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3.7 保护我们的听力课件2 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33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7《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保护我们的听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学会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体的感官,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保护耳朵的意识并不强烈,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可能对听力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并学会相应的保护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学会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保护听力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保护耳朵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保护听力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耳朵的重要性和保护耳朵的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耳朵保健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耳朵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学生自带耳朵。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耳朵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保护耳朵的方法,如:戴耳塞、避免长时间高音量听音乐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保护耳朵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耳朵进行实践,体验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究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教材还介绍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听力的因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声音和听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可能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和听力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知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听力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耳朵的各部分功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听力游戏,引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
4.探究声音的接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耳朵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接收。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声音的产生: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水、固体3.声音的接收:耳朵各部分的功能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猜谜语请同学们猜一则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要是你还猜不着,你在听我说一遍。
(出示课件)2、请同学们回忆:耳朵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
(出示课件)3、谁来说说耳朵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4、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板书:保护我们的听力)二、远离噪音1、下面请同学们听两段录音,听完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放录音)学生谈感受教师: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2、思考:校园中和生活中哪些声音属于噪音?(板书:噪音)请描述噪声的特征和我们的感受。
3、噪声对耳朵有伤害吗?(出示课件)4、小组讨论:怎样能够远离噪音呢?(板书:控制)5、优美的音乐虽然好听,但我们也不能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老师这里有一个温馨提示(出示课件)6、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一旦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佩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协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出示课件)7、以上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阻挡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还有什么办法能减少噪音呢?(板书:防碍声音传播)8、想一想,还有减少噪音的方法吗?三、控制物体的发声1、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控制物体发声的实验(出示课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塑料瓶、黄豆,小组合作,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能发出尽量大的声音。
4年级上册科学课本 [四年级上册科学表格设计-3.7保护我们的听力,教科版]教学设计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科目:小学科学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课时:1 提供者:单位: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声音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已经对声音的产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基础。
从前一节课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认识到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是很脆弱的,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过程与方法:使用听录音,分组讨论的形式,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并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对听力和耳朵的结构功能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了,头脑中已经有了保护听力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罐、黄豆、毛巾、废报纸、卫生纸、棉花、六、教学过程教教学环节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复旧导新【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耳朵有三部分构成,有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学生纷纷回答:知识的回顾,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外耳包括而我和听觉神经。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如果耳朵坏了,生病了,会怎样呢?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好好研究《保护我们的听力》就听不见了耳聋问题情景的创设,成功把课堂教学引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教师讲解】我们的耳朵可以接受各种声音,请听两段录音,听完说一说你的感受。
播放两段录音。
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课目的】
科学观点: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损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防止我们的耳朵
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认识我们的听力常常遇到哪些损害,知道保护
听力的做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理解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优秀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
持肃穆的习惯。
【教课要点】理解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课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课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珍爱,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我们的听力遇到损害
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喧闹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三、如何控制噪音
、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
那么如何控制噪
音呢?
----小组
议论。
、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资料
(报纸、
毛
巾、
棉花等)能想方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
小组议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何?
3.
4.
5.
6.四、课后延长
7.
8.1、常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何?
9.
10.2、阅读“珍爱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11.
介绍电子扩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