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初识计算(要)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5
第一节:初识简谐运动及简谐运动公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振动.知道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3).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加速度、速度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定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探究弹簧振子的运动特征,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它的运动曲线,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学会化难为易的解决问题的物理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观察与思考是学习物理学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在平衡力作用下的匀速运动,在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在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的向心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现在我们要学习在大小和方向都改变的力作用下的机械振动.1.机械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演示>挂在弹簧下端的重物的上下振动.提问:为什么物体会做这样的运动呢?(引导学生从力的角度来分析,分析并得出回复力的概念.)(2)产生振动的条件:①每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就会受到回复力的作用;②阻力足够小.(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注:①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②实际来源:沿振动方向的合外力。
提问: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还有什么样的运动属于振动?(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跟研究其它的现象一样,研究振动现象也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来着手.我们首先学习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第一步,实例分析:弹簧振子(1)一种理想化模型:①杆光滑,阻力不计;②轻弹簧,弹簧质量不计.<演示>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2)运动规律:注: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分析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振子的位移的变化、弹力的变化、加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
课题第一节初识(课时1)学习目标, 1、学会启动及退出。
2、认识界面。
教学重点, 认识界面。
教学难点, 学会启动及退出教具, 计算机安装程序书上 1页的图形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利用“画图”软件画图时,是通过操作鼠标手工绘制图形。
现在,我们要学习用软件画图,通过输入命令或编写程序的方法,指挥计算机绘制图形。
板书:第1节初识是一个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中文编程系统,中文名称叫“易乐谷”。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通过“指挥”中的小海龟,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感受“指挥”小海龟画图的乐趣。
二、启动的方法(1)教师演示启动,并叙述操作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启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说一说启动的其他方法。
教师小结:方法1:开始-——程序——易乐谷2.1版——海龟画图方法2:双击桌面上的海龟画图快捷图标,启动软件。
(4)学生演示启动的方法,课堂评价打分数及等次。
三、认识界面(1)试试看:学生结合书上3页图1.2全屏幕窗口,自学认识界面。
(2)教师请学生演示说一说界面,教师或学生补充。
(3)说说看:窗口及以往学过的其他应用软件窗口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如果你不喜欢的全屏幕界面方式,有什么办法呢?请看书上4页的方法,试试看。
(5)学生尝试。
四、退出的方法(1)教师演示退出,并叙述操作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退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说一说退出的其他方法。
教师小结:方法1:单击命令窗口导航面板上的关闭按钮。
方法2:在命令窗口中输入“结束”命令后按回车键。
方法3:单击菜单窗口上的退出按钮,弹出是否真的要退出的消息框,再单击确定按钮将退出;单击取消按钮将撤消退出的操作。
(4)学生演示退出的方法,课堂评价打分数及等次。
3、试试看:分别用三种方法退出。
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
4、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总结结束课课题第一节初识(课时2)学习目标, 1、复习启动及退出。
计算基础知识点总结基础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技能,它不仅对普通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工程师、科学家、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来说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掌握基础计算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提高工作质量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对基础计算知识进行总结,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础计算知识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基本数学运算1. 加法加法是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加法运算经常用到,比如购物结账、家庭账单、工程量清单等都需要用到加法运算。
2. 减法减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一种数学运算,它是指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减法运算也非常常见,比如计算存款的利息、购物找零、工程量清单的结算等都需要用到减法运算。
3. 乘法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运算,它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乘法运算也经常用到,比如计算工作时间与工资的关系、计算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关系等都需要用到乘法运算。
4. 除法除法是数学运算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将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得到商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除法运算也非常常见,比如计算每天的平均花销、计算商品的单价等都需要用到除法运算。
5.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数学式中同时包含多种数学运算,比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在实际生活中,混合运算也经常用到,比如计算购物车的总金额、计算复杂的数学问题等都需要用到混合运算。
第二部分:整数和分数的运算1. 整数的加减乘除整数是指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在内的一类数,在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要特别注意正负数相加减的规则、乘法和除法的特点等。
2.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形式,它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中,要特别注意分子和分母的运算规则、分数的化简、通分等问题。
3. 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整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是整数和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形式,在混合运算中,要特别注意整数和分数的转换、公约数和公倍数的运用等问题。
第一节:初识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作为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六单元,是我们进入语文世界的一扇窗户。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识,通过语文园地,我们将会更深入地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二节:语文园地的故事语文园地中的故事充满了魔幻和想象力。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结识到勇敢的小女孩、聪明的狐狸、善良的老人等各种丰富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的道理和知识。
第三节:语文园地的知识除了故事之外,语文园地中还融合了丰富的知识。
我们将了解到关于自然界的奇妙故事,地理知识,历史典故等等。
这些知识将会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会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四节:我对语文园地的理解对于我个人来说,语文园地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和知识,我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园地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这也让我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总结:语文园地,是一个让我们在语文世界中探险的奇妙地方。
通过阅读其中的故事和知识,我们可以收获很多,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在这个语文园地中茁壮成长,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按照指定的主题文字“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全面评估了这个主题,并深入探讨了语文园地的故事和知识。
文章从简到繁地展现了这个主题的魅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五节:语文园地的艺术魅力除了故事和知识,语文园地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与力量。
通过朗读、赏析和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语言的艺术之美,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六节:语文园地的激励与启示语文园地中的故事和知识不仅充满着想象力和美感,还蕴含着激励与启示。
在每一个故事中,都有着人生道理和处世哲理,让我们在沉浸于故事情节的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感悟和启发。
计算基础的知识点总结计算基础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了数学中许多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是其他数学学科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计算基础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对计算基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基本运算1.1 加法加法是计算基础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把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例如:2+3=5,表示2加3等于5。
1.2 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需要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例如:5-2=3,表示5减2等于3。
1.3 乘法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化。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需要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例如:4*3=12,表示4乘以3等于12。
1.4 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需要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商。
例如:12÷3=4,表示12除以3等于4。
以上是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它们是计算基础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
二、集合与函数2.1 集合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事物的总体。
在数学中,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集合A={1,2,3,4,5},表示A是一个由1、2、3、4、5这些元素组成的集合。
2.2 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在数学中,函数通常用f(x)表示,其中x是自变量,f(x)是因变量。
例如:f(x)=2x,表示自变量x的值与2的积作为函数的值。
三、数的性质3.1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例如:2、3、5、7、11等都是质数。
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例如:4、6、8、9、10等都是合数。
3.2 偶数与奇数偶数是指能够被2整除的自然数。
例如:2、4、6、8、10等都是偶数。
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
第一章:初识六爻预测第一章:初识六爻预测本章主要介绍六爻卦的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断卦思维方法,使初学者对六爻预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第一节:卦的组成一、卦象的组成上面是一个标准的卦象,我们自上往下来分析一下卦象的组成:1、第一行的内容是求测人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生时间、性别和求测人想求测的事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六爻预测有其内在的推算法则,是基于现实的逻辑推理,没有年龄、性别和占事背景,是不能准确预测的(如果可以在没有基础背景条件下准确预测,那可以称之为神了)。
当然在实断中,在没有任何背景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断出一些事情,一些细节,但那只能作为检验自己断卦思路的补充信息和验证信息。
可能会有人说,六爻预测中也有来人不用问的口诀,但那只适用于特殊条件,不能作为常事断卦的体例。
2、第二、三、四行是求测人摇卦的时间,其中第二行是公历时间和农历时间,第三行是摇卦时间前后的节气,第四行是用六十甲子表示的时间。
在六爻预测中,我们用到的其实是第四行,即用六十甲子表示的时间。
这里列出公历时间和农历时间,是为了便于大家直观地知道求测者来摇卦的时间。
3、第五行及以下是求测者摇出的卦象。
卦象的上面是卦名,其中第一个是主卦,第二个是变卦。
变卦是由主卦中的某个或几个爻变动而产生的。
如果主卦没有爻发生变化,就是六静卦,这时就没有变卦。
卦名的下面,就是求测者摇出的具体卦象。
二、卦象组成中的常用语1、四时:指求测人摇卦的时间,如上卦中的“甲申年甲戌月丁亥日庚戌时”。
2、太岁:指四时中的年,如上卦中的甲申年。
3、月建:指四时中的月,如上卦中的甲戌月。
4、日建:有人也称日辰,指四时中的日,如上卦中的丁亥日。
5、时建:有人也称时辰,指四时中的时,如上卦中的庚戌时。
6、八卦:狭义地来说,一般指乾、坤、艮、坎、震、兑、离、巽,也称为八经卦、八体卦(后章会有专门论述)。
广义上来说,八卦是六十四卦的通称。
7、六十四卦:狭义的八卦(八经卦)两两相错,构成了六十四卦,如上面的屯卦由下卦震卦和上卦坎卦组成,明夷卦由下卦的离卦和上卦的坤卦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在我们探讨六年级上册语文行知天下第三单元之前,让我们先思考一下什么是语文的行知和天下的内涵。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教会我们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字传达知识、情感和价值观。
而“天下”则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人文、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语文知行合一,去了解天下的奥秘。
第二部分:对六年级上册语文行知天下第三单元的全面评估1. 第一节:初识天下在六年级上册语文行知天下第三单元中,我们首先通过阅读一些古代诗词和散文,来感受古人对天下的感悟和理解。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社会思考,引导着我们去认识天下的多样性和广阔性。
这一部分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引发了我们对天下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2. 第二节:探索天下之美第二节则通过文学作品和自然描写,引导我们去探索天下之美。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通过阅读一些美文,赏析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欣赏一些艺术作品,来感受天下之美的绚丽多彩。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对天下各个方面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和启发。
3. 第三节:了解天下之伦最后一节则针对人文内涵,从古代的伦理道德和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两个维度,引导我们去了解天下之伦。
通过诗词、散文和小说的阅读,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真实案例,我们将深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责任和尊重,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通过以上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六年级上册语文行知天下第三单元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是对语文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更是对天下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悟和领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和提升。
我的观点和理解对于这个主题,我深信语文的行知天下,不仅是一种学科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通过深入探索语文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天下万物,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结语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六年级上册语文行知天下第三单元的学习将会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数学计算新手必学教案数学计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对于初学者来说,数学计算并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事情。
在数量运算基础不牢的情况下,再进行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知识,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加强对数量计算的理解。
1.认识数字与数位数字和数位是最基本的数学概念。
我们经常接触的是0-9这10个数字,但我们也要知道,每个数字都有其对应的数位,数位也是由0-9这10个数字组成。
在数位的表示中,每一个数位所代表的数字具有不同的权值。
例如,“723”中的7代表百位,3代表个位,而2代表的是十位。
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
这些概念都是我们进行数字运算所必须掌握的。
2.加减乘除基础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学运算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数字计算的基础。
通过简单的数学练习,我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加法问题来提高我们的加法技能。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需要掌握减法、乘法和除法。
3.加减乘除的口诀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一些口诀和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对于加法,我们可以通过口诀“进位顺口溜,个位单独算”来记忆加法的运算顺序。
而在乘法中,我们可以使用竖式来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例如:“横乘竖算,进位顺口溜,竖式相乘,合成”。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运算,使计算更加准确和高效。
4.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在数字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数学中的符号和表达式。
例如,“+”、“-”、“×”、“÷”这些符号是数字计算的基础,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学会并正确使用它们。
我们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括号、指数和根号等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字计算中的特定意义。
5.数字转换技巧数字转换技巧是我们在进行数字计算时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点。
例如,在处理分数或百分数时,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将其转换为小数与整数进行计算。
在处理多位数时,我们也需要掌握数字位数的转换技巧,例如“千变万化口诀”、进位退位等技巧。
第一篇:《初识Excel》教学设计《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一节课。
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以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为例,介绍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过程。
作为需要使用的工具Excel,了解它的操作界面,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显得十分重要,也因而凸显出本节课在本章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老师开展本章后继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Word这个工具的使用,学生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要防止学生有自满情绪,毕竟Excel和Word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切忌过多的讲授,应该让学生合理的参与进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2)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之间的关系;(3)掌握Excel工作表的行、列、以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4)掌握Excel中数据的输入、修改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及练习,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
(2)通过队列游戏,掌握Excel中行、列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
(3)通过对问题探究,学会Excel中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比引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用选择正确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习惯。
(2)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Excel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Excel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习《应用文档设计》的时候,学会了使用Word这个办公软件,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你能方便的算出表格中的“总计”和“排名”吗?师:大家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并注意观察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师:刚才老师使用的并不是同学们学过的Word,老师使用的是Excel。
通过对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工具更适合解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生:Excel 师:那你认为Excel适合解决哪一类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方便与否,让学生知道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