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18
荥阳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荥阳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进一步推动荥阳市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本文将提出一份荥阳市的策划方案,旨在挖掘荥阳市的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二、目标和目的1.目标:通过策划方案的实施,将荥阳市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
2.目的:–提升荥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广和宣传荥阳市的旅游资源,增加知名度和曝光率;–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复购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
三、目标群体1.国内外旅游爱好者;2.商务人士;3.家庭游客;4.散客和组团游客。
四、策略和方案1.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强公路和铁路的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服务设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2.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发掘荥阳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挖掘荥阳市的自然风光资源,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引进国际知名度高的旅游品牌,提供高端特色旅游线路。
3.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设立荥阳市旅游宣传品牌,打造独特的形象;–制作宣传视频和宣传片,通过网络和电视传播;–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开展营销推广活动。
4.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知识;–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建立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机制;–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游客流量控制,避免过度开发和游客拥堵。
5.智慧旅游和数字化转型:–引入智慧旅游技术,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查询和导航服务;–推动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发旅游APP和在线预订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五、实施计划1.建设期:2022年-2025年–第一年: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第二年:开展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第三年:优化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品牌推广;–第四年:推动智慧旅游和数字化转型。
荥阳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哎呀呀,我的家乡荥阳可是个好地方呢!这里有好多有趣的民俗文化,嘿嘿。
荥阳的狮舞特别有名,嘿呀,那些狮子舞起来可威风啦!它们的动作灵巧,舞姿轻快,真的好厉害呀!还有苌家拳,这可是我们荥阳的骄傲呢!听说苌家拳的创始人苌乃周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哦,哈哈。
“楚河汉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这可是我们荥阳的象棋文化传说呢!鸿沟两边的景色可美啦,嘿嘿。
还有嫘祖的传说,她可是丝绸业的祖师呢!我们荥阳就是丝绸业的发源地之一哦,厉害吧?哈哈。
荥阳的民俗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呀!我真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呢!嘿呀!。
荥阳市其他荥阳市,简称荥阳,位于河南省中部,东接郑州市中原区,西邻巩义市,南依嵩山余脉与新密市接壤,北隔黄河与武陟县、温县相望,隶属河南省郑州市,截止2020年末荥阳市总面积943平方千米,下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荥阳市常住人口为730135人。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建立后,在荥阳设县同时在此设置三川郡。
西汉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
北魏时,在武牢即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
1958年,划归郑州市。
1961年12月,归开封专区。
1971年,再次划归郑州市。
1994年4月,荥阳撤县设市。
其他资源1、矿产资源荥阳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达21种。
按照成因主要为沉积矿产,以煤、石灰岩、铝土矿为主。
辖区内共有各种矿产地60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14处,小型11处,矿点33处,累计探明储量79375.4万吨,预测储量377114.7万吨,潜在经济价值约1911.6亿元。
2、植物资源植被区划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南落叶阔叶林带。
项目区植被类型为灌丛,荥阳市的植被按照林、灌、草等不同类型分,主要有下列品种:林木主要有桐、榆、椿、杨、柳、国槐等;灌木主要有荆条、黄黄鹿柴、绣线菊、酸枣、刺槐、紫穗槐等;草本有羊胡草、白草、黄柏草、绵枣等;草甸层有沙草、抓沙龙、旋复花、水蓼、辣寥、锦子草、牛筋草等;地被层主要是低等绿色植物如苔藓等。
全市林草总覆盖率为25.5% 。
项目评价区域植被以人工种植的杨树、柿树、国槐、榆树、柳树等常见树种为主。
荥阳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秀美,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资源特色优势突出,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通过对荥阳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和机遇的分析,明确了荥阳市资源特色和优势,提出了荥阳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定位。
荥阳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荥阳市是郑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郑州市西约15km,北纬34?36′05〞~34?58′01〞,东经113?09′36〞~113?28′48〞,北面隔着黄河与温县、武陟相连,西边为巩义,南邻新密,东连郑州。
辖九镇三乡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全市总面积908 km2。
本项目位于**,在**路上。
具体位置见附图2、地形、地貌:荥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向豫东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斜。
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相对坡度2.5~0.4%,西南部、南部为丘陵区,北部为邙山丘陵,中部、东部平缓。
最高海拔854米,最低海拔107米,属于半平原半丘陵地形。
市域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滩地四种基本地貌类型。
其中,山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4.5%;西部及北部为邙山黄土丘陵,面积为4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3%;中部及东部平原区地势平坦,面积为2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9%;黄河水面及滩地为9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3%,其中滩地面积45.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4.7%。
3、地质、土壤:荥阳市土壤类型包括褐土和潮土两个土类,四个亚类: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黄潮土。
按照耕地划分有21个土种,归纳为上、中、下三组,即上等土:包括立黄土、潮黄土、洪淤土等7个,面积148438亩,占全县耕地的19.7%;中等土:包括自立土、潮白土、黄土等8种土种,面积479356亩,占全县耕地的63.7%;下等土:包括白土、小两合土等6个土种,面积124527亩,占总耕地的16.6%。
4、气象条件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
年降水量645.5毫米,年均气温14.3?。
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摄氏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0.2?。
年平均风速2.9m/s,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和荥阳有关的名词解释荥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经济发展使得荥阳成为了中国内地值得一游的地方。
本文将从荥阳的历史、文化、景观和经济几个方面来解释和介绍与荥阳有关的名词。
一、历史1. 荥阳古城:荥阳古城是荥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古城建于东汉末年,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人文氛围。
这座城市承载着从汉代到今天的历史变迁,是了解荥阳历史的重要标志。
2. 荥阳古典文化:荥阳素有“古典文化之乡”的美誉。
这里孕育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典籍、瓷器、绘画等。
其中,“荥阳砖”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绚丽的色彩闻名于世。
此外,荥阳还是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乡,他们的作品传世至今。
二、文化1. 荥阳砖雕:荥阳砖雕是荥阳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以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荥阳砖雕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其在建筑装饰、雕塑艺术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荥阳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 荥阳书院:荥阳书院是一个古老而庄重的学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
在古代,荥阳曾经设有许多书院,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前来求学。
这些书院不仅提供了知识的传授,还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和创作文学作品的场所。
三、景观1. 枣园:荥阳以其丰富的枣果资源而闻名。
荥阳的枣园分布广泛,种植了各种品种的枣树。
每年的秋季,成熟的枣子甜美多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品尝荥阳枣子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荥阳美丽的自然风光。
2. 郑泽楼:郑泽楼是荥阳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对于郑和下西洋航海事业的纪念。
楼内展示了郑和航海的历史背景、航行路线以及珍贵的航海器具。
这里是了解中国古代航海历史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四、经济1. 荥阳农产品:荥阳地处黄河流域,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荥阳的农产品丰富多样,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此外,荥阳还以其优质的苹果和红枣而闻名,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销售。
郑州的豫西荥阳王陵攻略豫西荥阳王陵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旅游景点。
该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为您介绍郑州荥阳王陵的景点特色、历史背景、游览路线以及必备攻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您的行程。
一、景点特色荥阳王陵作为一座古代皇家陵寝,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该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当重视,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饱览到众多的古代建筑和文物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院士陵园”、“高陵”和“冯陵”等。
1. 院士陵园:院士陵园是荥阳王陵的核心景点,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
陵园内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亭台楼阁,供奉着古代名人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
这些陵园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是一处极佳的旅游拍摄地点。
2. 高陵:高陵是一座古代皇家陵墓,建于唐代。
这座陵墓保存较为完整,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唐代宫廷建筑和墓地的风貌。
登上高陵,可以俯瞰荥阳的美丽景色,观赏到眼前的壮丽景色。
3. 冯陵:冯陵是一座规模较小的古代王陵,建于明代。
陵园内有一座精美的建筑群,包括殿堂、楼阁等。
冯陵的砖雕和雕塑艺术十分精湛,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历史背景荥阳王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朝时期。
在历史的长河中,荥阳王陵曾经是东周、战国、秦、汉、唐、明等多个朝代的重要陵墓。
这些陵墓是古代王公大臣的合葬地,也是他们寄托生前功绩和永恒思念的地方。
在历次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中,荥阳王陵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如今,这些陵墓作为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向游客们敞开了大门,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三、游览路线荥阳王陵的游览路线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区域:院士陵园、高陵和冯陵。
游客可以按照以下路线进行游览:1. 院士陵园:从入口处进入院士陵园,沿着园内的石板路一路向前,欣赏各个陵墓的壮丽建筑群。
陵园内还有一些展厅,展示着古代建筑和艺术品。
2. 高陵:沿着院士陵园的正中心继续向前,即可到达高陵。
我的家乡河南荥阳作文本文是关于河南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荥阳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我的家乡河南荥阳作文,欢迎各位阅读!我的家乡河南荥阳作文1 我的家乡荥阳,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弯弯的小河,没有大型的游乐场,也没有茂密的树林,但是我依然爱我的家乡。
我家乡的田野一眼望不到边。
每当秋季来临,我们那里就有香香的玉米,甜甜的柿子,又大又红的苹果。
荥阳还有小公园,里面有很多体育器材,每天那里都会有人在健身。
我的家乡特产有柿子,柿子醋……柿子醋喝在嘴里酸酸甜甜的。
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河南荥阳作文2 捡地上的垃圾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帮助别人是一道风景;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一道风景;我的家乡——荥阳,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虽说荥阳这个地方几乎与世隔绝,但那里景色宜人。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荥阳会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荥阳这个地方,四季都美。
春天,结了冰的小河化了,可爱的小鸭子迫不及待的下了水,在水面上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河岸上的小树露出了淡淡的绿色,轻轻的梳理着自己的头发。
枝头上,小鸟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谈小燕子姐姐从南方飞回来了,说黄鹂妹妹唱的歌比小河叮咚的声音还好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草坪上,小草小花被太阳公公温暖的阳光迷住了,便伸出了身子,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春天的荥阳,绝对是生机勃勃的。
夏妹妹送走了春姐姐,开始展示着她的魅力。
池塘里,荷花开了,像一个个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你频频点头。
小蜻蜓在愉快地飞舞。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太阳公公被白云妹妹硬是拉走了,“呜呜”,谁哭了?原来是乌云哥哥把白云妹妹的白裙子弄脏了。
闪电打雷两兄弟闻讯而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噼里啪啦”地说白云妹妹。
白云妹妹哭得更厉害了,哗哗哗,无数滴“眼泪”从天而降。
夏天的荥阳,是充满故事的,毫不比春天逊色。
秋姑娘提着裙边悄悄来到了人间。
她挥一挥手中的魔法棒,叶子黄了,再拿起披肩舞一舞,叶子像蝴蝶一样落了下来。
话说荥阳(一)一提起荥阳,大家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今天的荥阳市,这也难怪,即便是现在的荥阳市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其实荥阳的发展历史上应该分为两个部分。
哪两个部分呢?荥阳历史的应该从公元493年的南北朝分界,公元493以前的荥阳历史是现在的惠济区古荥镇,公元493年以后的历史就是现在的荥阳市。
荥阳地名的由来。
荥阳县以荥为名,取《禹贡》“荥陂既潴”之意,即夏禹王治水将济水自温县潜引入黄河,南溢为荥,汇集为泽,称为荥泽。
战国时韩在荥水之北筑城,名曰荥阳。
荥泽的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古荥东门外大坡下,在古时候是一片浩淼的荥泽湖。
荥阳是历史上的著名的军事重镇,有历史记载依赖,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大战于邲(古地名,即现在古荥镇一带),亦称“两棠之战”,晋国由于内斗厉害,损兵折将,拱手将春秋霸主的位置让予楚庄王,让楚庄王以雪“城濮之战”的前耻。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掉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存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是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
公元前209年,陈胜我、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吴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荥阳。
楚汉相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项羽长期在这里对峙,反复争夺,刘邦部将纪信、周苛、枞公战死荥阳,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目前古荥镇还保存有:秦汉城墙七公里、汉代冶铁遗址、纪信庙、周苛枞公庙、荥泽县城隍庙。
西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刘姓七大封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周亚夫率军镇守荥阳,依据有利地形阻挡了叛军的西进之路。
三国时期,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斩杀荥阳太守寻兄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南北朝时期,荥阳战事频发,荥阳城被打成一片废墟。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即公元493年,将荥阳郡治从荥阳迁至大索城,即今天的荥阳市。
我的家乡荥阳作文我的家乡荥阳作文1我的家乡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早晨,太阳还没睡醒,公鸡已经喔喔地叫了,雾气弥漫,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纱袍。
过了一会儿,天边露出了半个太阳,橘子一样的颜色,大地的衣服也变了,太阳终于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碧绿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晶莹的露珠在草叶上滚动,真美!一阵风儿轻轻吹过,你吸一口新鲜空气吧,清凉`湿润,你会感到轻松,兴奋,甚至有点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
荥阳的民风民俗古朴淳良。
这里的民歌曲调平稳流畅、柔和优美,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这里的吹歌宏亮粗犷、清脆悦耳,听起来让人如痴如迷;这里的锣鼓虽然鼓点变化不大,但气势恢弘,震天动地;这里的狮舞据说善于高空表演,惊险奇异、叫人叹为观止。
这里尊老爱幼的故事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荥阳古迹众多。
随便挖一锨土,都可能发现夏陶商鼎;有的村前屋后、猪圈鸡圈垒的都是秦砖汉瓦。
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荥阳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有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刘禹锡墓等。
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200多处。
省级风景名胜区环翠峪,景区集山、林、水、石、溶洞、古城堡、稀有植物为一体,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翠风景冠中州”之美称。
就连荥阳的“荥”字,外地很多人都不认识,研究半天,也还琢磨不透。
为什么读“xing”?为什么这么写?我最近请教了专家――电脑,发现“荥”字是一个了不得的字,是祖先给荥阳人民留下的一个专利字。
中国汉字谁造的?是仓颉。
仓颉是什么人?他是轩辕黄帝的大臣,是专管造字的。
黄帝是新郑人,传说黄帝的夫人嫘祖就是荥阳人,据说就在环翠峪那一带。
“荥”字的繁体写法上面就是两个火字,下面是一个水字。
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刀耕火种时期,什么最重要?火最重要,水最重要。
有火有水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是风水宝地。
所以,“荥”字中间有个宝盖。
宝盖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房子,说明荥阳是一个适于人居的好地方。
荥阳廉苑简介话说在河南郑州的西边,有个地儿叫荥阳,那地儿可是块儿宝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今儿咱就聊聊荥阳城里头那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廉苑。
廉苑啊,那可是荥阳人心头的一块儿宝,外地人来这儿也得好好逛逛。
一走进廉苑的大门,嘿,那叫一个舒坦!迎面而来的就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点缀着几朵小花,红的黄的紫的,跟小孩子画儿上的似的,煞是好看。
草坪两边儿,柳树垂着长长的枝条,风一吹,跟小姑娘的头发似的,飘飘扬扬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头那个舒坦。
再往里走,哎呀,那叫一个别有洞天。
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的,两旁是各种各样的树,高的矮的粗的细的,跟开运动会似的,都在那儿比个儿高呢。
路上时不时还能看到几只小鸟儿,叽叽喳喳的,像是在跟咱打招呼。
走在这条路上,心里头那个宁静,啥烦心事儿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走到路尽头,嘿,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飞檐翘角,跟画儿里头似的。
亭子旁边是个小池塘,池塘里头水清清的,能看见鱼儿在里头游来游去,像是在撒欢儿。
池塘上头还有一座小桥,桥是木头做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跟小时候玩儿的那个跷跷板似的。
站在桥上,看鱼儿游,听水声潺潺,心里头那个惬意,真是没法儿说。
廉苑里头啊,不光景儿好,文化底蕴也深厚着呢。
听老人们说,这地儿以前可是个文人墨客聚会的地儿,那些个大诗人啊,都爱来这儿吟诗作对。
咱现在走的路啊,坐的亭子啊,说不定都是他们当年踩过、坐过的呢。
想想都觉得心里头那个自豪,跟沾了光似的。
不光如此,廉苑里头还经常有各种文化活动。
比如说啊,书法展览、国画展览,还有一些个传统手工艺品的展览。
咱这些个老百姓啊,不用出远门儿,在家门口儿就能欣赏到这些个好东西,真是有福气。
有时候啊,还能看到一些个老艺人,在现场表演剪纸啊、泥塑啊这些个传统手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不光是看的,廉苑里头还有一些个互动的项目呢。
比如说啊,有那种画扇子的活动,咱可以自己动手,在扇子上画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完了还能带回家,多有意思啊。
2024荥阳供暖计划书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4年荥阳供暖计划的详细说明。
荥阳市作为一个寒冷地区,在冬季供暖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
为了确保居民的舒适和健康,荥阳市政府制定了可持续的供暖计划。
目标本供暖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证荥阳市所有居民在冬季获得适当的供暖。
2.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加强供暖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供暖方式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荥阳市计划采用以下供暖方式:1.集中供暖系统:在荥阳市的主要居民区域建设集中供暖系统。
这种方式能够集中供暖,使居民获得足够的热量,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2.分布式供暖系统: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采用分布式供暖系统。
这样可以满足这些地区居民的供暖需求,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损耗。
3.太阳能供暖系统:在适宜的地区,引入太阳能供暖系统。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源泉,利用它进行供暖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4.建筑节能措施:通过加强建筑节能措施,如加强保温、改善窗户隔热等,减少能源消耗。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供暖计划的顺利实施,荥阳市政府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 建设集中供暖系统•在城市的主要居民区域建设集中供暖系统。
•与供暖设备供应商合作,选用高效、低污染的供暖设备。
•制定明确的工程计划,并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对建成的供暖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建设分布式供暖系统•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建设分布式供暖系统。
•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供暖设备,确保供暖效果。
•建立供暖网络,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加强供暖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引入太阳能供暖系统•在适宜的地区引入太阳能供暖系统。
•与太阳能设备供应商合作,选用高效、可靠的太阳能供暖设备。
•建设太阳能收集设施,并与现有供暖系统进行整合。
•进行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监测与评估,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实施建筑节能措施•制定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促进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
荥阳概况荥阳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下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人口59万,面积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
荥阳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
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全国科普示范试点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河南首批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35个扩权县市之一。
荥阳人杰地灵,文化灿烂。
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都出生于荥阳,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
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欧阳修、阮籍等文人墨客也都在此写下了千古绝唱。
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荥阳山川秀丽,古迹众多。
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200多处。
省级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面积24平方公里,景区集山、林、水、石、溶洞、古城堡、稀有植物为一体,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翠风景冠中州”之美称。
荥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荥阳“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故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著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
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荥阳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有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刘禹锡墓、飞龙顶、“天中三林”(少林寺、竹林寺、洞林寺)之一的洞林寺等。
荥阳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分布广,开发前景广阔,已发现的有2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原煤、铝矾土、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等12种。
其中原煤储量丰富,总量达6亿吨。
水资源丰富,市区建有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3.2万吨。
黄河沿荥阳市境西北流过,岸线长达45公里,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结构好,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冬桃、金银花、石榴、柿子等。
荥阳历史沿革1、荥阳,在荥水之北,旧城址在今古荥镇。
2、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移治至大索城(即现在的荥阳县城)。
3、现荥阳县,由原荥阳、荥泽、成皋(汜水)、河阴、京县等演变来。
4、夏代属豫州,大禹导河治水于此,荥阳也由此得名。
5、商代帝仲丁(商汤以后第十王)迁都于嚣(音敖),城址在广武西北古敖山上,今巳沦入黄河。
6、周代西周初,武王封其弟虢叔于制,称东虢国。
东虢故城在今上街附近。
7、春秋属郑国。
战国韩哀侯灭郑后,属韩国。
当时称今郑州古荥镇为荥阳,称今荥阳为成皋。
8、秦代公元前249年,秦伐韩取成皋后,属三川郡,置有敖仑。
9、汉代汉初,改三川郡为河南郡,置荥阳县。
又在京襄城置京县,虎牢置成皋县,均属河南郡。
东汉废成皋县为关。
10、魏晋南北朝时代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分河南郡置荥阳郡,复置成皋县,属河南郡。
北魏太和中,荥阳郡、县移治至大索城。
在虎牢置司州,后废州置东中府。
东魏改置北豫州,辖有荥阳、成皋、广武三郡。
北齐改荥阳郡为成皋郡,废京县并入荥阳县。
北周复置荥阳郡。
11、隋代隋初,废成皋郡,并改成皋为汜水县,治虎牢,属荥阳郡。
开皇四年(584年)置广武县,仁寿元年(601年)又改名为荥泽县。
12、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虎牢置郑州荥阳郡,以汜水县附郭,并分置成皋县。
贞观初,又废成皋县并入汜水县,贞观七年(633年)徒郑州治管城。
武则天时,改荥阳为武泰县,改汜水为广武县。
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旧名。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车)从汜水、荥泽、武陟三县划分出河阴县,管河阴仓,属河南郡。
13、五代荥阳,汜水,河阴,荥泽因袭仍旧,分属郑州和孟州管辖。
14、宋金时代北宋时,属京西北路。
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改汜水县为引庆关,为巩县东境。
南宋时,属金南京路。
15、元代属河南省汴粱路。
16、明代属河南布政司开封府郑州管辖。
太祖洪武初(1368年)复置汜水县。
三年(1370年)因受水患,河阴县治由大峪口徒于广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