,主要分为EDA设计工具概念、模拟集成电路EDA技术、数字集成电路EDA技术与集成电路反向分析技术等。
我们在经营什么集成电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它的英文名称为Integrated Circuites,缩写为IC。
它是以半导体晶体材料为基片,经加工制造,将元件、有源器件和互连线集成在基片内部、表面或基片之上,执行某种电子功能的微型化电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数字电路不断增长的应用要求,集成电路生产厂家积极采用新技术、改进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沿着提高速度、降低功耗、缩小体积的方向作不懈努力,不断推出各种型号的新产品。
仅几十年时间,数字电路就从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发展到超大规模、巨大规模。
集成电路的种类相当多,集成电路按制作工艺来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半导体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及混合集成电路。
目前世界上生产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半导体集成电路。
半导体集成电路又可分为DDL(二极管-二极管逻辑)集成电路、DTL (二极管-三极管逻辑)集成电路、HTL高电压(二极管-三极管逻辑)集成电路、TTL(三极管-三极管逻辑)集成电路、ECL(射极偶合逻辑或电流开关逻辑)集成电路和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逻辑)集成电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字电路是TTL电路和CMOS电路。
TTL电路以双极型晶体管为开关元件,所以又称双极型集成电路。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它分为54系列和74系列,前者为军品,一般工业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多用后者。
74系列数字集成电路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电路。
其品种分为六大类:74××(标准)、74S××(肖特基)、74LS××(低功耗肖特基)、74AS××(先进肖特基)、74ALS××(先进低功耗肖特基)、74F××(高速)、其逻辑功能完全相同。
它具有速度高、驱动能力强等优点,但其功耗较大,集成度相对较低。
另外,随着推出BiCMOS集成电路,它综合了双极和MOS集成电路的优点,普通双极型门电路的长处正在逐渐消失,一些曾经占主导地位的TTL系列产品正在逐渐退出市场。
IC知识简介 (2)IC封装 (2)前言 (2)封装技术概论 (2)封装在IC制造流程中的位置 (3)1、DIP封装 (3)2、QFP塑料方型扁平式封装和PFP塑料扁平组件式封装 (4)3、PGA插针网格阵列封装 (4)4、BGA球栅阵列封装 (4)5、CSP芯片尺寸封装 (5)6、MCM多芯片模块 (6)7、其它的封装形式 (6)集成电路的代换技巧 (8)一、直接代换 (8)1.同一型号IC的代换 (8)2.不同型号IC的代换 (8)一些器件的英文名称 (8)IC知识简介1947年第一颗电晶体发明成功,结束了真空管的时代,而1958年TI成功开发出全球第一颗IC,又宣告电晶体的时代结束,IC的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从此开始各式IC不断被开发出来,集成度也不断提升,面积也越来越小,而功能则越来越多,性能和可靠性越来越好,这为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IC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点,是继电子管、晶体管之后的第二代电子器件。
根据内部电路的规模,集成电路可分为以下几类:1、小规模集成电路:内部只有100个元件以下或10个逻辑门以下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2、 MSI(中规模集成电路):内部元件数在100个以上、1000个以下,或逻辑门在10个以上、100个以下的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3、 LSI(大规模集成电路):内部有1000─10000个元件,或逻辑门在100-1000个的集成电路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4、 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部元件数在10000-100000以上的集成电路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IC的温度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种:C= 0℃至+70℃(商业级)I= -20℃至+85℃(工业级)E= -40℃至+85℃(扩展工业级)A= -40℃至+85℃(航空级)M= -55℃至+125℃(军品级)IC封装前言对于CPU,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相信你可以如数家珍似地说出各款的型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