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影响_方穗雄
- 格式:pdf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
《通心络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氧化应激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冠心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心络作为一种中药复方,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氧化应激的影响。
二、通心络简介通心络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
该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体内氧化剂与抗氧化剂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伤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氧化应激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收缩等,进一步加重病情。
因此,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通心络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表明,通心络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具体来说,通心络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剂的产生,同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通心络还可以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血管收缩程度。
这些作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五、实验研究我们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使用通心络后,其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此外,我们还对患者的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有所提高。
六、结论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通心络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病情。
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摘要】这项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中的疗效。
样本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患者,采用了一定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观察到了一些不良反应。
进一步分析表明,通心络胶囊在治疗中可能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发挥作用。
综合研究结果,通心络胶囊在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展望。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疗效评价、研究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现有的治疗手段中,药物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一些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中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相关的研究仍然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然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需要考虑糖尿病的控制,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成为了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通过临床观察样本的选择及方法,我们将评估通心络胶囊对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心功能及血糖控制的影响,同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以全面了解通心络胶囊在治疗这一疾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黄慈辉1,庄振杰1,张泽鑫2,林云鑫1,沈丹婷1,孙伟鹏1,王嵩3摘要:综述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探索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调节机制及明确其在冠心病治疗中具体作用机制㊂关键词:冠心病;通心络胶囊;血液流变学;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541.4 R289.5文献标识码:A 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19.10.010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急剧缺氧㊁缺血而导致的一种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2]㊂冠心病病人常伴有高血脂㊁高黏血症等其他症状㊂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㊁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对冠心病的发生㊁发展及血栓形成有很大的影响㊂当前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㊁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㊂现对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㊂1冠心病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心绞痛属于中医学 胸痹 范畴[3]㊂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急剧缺氧㊁缺血而导致的一种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2]㊂冠心病已经成为21世纪高发的慢性心血管病症之一[4],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迅速上升,是当前世界上三大主要死亡病因之一[5],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㊁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中国约在2020年达到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发病的顶峰[6]㊂2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No.201407001-6A);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No.2014A020221071)作者单位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讯作者王嵩,E-mail:wsgztcm@引用信息黄慈辉,庄振杰,张泽鑫,等.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0): 1482-1484.义㊂冠心病病人常伴有高血脂㊁高黏血症,血流变异常㊁纤维蛋白原增高是冠心病病人的强危险因素㊂高血脂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外周阻力,减少心排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㊁缺氧㊂因此,Dintenfass提出:冠心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往往先有一种或数种血液黏度指标的异常,标志着无症状病程的开始[7]㊂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㊁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㊂血液流变学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全血黏度(低切㊁中切㊁高切)㊁血浆黏度㊁血细胞比容㊁红细胞沉降率㊁红细胞变形㊁红细胞聚集㊁红细胞刚性指数㊁血浆纤维蛋白原等[8]㊂近年来,关于血脂㊁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9-10]㊂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在冠心病的发生㊁发展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㊂冠心病心力衰竭多因心功能不全,体内纤溶活性紊乱,血小板呈相对激活状态,形成血小板黏附㊁聚集及血栓前状态[11-13]㊂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大多有血液流变学异常㊁血黏度增高的特点,而血黏度增高则提示血浆蛋白凝聚能力增强,从而易形成血栓等病变[14]㊂冠心病病人的血液呈高黏滞状态,这种高黏滞的血液特点使冠心病病人发生全身性反应,并在冠心病病人病情发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同时聚集性增高的血小板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㊁斑块表面的破裂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㊂3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是以络病学说为指导,针对心脑血管病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以益气活血㊁搜风通络为治则而创立,由人参㊁酸枣仁㊁赤芍㊁水蛭㊁全蝎㊁蝉蜕㊁土鳖虫㊁蜈蚣㊁檀香㊁降香㊁乳香㊁冰片等药物组成,在心脑㊃284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y2019 V o l.17 N o.10血管疾病,尤其是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15-16]㊂临床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并且可降低血液循环中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能通过多环节㊁多靶点㊁多层次发挥血液㊁血管㊁心脏三重保护作用[17]㊂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则发现,通心络胶囊具有抗凝㊁抗炎㊁抗氧化应激㊁改善血液流变㊁保护血管内皮㊁稳定斑块等作用[18-20]㊂4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机制有研究认为冠心病病人心排血量的减少使得外周阻力增加,血流灌注减速,导致血液黏度升高,造成微循环障碍,诱发冠心病症状出现以及病情加重,因此血液流变各项参数的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1]㊂血液流变学异常所体现的高黏度血症㊁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冠心病病人的高危因素[22]㊂目前文献报道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多集中于以下5项指标㊂4.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反映血液浓稠性㊂血细胞比容增高与血液黏度呈正相关,是影响全血黏度的最重要的因素[23]㊂研究认为血细胞比容小,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反之,血细胞比容越高,则会导致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24]㊂4.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处于聚集状态下的血液表现出较高的黏度[25]㊂研究认为冠心病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沉降率增高[26]㊂红细胞沉降率在辅助冠心病诊断中的特异性为76.9%[27]㊂4.3血液黏度血液黏度是反映血流性质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血液黏度增大,血流阻力增大,易致血液流量和血液组织灌注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障碍[28]㊂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㊁中㊁低切黏度㊂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㊂全血黏度增高提示血细胞比容或血浆黏度增高,其增高可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进而使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变差[29]㊂研究认为,血液黏度在血管中的增高可产生振荡血管内皮的剪应力,从而诱导内皮的机械性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30],高血液黏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增高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之前[31]㊂4.4血浆黏度血浆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反映体内纤维蛋白原㊁球蛋白㊁血脂等对血细胞黏度的影响㊂血浆黏度越高,全血黏度也越高[29]㊂4.5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㊁血小板的聚集起桥联作用,能增加红细胞㊁血小板的聚集性,导致全血黏度升高㊂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增高,能增加体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度,同时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8]㊂5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当前研究中,史学颖等[32]通过对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病人血细胞比容㊁全血高切黏度㊁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美托洛尔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变病人血液流变学,提高治疗疗效㊂赵仕玉等[33]对115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4周,结果表明观察组全血黏度㊁血浆黏度㊁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情况,提高临床疗效㊂朱培林等[34]对5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血细胞比容㊁全血高切黏度㊁全血低切黏度㊁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张香素等[35]通过对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血细胞比容㊁纤维蛋白㊁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庄恒荣等[36]对5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6周,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㊁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何英[37]对12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细胞比容㊁纤维蛋白原㊁红细胞沉降率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㊂修艳筠[38]对7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㊃384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5月第17卷第10期络胶囊,疗程为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高切黏度㊁血浆黏度㊁血细胞比容㊁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㊂6小结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危险疾病,其病程进展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密切,其主要相关指标包括全血黏度(低切㊁中切㊁高切)㊁血浆黏度㊁血细胞比容㊁红细胞沉降率㊁红细胞变形㊁红细胞聚集㊁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㊂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明显疗效,其临床运用广泛,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改善冠心病血液瘀滞状态,从而改善冠心病病情,降低其发病危险㊂但在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具体指标的具体调节上及机制探索㊁指标改善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面仍鲜有报道㊂本研究可为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调节机制探索及明确其在冠心病治疗中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持㊂参考文献:[1]刘丽军,房保军,信栓力,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2-23.[2]王丹阳,丁绍平,胡东升,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550-551.[3]李洋,张二力,李有田.自拟通脉心康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并高黏血症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48-149.[4]李金根,徐浩.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亮点与解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2):142-145.[5]张素荣,陈志刚,吕风华,等.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4):237-239.[6]曹春燕.膳食营养摄入与糖尿病㊁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5):347-348.[7]施建发,王彩云.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6(3):120-121.[8]张雁,来锦,杨孝菊,等.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236-239.[9]彭吉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与中医病理因素痰瘀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中医,2016,35(1):63-65.[10]苏晨辉.复方益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8):51.[11]郭晓丽.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瘀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43例[J].光明中医,2011,26(6):1160-1161.[12]余意,罗堃,张鹏.17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9):46. [13]宋芳,王林.血脂水平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7):675-678.[14]刘敏.益心康泰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08,19(6):456.[15]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31-346.[16]马雪瑛,林成仁,王敏,等.通心络胶囊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594-595.[17]刘红利,郎艳松,王宏涛.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15):1769-1772.[18]郭晓梅.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60例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8,7(3):161-162.[19]邢晓辉,王春明.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13-115.[20]周忠冉,唐海沁,李结华,等.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078-1083. [21]彭丽华,李海涛,刘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㊁hs-CRP及血脂相关参数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4):111-113.[22]曹雪明,张泉,郑重,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6(11):1242-1243.[23]王民玉,许苗,李文文,等.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相关性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6):137.[24]裴家祥.47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结果浅析[J].中外医疗,2011(33):73.[25]张艳晨,张晓宏.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63-64.[26]张全福,肖永红.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到脑梗死进程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2012,32(22):4877-4879. [27]周忠冉,唐海沁,李结华,等.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078-1083. [28]师静霞,姚玉虹,田虹,等.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㊁血脂检测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分析[J].中国微循环,2009,13(6):629-630. [29]韦慧玲,蒋翠霞,师勇,等.血液流变学及其各项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6-17.[30]YI J,YOUN H.Hemorhe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oronary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syndromeX:a comparison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J].Perfusion,2017,32(1):57-67.[31]林汉锋.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9-41.[32]史学颖,张菊香.美托洛尔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0):793-795.[33]赵仕玉,黄泽松,文娟,等.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8):96-99.[34]朱培林,曹文昕.美托洛尔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2):501-503. [35]张香素,刘振胜,周建民.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新中医,2014(3):45-47. [36]庄恒荣,赵春艳.通心络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调节作用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0(6):427.[37]何英.通心络胶囊对60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09(6):455-457.[38]修艳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口服通心络胶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1002.(收稿日期:2018-03-22)(本文编辑王丽)㊃484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y2019 V o l.17 N o.10。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作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通心络胶囊作用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复查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
血清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糖尿病冠心病血脂 C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42-02炎性反应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人体血清中C反应蛋白(CPR)作为炎性反应的一种标志物,其水平与冠心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1]。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容易造成血脂紊乱,从而加大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的危险性。
本研究以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运用通心络胶囊前后患者的血脂以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变化,以说明通心络胶囊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8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6.5±7.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1979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
所有患者治疗前两周均未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是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影响。
1.2 方法对50例患者实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通心络作用前后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
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何金波;王超【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另选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治疗2个月.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血清ET -1、NO、NOS水平变化情况,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舒张压及ET -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NO、NOS水平及EDD、EID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PG、2 h PG、HbAlc、TG及ET -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NO、NOS水平及EDD、EID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收缩压、舒张压、ET -1、NO、NOS、EDD及EID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通心络胶囊可通过影响ET -1、NO及NOS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ongxinluo on serum glucose, lipid, ET - 1, NO and NOS in patients with DM2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 120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60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60 patients(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ngxinluo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edicine for two months. Another 6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ere as a normal group. Serum ET - 1、NO、NOS were measured at the following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by ELISA, nitrate reductase method, enzymatic colorimetric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FPG, 2 h PG, HbAlc, T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ET — 1 levels before treatment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rmal group (P <0. 05) , NO, NOS levels, EDD and EID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P <0. 05). FPG, 2 h PG, HbAlc, TG and ET - 1 levels after treatment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of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 <0.05 ) , NO, NOS levels, EDD and EI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 P <0.05 ) .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P <0. 05) , improvement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ET - 1, NO, NOS, EDD and EID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 P < 0. 05 ). Conclusion Type 2 diabe-rn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ve serious endothelium dysfunction. Tongxinluo can improv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by regulating release of ET - 1, NO and NOS.【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2(034)006【总页数】4页(P812-815)【关键词】糖尿病,2型;冠心病;通心络;内皮,血管;一氧化氮合酶【作者】何金波;王超【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控所,河北秦皇岛066100;河北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20.531;R972.6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和始动环节,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