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3
写作语言要连贯设计说明“语言要连贯”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
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七年级上册安排了“思路要清楚”的写作内容,七年级下册则有“怎样选材”的写作内容。
从编写体系上看,“语言要连贯”是对“思路要清楚”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怎样选材”能力的更高要求。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3.引导学生分析例文,学会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连贯的重要性,学习语言连贯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写作实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语言表达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完美体现。
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说话颠三倒四、东拉西扯的人聊天,正如读者也不愿意看一篇语言前后不连贯、逻辑混乱的文章一样。
所以,语言的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连贯。
;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回顾课文,总结撰写文章的过程和方法。
1.示例:昆明菌子极多。
(这是总起句,确定此段的中心话题是菌子)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第一种菌子)。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第二种菌子)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第三种菌子),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第四种菌子)。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课文主要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金色的鱼钩》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的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孩子,课文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但是故事线索清晰,情节紧凑,人物事迹感人,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或自己创设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课文选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内容生动感人。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于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中的课文,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内容,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训练,揣摩小说表达,体会人物形象。
二、大单元大主题统编六年级上册4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页、单元课文内容、口语交际、习作,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单元课文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通过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来写自己生活中”笑与泪、苦与乐”的生活经历故事,从而体现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Plants around u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主题:Plants around us该主题属于“人与自然”范畴,涉及“身边的自然现象与生态环境”。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围绕Plants around us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六个语篇,包括两节对话课、两节词汇课,一节语音课,一节配图短文阅读融合课。
语篇一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
子话题是“Picking apples on the farm”。
Miss White带领Wu Binbin和Mike一起去农场采摘苹果。
采摘的过程中,Wu Binbin询问Mike是否喜欢苹果,Mike表达了自己的喜欢,Wu Binbin则表示自己不太喜欢苹果,他喜欢香蕉。
采摘体验结束时,Miss White询问Wu Binbin 和Mike是否喜欢农场,他们纷纷表示喜欢,Mike说他喜欢农场新鲜的空气。
语篇二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
子话题是“Talking about likesand dislikes of fruit”。
语篇围绕Wu Binbin和John在客厅品尝水果、谈论水果的对话中展开。
客厅里的水果盆里有香蕉、橙子、葡萄和苹果等水果,John 和Wu Binbin一边吃着自己喜欢的水果,一边询问对方水果的喜好。
John询问Wu Binbin是否喜欢苹果,Wu Binbin说自己喜欢香蕉。
引导学生认识水果的名称表达,学会询问及回答水果的喜好。
语篇三是一节语音课。
子话题是“Reading,writing and saying Mm,Nn,Oo,Pp”。
让学生在韵律chant及拆音等语音训练活动中感悟、归纳出MNOP的字母读音以及在单词中的发音。
在拼读活动,描红字母活动中初步掌握字母书写的要求并辨认字母发音,感受英语活动的趣味性。
语篇四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对话。
子话题是“Making suggestions for helping school garden”。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学校名称:第一部分:单元规划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eriod 1 Plants give us fruits.about?5.Watch and choose.The school gardens need help.__________.____________.Nice,And?_______________.A.We can water the grass.B.We can plant new trees.C.We can water the flowers.教授词汇:water,grass,trees,flowers.6.Listen and fill.Q:What do plants need?Plantsneed_____,_____,_____.学习核心词汇:air,water,sun7.Listen and chant. Air,water and sun.These can all help plants grow....8.Listen and imitate.3.能和同伴讨论如何建立绿水青山,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迁移创新)12.Look and discuss.Green hills and cleanrivers start from you andme.How can we help?We can plant...We can water... 5.和同伴讨论如何建立绿水青山。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和同伴讨论如何建立绿水青山,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与指导和鼓励。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迁移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学生能和同伴讨论如何建立绿水青山,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在谈论如何建立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发展语用能力。
板书设计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eriod 2 Plants need our help作业设计基础型作业:读Let’s talk的对话,录视频发在群里。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边形的面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合作意识较强,但部分学生对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仍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多边形分割、转换为已学过的图形,以便计算面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动画等,生动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多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工具,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3.练习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如足球场、自行车轮胎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识字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2.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辨析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词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研究1. 集体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默读,注意标注生字词并查找词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做简要分享。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练1. 师生互动练:教师提问学生词语的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答案。
2. 小组讨论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下自己对课文中寓意的感悟和思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新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打击乐大赛》第4课《数鸭子》【教材分析】《数鸭子》是人教新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打击乐大赛》第4课唱歌课。
《数鸭子》歌曲C大调,4/4拍,中速、活泼、富有表情地,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
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
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监然。
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们在门前大桥下数鸭的情景。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中速、活泼、富有表情的情绪(二)艺术表现能用中速、活泼、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三)创意实践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演唱歌曲(四)文化理解通过聆听音乐了解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用中速、活泼、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1.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小巧玲珑一条船,来来往往在江边,风吹雨打都不怕,只见划桨不挂帆。
(打一小动物)预设: 回答问题教师:,谜底是:小鸭子,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作《数鸭子》,书写板书《数鸭子》。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读者。
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
儿重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
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
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
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阅读第略单元一般安排3到4篇课文,前面的课文进行策略的展示与指导;后面的课文具有练习性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课后题与“交流平台”等对本单元的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学生拓服、运用。
本单元对预测的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题呈现了预测的思维过程,提示了预測的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是两篇不完整的故事,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的,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课后题指出了预测与故事的发展、结局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提示了预测的角度。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顶测这一策略。
【单元教学目标】课文1.认识3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全写13个词语。
2.能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測,知道预测有不同的角度,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预测的内容跟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能将自己的预测与实际内容进行比较,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4.阅读《胡萝卜先生的长朝子)《不会叫的狗》等不完整的故事,能预测故事的结局。
口语交际1.能了解自已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要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语文园地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结合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能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典”“基”等7个生字。
3.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4.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5.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6.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第一模块:主题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教学流程一、以第四单元导语导入本单元学习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
二、自主预习环节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三、预习达标环节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情况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本单元教师重点指导“暴”“墙”“壁”“漂”“晒”五个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所占比例。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精品引读教学(3课时)【教学内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过程】(一)品读第1-2自然段,了解老屋1.自由读第1至2自然段,思考: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2.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1)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一百多岁窗户黑窟窿门板破洞很久很久没人住(2)“黑窟窿”表示里面黑漆漆的,很久没人住了(3)很久很久:ABAB词语讨论讨论打扫打扫打扮打扮商量商量考虑考虑教育教育活动活动练习练习3.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4.互相交流: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倒塌5.教师小结,老屋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6.出示第二自然段:“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自言自语:ABAC词语一五一十自由自在多种多样一心一意十全十美人来人往百发百中无边无际无忧无虑知己知彼一模一样人山人海过渡:就在老屋就要倒下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二)品读第3-5自然段,学习收留小猫。
1.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就在老屋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3-5自然段:“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3.这里说“小小的声音”,真的时声音很小吗?不是声音小,是老树年龄太大了,耳朵已经不行了,所以觉得声音小。
4.从“使劲”、“凑”说明了老屋确实因年龄大而看不清楚,而且体力衰弱。
5.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完成填空。
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猫请求进入老屋躲避暴风雨,安心睡觉。
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6.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小猫的关爱。
7.指导朗读。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老屋和小猫的对话,师生评议,说说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
(2)用请求的语气读小猫的话,读出老屋的热情。
(3)教师小结,指名再读,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三)品读第6-9自然段,学习收留老母鸡。
1.自由读6-9自然段,思考:就在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告别小猫,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6-9自然段: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3.从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就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就可看出老屋年长未修已经破烂不堪了,照应了前文。
4.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完成填空。
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老母鸡请求进入老屋孵小鸡。
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5.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
6.指导朗读。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老屋和老母鸡的对话,师生评议,说说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
(2)用恳求的语气读老母鸡的话,读出老屋的热情。
(3)教师小结,指名再读,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四)品读第10-16自然段,学习收留小蜘蛛。
1.自由读10-16自然段,思考:老屋告别老母鸡和小鸡,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10-16自然段: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
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
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
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3.“飞快”说明小蜘蛛饿坏了,想赶快找到吃的,填饱肚子。
眯成了一条缝可看出老屋的视力越来越弱了。
4.句式练习:一边……一边……5.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完成填空。
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小蜘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安心织网抓虫。
老屋答应蜘蛛,再站一会儿。
6.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老屋对蜘蛛的关爱。
7.指导朗读。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老屋和小蜘蛛的对话,师生评议,说说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
(2)用恳求的语气读小蜘蛛的话,读出老屋的热情。
(3)教师小结,指名再读,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小蜘蛛的故事讲完了,老屋该倒下了吧!(五)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感情。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2.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六)升华情感。
1.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预设:善良、仁爱、同情、体贴2.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4.总结: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是一座善良之屋、仁爱之屋、同情之屋、体贴之屋。
让我们向老屋那样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5.拓展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心名言。
(1)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2)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罗曼•罗兰(3)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冰心(4)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七)、合作探究:学会预测1.读读旁批,说说这些预测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先读读课文,再对照旁批,想一想,这些推测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如下:(1)“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这是根据文章的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根据自己以前读过的故事,而产生的推测。
(2)“图中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他应该会答应吧?”这是根据文章中的插图,老屋的神态、表情产生的猜测。
(3)“我想老屋可能是不耐烦了。
”这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的推测,因为这只母鸡让老屋坚持21天,而老屋已经快坚持不住了。
这是从文中的内容产生的预测。
(4)“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这是根据对课文的行文内容的预测,每到这句话就会来一个小动物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