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董琳近来,一些媒体关于教授指责学生、学生控诉导师、师生发生肢体冲突等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师生在沟通方式、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责任的理解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赋予教师角色新的内涵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应赋予教师角色新的内涵。
传道要“导”。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培养人才乃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而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首要的职责。
大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守信,明确社会责任;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多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分歧与冲突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
授业要“新”。
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播本学科最新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学术前沿、学术动态;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
授业的“新”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捕捉和处理前沿信息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会展示教师的学术魅力,会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吸引到教师的周围,这会进一步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原师生关系本来的面貌。
解惑要“勤”。
就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心理上的困难。
由于社会的急遽变化,今天的大学生面临比以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既有经济压力、就业竞争、职业生涯规划等实际问题,又有因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引起的心理困扰。
如果大学教师能以自己的人生经验、阅历对他们进行指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体,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在分析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80后”辅导员自身特征提出从服务、情感和管理等三个方面构建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标签:“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师生关系G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各种按照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学院一般按照学生的高考成绩在第三批次招生,相对于普通的一本和二本高校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2008年前后,全国高校都迎来了第一届“90后”新生,而独立学院由于设立时间不久,其辅导员大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80后”,如何构建“80后”辅导员与“90后”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线比较低,本科专业一般低于本科二批50分左右,专科专业一般在四批二招生。
相对一本院校,学生整体基础很差,学生的学习能不高,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8年前后,独立学院迎来了第一批“90”新生,独立学院的“90后”学生群体不仅具有当前“90后”大学生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1 价值观多元,但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一些主流价值观,如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等这些价值观被模糊化和边缘化,有的大学生甚至对这些精神呲之于鼻。
学生对于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注度较低,更注重个人利益。
个人价值和目标更加平俗,务实,缺乏高远的目标。
对于未来很多人没有任何目标,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幻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1.2 个性张扬,但与脆弱并存“90后”的大学生自由、张扬,更注重个性解放,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活力,追求时尚、另类,有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
但是,过于强调个性,每个人都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苛求别人,不会为别人着想。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很想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往往关系都闹的很僵。
对于这一问题,他们往往不会自我反省,而是把错误归结到别人身上,一般不会选择去缓解这人际关系,而是把合不来的“这个人”直接归为“不往来名单”。
长时间的这种“熟人”或者“合得来人”交往模式,大部分同学对于陌生人的交往有种畏惧感,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或者相处不好。
这样,这部分同学也会渐渐被大家忽略,排除在外,这时他们会感到孤独,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去交流,只会更加的沉默,来掩饰自己脆弱。
1.3 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独立意识差“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4+2+1”家庭模式,家里有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从小,生活、学习中的所有事情都由父母包办,由父母决定。
现在,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大部分同学都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有个人的私密空间,讨厌父母、老师过多的干涉自己,希望能独立的决定自己的一切事情。
但是由于从小父母溺爱、包办过多,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生活上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很大。
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很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与人合作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
1.4 考证竞争意识强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90后”的大学生对于竞争意识比较强烈,不仅重视专业课堂知识,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希望在自己将来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好多大学生除了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和竞赛,如挑战杯、演讲比赛、英语竞赛等,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
对于入党、各种考证,学校各种评优、评选的热衷度很高,为自己的就业增加资本。
同时,很多同学利用假期兼职、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1.5 学生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较普遍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能力较弱。
大学的学习模式相对高中,学生学习自由,无人监督,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习惯初中、高中填鸭式被动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大学生的课程教学方式、进度等,好多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护理专业新生的调查,70%的学生反映“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或者“专业课听不懂”,有60%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趣”或“厌烦学习”。
学生的厌学情绪特别明显,不仅理论课不愿学习,好多人连自己的专业课也不想学,只对一些生动的讲座课、实践课有些兴趣。
不少学生要么逃课,要么上课玩手机、睡觉,考试靠作弊,不能作弊的就参加补考。
以上种种表现,在各个独立学院的日常管理中已经全面凸显出来,特别是入校新生的心理测评,也揭示“90后”大学生群体以上心理特点。
2010年10月,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2010级5694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测。
经心理学统计软件的统计筛选,全院约有16%的学生显示出有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趋向性,经排查,全院5667名新生中约有4%的学生为预警人员,需要辅导员关注其今后的学习及生活。
2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特点由于独立学院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其辅导员队伍中“80后”已经成为主体,他们有着与老一代学生工作者完全不同的生存体验和独到的工作方式。
在面临着“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时,他们既呈现出年龄、知识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也凸显出了欠缺工作经验、缺乏稳妥等方面的不足。
2.1 年龄优势“80后”辅导员与“90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而且成长背景相似,使他们在观念上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80后”辅导员刚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直接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老师角色,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等都较为熟悉,也比较一致,能更好的与学生亲近。
同时,与“90后”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不存在年龄、看法的代沟,能很好的解决“90后”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2.2 知识优势近几年,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层次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校辅导员研究生学历占80%以上,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素养。
同时,辅导员专业背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具有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理工科背景的“80后”投身于辅导员队伍。
2.3 创新优势“80后”辅导员刚出学校,对工作充满激情,喜欢工作创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新的工作方法。
同时,能熟练的运用网络工具,通过qq、飞信、微博等,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能及时的解决问题。
伴随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和深入,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加强,能够用新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认识水平和层次也日趋提高。
3 独立学院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有效途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和谐社会在高校内的重要体现。
目前在独立学院内辅导员与学生存在的师生关系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放任型、专制型、管理型、慈爱型和民主型师生关系五大类型。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适合、理想的关系,但也是最不容易实现的。
“80后”辅导员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好“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尽力形成和谐的民主型师生关系。
3.1 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90后”大学生成才愿望强烈,但是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渴望得到学习规划、考研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
“80后”辅导员不仅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还要努力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素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同时要克服“80后”普遍存在的华而不实的缺点,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真心实意的用高度的政治觉悟、渊博的知识及深厚的人文素养去引领和关爱学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3.2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生感情联络作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以学生为本,主动关系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工具已成为大学生私下交流的平台。
辅导员们可以利用qq、微博等网络工具,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私底下交朋友,让学生能向你倾诉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困惑。
3.3 注重管理技巧,做好管理育人工作管理育人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方法和技巧,不能一味的粗暴管理,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注重人性化管理,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你,接受你,引导和帮助学生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 结束语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强调自由、独特的群体,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80后”辅导员应该以包容的心态,积极帮助和引导“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1]楼启炜.“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与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7(4):56-59.[2]孙夏兰.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13-14.[3]何华莉,沙文,王陶.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黑河学刊,2009,(2):122-125.[4]陈耕.关于对“80后辅导员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9-11.[5]苏力.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历史、现状和走向[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