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宇宙的奇迹》说课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 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 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 大家批评指正。
(三)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
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 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 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 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板块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教师引导:地球上有无数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还有我们人类。那 么,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 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 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 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 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小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 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 深度约为4千米;大陆地壳厚约15~80千米,大洋地壳厚约2~1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