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41 MB
- 文档页数:75
房屋建筑基本知识一、引言房屋建筑是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场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对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房屋建筑的原理和结构。
二、建筑结构1.地基与基础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它承受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
常见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其中浅基础如筏基、扩展基等适用于土层相对较好的地区,而深基础如桩基则适用于土层较差的地区。
2.承重结构承重结构是指支撑整个建筑物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基的构件。
常见的承重结构包括柱子、梁和板。
柱子是垂直于地面的结构元素,梁是用来横跨支撑之间的柱子的结构元素,而板是用来覆盖梁和柱子之间的空间的结构元素。
3.墙体墙体是房屋建筑中起到隔离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同时也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
常见的墙体类型包括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用于支撑和传递垂直荷载,而非承重墙主要用于分隔房间和隔音。
三、建筑材料1.砖石材料砖石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和承重结构。
砖石的优点包括耐久性、重量轻和易于加工,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2.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它具有优秀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适用于建造基础、地面和墙体等部分,并且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浇筑和成型。
3.钢材钢材是一种强度高、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它常用于建造承重结构,如柱子和梁。
钢材的优点包括重量轻、施工方便以及可塑性强。
四、建筑安全1.防火安全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保证房屋建筑安全的重要指标。
使用防火性能较好的材料、合理设计防火隔离与排烟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能力。
2.抗震安全抗震安全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御地震力,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在建造过程中,抗震设计和使用抗震材料是确保建筑物抗震安全的重要措施。
3.应急疏散建筑物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问题。
设置合理的紧急出口、安全通道和疏散指示标识,以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顺利疏散。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构件的
结构设计和施工。
2.建筑材料:包括常用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砖块、钢筋、玻璃、木材等,以及它们的性能、用途和施工工艺等。
3.建筑施工工艺:包括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如基坑开挖、土方填筑、混凝土浇筑、砌筑、安装等。
4.建筑设计原理:包括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如空间规划、功
能布局、造型设计等。
5.建筑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建筑群规划,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等。
6.建筑制图: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是建筑设
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7.建筑装饰:包括墙面装饰、地面装饰、天花装饰等,以及室
内装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8.建筑安装:包括给排水、供暖、通风、电气等建筑设备的安
装和调试。
9.建筑经济:包括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效益等经济问题,
以及建筑项目的招投标和造价控制。
10.建筑法规:包括建筑施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建
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环保等要求。
以上是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的大致内容,涉及到了建筑结构、材料、施工工艺、设计原理、规划、制图、装饰、安装、经济和法规等方面。
深入研究这些知识,可以为房屋的设计、施工、装修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填空题:1、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即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2、建筑构成三要素中,建筑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
3、从广义上讲,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3.1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构造尺寸、实标志尺寸、际尺寸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构件的燃烧性能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5、建筑设计的要求是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合理的技术措施、良好的经济效果、建筑物美观要求、总体规划要。
6、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
7、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确定耐久年限。
8、确定建筑耐火极限的三个条件是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失去隔火作用。
8、模数数列指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为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9、我国现行基本模数的数值100mm ,表示符号为M,房屋的开间、进深采用3M 。
10、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 层为低层; 4~6 层为多层;7~9层为高层.7~9 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包括底层设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11、中小学普通教室设计房间面积指标为 1.12 /人,一般教室办公室,窗地面积比为1/7 左右。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m ,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
中学教学楼,采用内走道(过道两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__2400mm___左右;采用外走道时(走道一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1800mm_____左右。
1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空间的平面组合方式有走廊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和混合式等五种方式。
13、建筑设计按三个阶段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14、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装饰设计。
15、确定建筑物间的日照间距L=H1/tgh,其中h是指太阳高度角。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关于房屋建筑的学科,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房屋是我们居住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因此,了解房屋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房屋的构造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房屋建筑学的基础知识。
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房屋建筑学中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和美学等各个方面。
建筑师通过设计来满足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和期望。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空间规划、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房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2.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房屋建筑承受外力作用下力学行为的学科。
在房屋建筑中,结构力学的应用非常重要,它能够保证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结构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力学平衡条件,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振动和响应。
3.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构建房屋的基础。
在房屋建筑学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砖块和木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混凝土常用于房屋的结构构件,钢材具有高强度和抗腐蚀性能,砖块可以用于墙体的搭建,木材则常用于地板和屋顶的构造。
4. 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指房屋的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
不同的房屋结构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房屋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和承重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梁柱结构适用于多层建筑,承重墙结构适用于单层小型建筑。
5. 建筑设备房屋的设备是指用于提供舒适和便利功能的设备和系统。
常见的建筑设备包括空调、供暖、通风和给排水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度调节、湿度控制、空气流通、废水排放等功能,提升房屋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
总结:房屋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和建筑设备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房屋的构造和功能,从而更好地进行房屋选购、装修和维护。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结合多种专业知识来进行研究和应用。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简介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房屋建筑的学科,涵盖了房屋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房屋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1.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构筑房屋的基础,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砖、混凝土、木材和钢材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的特点:•砖:砖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
砖可以根据用途分为多种类型,如砌块砖、实心砖和空心砖等。
•混凝土: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砂和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人工材料。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压性能,可用于构建房屋的结构部分。
•木材:木材是一种天然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隔音、保温和美观的特点。
木材常用于房屋的装修和室内部分的构造。
•钢材:钢材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的建筑材料,常用于构建房屋的结构框架。
钢材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变形。
2.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指房屋的承重和分担荷载的结构体系,常见的建筑结构包括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结构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的特点:•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使用柱和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常用于多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物。
框架结构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布局和荷载条件。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一种使用砖和混凝土组成的结构体系,常用于住宅和小型建筑物。
砖混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使用钢材组成的结构体系,常用于大型建筑物和工业厂房。
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变形。
3.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根据使用需求和美学要求进行房屋的规划和设计。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功能、美观、经济和可行性等因素,常见的建筑设计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和室内设计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的内容:•平面布局:平面布局是指将房屋的各个功能空间按照一定的布局规划在地面上。
平面布局需要考虑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连通性等。
•立面设计:立面设计是指房屋外立面的设计,包括立面的形象、窗户的布置和外墙的材料等。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一、坡屋面坡度在10%~100%的屋面为坡屋面,其中10%~20%多用于金属板屋面,20%~40%多用于波形瓦屋面,40%以上多采用各种瓦屋面。
二、平屋面平屋面指坡度在2%~5%的屋面。
一般不上人屋面多采用2%~3%,上人屋面多采用1%~2%的坡度,平屋面宜采用结构找坡,当用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
其中,平屋面的坡度当采用结构找坡时宜为3%,材料找坡时宜为2%。
一般来说,平屋面宜采用结构找坡,当用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
三、排水方式1、无组织排水:雨量不大,雨水落地高度不超过5m。
2、有组织排水:降雨量在900mm以上,房屋檐口超过5m或降雨量在900mm以下、房屋檐口超过8m时。
四、檐沟、天沟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天沟、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五、雨水管、雨水口雨水管固定在墙上,一般距离墙面不应小于20mm,下口距地面或散水表面不大于200mm。
弯管的接合角应为钝角。
雨水管的排水区不150~200m2。
一般雨水口间距采用18~24m,挑檐平屋面宜选用2 4m,女儿墙平屋面及内排水暗暗管可采用18m。
雨水管内径不应小于75mm,施工中常用100mm。
六、卷材防水屋面卷材屋面的坡度不宜超过25%,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卷材的长边搭接不小于80mm,短边搭接不小于100m m,卷材的搭接要顺流水方向,不能逆向。
卷起部分高出屋面至少20 0mm。
七、刚性防水屋面砼强应不小于c20,防水层的分格缝宽不小于23mm,缝内嵌防水密封油膏,每块砼之间采用丁字缝,不允许划分十字缝。
分格缝应与屋面结构承重部位的保温层排汽道位置吻合。
防水层砼厚度不应小于40mm。
八、瓦屋面瓦屋面天沟、檐沟的防水层宜采用1.2mm厚的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4mm厚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高分子和改性沥青防水涂膜;亦可用镀锌薄钢板铺设。
建筑物最初是人类为了挡风蔽雨和防备野兽侵袭的需要而产生的。
当初人们利用树枝、石块这样一些容易获得的天然材料,粗略加工,盖起了树枝棚、石屋等原始建筑物。
一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生产,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建筑物——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有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一、建筑物的分类1、按使用性能分类工业建筑生产性建筑农业建筑建筑物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体育馆、幼儿园、医院、商场、邮局、电影院、展览馆等)2、按房屋结构分类砖木结构框架结构按结构分类砖混结构(多层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钢结构(强度高、构件重量轻,平面布局灵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特点,但造价高)3、按建筑高度分类低层:1~3层多层:4~6层按高度分类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超高层:屋檐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二、建筑物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一幢民用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几大部分构成,如图1P111。
它们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1、基础: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
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作为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因素的侵蚀。
2、墙: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
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为此,要求墙体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别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经济和耐久性。
3、楼板层:楼板层是楼房建筑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
房屋建筑学讲义1. 引言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房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
在本讲义中,我们将介绍房屋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帮助读者了解房屋建筑的各个方面。
2. 建筑设计2.1 房屋建筑设计的原则•功能性:建筑应具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合理功能布局。
•美观性:建筑设计应注重形式美观和空间布局的协调。
•结构稳定性: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房屋的安全和抗震性。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
2.2 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概念设计:根据业主需求确定建筑的整体概念和理念。
•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式的探索。
•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布置、立面和剖面等。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方法和材料,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 建筑材料3.1 建筑材料的分类•木材:常用于房屋的框架结构和室内装饰。
•砖石:用于房屋墙体和结构的搭建。
•混凝土:主要用于房屋的结构和地基建设。
•钢材:用于房屋的结构支撑和梁柱构建。
3.2 建筑材料的选用•强度和稳定性: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耐久性:材料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
•经济性: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成本和性能的平衡。
4. 建筑结构4.1 房屋结构形式•钢结构:用钢材搭建的房屋结构,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建筑类型。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结构,可以满足大跨度和高层建筑的需求。
•木结构:主要用于小型房屋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装饰性。
4.2 结构设计原则•荷载分析:根据房屋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进行结构的强度计算和设计。
•抗震设计:考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结构连接:确保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5. 建筑施工5.1 建筑施工工艺•地基处理:确保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结构施工: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房屋结构的搭建和连接。
•保温隔热:采取相应的隔热材料和技术,确保房屋的保温性能。
房屋建筑工程基础知识房屋建筑工程基础知识是指建筑工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原理、技术和操作方法等。
1. 建筑结构类型: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等。
每种结构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 建筑材料: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砖块、砂浆、玻璃、钢筋、木材等。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功能需求。
3. 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施工工艺是指建筑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经历的施工过程,包括地基处理、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各个环节。
4. 地基处理:建筑施工前要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加固、基础浇筑等。
地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结构施工:结构施工是指按照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进行梁柱墙板等结构构件的施工和连接。
结构施工要保证构件的准确安装和牢固连接。
6. 装饰装修:装饰装修是指对建筑室内外进行美化和功能设计,包括墙体装修、地板铺装、天花板安装等。
装饰装修要注重美观和实用性。
7. 施工安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问题,如防止高坠事故、电气事故、火灾事故等。
施工人员要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8. 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施工管理要注重人员配备、材料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9. 质量验收:建筑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包括结构质量验收和装饰装修质量验收。
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竣工手续。
10. 环境保护: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实施绿色建筑等。
保护环境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房屋建筑的基础知识(一)
一、建筑专用术语
(一)城市规划术语
1.城市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3.城市用地
①城市用地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
②居住用地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③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④工业用地
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⑤仓储用地
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⑥对外交通用地
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⑦道路广场用地
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⑧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⑨绿地
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房屋建筑学1.建筑物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建筑物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可分为:(1)砖木结构建筑;(2)砖混结构建筑;(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4)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5)钢结构建筑;(6)其它结构建筑。
3.一般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为50-100年。
4.重要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为大于100年。
5.建筑物初步设计应包括:(1)设计说明书;(2)设计图纸;(3)主要设备和材料表;(4)工程概算书。
6.施工图设计与建筑专业有关的内容:(1)设计说明;(2)总平面图;(3)各层平面图常用比例为1:100、1:200;(4)各个方向的立面图;(5)剖面图;(6)详图;(7)工程概算书;(8)计算书。
7.平面设计图的内容:(1)结合基地环境、自然条件,根据城乡规划建设要求,使建筑平面形式、布局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2)根据建筑规模和使用性质要求进行单个房间的面积、形状及门窗位置等设计以及交通部分和平面组合设计。
(3)妥善处理好平面设计中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保温、隔热、节能、防潮防水和安全防火等问题,满足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
(4)为建筑结构选型、建筑体型组合与立面处理、室内设计等提供合理的平面布置。
(5)尽量减少交通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提高平面利用系数,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节约投资。
8.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对常用的矩形平面房间来说,房间的平面尺寸是用开间和进深来表示房间平面的二维尺寸。
9.开间进深的尺寸并不是指房间的净宽净深尺寸而是指房间轴线尺寸。
10.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要求。
11.建筑设计规范中,餐厅、营业厅、居室、客房的窗地面积比为1/6~1/8。
反过来推敲就是:一般(高)1500cm×(宽)900cm的窗适应的房间大小为8.1㎡~10.8㎡12.一般人流宽550MM,故走道净宽应大于或等于1100MM。
13.平面设计中平面组合形式:(1)走道式组合;(2)套间式组合;(3)大厅式组合;(4)单元式组合;(5)混合式组合。
基础知识一、房屋建筑分类房屋建筑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建筑物使用性质分类⑴居住建筑⑵公共建筑⑶工业建筑⑷农业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通常又被称为民用建筑.2、按建筑物(住宅)的层数分类⑴低层建筑:1~3层(建筑总高为24米以下;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成本低廉)⑵多层建筑:4-6层(建筑总高为24米以下,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齐整,通风采光号,空间紧凑而不闭塞.得房率高,很多人喜欢多层房屋的原因)多层使用率在85—90%左右⑶小高层建筑:7—12层(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带电梯具有亲切安宁、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高层结构强度高、耐用年限、污染程度低等特点)小高层使用率在80%—85%左右⑷高层建筑:12层以上,两部电梯,(房型设计难度大,要做到每套室内全明、采光通风良好是有很大难度的。
高层有它的优势:对开发商来说,单位建筑面积土地成本(即楼面地价)低;对住户来说,视野开阔,景观系数高,尘土、噪音、光线污染也少,建筑结构强度高,整体性强。
但高层也有明显的缺点;结构工艺比较复杂,材料性能要求高,自重大,对基础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建筑造价相应提高;高层房屋电梯、楼道、机房、技术层等公用部位占用面积大,得房率低;如果电梯质量部可靠,物业管理不正常,就很令人担忧.)(高层塔楼使用率在72—75%,板楼在78—80%)3、按建筑结构分类――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基础、墙体、柱、梁、楼板、屋架等)组成的体系。
⑴砖木结构-描述: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
-特点:层数较低,一般在3层以下。
1949年以前建造的城镇居民住宅,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民用房屋和简易房屋,大多为这种结构.⑵砖混结构-描述:这类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顶采用木屋架.-特点:建造层数一般在6层以下,造价较低,但抗震性能较差,开间和进深的尺寸及层高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1. 建筑是一个统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由人们建造的,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人们不直接在内部生产、生活的工程设施,则叫做“构筑物”;与构筑物相对,凡供人们在其内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
2.“鲍豪斯”校舍(第一个建筑结构设计学校)就是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风格:校园按功能要求合理分区,平面灵活布局,立面简洁大方,体型新颖。
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构架体系,(2)院落式布局,(3)有规划的城市,(4)山水式园林,(5)特有的建筑观4.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建筑的构成要素:(1)建筑功能(2)物质技术条件(3建筑形象关系:建筑功能、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并相互制约。
一般情况下,建筑功能是第一性的,是房屋建造的目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次是物质技术条件,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同时技术对功能具有约束和促进的作用;而建筑形象则是功能和技术在形式美方面的综合反映。
但有时对一些纪念性、象征性、标志性建筑,建筑形象往往也起主导作用,成为主要因素。
总之,在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中,这三者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5.建筑方针(建筑的主要任务):适用、安全、经济、美观6.建筑物的分类:(1)按使用性质(生产内容)分为:a.民用建筑: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b.工业建筑(生产厂房、动力建筑、储藏建筑);c.农业建筑(温室、粮仓、水产品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