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劳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22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上册)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展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手工、维修物品等。
3. 讨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它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一个小问题,如整理房间、制作小制作等。
第二章:手工制作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切、折、粘等。
教学活动:1. 介绍手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示范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学生进行实践,完成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手工制作技巧,完成一个自己的小制作。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庭劳动的意识和责任感。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的家庭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家庭劳动的分类和重要性。
2. 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烹饪等。
教学活动:1. 介绍家庭劳动的分类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2. 示范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学生进行实践,完成一项家庭劳动任务。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基本家庭劳动技能,完成一项家庭劳动任务。
第四章:环保意识与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
2.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劳动与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如废物利用、节能减排等。
教学活动:1. 介绍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精选7篇)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劳动课教案1一、指导思想: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
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
搞好劳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和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手脑并用。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
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
特别是我校地处农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很好的条件。
三、教材分析: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
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
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
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
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
教学措施:四、教学目标: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年级上学期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单元家居卫生第1课梳洗教学目标1、懂得梳头、洗头和洗澡的意义,从而重视仪容美观、整洁,并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2、掌握梳头、洗头和洗澡的方法,学会梳头、洗头和洗澡。
课前准备:每组脸盆一个,盛水的水桶一个,装废水的水桶一个,毛巾两条,洗发剂一支或者香皂一块,棉花少许。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明确要求(1)讲述头发的作用:人的头发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
头部的皮肤因为新陈代谢而产生污物,如粘在头发上的皮屑等。
毛孔经常会排出汗渍、皮脂等东西。
人们在劳动或者或活动中,头发、头部皮肤会粘附者许许多多的灰尘、脏物,甚至沾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这些东西,不但会使人的头部肮脏、发臭、发痒、甚至能使人患上皮肤病、传染病等。
因此,我们必须勤洗头,保持清洁,使仪容整洁。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至6页。
2、引导示范动手实践(1)指导洗头的方法。
找一位同学现场示范洗头,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听懂、看清每一个细节步骤。
洗头过程:(边讲解边适当板书。
)第一步:淋湿涂洗发剂。
第二步:揉搓漂洗。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着头皮造成皮肤感染。
如果觉得头发还是比较脏,可凃些洗发液重洗一次。
第三步:用水冲洗。
用温水冲洗干净,直到冲洗过的水清而不浊。
注意眼睛要闭紧。
第四步:抹干。
用干毛巾擦干。
有条件的可使用电吹方把头发吹干。
第五步:梳理头发。
梳头时,要从发根数道发稍,理顺后再梳成一定的式样。
(2)指导洗澡的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明确洗澡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淋湿。
第二步,凃沐浴液或浴皂。
第三步,全身擦搓。
第四步,冲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裤。
(3)分组练习洗头,组员互相帮助,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3、展示评比交流收获(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3)请洗得最干净的同学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实践创新(1)全班讨论:头发蓬乱和头发整洁,给人的印象怎么样?(2)回家后在自家的洗澡间(卫生间)内按洗澡的方法步骤洗一次澡,比一比,谁洗的干净整洁。
三年级下册劳动课教案【三篇】教案一:认识劳动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认识农村常见的劳动工具,如犁、耙、镰刀、锄头等。
2. 了解这些劳动工具的用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劳动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工具。
2. 新课:教师讲解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劳动工具进行模拟操作。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体会。
教案二:学习种植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学习种植蔬菜、水果的基本技巧。
2. 了解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种植过程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种植技巧。
2. 新课:教师讲解种植蔬菜、水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蔬菜、水果的种植操作。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种植过程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
教案三:学习编织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编织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学习编织的基本技巧,如平编、挑编、挂编等。
2. 制作简单的编织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编织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编织技巧。
2. 新课:教师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织操作。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编织过程中的体会和作品展示。
教案四:学习烹饪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烹饪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学习烹饪的基本技巧,如切、煮、炒、炖等。
2. 制作简单的菜肴。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菜肴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烹饪技巧。
2. 新课:教师讲解烹饪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三年级下册劳动课教案【三篇】一、第一篇教案:认识劳动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工具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劳动工具及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工具的名称。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3. 教师总结并讲解各种劳动工具的用途。
4.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劳动工具。
5. 教师演示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劳动工具及使用方法。
二、第二篇教案:学习整理房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整理房间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房间整理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房间整理视频,引导学生说出整理房间的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整理房间的经验。
3. 教师总结并讲解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
4.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
5. 教师演示整理房间的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整理房间的步骤及方法。
三、第三篇教案:学习洗手洗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3. 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增强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洗手的正确方法。
教学准备:PPT,洗手洗脸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洗手洗脸视频,引导学生说出洗手的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洗手的经验。
3. 教师总结并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5. 教师演示洗手的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及习惯。
四、第五篇教案:学习扫地拖地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扫地拖地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扫地拖地的基本方法。
三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云教版上册)第一章:认识劳动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劳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演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技巧。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劳动工具,并讲解其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劳动工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作业与评价:1. 学生回家后,尝试向家人介绍所学的劳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准确性。
第二章:整理与清洁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学会整理和清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如分类、排序、收纳等。
2. 学习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拖把、扫帚、清洁剂等。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整理和清洁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2. 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和清洁的实际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作业与评价: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整理和清洁方法,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和清洁。
2. 教师对学生的整理和清洁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劳动态度和效果。
第三章:种植与养护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基本的种植和养护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种植的基本步骤,如挖坑、播种、浇水等。
2. 学习植物的养护知识,如施肥、除草、修剪等。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种植和养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2. 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和养护的实际操作,教师给予指导。
作业与评价:1. 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在家中的花坛或阳台进行种植实践。
2. 教师对学生的种植和养护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劳动态度和效果。
第四章:制作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简单的制作和创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发挥创意,培养艺术修养。
三年级劳技教案(上册)第一章:认识劳动工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工具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如锄头、镰刀、锤子等。
2. 讲解各种劳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学生观察劳动工具,了解其结构。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各种劳动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讲解各种劳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劳动工具。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2. 观察家人使用劳动工具的场景,并描述给同学听。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各种劳动工具。
2. 学生了解劳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去。
第二章: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扫地的正确方法。
2. 学习擦桌子的正确方法。
3. 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
三、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扫地和擦桌子的正确方法。
2.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实践,掌握劳动技能。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扫地和擦桌子的工作。
2. 家长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并在家校联系册上签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掌握扫地和擦桌子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
3. 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肯定。
第三章:学会整理个人物品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个人物品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
2. 学习整理书桌的方法。
3. 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整理个人物品。
三、教学过程:1. 教师示范整理书包和书桌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巧手》中的第5课《剪出美丽》。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通过学习简单的剪纸图案,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运用剪刀和纸张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彩纸、胶棒、展示板、范例作品。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剪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出这么美丽的作品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对折、沿线剪等,并示范剪纸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剪纸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将完成的剪纸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共同欣赏。
5. 课堂小结: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剪出美丽》2. 内容:(1)剪纸的基本技巧(2)剪纸步骤(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贴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民间艺术,如捏泥人、画糖画等,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间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剪纸的技巧和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剪刀和纸张创作出美丽的图案。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课教案【三篇】第一篇:认识劳动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工具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各种劳动工具。
2. 了解劳动工具的用途。
教学难点:1. 对劳动工具用途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习惯。
教学准备:1. 各种劳动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劳动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
2.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讲解,介绍各种劳动工具的用途。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劳动工具,尝试使用并说明其用途。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家里的劳动工具,并和家长交流劳动工具的用途。
第二篇:学习整理房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养成整理房间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
2. 养成整理房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房间的意识。
2. 教会学生整理房间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学生房间。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整理后的房间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整理房间的意义。
2. 讲解:教师讲解整理房间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整理自己的房间。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整理房间,并和家长分享整理房间的感受。
第三篇:学习洗衣服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洗衣服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养成洗衣服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洗衣服的基本方法。
2. 养成洗衣服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自觉洗衣服的意识。
2. 教会学生洗衣服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洗衣detergent洗衣板。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洗衣服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洗衣服的意义。
劳技三年级上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劳技三年级上教案1、教学目标:节日的彩带1、研究彩带制作的技术原理,了解彩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初步学会彩带的编制方法,完成1-2条美丽的彩带。
3、能合理评价彩带的制作质量,并利用彩带布置教室。
教学准备:铅笔、剪刀、美工刀、固体胶,各种彩色的纸。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彩带在生活中具有的广泛的使用价值。
我们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彩带。
2、模仿做彩带;(1)请同学动手做一个彩带,看看谁做得最好看。
(2)请同学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这个彩带的。
(3)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做彩带。
编的动作;折的动作;圈的动作示范。
(4)学生根据要求折、编一条象书上的彩带。
(5)评一评,看谁做得最好看,和书上的最象。
3、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性做一条彩带。
(1)可以用玻璃丝、缎带、丝绒等材料。
(2)多条彩带组合,做不同的彩带。
(3)比较,怎样的手法可以做出漂亮的彩带。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教学目标:美丽的纸花了解各种纸材的特性和用途了解纸花的造型与特点。
初步掌握纸质材料的造型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花卉知识。
使学生掌握纸花制作的方法。
感受纸花作品美化环境的结果,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花朵的制作方法,各种纸材、剪刀、双面胶、花枝等,花瓶。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揭示主题1、前阶段,同学们带着各自的课题,收集了许多花的材料学习了花的制作方法。
在活动中,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值得称赞。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课题:美丽的纸花。
2、各小组汇报。
3、本次活动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轮比赛,分别评选出巧手奖,创意奖。
二、活动一1.第一轮比赛一制作纸花。
宣布比赛规则2、各组汇报并展示作品,小组代表上台做花语、选材、制作方面的介绍。
3、生评议各组现场制作的纸花。
评委作出公正的评判,评选出巧手奖一名。
三、总结回顾课后延伸l、这么多美丽的花儿若能拿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那我们不就生活在花的海洋里,简直就是童话中的花仙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劳技)
电
子
备
课
教
案
教师:***
2013年9月
三年级上册劳技学科教材说明书
任教人:毛紫瑜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
二、目标及知识点分布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5、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6、使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法》、《刑法》等的教育。
三、教材编排体制及编写的特点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社会高素质人才,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要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
2013年9月
三年级劳技课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毛紫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
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二、教材分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孚脑并用的过程。
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
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
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5、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6、使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交通安全法》等
四、教学重难点:
1、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
2、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策略及措施
1、突出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注意技能与技艺的训练。
2、加强课外信息的导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加强信息的反馈,注意师生的沟通。
4、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进度计划:
误课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