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末复习2015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远古人类(P3)1杂的﹑高级的生物,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前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3、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旧石器”“旧石器时代”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f、生活方式(谋生手段):采集和狩猎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中华民族的祖先1、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2、在古代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3、炎帝、黄帝与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形成时间:相传距今5000年前(1)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地点:涿鹿(涿鹿之战)。
(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禅让的含义: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
2、大禹治水:尧派鲧,鲧用“堵”的方法但失败。
舜派禹,禹用“疏”的办法成功,人们赞颂禹的治水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3、禅让制的结束:禹的儿子启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4、上古三代:夏、商、周,约起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历时约1300多年。
5、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甲骨文)6、周的分封制:①目的: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分封制的概念: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的制度,历史上也称为“授民授疆土”。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1.106°14′24″= °。
2. 已知 ,按此规律 = 。
3.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画有如图a 所示的粗线,图b 是其展开图的示意图,但只在A 面上有粗线,那么将图a 中剩余两个面中的粗线画入图b 中,画法正确的是( )4.一家三口人(父亲、母亲、女儿)准备参加旅游团外出旅游,甲旅行社告知“父母全票,女儿半价优惠”, 乙旅行社告知家庭可按团体票计价,即每人均按全价54收费。
若这两家旅行社每人原价相同,那么优惠 条件是( ) A .甲比乙更优惠B .乙比甲更优惠C .甲与乙相同D .与原价有关5.])3(2[)325.0(134---⨯--- 解方程:52221+-=--y y y6、探索规律(6分)22.①如图(1)直线l 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②如图(2)直线l 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 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 条线段。
③如图(3)直线上有n 个点,则图中有 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 条线段。
④应用③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某校七年级共有6个班进行足球比赛,准备进行循环赛(即每两队之间赛一场),预计全部赛完共需 场比赛。
7.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到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有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例如:1、2、3、4,可做运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1+2+3)应视为相同方法)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式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解:(1)(2)(3)8.2004年4月,我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假设空调快速列车的平均速度提速后比提速前提高了44千米/时,提速前的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行驶区间车次起始时刻到站时刻历时全程里程A地—B地K120 2:00 6:00 4小时264千米请你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填写提速后的列车时刻表,并写出计算过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基本平面图形: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1.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2.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者直线AB3.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如射线l,射线AB4.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线段AB角的表示: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易错点)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定理、公理: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2)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线段的中点:∵M是线段AB的中点1AB∴AM=BM=21、在直线l上取两点A、B,使AB=10cm,再在直线l上取一点 C,使AC=2cm,若点M是线段BC的中点,则BM等于( )A. 4cmB. 4cm或6cmC. 6cmD. 6cm或5cm例2、如图,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1)如果AC=8cm,BC=6cm,求MN的长(2)如果AB=10,求线段MN的长例3、已知两条线段的差是10 cm,这两条线段的比是2∶3, 求这两条线段的长.角平分线:例1、已知∠AOB=60 °,OC是一条射线,且∠AOC=60 °, 则∠BOC=_______.例2、如图,已知O是直线AB上的点, 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
(1)若∠AOC =600 ,求∠DOE 的度数.(2)若∠AOC 度数不确定,求∠DOE 的度数确定吗?为什么?角度计算:1、度分秒的换算。
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试卷精选
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试卷精选
》》》初一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试卷(2015年最新)
》》》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试题(2015-2016学年)
》》》2015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试卷(参考)
》》》2015-2016学年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卷
》》》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试题
》》》初一年级地理期末复习试题(秋季学期)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期末考试就要来临了,如何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呢?做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就是为大家准备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试卷,希望对大家有用,会及时奉上初中生期末考试卷及期末考试复习相关内容,请大家及时锁定!。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2),2(,)2(,222------中,负数的个数是( )A. l 个B. 2个C. 3个D. 4个2.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2--和2B. )(和3)3(+--+C. 221-和 D. ()55----和 3一个多项式加上,3332322y x x xy y x --得则这个多项式是:A. x 3+3xy 2B. x 3-3xy 2C. x 3-6x 2y+3xy 2D. x 3-6x 2y-3x 2y4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少10°,则这个角是( )A .80°B .48°C .84°D .40°5.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服装仍可获利15元,则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价是( )A .140元B .135元C .125元D .120元6如图,小明将自己用的一副三角板摆成如图形状,如果∠AOB=155°,那么∠COD 等于( )A .15°B .25°C .35°D .45°二 填空7绝对值不小于1而小于3的整数的和为______;8若5=x ,3=y ,且xy >0,则=+y x _____________. 9=+--n m xy y x m n 是同类项,则与若213213 ______; 10()的值是的解,则是方程若k x k x k x 5243=--+-=______;11如果线段AB=5cm ,BC=4cm ,且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_____________. 12若方程2x=-6和方程3(x-a)=7的解相同,则a=________.13甲乙两船航行于A 、B 两地之间,甲船由A 到B 的航速为35千米/时,乙船由B 到A 的航速为25千米/时,若甲船先航行2小时,两船在距B 地120千米处相遇。
2015年12月26日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14秋•武功县期末)某车间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来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了12小时不但完成任务,而且还多生产60件,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则所列方程为()A.13x=12(x+10)+60 B.12(x+10)=13x+60C.D.二.填空题(共5小题)2.(2014秋•琼海期末)计算:①33°52′+21°54′=;②36°27′×3=.3.(2014秋•莲湖区校级期末)若x2+3x﹣5的值为7,则3x2+9x﹣2的值为.4.(2014秋•开江县期末)点O在直线AB上,点A1,A2,A3,…在射线OA上,点B1,B2,B3,…在射线OB上,图中的每一个实线段和虚线段的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一个动点M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沿着实线段和以点O为圆心的半圆匀速运动,即从O→A1→B1→B2→A2…按此规律,则动点M到达A10点处所需时间为秒.(结果保留π)5.(2014秋•铜陵期末)代数式2x2﹣4x﹣5的值为6,则的值为.6.(2014秋•微山县期末)若方程﹣x2k﹣3+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三.解答题(共20小题)7.(2014秋•琼海期末)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000张票,筹出票款6920元,且每张成人票8元,学生票5元.(1)问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2)若票价不变,仍售出1000张票,所得的票款可能是7290元吗,为什么?8.(2014秋•琼海期末)如图,OD平分∠BOC,OE平分∠AOC.若∠BOC=70°,∠AOC=50°.(1)求出∠AOB及其补角的度数;(2)请求出∠DOC和∠AOE的度数,并判断∠DOE与∠AOB是否互补,并说明理由.9.(2014秋•琼海期末)若方程3(x﹣1)+8=x+3与方程的解相同,求k的值.10.(2014秋•琼海期末)解一元一次方程(1)7x+6=16﹣3x (2)﹣=1.11.(2014秋•琼海期末)计算(1)(2).12.(2015秋•乌鲁木齐校级期中)先化简,再求值:a+(a﹣2b﹣6)﹣2(﹣2b+a),其中a=﹣4,b=﹣2.13.(2015秋•乌鲁木齐校级期中)(1)(﹣4)﹣(+13)+(﹣5)﹣(﹣9)(2)﹣22+|5﹣8|+24÷(﹣3)×(3)8m2﹣[4m2﹣2m﹣(2m2﹣5m)](4)7ab﹣3(a2﹣2ab)﹣5(4ab﹣a2)14.(2014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某校有住宿生若干人,若每间宿舍住9人,则有5人无处住,若每间宿舍增加1人,则还空35张床位,求共有多少间宿舍?有多少住宿生?15.(2014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解方程:.16.(2014秋•巩留县校级期末)计算:(1)25.7+(﹣7.3)+(﹣13.7)+7.3 (2)(3)(﹣2)2×5﹣(﹣2)3÷4 (4)(9x2﹣3+2x)+(﹣x﹣5+2x2)17.(2014秋•铜陵期末)计算题(1);(2).18.(2014秋•武功县期末)解下列方程(1)4﹣4(x﹣3)=2(9﹣x);(2).19.(2014秋•黔东南州期末)(1)|﹣|÷()﹣;(2)﹣12012÷5×(3)48×(﹣)﹣(﹣48)÷(﹣8)(4)(﹣1)2015+(﹣18)×|﹣|﹣4÷(﹣2)(5)(6)x﹣(7)3x=3﹣2(x+3);(8)3x+.20.(2014秋•微山县期末)计算:(1)3a3﹣(3a2+b2﹣5b)+a2﹣5b+b2(2)x﹣2(x﹣y2)+(﹣x+y2),其中x=2,y=﹣.21.(2014秋•华蓥市校级期末)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1万元,其原材料成本价(含设备损耗等)为0.55万元,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1吨的废渣产生,为达到国家环保要求,需要对废渣进行脱硫、脱氮等处理,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由工厂对废渣直接进行处理,每处理1吨废渣所用的原料费为0.05万元,并且每月设备维护及损耗为20万元.方案二:工厂将废渣集中到废渣处理厂统一处理,每处理1吨废渣需付0.1万元的处理费.当工厂每月生产多少件产品时,两种方案所获得的利润一样.(利润=总收入﹣总支出)22.(2014秋•黔东南州期末)如图,C、D两点将线段AB分成2:3:4三部分,E为线段AB的中点,AD=10cm.求:(1)线段AB的长;(2)线段DE的长.23.(2014秋•黔东南州期末)某汽车厂要在预定期限内生产一批汽车,若按原计划每天生产20辆,则差100辆不能完成任务.现在每天生产25辆,结果比原计划多生产50辆,求原计划生产多少辆?预定期限多少天?24.(2014秋•黔东南州期末)王强参加了一场3000米的赛跑,他以6米/秒的速度跑了一段路程,又以4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其余的路程,一共花了10分钟,王强以6米/秒的速度跑了多少米?25.(2014秋•集安市期末)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26.(2014秋•江汉区期末)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线段AB的长;(2)如图1 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5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BN的值不变;②PM+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015年12月26日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小题)1.B;二.填空题(共5小题)2.55°46′;109°21′;3.34;4.55π+10; 5.3;6.2;三.解答题(共20小题)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新人教版、全)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默写一、《论语》十二章:1、论述研究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研究,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XXX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XXX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XXX,不舍昼夜。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研究)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XXX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表明XXX非常重视研究过程中的复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之,不亦说乎?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XXX重视将“考虑”和“研究”联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表明XXX向他人虚心研究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XXX赞颂XXX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4、XXX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观沧海》1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015学年广州版初一英语(上)期末复习Unit One Making friends()1。
—______ is that man over there?—It is my classmate,Tony。
A. WhoB. What C。
Which D。
How()2。
—______ fruit do you like,bananas or apples?—Banana。
A. Who B。
Which C. What color D. How()3. My grandparents live ________ us _______ a big house _______ a small garden。
A。
with; in; with B. for; on;in C。
with; in; on D. in;at; with ()4. —________ are you?-I am ten years old.A。
How soon B. How many C. How old D. How much()5. I got a letter from Lucy just now。
I am so happy to ________ her.A. hear fromB. hear aboutC. hear of D。
hear at()6. My grandpa is sixty years old,but he likes ________ young people.A. making friend withB. making friends ofC. making friend for D。
making friends with()7. —Would you like ________ some chocolate?—Thanks. I’d love to.A. has B。
had C。
having D. to have( )8。
2015年期末考试复习材料(政史)2015年6月七年级思品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我们要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
2、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
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创造。
3、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加灿烂。
有意义的生活都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义的生活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意义的生活需要敢于创造。
4、人们的情绪是经常变化的,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5、我们必须学会调节情绪,用微笑面对生活,做情绪的主人,保持积极情绪。
6、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其中,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7、《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两部主要..法.律。
..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8、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离开了生命健康权,其他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
9、面临险境的时候,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10、我们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12、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
13、调节社会公共秩序的两部专门..法律法规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4、“三步走”战略:①温饱②小康③现代化15、我国已经实现..上达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了小康水平。
16、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的“全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18、我国21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21世纪前50年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七年级历史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了隋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消灭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2015-2016学年上期七年级期末复习要点1、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知道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
3、比较两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小。
4、熟悉地球仪表面上点和线的含义(纬线、经线、极点)。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7、熟悉地球自转和公转一周的时间。
8、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
9、了解地壳运动带来的一些现象,并分析一些常用说法的形成原因,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10、了解主要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1、了解各大洲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最多的大洲和无人定居的大洲)。
12、知道中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
13、世界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带及形成原因。
1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15、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稠密区和稀蔬区等。
16、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含义。
17、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大洲。
18、了解世界语言分布和使用状况(汉语、英语等)。
19、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建筑。
20、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21、了解典型名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湿热环境和热带沙漠环境)。
22、知道保护文化遗产常见措施。
23、了解气候的含义以及描述天气常用词语。
24、学会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其表示的天气状况。
25、了解卫星云图上各种颜色代表的含(白色、绿色和蓝色)。
26、了解气温的年变化,(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清南北半球)27、理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28、了解降水的含义。
29、了解地球上各温度带的季节变化情况。
30、了解人类活动导致气候恶化的主要途径。
31、经纬网图上了解经线、纬线、极点、经度、纬度,确定两地之间的方位。
32、对照地形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山脊、山谷、鞍部、山顶、陡崖等主要地形,正确判读各地的海拔高度、计算出任意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差,将指定的高度着色。
P39图2-48、2-49、2-5033、学会判读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正确读出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计算气温年较差,判断该地所处的温度带,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
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
一、古代的专制制度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秦皇”指秦始皇或嬴政;“汉武”指汉武帝或刘彻。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起到什么共同的作用?
“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起了什么作用?
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
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古代名人1、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一技术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东汉时谁对它进行了改进?
答: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西汉早期;蔡伦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答: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出了医学体操,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价值?
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说的?答:司马迁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西汉。
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三国(曹操)
1、材料:207年,53岁的曹操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1)从材料可以看出曹操的晚年的报复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统一全国;
此诗表达了他致力于统一全国,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2)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
曹操最大的功绩是统一了北方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注重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军事上,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
最大挫折是赤壁之战
原因:①曹操骄傲轻敌;②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③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
等
(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战术战略不当,时机不成熟,骄傲轻敌必败。
2、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东汉,诸葛亮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200年,官渡之战。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联孙抗曹。
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3、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到图书馆查阅书籍资料或上网查询
四、民族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材料二:材料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作“陆上丝绸之路”。
它是以图中①长安为起点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匈奴。
(3)材料三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西域都护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和平友好交往民族平等、团结和友好交往的意识等
(5)张骞出使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和西域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五、改革
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2、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作用是(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为推动社会的进步,据理而争,慷慨陈词,发起一系列的变法革新活动,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A 废井田开阡陌图 B 北魏都城图 C 商鞅舌战图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作南征的打算!
请回答:
( 1)图A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商鞅变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或奖励耕织);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2)图B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3)图C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由此,请你谈谈对改革的认识。
共同问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守旧势力的阻挠。
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者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要与时俱进,讲究策略和方法。
(4)商鞅和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结合当前改革,谈谈一个好的改革家应具备的素质。
改革者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能够突破陈规有创新的精神;改革者要富于斗争精神。
4、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分析:改革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
“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