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蜗杆传动机构1
- 格式:ppt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13
蜗轮蜗杆乐高知识点蜗轮蜗杆是乐高机械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传动比大、减速比稳定、传动效率高等特点,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蜗轮蜗杆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应用领域等相关知识点。
一、蜗轮蜗杆的基本原理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通过蜗杆带动蜗轮旋转的传动方式。
它由蜗轮和蜗杆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蜗轮是一个齿轮,齿数较少,一般为1至4个;蜗杆是一种螺旋线形的轴,它与蜗轮啮合,通过旋转带动蜗轮转动。
蜗轮蜗杆传动的原理是利用蜗杆的螺旋线形与蜗轮的齿轮啮合,实现转速减小、扭矩增大的效果。
蜗杆的螺旋线斜度很小,因此每转动一周,蜗轮只能转动少数齿数。
这使得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较大的传动比,在工程中常用于减速装置。
二、蜗轮蜗杆的结构特点1. 轴向布局:蜗轮蜗杆传动的蜗杆与蜗轮呈轴向布局,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
2. 传动比稳定:蜗轮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只取决于蜗轮的齿数,与输入转速无关,因此传动比稳定。
3. 传动效率高:蜗轮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通常较高,一般在80%以上,可以达到90%左右。
三、蜗轮蜗杆的应用领域蜗轮蜗杆传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工业机械:蜗轮蜗杆传动常用于工业机械的减速装置,例如工厂中的输送机、搅拌机、切割机等。
2. 交通运输:蜗轮蜗杆传动常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中的行驶装置,实现转速减小和扭矩增大。
3. 机器人:蜗轮蜗杆传动在机器人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用于机器人的关节传动,实现机械臂的运动控制。
4. 家用电器:蜗轮蜗杆传动常用于家用电器中的马达减速装置,例如洗衣机、搅拌机等。
四、蜗轮蜗杆乐高的学习与应用乐高机械学习是一种通过乐高积木搭建各种机械结构,并通过学习乐高机械原理来实现运动的过程。
蜗轮蜗杆乐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搭建蜗轮蜗杆传动的乐高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蜗轮蜗杆传动的原理和特点。
在乐高机械学习中,蜗轮蜗杆乐高模型的搭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传动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蜗轮和蜗杆的齿数,以达到所需的传动比。
蜗杆传动机构的特点蜗杆传动机构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转速比大:蜗杆传动机构的转速比通常较大,可以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倍。
这是由于蜗杆的螺旋形状决定的,使得蜗杆在传动过程中可以实现大范围的速度降低。
2. 传动效率低: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较低,一般在30%~80%之间。
这是由于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摩擦和滑动造成的,导致能量损失较大。
因此,在选择传动装置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综合考虑。
3. 传动平稳: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平稳性较好。
由于蜗杆与蜗轮之间的啮合面积大,传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冲击和减振性能。
这使得蜗杆传动机构在一些对传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4. 结构紧凑:蜗杆传动机构通常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
蜗杆与蜗轮之间的啮合角度较小,使得整个传动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较大的速度降低。
因此,蜗杆传动机构在机械设计中常被用于空间有限的场合。
5. 可靠性高:蜗杆传动机构的可靠性较高。
蜗杆与蜗轮的啮合面积大,摩擦力大,使得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较强,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同时,蜗杆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减少了故障的可能性,提高了传动装置的可靠性。
6. 自锁性能好:蜗杆传动机构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
蜗杆与蜗轮的摩擦力使得蜗杆传动机构具有一定的防逆转能力,即使在停机或负载变化时,也能保持传动装置的稳定性,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7. 加工精度要求高:蜗杆传动机构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蜗杆和蜗轮的啮合面积大,工作时摩擦力较大,因此需要保证蜗杆和蜗轮的啮合面具有较高的配合精度,避免因加工精度不足而导致的传动效率下降、噪声增加等问题。
蜗杆传动机构具有转速比大、传动效率低、传动平稳、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自锁性能好以及加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蜗杆传动机构在一些特定的工程领域,如工程机械、船舶、起重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蜗轮蜗杆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用于两轴交叉成90度,但彼此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情况下,通常在蜗轮传动中,蜗杆是主动件,而蜗轮是被动件。
蜗轮蜗杆传动有如下特点:1)结构紧凑、并能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一般传动比为7-80。
2) 工作平稳无噪音3) 传动功率范围大4)可以自锁5)传动效率低,蜗轮常需用有色金属制造。
蜗杆的螺旋有单头与多头之分。
传动比的计算如下:I=n1/n2=z/Kn1-蜗杆的转速 n2-蜗轮的转速 K-蜗杆头数 Z-蜗轮的齿数蜗轮及蜗杆机构一、用途:蜗轮蜗杆机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於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
二、基本参数:模数m、压力角、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蜗杆头数、蜗轮齿数、齿顶高系数(取1)及顶隙系数(取0.2)。
其中,模数m和压力角是指蜗杆轴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亦即蜗轮轴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且均为标准值;蜗杆直径系数q为蜗杆分度圆直径与其模数m的比值,三、蜗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1 中间平面内蜗杆与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蜗轮的端面模数等於蜗杆的轴面模数且为标准值;蜗轮的端面压力角应等於蜗杆的轴面压力角且为标准值,即==m ,==2 当蜗轮蜗杆的交错角为时,还需保证,而且蜗轮与蜗杆螺旋线旋向必须相同。
四、几何尺寸计算与圆柱齿轮基本相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蜗杆导程角()是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蜗杆端面之间的夹角,与螺杆螺旋角的关系为,蜗轮的螺旋角,大则传动效率高,当小於啮合齿间当量摩擦角时,机构自锁。
引入蜗杆直径系数q是为了限制蜗轮滚刀的数目,使蜗杆分度圆直径进行了标准化m一定时,q大则大,蜗杆轴的刚度及强度相应增大;一定时,q小则导程角增大,传动效率相应提高。
蜗杆头数推荐值为1、2、4、6,当取小值时,其传动比大,且具有自锁性;当取大值时,传动效率高。
与圆柱齿轮传动不同,蜗杆蜗轮机构传动比不等於,而是,蜗杆蜗轮机构的中心距不等於,而是。
1⼤波涡轮蜗杆传动机械动图来袭,很多机械结构在⽤此结构蜗轮传动绿⾊齿轮和粉⾊蜗杆的轴线倾斜90°⾓。
蜗杆的头数为1,齿轮齿数为3。
输⼊端是蜗杆蠕⾍。
传动⽐为3。
这是⼀种⾃锁传动,传动⽐⼩。
齿轮不能作为输⼊。
输出旋转不平稳,因为齿轮齿廓设计不佳。
升降台1蓝⾊电机通过蜗杆传动使两个橙⾊轴反向旋转。
由于切线机构,固定在轴上的橙⾊曲柄可上下移动绿⾊⼯作台。
同时施加在桌⼦所有四条腿上的⼒使桌⼦容易移动。
升降台2蓝⾊电机通过蜗杆传动使三个黄⾊杠杆同步上下旋转。
杠杆通过紫⾊连杆上下移动绿⾊桌⼦。
后者对称布置,帮助桌⼦垂直移动,同时保持⽔平,尽管桌⼦没有任何垂直跑道。
三⽖⾃定⼼卡盘转动粉⾊蜗杆,通过绿⾊滑块和灰⾊块(齿轮和凹槽盘)径向移动三个蓝⾊钳⼝,以夹紧或释放⼯件(未显⽰)。
蜗杆传动的⾃锁特性有助于稳定夹紧⼯件。
再看⼀下⽰意图↓↓车床⽤半螺母轴螺母通过蓝⾊槽⾯凸轮与丝杠啮合,该机构⽤于转动螺纹。
⽴式钻床的⼯作台升降机构转动粉红⾊轴以升⾼或降低⼯作台。
由于粉红⾊的蜗杆⾃锁,重⼒不能使⼯作台向下移动。
⼯作台可以围绕机器杆转动。
调整后⽤绿⾊螺丝固定⼯作台。
蓝⾊齿轮是⼀种螺旋形齿轮,与斜齿的紫罗兰齿条啮合。
车削多头螺纹灰⾊⼯件有两个起始螺纹,⼀个是蓝⾊,另⼀个是粉红⾊。
先车削蓝⾊然后粉红⾊。
从蜗杆⼀端移动到另⼀端:拉动红⾊销钉,将⼯件旋转A度。
并释放销钉。
A= 360/NN:头数,这⾥N=2。
车床上⾯对庞⼤⼯件的装置⼯件固定在车床⼗字滑块上,黄⾊主体通过其带尾固定在车床主轴上。
粉红⾊蜗杆与床⾝有旋转关节。
紫⾊螺母蜗轮与蜗杆啮合,可以绕着⾝体的横轴和蜗杆旋转。
橙⾊⼗字螺钉与螺母蜗轮的内螺纹啮合,固定在蓝⾊滑块上,滑块上装有红⾊⼑具。
绿⾊换挡杆控制的青⾊离合器与蜗杆有滑动键连接。
棕⾊半离合器固定在车床底座上(静⽌)。
黄⾊半离合器固定在黄⾊齿轮上,接受车床进给齿轮箱的运动。
当车床主轴旋转时(未显⽰其传动系),红⾊⼑具沿着阿基⽶德螺线移动,以⾯向⼯件。
蜗轮蜗杆原理
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它利用蜗杆和蜗轮的啮合来实现动力传递和变速。
蜗杆是一种外形像螺旋的圆柱体,其表面有螺旋状的槽沟。
蜗轮则是一种圆盘状的零件,其边缘有螺旋状的齿轮。
蜗杆通过与蜗轮的啮合,使得蜗轮可以旋转,从而实现力的传递。
蜗杆蜗轮传动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当蜗杆旋转时,蜗杆的螺旋槽沟会与蜗轮的齿轮相啮合。
由于蜗杆的斜面角度较大,蜗杆旋转一周,蜗轮只能前进一定距离。
2. 蜗杆的啮合作用会使蜗轮产生一个垂直于齿轮面的力,这个力称为径向力。
径向力会将蜗轮固定在蜗杆上,防止其脱离。
3. 由于蜗杆螺旋槽沟的特殊形状,蜗轮在断面上的齿轮面会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轨迹,这使得蜗轮的齿轮面与蜗杆的啮合点不断改变,从而实现了连续的传动。
4. 蜗杆螺旋槽沟的形状也决定了蜗轮在传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由于蜗杆的斜面角度不变,蜗轮的速度会随着其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通常情况下,蜗轮的转速会降低,但输出转矩会增加。
5. 蜗轮的大小和蜗杆的螺旋槽沟数量决定了传动的速比。
一般来说,蜗轮的直径越大,传动速比越大。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比稳定、结构紧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变速器、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
但也需要注意,由于蜗轮与蜗杆的啮合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在高负
荷、高速应用时容易产生磨损和热量,需要注意润滑和冷却措施。
机械设计基础第12章蜗轮蜗杆蜗轮蜗杆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体积小、传动比大、传动平稳等特点,在机械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通用型的不可逆传动,典型的结构包括蜗轮和蜗杆两个部分。
蜗轮是一种螺旋状的齿轮,其齿面与蜗杆的蜗杆螺旋面相配合。
蜗杆是一种具有螺旋线形状的轴,其作为传动元件,通过旋转运动驱动蜗轮。
蜗轮齿与蜗杆螺旋线的位置关系使得蜗轮只能顺时针旋转,而无法逆时针旋转。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蜗轮蜗杆传动是一种不可逆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蜗杆的螺旋面与蜗轮的齿轮面的啮合来实现传动。
在传动过程中,蜗杆通过旋转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实现动力传递。
由于蜗杆的螺旋面与蜗轮的齿轮面接触面积小,所以传动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传动效率,降低摩擦损失,需要在蜗轮齿面和蜗杆螺旋面之间添加润滑油。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很高的传动比,可达到1:40以上,因此在机械设备中常常使用蜗轮蜗杆传动来实现大速比的传动。
例如在起重机构中,通常采用蜗轮蜗杆传动来提高起重高度。
此外,蜗轮蜗杆传动还可以实现两个轴的不同速度传动,例如在机械车床中使用蜗轮蜗杆传动来实现工件的不同转速。
在机械设计中,蜗轮蜗杆传动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传动比、工作环境要求等参数。
首先需要确定传动比,在确定传动比的同时要考虑传动效率和传动正反转的能力。
其次,需要根据工作环境来选择蜗杆和蜗轮的材料,以提高传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还需要注意蜗杆和蜗轮的几何尺寸和配合精度,以保证传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强度校核、轴承选择等工作,以确保传动的安全可靠。
总之,蜗轮蜗杆传动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特点是传动比大、传动平稳,适用于需要大速比、不可逆传动的场合。
在设计蜗轮蜗杆传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传动比、材料、尺寸、配合精度等参数,以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蜗杆传动组成
蜗杆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由蜗轮和蜗杆组成。
蜗轮是一种齿轮,它的外部为蜗杆开设了特殊的齿槽。
蜗杆则是一种螺旋形的圆柱体,其外表面具有与蜗轮齿槽相匹配的螺旋槽。
当蜗杆与蜗轮配合时,通过旋转蜗杆来实现传动。
蜗杆传动具有许多优点,如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和传动平稳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设备中,如起重机械、注塑机、旋转搅拌设备等。
蜗杆传动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蜗轮:蜗轮是由一种特殊齿形的圆盘构成,其齿槽与蜗杆的螺旋槽相匹配,用于传递动力。
蜗轮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经过热处理和加工得到精确的齿形。
3.轴承:轴承用于支撑蜗轮和蜗杆,减少摩擦和磨损。
通常,需要使用球轴承或滚子轴承来承受传动中产生的径向和轴向负载。
4.壳体:壳体是蜗杆传动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蜗轮和蜗杆,并起到密封和保护内部零部件的作用。
通常由铸铁或铸钢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5.润滑装置:润滑装置用于给蜗轮传动提供润滑剂,减少摩擦和磨损。
常见的润滑方式包括油浸润滑和油脂润滑。
以上是蜗杆传动组成的基本元素,通过它们的配合工作,蜗杆传动可以实现动力传递和机械运动的转换。
它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广泛,为各种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蜗轮蜗杆的原理及应用蜗轮蜗杆是一种常见的齿轮传动机构,由蜗杆和与之配合的蜗轮组成。
蜗杆是一种螺旋形的圆柱,蜗轮是一种齿轮,其齿数与蜗杆的螺旋线数相对应。
蜗杆与蜗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螺旋斜面实现传动,具有较大的传动比和较小的体积。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蜗杆转动时,螺旋形的蜗杆将驱动蜗轮旋转,同时利用螺旋线的斜面,将转动力矩转化为垂直传动力,使得蜗轮相对于蜗杆的转动角度较小。
由于蜗杆的螺旋角度很小,而蜗轮齿数较多,所以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具有较大的传动比。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应用广泛,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1. 工程机械领域: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常用于工程机械中,如起重机、挖掘机、翻斗车等。
由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具有较大的传动比,可以实现较大的减速比,从而提高工程机械的扭矩输出,并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电动门窗和升降平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通常作为电动门窗和升降平台的驱动装置,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可以实现门窗和平台的平稳升降动作,具有稳定性好、传动平稳、噪音小等优点。
3. 舞台机械和剧院设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舞台机械和剧院设备中,如舞台升降机、旋转舞台等。
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可以控制舞台的上升、下降和旋转,实现舞台装置的精准控制和平稳运动。
4. 自动化生产线: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常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如输送机、搅拌机、包装机等。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具有传动比大,可靠性高,适应大负载和高速运动的特点,能够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要求。
5. 可调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还可以用于可调传动装置中,如变速器、差速器等。
通过改变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可以实现对传动装置的转速、扭矩等参数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总结起来,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是一种常见的齿轮传动装置,具有传动比大、紧凑、结构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应用范围包括工程机械、电动门窗、升降平台、舞台机械和剧院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可调传动装置等。
蜗轮蜗杆的工作原理
蜗轮蜗杆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它由一个带有螺旋线的蜗杆和与之啮合的蜗轮组成。
蜗轮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传动方式:蜗轮蜗杆传动采用摩擦传动方式,通过蜗杆的转动带动蜗轮旋转,并将动力传递到其他装置上。
2. 原理:蜗轮蜗杆传动基于蜗轮和蜗杆的啮合关系,其中蜗杆是一个螺旋线状结构,而蜗轮则是一个带有斜齿的齿轮。
3. 进行传动:当蜗杆转动时,由于其螺旋线的形状,会使蜗轮产生自锁现象。
这意味着即使取消外界施加在蜗轮上的转动力矩,蜗轮也能保持其位置,防止自身的转动。
4. 负载传递:蜗杆的旋转将动力传递给蜗轮,通过蜗轮的齿轮传动,将转动力矩转移到与之连接的设备或机械装置上。
5. 劣势:由于自锁现象的存在,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较大的传动比和较高的效率,但传动效率相对较低,摩擦损耗较大。
因此,蜗轮蜗杆传动通常在低速高扭矩的应用中使用。
总结:蜗轮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摩擦传动的方式,利用蜗杆的螺旋线状结构产生自锁现象,将旋转力矩传递给蜗轮,并将转动力矩传递给其他设备或机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