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3.40 KB
- 文档页数:3
骨折治疗的四大基本原则骨折是骨骼系统常见的创伤性损伤,对于骨折的治疗,有着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骨折治疗的四大基本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践。
一、保持骨折部位稳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是骨折治疗的首要原则。
稳定的骨折部位可以减少骨骼移位和进一步的伤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常见的稳定方法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
外固定是利用支架或夹板等外部装置固定骨折部位,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的骨块用钢板、钢钉等内部装置固定。
二、恢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骨折后,由于血管的破裂和组织的损伤,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恢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是骨折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血液供应的恢复可以通过减少骨折部位的水肿、保持血管通畅以及采用适当的物理治疗方法来实现。
物理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三、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是骨折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清洁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骨折的愈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干燥,避免湿气滋生,影响愈合过程。
四、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是骨折治疗的最后一个基本原则。
经过初期的稳定和修复后,骨折部位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的骨骼功能。
锻炼和训练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等方法来实现。
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类型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总结起来,骨折治疗的四大基本原则为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恢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以及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这些原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类型,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医嘱,加快康复进程。
骨科问答题骨折治疗中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
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
因此。
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
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3.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祖国医学将其归纳为:①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相结合,②筋骨并重: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并进,③内外兼顾;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兼顾,④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及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骨折的专有体征有哪些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骨折早期并发症有哪些在临床有时骨折本身并不严重,而骨折伴有、引起的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骨折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将影响骨折治疗效果。
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骨折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1)血管损伤。
临近骨折的大血管可被刺破或压迫,引起肢体循环障碍,从而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损伤肪动脉,股骨跺上骨折可损伤动脉。
(2)神经损伤。
对骨折患者应检查患肪的运动和感觉,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如舷骨干骨折可损伤挠神经。
骨折就医前固定的基本原则在骨折发生后,就医前的固定原则对于减轻伤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愈合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骨折就医前固定的基本原则:就地固定,不轻易搬运在骨折发生后,应立即就地固定患处,避免随意移动导致病情恶化。
如需搬运伤者,应按照正确的搬运方法,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垫松软物品在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同时,应选用质地柔软的夹板,以减轻对皮肤的压迫,提高固定效果。
固定应松紧适度,牢固可靠骨折固定的松紧程度需适度,过于紧或过于松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固定应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牢固可靠,以便维持患肢于正确的位置。
露出指尖或趾尖在固定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肢的血液循环良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因此,指尖或趾尖应露出夹板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固定器材的剪裁与拼接需合适固定器材的剪裁和拼接需合适,避免使用过程中器材损坏,确保治疗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注意清洁和消毒固定器材,以避免感染。
维持患肢于功能位在固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位,便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有助于愈合过程中避免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避免对骨折端产生压迫在固定过程中,应避免对骨折端产生压迫,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及损伤周围组织。
同时,应注意避免捆绑过紧的绷带或止血带,以免造成局部缺血。
下肢骨折要与健肢固定于同一水平下肢骨折与健肢需要固定于同一水平,避免引起不适症状。
同时,应注意维持适当的牵引和固定,以避免骨折端移位。
注意固定顺序与操作方式固定顺序和操作方式需要按照专业规范进行,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例如,应先固定近端骨折,再固定远端骨折;应先止血,再固定骨折等。
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和重叠移位的骨折,原则上切开复位对于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和重叠移位的骨折,切开复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有助于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骨折的稳定性,降低后遗症的风险。
用敷料和胶布等方法加强加垫、包扎,维持于正确对位、对线,然后将受伤肢体进行捆绑固定。
骨折治疗的四个基本原则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骨折治疗的目标是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活动。
在骨折治疗过程中,有四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分别是稳定性、排除感染、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稳定性是骨折治疗的首要原则。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部位的骨片能够保持相对静止,不会发生移位或错位。
稳定性的确保可以通过外固定物(如石膏、矫形器等)或内固定物(如钢板、钉子等)来实现。
外固定物适用于简单的骨折,可以通过固定骨折部位来确保稳定性。
而内固定物适用于复杂的骨折,可以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的骨片固定在一起。
稳定性的确保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排除感染是骨折治疗的第二个基本原则。
骨折时,由于骨骼完整性的破坏,骨折部位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感染不仅会延缓骨折的愈合,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髓炎或败血症。
因此,在治疗骨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并及时应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对于已经感染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创或使用抗生素治疗。
恢复功能是骨折治疗的第三个基本原则。
骨折愈合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为了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是骨折治疗的第四个基本原则。
骨折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
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
例如,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需要进行肌肉活动,以避免血栓的形成;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术后复查,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骨折治疗的四个基本原则是稳定性、排除感染、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医生可以更好地治疗骨折,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骨折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康复师的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门诊部理论考试试卷1. 关于急腹症病人的护理,下列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B.胃肠减压C.物理降温D.禁用吗啡类止痛剂E.做好皮试、灌肠等术前准备(正确答案)2. 腰椎间盘最易发生膨出的部位是() [单选题]A.前方B.后外方(正确答案)C.侧方D.经骨突出3. 下列不是手术后并发症的是() [单选题]A.出血B.肺不张和肺炎C.切口感染和裂开D.切口疼痛(正确答案)4. 骨折固定基本原则() [单选题]A.先包扎后固定,再搬运B.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正确答案)C.先固定后包扎,再搬运D.先止血后固定,再搬运5. 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后,我们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 [单选题]A.意识B.瞳孔C.生命体征D.微量血糖(正确答案)6. 乳头痛最主要的原因是() [单选题]A.婴儿只含接乳头、无效吸吮(正确答案)B.婴儿吸奶时口腔负压过大C.婴儿吃奶的时间太长D.母亲乳房念珠菌感染7. 以下哪项不是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A.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B.容易消化吸收C.减少母亲子宫收缩(正确答案)D.保护婴儿免于感染8. 预防乳房肿胀的措施不包括() [单选题]A.分娩后尽早母婴皮肤接触B.分娩后尽早让婴儿吸吮乳房C.按需哺乳,不限制哺乳时间D.为保证母亲休息夜间将婴儿放在婴儿室(正确答案)9. WHO推荐纯母乳喂养可至婴儿() [单选题]A.4个月B.6个月(正确答案)C.9个月D.2个月10. 母亲喂奶体位正确的是() [单选题]A.母亲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肩和臀部B.婴儿的头和身体在一直线上(正确答案)C.婴儿颈部扭曲着D.母亲将身体和乳房挪向孩子11. 低血容性休克的主要表现包括()A.中心静脉压降低(正确答案)B.血压低(正确答案)C.心率增快(正确答案)D.血压正常12. 急性胃肠炎观察并记录呕吐及大便的()A.次数(正确答案)B.量(正确答案)C.颜色(正确答案)D.性状(正确答案)13. 术前评估患者的内容包括()A.生命体征和病情(正确答案)B.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正确答案)C.饮食、睡眠、排便(正确答案)D.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正确答案)E.女病人询问是否月经来潮(正确答案)14. 关于伤员搬运的原则,正确的是()A.及时(正确答案)B.迅速(正确答案)C.安全(正确答案)D.防止再受伤(正确答案)15. 石膏固定的患肢需注意观察的内容()A.端血循环(正确答案)B.颜色(正确答案)C.温度(正确答案)D.活动度(正确答案)E.感觉(正确答案)16.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正确答案)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正确答案)C.出疹部位在手、足、口臀(正确答案)D.与药疹类似17. 高热惊厥的急救包括()A.让孩子平躺(正确答案)B.拨打急救电话(正确答案)C.解开上衣(正确答案)D.清理口鼻异物(正确答案)18. 母乳喂养的好处()A.营养适中、免疫力强、孩子聪明(正确答案)B.增进母婴感情(正确答案)C.产妇健康(正确答案)D.经济、方便、安全(正确答案)19. 测血压要做到四定即()A.定时间(正确答案)B.定部位(正确答案)C.定体位(正确答案)D.定血压计(正确答案)20. 休克可分为()A.失血性休克(正确答案)B.感染性休克(正确答案)C.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D.心源性休克(正确答案)。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骨折的稳定性和恢复骨折后的正常对齐。
以下是基本的骨折固定原则:
1. 稳定性:固定手法应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防止骨折断端的位移和旋转,有助于促进骨折远端的愈合。
2. 恢复对齐:固定手法应将骨折断端恢复到尽可能接近正常对齐的位置,以确保骨折部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3. 尽早修复:骨折固定应尽早进行,以避免断端间的纤维结构形成,对骨折愈合带来困难。
4. 适度压迫:在固定过程中施加适度的压迫力,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灌注和局部肌肉的治愈。
5. 减少创伤:固定操作应尽量减少创伤,避免对周围组织的不必要伤害。
6. 恢复功能:固定应尽可能保留骨折部位周围的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功能,以便骨折愈合后能够进行早期和适度的运动康复。
骨折固定的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和手术固定(如内固定术),选择
合适的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
1. 确认骨折类型和程度: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决定了治疗方案和
预后,必须由专业医生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准确诊断。
2. 稳定骨折部位:骨折处需要稳定,以促进愈合。
轻微骨折可
以通过固定、石膏或者外固定器来稳定,严重骨折需要手术植入骨板、螺钉等来固定。
3. 减轻疼痛、控制炎症:骨折伴随疼痛、肿胀、瘀伤等症状,
可以使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来减轻症状,但注意不要长期
使用。
4. 促进愈合、预防并发症:骨折的愈合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营养,饮食要均衡,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伤口感染,加强皮肤卫生,定期
更换石膏、绷带等固定器材。
同时要避免骨折后的肢体负重、剧烈运
动等危险动作,以免复发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有包扎、不还纳、固定、观察血供。
1、包扎。
如果有开放性伤口,首先治疗开放性伤口,以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休克,伤口可以用绷带包扎好。
如果没有消毒措施,可以使用干净的敷料或干净的布正确包扎伤口。
如果是较大的血管出血,也可以做止血带敷料,但需要标记时间。
2、不还纳。
如果是开放性骨折,不要轻易将骨折端放回原位,以防止外部细菌和污垢带入深部形成感染。
2、固定。
如果骨折应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固定过程中避免对骨突出物施加过大的压力,并使用石膏棉等垫子进行缓冲。
4、观察血供。
骨折固定后应显露指尖远端,以观察血供,防止骨筋膜室的形成。
间接暴力通过纵向传导、杠杆或扭转导致远处骨折。
骨折固定基本原则
骨折固定是指通过外力或内固定器材使骨折断端复位并稳定,以促进
骨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进行骨折固定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精确诊断:在进行骨折固定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保正确诊断骨折类型、位置和程度。
2.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根据骨折类型、位置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固定
方式。
常见的固定方式包括石膏、外固定器、内固定器等。
3. 精确复位:在进行固定前需要将骨折断端精确复位,并保持稳定。
如果复位不准确或稳定性不足,会影响愈合效果。
4. 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在进行外科手术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边神经血管,防止术后出现感觉异常或肢体功能障碍。
5. 保持良好血液循环:在进行外科手术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避免术后出现肢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6. 术后及时康复训练:在进行固定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
进骨折愈合和肌肉功能恢复。
总之,骨折固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在进行固定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精确的诊断,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并注意避免术后并发症。
同时,在固定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功能恢复。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骨折是指两个或多个骨头之间发生的损伤,通常是由于受力异常而导致的,可能是结构性的骨折,也可能是非结构性的骨折。
在接受治疗时,要考虑到骨折的大小,部位,发生的原因,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以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骨折固定技术的基本原则。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可以简单总结为三点:纠正骨折,保持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功能。
首先,在固定骨折前,应先纠正骨折,使骨折处位置处于尽可能接近正常的姿势,以保持肢体的活动力,减少术后畸形,并保护关节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其次,在骨折固定时,要注意保持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出现肢体末梢缺血或血液循环不良,以加快愈合。
最后,在恢复骨折后,应采取恰当措施,促进骨折处的功能恢复,以保持肢体活动力,减少术后畸形,尽快获得康复。
骨折固定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为了使损伤部位的骨化融合,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避免骨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最终实现骨折的愈合。
在实施骨折固定技术时,要根据骨折的大小,部位,发生的原因,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骨折固定技术。
常用的固定技术包括:定位夹,包扎,外固定装置(止血带),内固定装置(钢钉),以及内固定装置(钢筋)等。
每种技术都有独特的优点和不足,具体应用效果要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
此外,在骨折固定技术的治疗中,还要考虑全面的护理,以保证骨折处的完好程度,将病情预防和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包括:注意外伤的消毒预防,应尽量选择最小的创伤;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比如抗感染药物和强心药;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注意外伤部位的消毒,并避免枢纽骨折偏位;重视护理治疗,努力恢复机体活动和生理功能;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机体的功能恢复。
至此,总结起来,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纠正骨折、保持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功能。
在实施固定技术时,要根据骨折的大小,部位,发生的原因,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并重视全面的护理,才能使骨折愈合良好,让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正常的功能。
实践技能考试真题库及答案1. 题目: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应进行的步骤是?A. 呼叫急救B.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C. 进行胸外按压D.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答案:B解析: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复苏操作。
2. 题目: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体征是?A. 右上腹压痛B. 右下腹压痛C. 中上腹压痛D. 左下腹压痛答案:B解析: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体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麦氏点压痛。
3. 题目:下列哪项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A. 呼吸困难B. 焦虑、抑郁C. 呕吐、腹泻D. 高热、寒战答案:B解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
4. 题目: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以下哪项操作是不正确的?A. 核对患者信息和药物B. 使用已过期的输液器C. 消毒穿刺部位D. 输液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答案:B解析: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确保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输液器和药物,以避免感染等风险。
5. 题目:下列哪项是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A. 尽可能复位B. 固定时间越长越好C. 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D. 固定范围越广越好答案:A解析: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使骨折复位,并保持骨折端稳定,以促进骨折愈合。
6. 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A. 自主呼吸恢复B. 瞳孔由大变小C. 血压持续下降D. 心率上升答案:C解析: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包括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心率上升等,血压持续下降通常表示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7. 题目:在进行手术缝合时,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使用无菌器械B. 保持缝合部位干燥C. 缝合前不必清洗伤口D. 缝合后包扎伤口答案:C解析:在进行手术缝合前,应彻底清洗伤口,以去除异物和污染物,减少感染风险。
8. 题目:在处理烧伤患者时,以下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A. 迅速脱离火源B.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C. 在伤口上涂抹牙膏D. 尽快就医答案:C。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骨折固定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帮助骨折恢复正常,减少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稳定性、对骨片复位和保持修复位置,促进愈合,减少创伤,加速恢复。
稳定性是骨折固定的重要原则之一,稳定性可以减少骨片错位的风险,保持正确的骨片位置。
通过使用适当的固定材料和技术,可以达到骨折稳定的目的。
例如,使用金属板和螺钉、钢针、外固定器等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撑,帮助骨折保持稳定。
对骨片进行复位也是骨折固定的重要原则之一。
当发生骨折时,骨片常常会错位,这会导致不良的愈合和功能缺陷。
通过正确的手法和技术,可以将骨片复位到正确的位置。
复位时要注意,避免进一步损伤骨骼、神经和血管。
这需要医疗专业人员准确判断、细致操作,确保骨片复位准确。
保持修复位置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一旦骨片复位完成,需要采取措施确保骨片不会重新错位。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外固定器、内固定器等,以保持骨折修复位置的稳定性。
如果固定材料和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骨片再次错位,使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
促进愈合是骨折固定的最终目标。
通过正确的固定和休养,可以刺激骨片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时间会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在固定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恢复活动和康复治疗,促进骨片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除了上述基本原则,骨折固定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不同的骨折类型和个体差异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疗专业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质状况、伴随疾病等因素,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 监测和调整:在骨折固定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影像学监测,以确保固定的稳定性和修复的进展。
如果需要调整固定材料和方案,应及时进行修正。
3. 术后护理:骨折固定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休养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冲击,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4. 并发症预防:骨折固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
骨折救援的基本原则
1.封闭伤口
对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
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过紧时会导致伤肢的缺血坏死;过松时起不到包扎作用,同时也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如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给予注明,并在送医院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2.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封闭伤口。
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
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如将骨折端或脱位的关节复位了,应给予注明,并在送医院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3.临时固定
骨折的位置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牵拉或搬运骨折病人。
固定器材的选择最好用夹板固定,如无夹板可就地取材。
在山区可用木棍、树枝,在工厂可用纸板或机器的杆柄;在战地可用枪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固定,如上肢可固定在躯体上,下肢可利用对侧固定,手指可与邻指固定。
4.必要止痛
严重骨折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
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
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5.安全转运
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应用急救包或清洁布类包扎。
搬运或运送到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固定。
如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及其它重要脏器损伤,要密切注意神智和全身状况的变化,并迅速送往就近医院抢救。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它的治疗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的手术,而科学的骨折固定是治疗骨折最重要的一环。
骨折固定旨在恢复失去的功能,维持骨折部位的正常位置,以及使骨折有效地愈合。
正确的骨折固定不仅能够促进骨折的最佳矫正,还有助于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愈合和功能恢复。
骨折固定的根本原则是把骨折矫正,固定低。
它涉及到很多外科医生,如枪支伤,头部,手,脚,骨头,脊柱,髋关节,盆骨和胫骨,以及其他骨头的手术技术。
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包括紧固,保护,天然矫正,部位矫正,吸收,加固,稳定,内固定,外固定,生物内固定,内外固定,局部外固定等。
紧固是骨折固定的最重要的原则。
这是因为紧固的固定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持骨折部位的位置,以便有效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紧固的方法包括机械紧固,机械支撑,机械加固,绷带,补丁,钉子,螺钉,钢板,骨螺栓等。
机械紧固系统是骨折固定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保持骨折部位正确位置,以及改变骨折部位的大小,使它们更容易愈合。
保护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主要原则。
保护是为了防止骨折部位发生更多的损伤,防止护具的潜在的压迫性伤害,以及保护骨折部位免受外界刺激。
保护的方法包括采用特殊的固定设备,局部冰敷,局部保护,使用软绷带等。
天然矫正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天然矫正是指骨折治疗
过程中可以通过外科手术,锻炼,物理治疗和其他方式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法。
通过天然矫正,可以减少对固定设备的依赖,帮助患者舒适、安全地恢复其功能。
部位矫正是指确保骨折部位的正确位置的原则。
骨折的正确位置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防止残留变形,减少组织损伤,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和功能,从而大大减少治疗的时间和成本。
吸收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吸收是指骨折部位外围的支撑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地消失,从而不影响骨折部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吸收物有助于减少组织损伤,舒适性和安全性,从而大大减少骨折固定的复杂性。
加固是骨折固定原则中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加固是指在骨折固定过程中增加辅助部件,以增强锚固效果,提高骨折固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用的加固部件包括钢板,钢管,钢丝,钢线,钢夹等。
稳定是指在骨折固定过程中,保持骨折部位的正确位置,以防止内外部力对骨折部位造成变形和运动。
内固定是指实施手术内固定技术,如钉子,螺钉,钢板,骨螺栓等。
外固定是指利用特殊的固定部件,如绷带,补丁,钉子,螺钉,钢板,骨螺栓等,以外部的方式保持骨折部位的正确位置。
生物内固定是指通过利用人体细胞的力量,将骨折部位的支撑物和血管系统融为一体。
它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恢复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有助于减少损伤组织,并有利于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内外固定是指在骨折固定过程中,结合内固定和外固定技术,适
当地结合两种技术,以达到保持骨折部位正确位置,促进骨折固定的最佳效果。
局部外固定是指利用绷带,定位支架,钢板,补丁,钉子,螺钉等外固定技术,保持骨折部位的正确位置,以便有效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总之,以上就是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
骨折固定的正确执行不仅能够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而且还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缩短骨折治疗的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因此,科学的骨折固定是有效地治疗骨折的关键所在,也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