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小儿乳糜胸的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患者食道中下段鳞癌术后次日行 " 能全力 '' 肠内营养后出现胸腔闭式引流液为牛奶样 , 量约 200 诊疗为乳糜漏 . 立刻禁食 , 肠外营养 ! 请问应禁食多久 , 怎样判断能够拔胸管自己工作后第一次在临床上碰到,请各位指点 !!!!患者应试虑胸导管瘘的可能。
出现乳糜胸,如:1。
术后初期 >1200ml/d, 或术后一周内累计 >3500ml者:2。
凶险型者;3。
年纪大,营养差,即便胸引流量<500ml/d ,能耐受手术者;4。
乳糜胸患者出现严重脱水。
电解质杂乱,居心累气促血压降落尿量显然减少,能耐受手术者。
则应手术治疗。
但当前患者引流量为200ml/d ,可考虑守旧治疗:1。
连续胸腔闭式引流;2。
营养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杂乱,禁食,完整胃肠外营养;3。
胸膜粘连治疗。
最好无乳糜液时拔胸管,至于禁食多久国内有不一样见解。
考虑胸导管医缘性损害 . 应采纳踊跃的治疗举措 . 不知术后胸引量是多少 , 如超出1000ml, 则主张初期手术治疗 , 于 8-10 胸椎处结扎胸导管管骨干 . 如延迟手术机遇则风险很高 , 死亡率 50%以上 . 如低于 1000ml 可禁食 , 营养支持察看治疗 . 也爽口服亚甲篮察看胸引的颜色每天 200ml 的乳米不重要 , 是过早用能全力之故 , 胸导官骨干未损害 , 禁食二三天即可 . 若每天引流量过 1000ml, 需进胸行胸导管结扎 .术后次日,“能全力”肠内营养后出现牛奶样引流液200 毫升。
乳糜胸诊疗明确。
不知道不肠内营养胸液每天有多少每天800 毫升以下,而且有渐渐减少的趋势,多可守旧治疗成功。
主假如充足的负压引流,保证肺充足扩充,提早形成粘连,闭合胸导管的漏口。
也可胸内注射粘连剂,如滑石粉,四环素粉等。
在禁食后胸管没有引流液一周左右,拍胸片看肺扩充程度及有无液体包裹,假如正常可试着清流——流质饮食。
进食 3 天后可拔掉胸管。
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方法整理和分析2例先天性乳糜胸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2例患儿生后即予胸腔穿刺抽液,予诊断性喂养,穿刺液为乳糜液确诊,均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
结果2例患儿患儿均痊愈。
结论①先天性乳糜胸,可予喂养,通过积液性质确诊;②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
标签:新生儿;乳糜胸;先天;治疗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是新生儿时期比较罕见疾病,但却是是新生儿期胸腔积液致呼吸窘迫最常见原因[1]。
发病率为出生婴儿中的1/1000~1/2000[2]。
该病可引起严重的呼吸、营养和免疫障碍,病死率曾高达20%~50%。
现将2013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2例新生儿先天性双侧乳糜胸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例1:患儿,男,1h,窒息复苏后1h,考虑”先天性乳糜胸”收住院。
患儿系第1胎第1产,母孕36wB超发现胎儿左侧胸腔积液,心脏向右侧移位。
孕(38+5)wB超示胎儿双侧胸腔积液,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剖宫产娩出,apgar评分1min3分,5min2分,予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床边B超引导下行左侧胸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血浆样液体约250ml,10min评分8分。
入院时查体:T36.1℃,P:120次/min,Wt:4.15kg,气管插管中,足月儿貌,神志清,反应差,哭声无,全身皮肤苍白,全身重度水肿,前囟平软,约1cm,无口吐泡沫,口周青紫,颈软,两肺呼吸音弱,可及粗湿罗音,心腹部(-),四肢肌张力弱,原始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总蛋白45.60 g/L,白蛋白29.80 g/L,谷丙转氨酶8.2 U/L,谷草转氨酶30.0 U/L。
胸水常规(生后第1d):黄色,微混,白细胞2300/μL,单核90 %,多核10 %,李凡他试验阳性。
胸水生化(生后第1d):总蛋白34.20g/L,乳酸脱氢酶147U/L,腺苷脱氨酶3.70U/L。
20例小儿乳糜胸的治疗分析小儿乳糜胸是一种少见病,病因多为淋巴系统损伤及发育异常,我院21年收治20例,年龄45天~11岁;男14例,女6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双侧3例。
20例中自发性10例,手术损伤5例(动脉导管结扎3例、淋巴管瘤切除1例、食管囊肿切除1例),外伤5例(摔伤2例、车祸1例、脊柱过伸2例)。
20例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4例。
非手术治疗是在胸腔闭式引流同时给予:①低脂饮食4例;②全静脉营养2例;③胸腔注药2例;④激素治疗1例。
手术治疗包括胸导管结扎4例,胸导管结扎加胸膜腔闭锁10例。
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结果提示手术是治疗乳糜胸快速、有效方式,尤其对损伤性,分析低脂饮食和全静脉营养两种非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提示两者预后无显著差异。
本组20例,平均随访5.6年,5例无合并症的自发性乳糜胸预后良好,有合并症的5例自发性乳糜胸治疗困难,随访2例死亡,2例重残。
讨论:胸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肠道吸收的脂肪。
动、植物油中多含15个以上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被肠道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质网中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入细胞间液,扩散入淋巴。
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在肠上皮细胞中不再合成,直接入门静脉,不入淋巴。
故乳糜胸非手术治疗包括无脂及富含中链甘油三酯饮食,或全静脉营养。
并行胸腔闭式引流使脏壁层胸膜贴紧后粘连,消灭胸膜腔间隙。
如3周引流量降至约100ml/d,可每周两次向引流管内注高张糖、四环素、平阳霉素、去炎舒松A等,并夹管1~3天,若胸引量少至30ml/d即可拔管。
本组3例注药治愈。
糖皮质激素治疗乳糜胸国外已有报道,机理目前不十分清楚,但糖皮质激素通过肝外蛋白降解率减少组织的蛋白含量使游离氨基酸增加,肝合成更多血浆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使液体从肠间隙进到血管中,降低淋巴液生成。
本组2例经强的松治疗积液消失。
一般认为手术适应证为非手术治疗3周,引流>100ml/d、或治疗中出现代谢障碍。
胸外科手术后乳糜胸的治疗乳糜胸是指在胸腔腔隙中积聚较多乳糜(乳脂质和淋巴液混合物)的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乳糜胸是由于胸腔淋巴通道阻塞或破裂引起的。
乳糜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胸外科手术后的淋巴引流障碍、胸腔淋巴结恶性肿瘤、淋巴瘤等。
手术是治疗乳糜胸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手术后的乳糜胸治疗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治疗方法,供参考。
1. 内科保守治疗:对于乳糜胸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可以先尝试内科保守治疗。
这包括控制患者体重,减少胸腔内压力,避免运动和剧烈活动。
此外,可以采用胸腔引流的方法,通过管道将胸腔内的乳糜引流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对于乳糜胸的根本治疗效果有限。
2. 药物治疗:对于由淋巴引流障碍引起的乳糜胸,使用某些药物可以增加淋巴液的排出,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如胸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可以促进淋巴液的排出,减少乳糜胸的积聚。
此外,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如化疗药物用于淋巴结恶性肿瘤引起的乳糜胸。
3.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乳糜胸病例,特别是由于胸外科手术引起的乳糜胸,外科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矫正原发病所致的淋巴引流障碍,如手术清除肿瘤,修复或重建淋巴通道等;另外一种是将积聚在胸腔中的乳糜进行抽吸或引流,以减少胸腔内的积液。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性手术、胸腔镜手术以及胸腔镜辅助手术等。
手术后还需要进行相关护理和康复训练。
术后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同时要注意术后身体的休息和恢复。
综上所述,乳糜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
对于乳糜胸患者来说,及早治疗和积极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治疗及时、准确,同时进行恰当的康复训练,才能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乳糜胸的治疗还可以辅助使用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乳糜胸治疗29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糜胸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教训。
方法:对29例乳糜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腔内注射粘连剂或开胸手术分段结扎胸导管。
结果:治愈24例,死亡5例。
结论:对乳糜胸应早期诊断,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乳糜胸诊断治疗资料与方法1980~2008年乳糜胸患者29例,其中食管癌术后乳糜胸28例(3例为双侧乳糜胸),食管癌晚期并自发性乳糜胸1例。
男21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3岁。
诊断:①本组除食管癌晚期自发性乳糜胸1例外,均有开胸食管癌手术史;②部分患者有胸闷、呼吸困难;③胸部X线片示: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④胸腔闭式引流量每日超过600ml,呈淡红色或淡黄色,可持续多日;⑤胸腔积液常规检查淋巴细胞占>55%,苏丹Ⅲ染色见脂肪球。
治疗:①非手术治疗:本组21例均经持续胸腔闭式引流3天以上,胸腔引流量每日600~1000ml,同时给予禁食,静脉补充50%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及电解质,同时胸腔内注射粘连剂。
方法为5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或红霉素针剂1~2g,加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沿胸腔引流管胸腔注入后夹闭胸腔引流管2~4小时。
胸腔灌注后,应嘱患者变换体位,使粘连剂在胸腔内充分接触胸导管破损处,可重复胸腔灌注。
②手术治疗:本组行胸导管分段结扎手术21例:其中8例为确诊乳糜胸当天或第2天因24小时胸引量在1000ml以上即行手术治疗,13例为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灌注粘连剂3~7天,胸引量无明显减少,改行手术治疗。
③手术方法: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手术18例均采用左开胸沿原手术切口进胸,术前1小时口服或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注入纯牛奶100ml,术中探查找到胸导管或侧支破口处,沿该处上下各以10号丝线分别结扎2道,确切止血后,观察10分钟,胸腔内无乳糜液漏出,放置胸腔引流管后依次关胸,手术结束。
2021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断治疗进展(全文)新生儿乳糜胸(neonatal chylothorax)是由于胸导管或胸腔内大淋巴管破裂、阻塞导致淋巴液即乳糜液在胸腔异常积聚,引起严重呼吸、营养及免疫障碍的一种疾病,常继发于非免疫性胎儿水肿[1],是新生儿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之一,较罕见,首例报道于1917年。
Bialkowski等[2]研究显示,该病发病率约为1/24 000,病死率高达20%~50%。
本病患儿多有羊水过多病史,出生时多出现重度窒息,临床症状常发生在生后24 h内,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窘迫症状及胸腔积液症状,早产儿多伴有头皮、颈部、四肢和胸壁等局部或全身水肿,部分患儿存在腹水、心包积液等表现。
治疗不及时易发生感染、血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患儿伴有肺功能发育不全。
肺功能发育不全和感染是乳糜胸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可导致进一步治疗困难[3,4]。
新生儿乳糜胸常见于足月儿,近年来早产儿报道也不断增多。
一、诊断1.诊断标准:胎儿时期宫内超声检查如果观察到单侧或双侧的胸腔积液即可高度怀疑乳糜胸,出生后主要以胸部X线及胸腔超声检查诊断。
确诊需宫内或宫外穿刺液符合典型乳糜液特点:乳糜液多为黄色且清亮液体,无味,如高脂饮食乳糜液量多且为白色混浊液体,乳糜液比重 1.012~1.025,所含蛋白质和电解质与血浆相似,甘油三酯水平高,胆固醇水平较低,白细胞计数(6.0~8.0)×109/L,淋巴细胞>90%。
高比例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在确定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3]。
Al-Tawil等[5]定义先天性乳糜胸应符合以下标准:(1)出现症状时日龄<28 d;(2)入院时年龄<2个月;(3)存在胸腔积液;(4)胸水特点为培养无细菌生长,淋巴细胞≥80%,或甘油三酯水平>1.24 mmol/L和(或)外观呈牛奶样。
2.病因诊断:不同病因可直接影响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新生儿乳糜胸10例临床分析黄㊀英,朱㊀炜,庄德义(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福建厦门361006)摘要:目的㊀探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临床疗效.方法㊀对厦门市儿童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儿均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结果㊀10例乳糜胸患儿均治愈,无手术及死亡病例,生长抑素使用时间7~14d,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第1天胸腔积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引流量继续减少,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闭式引流在应用生长抑素后第7 14天拔除,复查肺部超声未见胸腔积液.B超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㊀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治疗新生儿乳糜胸,避免长期胸腔闭式引流及手术治疗.关键词:新生儿;乳糜胸;生长抑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19)11-0043-02D O I:10.13764/j.c n k i.l c s y.2019.11.019A d j u v a n t T h e r a p y o fN e o n a t a l C h y l o t h o r a xw i t hS o m a t o s t a t i n:aC l i n i c a lA n a l y s i s o f10C a s e sH U A N GY i n g,Z H U W e i,Z H U A N GD eGy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o n a t o l o g y,X i a m e n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X i a m e n361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s o m a t o s t a t i na sa d j u v a n t t h e r a p y f o r n e o n a t a l c h y l o t h o r a x.M e t h o d s㊀C l i n i c a ld a t ao f10c a s e so fn e o n a t a l c h y l o t h o r a x w h o w e r e t r e a t e d i nX i a m e n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 b e t w e e n M a y2015a n d M a r c h2019w e r ea n a l y z e dr e t r oG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s ec h i l d r e n w e r ei n t r a v e n o u s l yg i v e ns o m a t o s t a t i no nt h eb a s i so fc o n s e r v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R e s u l t s㊀A l l c h i l d r e nw e r e c u r e d,a n dn o c h i l d r e nu n d e r w e n t o p e r a t i o no r d i e d.T h e s oGm a t o s t a t i nw a s g i v e n f o r7G14d a y s.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a t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t h ea m o u n t o f p l e u r a l e f f u s i o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o nt h ef i r s td a y o fs o m a t o s t a t i nt r e a t m e n t(P<0.05).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a tm e a s u r e do n t h e f i r s t d a y o f t r e a t m e n t,t h e d r a i n a g e v o l u m em a r k e d l y d e c r e a s e do n t h e t h i r dd a y o f t r e a t m e n t(P<0.05).C l o s e dGc h e s t d r a i n a g ew a s r e m o v e d7G14d a y s a f t e r s o m a t o s t aGt i n,a n d p u l m o n a r y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s h o w e dn o p l e u r a l e f f u s i o n.N or e c u r r e n c ew a s f o u n db y BGm o d eu l t r a s o u n dd u r i n g12m o n t h so f f o l l o wGu p.C o n c l u s i o n㊀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s o m a t o s t a t i n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t r e a t n e o n a t a l c h y l o t h o r a x a n d a v o i d l o n gGt e r m c l o s e dGc h e s t d r a i n a g e a n d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K E Y W O R D S:n e o n a t e;c h y l o t h o r a x;s o m a t o s t a t i n;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㊀㊀新生儿乳糜胸是由于胸导管或胸腔内大淋巴管破裂㊁阻塞导致淋巴液即乳糜液在胸腔内异常积聚,引起严重呼吸㊁营养㊁免疫障碍的一种疾病,是新生儿胸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本病较罕见,发病率约为1/24000,病死率高达20%~50%[1].近年来,不少研究均证实生长抑素对于胸水吸收及症状缓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G3].厦门市儿童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10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均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疗效.收稿日期:2019G09G09作者简介:黄英(1970 ),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新生儿急救的临床研究.1㊀临床资料1.1㊀一般资料10例新生儿乳糜胸患儿,均符合新生儿乳糜胸诊断标准[4G5].其中男6例,女4例;足月儿6例,早产儿4例;胎龄(36.6ʃ1.5)周,入院日龄(6.1ʃ4.9)d,出生体质量(2204.3ʃ361.5)g;产前B超明确胸腔积液6例,出生后B超诊断4例;双侧积液2例,右侧积液4例,左侧积液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例,合并全身水肿1例,合并中心静脉置管1例,巨细胞病毒检测阳性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1例.1.2㊀治疗方法1.2.1㊀保守治疗本组10例患儿,给予机械通气2例;胸腔穿刺<5次8例,5~10次2例;胸腔闭式引流4例.营养支持:入院后予禁食㊁全胃肠外营养;乳糜液停止漏出后予低脂㊁高蛋白㊁高热卡㊁富含中链三酰甘油(M C T)配方奶喂养;间断输血浆及白蛋白.1.2.2㊀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本组10例患儿,均在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后,给予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3~6μg k g-1 h-1+生理盐水48m L,持续24h泵入,观察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肺复张等情况,维持5~7d,若引流量明显减少,开始进食,同时生长抑素减量,进食足量后胸腔积液无增加,则停用生长抑素.同时注意观察生长抑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血压异常㊁血糖波动㊁肝肾功能损伤㊁腹泻等.1.3㊀预后所有患儿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㊁3天引流量分别为(189.5ʃ60.2)㊁(93.8ʃ55.9)㊁(50.3ʃ46.1)m L;经统计学t检验,治疗后第1㊁3天引流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引流量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闭式引流在应用生长抑素后第7 14天拔除,胸腔积液消失时间(10.2ʃ4.3)d,开奶时间(8.5ʃ3.1)d,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血压异常㊁血糖波动㊁肝肾功能损伤㊁腹泻等不良反应.10例患儿出院时全肠内营养,复查肺部超声未见胸腔积液,治愈出院.出院后定期1~2个月复诊至生后12个月,随访胸部超声未见明显胸腔积液,病情无反复,生长指标同正常同龄儿相仿.2㊀讨论㊀㊀新生儿乳糜胸是新生儿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先天性乳糜胸系胸导管发育异常或狭窄梗阻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淋巴液漏出[6].出生时牵拉产伤㊁中心静脉置管㊁胸腔手术等是获得性乳糜胸的主要原因[6].本研究中的乳糜胸病因与染色体异常㊁先天性心脏病㊁病毒感染㊁中心静脉置管等有关.生长抑素是一种长效的天然生长抑素类似物制剂,可抑制5G羟色胺㊁胃泌素㊁血管活性肠肽㊁肠促胰液素㊁胃动素及胰多肽的释放,引起血管收缩㊁减少淋巴液的产生㊁回流及肠吸收,使胸导管漏口愈合[7].新生儿乳糜胸治疗通常采用早期呼吸支持,需要机械通气;利用X线及胸部超声明确胸腔积液后予胸腔穿刺,少量及中等量积液时需要反复穿刺;中等量及大量积液时予中心静脉导管(12GG14G)胸腔闭式引流.同时予禁食,静脉营养及输血浆及白蛋白支持治疗.少数病例经上述处理后好转,但大多数病例通常经历1~2个月的禁食㊁引流后建议家属采用外科治疗.有报道采用红霉素胸腔内注入封闭胸腔的方法,但效果不佳[8].在反复穿刺及引流后导致低蛋白血症及继发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同时长期的治疗效果不佳常常导致家属放弃治疗.本研究10例患儿均在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结果显示,10例乳糜胸患儿均治愈,无手术及死亡病例,胸腔闭式引流在应用生长抑素后第7 14天拔除,复查肺部超声未见胸腔积液,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且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新生儿乳糜胸效果确切,可避免长期胸腔闭式引流及手术治疗,建议作为新生儿乳糜胸首选的治疗用药.参考文献:[1]㊀B I A L K OW S K IA,P O E T SCF,F R A N Z A R.C o n g e n i t a l c h yGl o t h o r a x:a p r o s p e c t i v e n a t i o n w i d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 i nG e r m a n y[J].A r c hD i sC h i l dF e t a lN e o n a t a l E d,2015,100(2):F169GF172.[2]㊀N OWA K OW S K A D,G A JZ,G R Z E S I A K M,e ta l.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f e t a l b i l a t e r a l p r i m a r y c h y l o t h o r a xGGr e p o r to f t h e t w o c a s e s[J].G i n e k o l P o l,2014,85(9):708G712.[3]㊀饶效,唐志苗,周志有.生长抑素在肺癌术后乳糜胸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9,24(2):115G116.[4]㊀肖梅,叶鸿靖,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1G412.[5]㊀A LT AW I LK,A HM E DG,A IH A T HA L M,e t a l.C o n g e n i t a lc h y l o t h o r a x[J].A m P e r i n a t o l,2000,17(3):121G126.[6]㊀王斯瑶.30例新生儿乳糜胸(腹)临床分析[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9.[7]㊀袁芳.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8):95G97.[8]㊀付雪梅,巨容.新生儿乳糜胸的诊治策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40G1042.(责任编辑:况荣华)。
20例小儿乳糜胸的治疗分析
小儿乳糜胸是一种少见病,病因多为淋巴系统损伤及发育异常,我院21年收治20例,年龄45天~11岁;男14例,女6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双侧3例。
20例中自发性10例,手术损伤5例(动脉导管结扎3例、淋巴管瘤切除1例、食管囊肿切除1例),外伤5例(摔伤2例、车祸1例、脊柱过伸2例)。
20例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4例。
非手术治疗是在胸腔闭式引流同时给予:①低脂饮食4例;②全静脉营养2例;③胸腔注药2例;④激素治疗1例。
手术治疗包括胸导管结扎4例,胸导管结扎加胸膜腔闭锁10例。
比较各种治疗方式,结果提示手术是治疗乳糜胸快速、有效方式,尤其对损伤性,分析低脂饮食和全静脉营养两种非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提示两者预后无显著差异。
本组20例,平均随访5.6年,5例无合并症的自发性乳糜胸预后良好,有合并症的5例自发性乳糜胸治疗困难,随访2例死亡,2例重残。
讨论:胸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肠道吸收的脂肪。
动、植物油中多含15个以上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被肠道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质网中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入细胞间液,扩散入淋巴。
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在肠上皮细胞中不再合成,直接入门静脉,不入淋巴。
故乳糜胸非手术治疗包括无脂及富含中链甘油三酯饮食,或全静脉营养。
并行胸腔闭式引流使脏壁层胸膜贴紧后粘连,消灭胸膜腔间隙。
如3周引流量降至约100ml/d,可每周两次向引流管内注高张糖、四环素、平阳霉素、去炎舒松A等,并夹管1~3天,若胸引量少至
30ml/d即可拔管。
本组3例注药治愈。
糖皮质激素治疗乳糜胸国外已有报道,机理目前不十分清楚,但糖皮质激素通过肝外蛋白降解率减少组织的蛋白含量使游离氨基酸增加,肝合成更多血浆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使液体从肠间隙进到血管中,降低淋巴液生成。
本组2例经强的松治疗积液消失。
一般认为手术适应证为非手术治疗3周,引流>100ml/d、或治疗中出现代谢障碍。
我们主张非手术治疗可缩至7~10天,引流>100ml/d,未出现代谢异常也考虑手术,尤其对损伤性乳糜胸。
因为①小儿大量乳糜液丢失易导致免疫、代谢障碍。
②手术治愈率提高,损伤小及术后并发症低。
③非手术治疗需费用约为手术的3~5倍。
入路:单侧患侧入胸,双侧右侧入胸。
辨认瘘口可术前服黄油、胃管注亲酯染料、皮下注射伊文氏兰或淋巴管造影等。
但效果均难肯定。
只要熟悉解剖关系均能找到瘘口及胸导管。
术中显露主动脉裂孔上
2cm,椎前不同平面缝或结扎2~3道。
并行胸膜腔闭锁术:在渗漏处局部注入平阳霉素等,并用纱布摩擦壁层及脏层胸膜表面,使肺与胸壁形成粘连。
14例手术12例成功,2例失败,1例激素治疗、1例引流管内注药,乳糜液消失。
认为胸导管结扎加胸膜腔闭锁术比单纯胸导管结扎更安全、可靠,因为乳糜胸本身多为淋巴系统发育异常,单扎胸导管可能漏掉其解剖变异造成的淋巴渗
漏。
国外报道乳糜胸合并Noonan综合征、骨淋巴管瘤、成神经细胞瘤、21-三体综合征、12q三体综合征、乳糜腹、乳糜心包、白血病、丝虫病等,本组5
例有合并症,其中例1合并缩窄性心包炎心功能不全,手术无效改激素治疗,乳糜胸消失,出院3个月死于心衰。
例2合并神经-皮肤综合征,低脂饮食加胸腔闭式引流2个月无效改激素治疗,乳糜胸消失,但患儿频繁抽搐,治疗好转,出院7个月死亡,死因不详。
例3合并骨淋巴管瘤,先行左胸导管结扎无效,又行右胸导管结扎,乳糜胸消失,但因骨淋巴管瘤,9根肋骨、4节胸椎受累,脊柱侧弯。
例4合并骨淋巴管瘤,低脂饮食加胸腔闭式引流6周无效,手术后治愈,但因骨淋巴管瘤侵袭肋骨、椎体破坏,脊柱后突,术后6年双下肢不全瘫。
例5合并乳糜腹,非手术治疗后1年半复发,再手术无效,改胸腔内注药治愈。
所以我们认为乳糜胸及时诊断,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但有合并症的乳糜胸治疗困难,预后欠佳,应提高对合并症的认识,加强治疗。
作者单位: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收稿:1997-03-05 修回:199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