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考点设置标准
1、标准化考场建设:考点应按照标准化考场建设要求,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如监控摄像头、听力设备、信号屏蔽器等。
考点的环境卫生、安全和设施设备等方面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2、考点设施设备使用:考点设施设备应规范使用,特别是与考试科目相关的设施设备,如答题卡扫描仪、电脑等。
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向考生说明。
3、考点人员管理:考点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应符合要求,不得在考试过程中干扰考生。
4、考试安全保障:考点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考试安全,如防止作弊、防止考生和工作人员携带违禁物品等。
考试期间,考点应安排专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5、考生服务:考点需要为考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如提供饮用水、医疗服务等。
同时,考点应设置咨询台或公告栏等,方便考生查询相关信息。
此外,在设置中考考点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交通便利性:考点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考生前往。
2、考场环境:考点的环境应安静、整洁、有序,有利于考生发挥。
3考试科目特点:针对不同的考试科目,考点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其特点,如需要设置较大的考场空间或需要提供相应的器材等。
总的来说,中考考点的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保证考试的
公平公正和顺利进行。
同时,在设置考点时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服务。
中考数学核心考点中考数学核心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数与式1.有理数及其运算:掌握正数、负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2.实数及其性质: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代数式: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4.方程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二、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2.不等式: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不等式求解。
3.应用题:能够利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
三、函数及其图像1.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2.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3.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掌握简单问题的求解。
4.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5.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应用。
6.图像: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四、几何与图形1.图形的基本性质:掌握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2.图形的相似与全等:理解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和全等的性质和定理。
3.图形的变换: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变换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4.视图与投影:理解视图与投影的概念,能够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和展开图。
5.解直角三角形: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6.圆的性质与判定:理解圆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7.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8.图形与坐标: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够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求出坐标。
9.综合与实践: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测量、建筑、设计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数学考点总结归纳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8.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3.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5.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1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中考数学怎么快速提分中考数学复习课牵扯到一个系统化、完善化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既关系到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更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中考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一般具有“基础+提高+综合”的特点,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更要看重“教学有效性”。
因此,初三复习一般都要经历这么三轮复习:在中考复习阶段很多学生在初一、初二时期的单元考等中成绩都是比较优秀,但在初三综合模拟考中往往成绩却不佳。
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初一初二单元考等的范围小、内容少,而模拟考或中考试卷考查的范围大、知识面广、易混淆的知识点更多。
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迫,更需要我们看重教学有效性,如进行系统的复习,打好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尽量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熟练应用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提高、拓展和综合。
2023山西省中考数学考点汇总山西省中考数学考点汇总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中考数学考点汇总1.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重点知识:初中数学第一课,认识正数与负数!新初一的来~2.相反数(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中考数学常见考点以及考试要求一、数与运算(10个考点)考点1、数的整除性以及有关概念(本考点含整数和整除、分解素因数)考核要求:(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倍数和因数、公倍数和公因数等的意义;(2)知道能被2或3、5、9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3)会分解素因数;(4)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具体问题讨论涉及的正整数一般不大于100.样题汇编:(正在建设中,期望大家能够有意识地建设自己的考试命题数据库)考点2、分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考核要求:(1)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初步体会转化思想;(2)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分数的乘除运算.考点3、比、比例和百分比的有关概念及比例的性质考核要求:(1)理解比、比例、百分比的有关概念;(2)比例的基本性质.对合分比定理、等比定理不作教学要求.考点4、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简单问题考核要求:(1) 考查比、比例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际掌握求合格率、出勤率、及格率、盈利率、利率的方法;(2)会解决有关比、比例、百分比的简单问题,了解百分比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及简单应用.考点5、有理数以及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有关概念,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考核要求:(1)理解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概念;(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注意:(1)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正负号的确定(2)0没有倒数.考点6、平方根、立方根、次方根的概念考核要求:(1)理解平方根、立方根、次方根的概念;(2)理解开方与方根的意义,注意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考点7、实数的概念考核要求: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注意:判断无理数不看形式,要看实质.考点8、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解题关键是判断实数的大小.考点9、实数的运算考核要求:(1)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则、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互逆性、数0和数1的特征)、运算顺序,明确有关运算性质的推广和运用;(2)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注意:(1)利用运算定律,力求简便计算和巧算(2)运算要稳中求快,准确无误.考点10、科学记数法考核要求:(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二、方程与代数(27个考点)考点1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考核要求:(1)掌握代数式的概念,会判别代数式与方程、不等式的区别;(2)知道代数式的分类及各组成部分的概念,如整式、单项式、多项式;(3)知道代数式的书写格式.注意单项式与多项式次数的区别.考点12、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考核要求:(1)会用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会用代数式表示含有字母的简单应用题的结果;(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表述之间的转换;(3)在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考点13、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考核要求:(1)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2)会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单项式的乘、除、乘方及简单混合运算;(3)会求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的积或商;(4)会求两个或三个多项式的积.注意:要灵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考点14、乘法公式(平方差、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运用考核要求:(1)掌握平方差、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2)会用乘法公式简化多项式的乘法运算;(3)能够运用整体思想将一些比较复杂的多项式运算转化为乘法公式的形式.考点15、因式分解的意义考核要求:(1)知道因式分解的意义和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2)会鉴别一个式子的变形过程是因式分解还是整式乘法.考点16、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的十字相乘法)考核要求: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和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考点17、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考核要求:(1)会求分式有无意义或分式为0的条件;(2)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3)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考点18、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考核要求:(1)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2)能熟练进行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化简.考点19、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考核要求:(1)理解正整数指数、零指数、负整数指数的幂的概念;(2)知道分数指数幂的意义;(3)能够运用零指数的条件进行式子取值范围的讨论.考点20、整数指数幂,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考核要求:(1)掌握幂的运算法则;(2)会用整数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进行运算;(3)掌握负整数指数式与分式的互化;(4)知道分数指数式与根式的互化。
中考考点详细解析中考作为学生们迈向高中的第一道门槛,考查的内容涵盖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
针对中考的考点进行详细解析,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提高他们的成绩。
一、语文考点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要求考生从短文中获取信息,推理和归纳,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所读内容。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关注文章的主题,结构和段落,同时注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点。
2. 写作:写作是语文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观点的表达清晰。
二、数学考点1. 空间与几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是数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要熟悉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线段、角度、平行线、三角形等。
此外,空间几何的应用也是考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 数据与图形的处理:数据与图形的处理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能够正确地读懂和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相关运算和推理。
此外,对于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也需要掌握。
三、英语考点1. 词汇与语法:英语考试中,词汇和语法是基础知识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词汇的拼写、词义、词性等,同时也要熟悉常用语法结构和句型。
2. 阅读理解:和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相似,英语考试也会出现相关题型。
考生需要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和推理,进一步回答相关问题。
四、科学考点1. 基础知识:科学考试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基础的科学知识,如力学、光学、化学反应、生物分类等。
同时,还应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2. 科学探究:科学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考生需要能够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五、其他学科考点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中考还包括其他学科的内容。
中考数学考点分值,中考数学重点考点分值一览,高分必备攻略1、中考数学重点考点及分值中考数学题目一般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题。
基础知识一般包括整式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数列等,应用题则涉及到几何、三角函数、统计、概率等多个知识点。
根据往年的考试经验,数学试卷总分为150分,在基础知识和应用题两个部分分别占50%。
其中,基础知识通常占60%~70%,应用题占30%~40%。
下面是近几年中考数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和分值:(1)整式与分式 20~25分(2)方程与不等式 16~20分(3)函数 14~18分(4)几何(平面图形)14~18分(5)数列 8~10分(6)统计与概率 8~10分(7)几何(空间图形)6~8分2、基础知识高分必备攻略(1)整式与分式:整式与分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多项式的基本操作,因此平时需要注意多项式的练习和应用,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2)方程与不等式:针对方程与不等式的高分技巧,我们需要掌握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重视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特别是绝对值、分数、变量代换、二次函数、等比数列等问题的应用题。
(3)函数:函数中基本的图像、性质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注意函数运算与复合函数的应用题。
需要认真掌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灵活应用解决应用题。
3、避免数学常见错误与备考攻略(1)数值计算错误:容易出现失误的运算符号主要有:加减乘除符号之间的区别、变号符号、分数符号以及小数点等。
防止这种常见错误的方法是检查计算过程,养成仔细思考的习惯。
(2)表达式推导错误:表达式推导错误通常是由运算符顺序不当或常识性的错误导致,例如分子分母未化简、规定变量范围时出现错误等,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避免。
(3)几何图形绘制错误:几何图形的绘制常常会出现尺寸不准、角度不直等问题。
检查绘制的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可以防止这种错误的出现。
备考攻略就是多做题,强化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做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语文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一、词语辨析1.同音异形词:如夏天和炎热、寒冷和冰冷等。
2.同义词、近义词:如爱、喜欢、宠、钟情等。
3.反义词、对义词:如高和低、大和小等。
4.省略句中的词语:如“人多会乱。
”中省略了“说”。
二、词义理解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如“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了自信。
”中的“言行举止”的意思是行为表现。
2.根据常识、文化背景理解词义:如“日暮归途远。
”中的“归途”是指回家的路程。
三、短语搭配1.动宾短语:如做作业、看电视等。
2.表示时间的短语:如昨天晚上、每天早晨等。
3.表示地点的短语:如在教室里、在家里等。
四、句子结构分析1.主谓结构:如小明学习认真。
2.主谓宾结构:如他们每天晚上看电视。
3.定语从句:如那个戴红帽子的人是我的哥哥。
4.状语从句: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游泳了。
五、修辞手法1.比喻:如他的笑容像太阳一样明亮。
2.排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比拟:如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4.夸张:如我等了一个世纪那么长时间。
六、文言文阅读1.阅读诗词:提醒注意韵律和意境的表达。
2.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如定语后置、句末反问等。
3.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如卧薪尝胆、飞黄腾达等。
七、文学常识1.了解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和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了解一些古代诗人、作家的作品和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等。
八、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3.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完成句子等。
九、写作技巧1.写作基本要求:如开头、结尾等。
2.描述人物、场景和心情的技巧。
3.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第一章 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穷轮回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穷不轮回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在懂得无理数时,要抓住“无穷不轮回”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合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假如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暗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算作它的相反数,若|a|=a,则a ≥0;若|a|=-a,则a ≤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倒数假如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1.平方根假如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a (a ≥0) 0≥a ==a a 2 ;留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3.立方根假如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留意:33a a -=-,这解释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1.有用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准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准确的数位止的所稀有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用数字.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做na 10⨯±的情势,个中101<≤a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3分)1.数轴划定了原点.正偏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留意上述划定的三要素缺一不成).解题时要真正控制数形联合的思惟,懂得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巧应用.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经常应用办法(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暗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 是实数,(3)求商比较法:设 a.b 是两正实数,;1;1;1b a b ab a b a b a b a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 是两负实数,则b a b a <⇔>.(5)平办法:设a.b 是两负实数,则b a b a <⇔>22.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做题的基本,分值相当大)1.加法交流律 a b b a +=+2.加法联合律 )()(c b a c b a ++=++3.乘法交流律 ba ab =4.乘法联合律 )()(bc a c ab =5.乘法对加法的分派律 ac ab c b a +=+)(6.实数的运算次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假如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二章 代数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暗示数的字母衔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单项式只含稀有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留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个中系数不克不及用带分数暗示,如b a 2314-,这种暗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a 231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个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盘算出成果,叫做代数式的值.留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须要应用技能,“整体”代入.2.同类项所有字母雷同,并且雷同字母的指数也分离雷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去括号轨则(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路去失落,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路去失落,括号里各项都变号.4.整式的运算轨则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归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整式的除法:)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留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成果仍然是单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成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雷同.(3)盘算时要留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留意单项式的符号.(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睁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归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暗示数,也可以暗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0(1);0(10为正整数p a a a a a p p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克不及这么盘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化 (11分)1.因式分化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情势,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化,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化因式.2.因式分化的经常应用办法(1)提公因式法:)(c b a ac ab +=+(2)应用公式法:))((22b a b a b a -+=- (3)分组分化法:))(()()(d c b a d c b d c a bd bc ad ac ++=+++=+++(4)十字相乘法:))(()(2q a p a pq a q p a ++=+++3.因式分化的一般步调:(1)假如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今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形下,不雅察多项式的项数:2项式可以测验测验应用公式法分化因式;3项式可以测验测验应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化因式;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测验测验分组分化法分化因式(3)分化因式必须分化到每一个因式都不克不及再分化为止. 考点四.分式 (8~10分)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用A.B 暗示两个整式,A ÷B就可以暗示成B A的情势,假如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就叫做分式.个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2.分式的性质(1)分式的基赋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统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分式的变号轨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转变个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轨则考点五.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基本,分值很大)1.二次根式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知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 必须长短负数.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知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如许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办法和步调:(1)假如被开方数是分数(包含小数)或分式,先应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情势,然后应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假如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化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今后,假如被开方数雷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4.二次根式的性质(1))0()(2≥=a a a (2)==a a 2(3))0,0(≥≥•=b a b a ab(4))0,0(≥≥=b a b ab a5.二次根式混杂运算二次根式的混杂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次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第三章 方程(组)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双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双方都加上(或减去)统一个数或统一个整式,所得成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双方都乘以(或除以)统一个数(除数不克不及是零),所得成果仍是等式.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个中方程)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尺度情势,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6分)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情势 )0(02≠=++a c bx ax ,它的特点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个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0分)1.直接开平办法应用平方根的界说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办法叫做直接开平办法.直接开平办法实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依据平方根的界说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配办法配办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办法,它不但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并且在数学的其他范畴也有着普遍的应用.配办法的理论依据是完整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办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办法.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4.因式分化法因式分化法就是应用因式分化的手腕,求出方程的解的办法,这种办法简略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经常应用的办法.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3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经常应用“∆”来暗示,即ac b 42-=∆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分)假如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 cx x =21.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考点六.分式方程 (8分)1.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一般办法解分式方程的思惟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1)去分母,方程双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3)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当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3.分式方程的特别解法 换元法: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惟,其应用异常普遍,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别情势,一般的去分母不轻易解决时,可斟酌用换元法. 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8~10分)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情势是(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阁下双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3.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或两个以上)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路,就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阁下双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5.二元一次朴直组的解法(1)代入法(2)加减法6.三元一次方程把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7.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一次方程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第四章不等式(组)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3分)1.不等式用不等号暗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合适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聚集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聚集,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进程,叫做解不等式.3.用数轴暗示不等式的办法考点二.不等式基赋性质(3~5分)1.不等式双方都加上(或减去)统一个数或统一个整式,不等号的偏向不变.2.不等式双方都乘以(或除以)统一个正数,不等号的偏向不变.3.不等式双方都乘以(或除以)统一个负数,不等号的偏向转变.测验题型: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6~8分)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双方都是整式,如许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调:(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归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分)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路,就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进程,叫做解不等式组.当任何数x 都不克不及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分离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应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第五章 统计初步与概率初步考点一.平均数 (3分) 1.平均数的概念(1)平均数:一般地,假如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2)加权平均数:假如n 个数中,1x 消失1f 次,2x 消失2f 次,…,k x 消失k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依据平均数的界说,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暗示为nf x f x f x x kk ++=2211,如许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个中kf f f ,,,21 叫做权.2.平均数的盘算办法 (1)界说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疏散时,一般选用界说公式:)(121n x x x n x +++=(2)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反复消失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f x f x f x x kk ++=2211,个中n f f f k =++ 21.(3)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高低摇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 个中,常数a 平日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x x -=22',…,a x x n n -='.)'''(1'21n x x x nx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平日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根本概念 (4分) 1.总体所有考核对象的全部叫做总体. 2.个别总体中每一个考核对象叫做个别. 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别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别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 5.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别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6.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别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经常应用样本平均数估量总体平均数.考点三.众数.中位数 (3~5分) 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消失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分列,把处在最中央地位的一个数据(或最中央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考点四.方差 (3分) 1.方差的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经常应用“2s ”暗示,即2.方差的盘算(1)根本公式:(2)简化盘算公式(Ⅰ):也可写成2222212)][(1xx x x n s n -+++=此公式的记忆办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3)简化盘算公式(Ⅱ):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按照简化平均数的盘算办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得到一组新数据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那么,2222212')]'''[(1x x x x n s n-+++=此公式的记忆办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4)新数据法:原数据,,,,21n x x x 的方差与新数据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依据方差的根本公式,求得,',,','21n x x x 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的方差.3.尺度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尺度差,用“s ”暗示,即 考点五.频率散布 (6分) 1.频率散布的意义在很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敷,还须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规模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须要研讨若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顿,以便得到它的频率散布.2.研讨频率散布的一般步调及有关概念(1)研讨样本的频率散布的一般步调是: ①盘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议组距与组数 ③决议分点④列频率散布表⑤画频率散布直方图(2)频率散布的有关概念①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③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样本容量n )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考点六.肯定事宜和随机事宜 (3分) 1.肯定事宜必定产生的事宜:在必定的前提下反复进行实验时,在每次实验中必定会产生的事宜.不成能产生的事宜:有的事宜在每次实验中都不会产生,如许的事宜叫做不成能的事宜.2.随机事宜:在必定前提下,可能产生也可能不放声的事宜,称为随机事宜. 考点七.随机事宜产生的可能性 (3分)一般地,随机事宜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合的随机事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合.对随机事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应用反复实验所获取必定的经验数据可以猜测它们产活力遇的大小.要评判一些游戏规矩对介入游戏者是否公正,就是看它们产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所谓断定事宜可能性是否雷同,就是要看各事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否一样,用数据来解释问题. 考点八.概率的意义与暗示办法 (5~6分) 1.概率的意义一般地,在大量反复实验中,假如事宜A 产生的频率mn会稳固在某个常数p 邻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宜A 的概率.2.事宜和概率的暗示办法一般地,事宜用英文大写字母A,B,C,…,暗示事宜A 的概率p,可记为P (A )=P考点九.肯定事宜和随机事宜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3分) 1.肯定事宜概率(1)当A 是必定产生的事宜时,P (A )=1 (2)当A 是不成能产生的事宜时,P (A )=0 2.肯定事宜和随机事宜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事宜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0 1概率的值 不成能产生 必定产生事宜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考点十.古典概型 (3分) 1.古典概型的界说某个实验若具有:①在一次实验中,可能消失的构造有有限多个;②在一次实验中,各类成果产生的可能性相等.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色的实验称为古典概型.2.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法一般地,假如在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的成果,并且它们产生的可能性都相m等,事宜A包含个中的m中成果,那么事宜A产生的概率为P(A)=n考点十一.列表法求概率(10分)1.列表法用列出表格的办法来剖析和求解某些事宜的概率的办法叫做列表法.2.列表法的应用处合当一次实验要设计两个身分, 并且可能消失的成果数量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成果,平日采取列表法.考点十二.树状图法求概率(10分)1.树状图法就是经由过程列树状图列出某事宜的所有可能的成果,求出其概率的办法叫做树状图法.2.应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前提当一次实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身分时,用列表法就不便利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成果,平日采取树状图法求概率.考点十三.应用频率估量概率(8分)1.应用频率估量概率在同样前提下,做大量的反复实验,应用一个随机事宜产生的频率逐渐稳固到某个常数,可以估量这个事宜产生的概率.2.在统计学中,经常应用较为简略的实验办法代替现实操纵中庞杂的实验来完成概率估量,如许的实验称为模仿实验.3.随机数在随机事宜中,须要用大量反复实验产生一串随机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工作.把这些随机产生的数据称为随机数.第六章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分)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个中,程度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偏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偏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树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为了便于描写坐标平面内点的地位,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朋分而成的四个部分,分离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留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点的坐标的概念点的坐标用(a,b)暗示,其次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央有“,”离a 时,开,横.纵坐标的地位不克不及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b)和(b,a)是两个不合点的坐标.考点二.不合地位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3分)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点P(x,y)在第一象限0,0>>⇔y x点P(x,y)在第二象限0,0><⇔y x 点P(x,y)在第三象限0,0<<⇔y x 点P(x,y)在第四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点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随意率性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随意率性实数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等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点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等分线上⇔x 与y 相等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等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点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雷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雷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干概念 (3~8分) 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更进程中,可以取不合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一般地,在某一变更进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假如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独一肯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函数解析式用来暗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部,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规模. 3.函数的三种暗示法及其优缺陷 (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暗示,这种暗示法叫做解析法.(2)列表法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暗示函数关系,这种暗示法叫做列表法.(3)图像法用图像暗示函数关系的办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调(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响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次序,把所描各点用腻滑的曲线衔接起来.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3~10分)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假如b kx y +=(k,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重要特点: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是经由点(0,b )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 y =的图像是经由原点(0,0)的直线.k 的符号 b 的符号函数图像图像特点k>0b>0图像经由一.二.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b<0图像经由一.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b>0图像经由一.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b<0图像经由二.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注:当b=0,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4.一般地,(1)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由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b 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肯定肯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肯定正比例函数界说式kx y =(k ≠0)中的常数k.肯定一个一次函数,须要肯定一次函数界说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
课本重点与中考考点
【课本重点】She says it's good for my health.
【中考考点】An apple a day is good _________your health.
A. at
B. for
C. in
D. with
【解析】be good at表示“擅长于……”,be good for表示“对……有益/好处”。
be good一般不与介词in或with搭配。
根据句意可知,该题只能选B。
【课本重点】Of course, I love junk food too, but I try to eat it only once a week.
【中考考点】My uncle doesn't have much money, ________he always enjoys himself.
A. but
B. so
C. and
D. or
【解析】but意为“但是”,表示“转折关系”;so意为“因此”,表示“因果关系”;and意为“而且”,表示“并列关系”,在汉语中常不译出来;or意为“或者”,表示“选择关系”。
根据句意,该题只能选A。
【课本重点】So you see, I look after my health.
【中考考点】Mrs Brown isn't here. She has to_________ her baby at home.
A. look at
B. look for
C. look like
D. look after
【解析】look at表示“看”,look for表示“寻找”,look like表示“看起来像”?look after表示“照顾,照看”。
根据句意,该题应选D。
【课本重点】... although I do have one healthy habit.
【中考考点】_________they are brothers, they don't look like each other at all.
A. Because
B. Though
C. When
D. As
【解析】because意为“因为”;though相当于although,意为“虽然,尽管”;when意为“当……时候”;as也意为“当……时候”。
根据句意可知,该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