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护理观察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1.64 KB
- 文档页数:5
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 例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作者:王小荣王小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随机对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结果:本组49.2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水肿、低血钾、血糖升高、诱发溃疡或使溃疡加重、感染、兴奋、失眠、难以入睡、关节疼痛。
结论:对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14-01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全身性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
糖皮质激素可使关节炎症状得到迅速改善 [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2例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不良反应观察,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住我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女性42例,男性23例,年龄38~65岁。
诊断均符合1987年ARA在第51届风湿病学年会上修订的7条标准及RA活动度、关节功能分级标准[ 2]。
1.3 药物不良反应表现2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2.1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等,患者由此而产生忧虑、紧张、恐惧、悲观心理。
护士应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激素类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3],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治疗期间应给予低盐、低糖、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饮食。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管理”规定,规范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管理①组织管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管理。
1)负责制定全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激素类药物使用指南;2)负责制定全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检查和考核标准;3)定期组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理应用培训与教育;4)定期对科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内容包括: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糖皮质激素知识调查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采购与遴选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采购办统一采购供应,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剂科采购供应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品种。
3)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2.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原则①糖皮质激素使用要求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应严格执行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按照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激素类药物使用指南”,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咱们在医疗中常见的药物,在很多疾病的治疗里都能发挥大作用。
但这玩意儿用起来可得小心,不然也会带来麻烦。
今天咱就来唠唠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那些事儿。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病人,叫老张。
老张因为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医生给他用上了糖皮质激素。
刚开始,效果那叫一个好,疼痛明显减轻,老张别提多高兴了。
可这用药护理啊,真不是个简单事儿。
首先,得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时间来用药。
这就好比做饭放盐,多了少了都不行。
剂量大了,副作用就容易冒出来,像什么肥胖、水肿、高血压,都可能找上门;剂量小了呢,又治不了病。
用药的时间也有讲究。
有的药得早上吃,有的得晚上吃。
比如说泼尼松,一般就建议早上一次性服用,这样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自身激素的分泌规律,减少副作用。
还有啊,在用药期间,得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
老张用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脸上胖了一圈,肚子也鼓起来了。
这可把他吓坏了,以为得了什么新毛病。
其实这就是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副作用——库欣综合征。
这时候就得跟医生沟通,看看是不是需要调整用药。
另外,饮食方面也不能马虎。
用糖皮质激素的时候,要注意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
为啥呢?因为这药可能会让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吃太咸太甜都不好。
多吃点蛋白质呢,能帮助维持身体的营养平衡。
再说说心理护理。
老张因为这突然的外形变化,心情变得特别差,觉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
这时候就得给他做做心理疏导,让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病好了慢慢就能恢复。
还有,用药过程中得定期复查。
查啥呢?血常规、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等。
就像给车子做保养一样,得看看各个零件是不是都正常运转。
总之啊,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是个细致活,一点都不能马虎。
只有方方面面都注意到了,才能让这药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就像老张,后来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病情逐渐稳定,那些副作用也慢慢减轻了。
他又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啦!所以说,做好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真的太重要啦!。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案对肉芽肿乳腺炎的疗效及护理地塞米松是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在治疗肉芽肿乳腺炎方面,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不同的给药方案对于地塞米松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有所差异,下面将针对不同的给药方案展开讨论。
一、口服地塞米松治疗肉芽肿乳腺炎口服地塞米松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常使用的剂量为每日1-2次,每次5-10mg,疗程为1-2周。
口服地塞米松可以迅速起效,通过全身循环作用来减轻乳腺炎患者的症状。
在使用口服地塞米松治疗肉芽肿乳腺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用药剂量:口服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2.防止感染:口服地塞米松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个人防护。
3.观察病情变化:口服地塞米松治疗肉芽肿乳腺炎的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疼痛程度、乳房红肿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肉芽肿乳腺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反应,加快康复。
1.选择合适的剂量和部位: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的剂量和部位需由专业医生来决定,过量或不当注射会引起并发症或局部副作用。
2.保持局部清洁:在注射前需对乳腺部位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注射后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疼痛或渗出。
3.观察局部反应: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后,需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如疼痛、红肿、渗出等,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地塞米松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炎药物,在治疗肉芽肿乳腺炎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给药方案在疗效和护理措施上有所差异,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遵医嘱进行,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加快康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 (1)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7)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7)(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7)(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7)(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9)(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9)(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9)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0)一、管理 (10)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1)一、适用范围 (11)二、不良反应 (12)三、注意事项 (13)(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3)(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4)(三)其他注意事项 (14)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17)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17)(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7)(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8)(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1)(四)Graves眼病 (22)(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3)二、呼吸系统疾病 (24)(一)哮喘(成人) (24)(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25)(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27)(四)结节病 (28)(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9)(六)变应性鼻炎 (30)(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31)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31)(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31)系统性红斑狼疮 (31)系统性硬化症 (3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3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34)类风湿关节炎 (34)系统性血管炎 (35)(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37)(三)脊柱关节病 (37)强直性脊柱炎 (37)反应性关节炎 (38)银屑病关节炎 (39)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40)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41)四、血液系统疾病 (41)(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1)(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2)(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3)(四)淋巴瘤 (43)(五)多发性骨髓瘤 (44)(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45)(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46)五、肾脏疾病 (47)(一)肾小球疾病 (47)肾病综合征 (47)新月体肾炎 (49)狼疮性肾炎 (49)(二)间质性肾炎 (51)六、感染性疾病 (51)(一)结核病 (52)(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54)(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55)(四)手足口病 (55)(五)肺孢子菌肺炎 (56)七、消化系统疾病 (56)(一)炎症性肠病 (56)(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57)(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58)八、神经系统疾病 (59)(一)多发性硬化 (59)(二)重症肌无力 (60)(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61)九、眼科疾病 (62)(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62)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62)沙眼急性期 (63)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63)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64)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64)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65)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65)细菌性角膜溃疡 (66)真菌性角膜溃疡 (66)角膜病毒感染 (67)棘阿米巴角膜炎 (67)蚕食性角膜溃疡 (68)干眼 (68)(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69)巩膜炎 (69)(三)葡萄膜炎 (70)(四)视网膜疾病 (71)白塞综合征 (71)Vogt-小柳原田病 (72)视网膜血管炎 (73)(五)视神经炎 (74)(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75)(七)眼科手术后 (75)角膜移植术后 (75)青光眼术后 (77)白内障术后 (77)视网膜扣带术后 (78)玻璃体手术后 (78)十、皮肤疾病 (79)(一)天疱疮 (79)(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79)(三)药物性皮炎 (80)(四)红皮病 (81)(五)湿疹与皮炎 (82)(六)银屑病 (82)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83)(一)休克 (83)感染性休克 (84)过敏性休克 (85)(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86)(三)急性脑水肿 (87)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87)(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87)(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89)十三、骨科疾病 (90)(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90)(二)急性脊髓损伤 (91)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0期小儿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1],临床比较常见,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炎性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因此在儿童肺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还发现,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为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肺炎的效果及护理经验,本文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治疗的儿童肺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儿童肺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
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6岁,平均(3.2±1.4)岁;病程1~7d,平均(3.8±0.6)d。
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1~7岁,平均(3.2±1.5)岁;病程1~6d,平均(3.6±0.5)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雾化吸入等常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医院环境介绍、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出院指导等。
⑵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即甲基强的松龙2mg/kg,3d 为1个疗程,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儿的基本性格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沟通,如对于比较内向的患儿,多与之交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激发患儿的沟通意愿和沟通能力,对于好动的患儿,要告诉他们玩耍时的注意事项,指导其注意安全,针对不同性格患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利用动画、动漫、幼儿小故事等形式进行教育,让患儿了解肺炎的危害性,鼓励患儿坚强勇敢,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允许患儿携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来院,鼓励患儿共同玩耍,病房尽可能提供儿童游乐场所,允许患儿在病房内开展娱乐活动,让患儿感到快乐;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语言引导,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痛苦,另外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练好本领,争取一次成功穿刺,减少患儿的恐惧感,而且每次护理操作结束后都要对患儿使用肢体语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10.079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肺炎的效果及护理经验。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护理观察要点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糖
皮质
激素
给药
途径:
包括
口服、
肌内
注射、
静脉
注射或静脉滴
注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
2、糖皮质激素使用疗程: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
(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
(5)终生替代治疗: 类别 药物 短效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中效 泼尼松龙 泼尼松 甲泼尼龙 曲安西龙 长效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3、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主要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类固
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5)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6)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
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有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
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
定植、感染。
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4、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6)骨折;
7)创伤修复期;
8)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9)严重高血压;
10)严重糖尿病;
11)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
12)活动性肺结核;
13)较严重的骨质疏松;
14)妊娠初期及产褥期;
15)寻常型银屑病。
5、糖皮质激素使用失误防范
1)在做激素治疗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排除潜在的结核病,以免结核扩散或急性发作。
2)口服时,可于餐时给药,以减少胃部不适。
3)肌注时,宜深注于臀大肌,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意观察注射点情况,不可肌注三角肌,防止局部肌肉萎缩。
4)局部用药时,用药不可过多,时间要短,以免皮肤萎缩。
5)滴注时,速度宜慢,不可超过25mg每分钟。
6、加强临床监护,注意观察病人以下情况:
1)有无延迟不愈的伤口、皮肤破损、炎症等,防止掩盖感染症状。
2)有无情绪、行为、睡眠及精神状态改变
3)有无胃部疼痛、食欲缺乏及胃酸增高症状,有无柏油样大便,应高度警惕类固醇性溃疡和胃肠出血,必要时调整用量或停药,也可在服用本品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加以预防。
4)有无急性胰腺炎征象,如上腹部突发、持续性剧痛。
而且疼痛向腰,背部放射,进食加剧,弯腰、起坐或前倾可减轻等,一
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进行AMS检查,尽快确诊,及时
治疗。
5)有无全身过敏反应,有即停药处置。
6)有无背痛、腰痛或其他部位骨痛,防止发生骨折和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有无出血倾向,合用维生素C可减轻或可预防。
7、服药时应告知病人:
1)必须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变更服药次数和时间或停止服药;
2)用药期间,勿饮酒及咖啡,并避免服用NSAID;
3)长期用药者应限制钠摄入量,多食清淡及高钾食物(香蕉、绿叶蔬菜、芦笋、全麦片及柑橘等);
4)较长时间用药后,出现向心性肥胖是常见不良反应,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不必用减肥药;
5)本品即使用量稍大,在1周内单次给予或短时间用药,一般也不会导致不良反应,不必恐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