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16
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卷 第9页,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卷 第10页,共10页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七 年 级 语 文(上) 2010.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请用铅笔和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1、下面加点的字的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2分)( ) A 、竦.(s ǒng )峙 伫.(zh ù)立 眩.(xu àn)目 洗濯.(zh ái ) B 、宽恕.(sh ù) 迸.(b èng )溅 耸.(s ǒng)猝.(c ù)然 C 、厄.(è)运地窖.(ji ào ) 泯.(m ǐn )灭 玷.(zh àn)污 D 、酝酿.(ni àng ) 枯涸.(g ù) 痴.(ch ī)想 卑.(b ēi )微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 、忍俊不禁花枝招展绝处逢生问心无愧B 、庞然大物 呼朋引友 温故知新 玲珑剔透C 、具体而微 盘虬卧龙 小心翼翼 心旷神怡D 、见贤思齐获益非浅一丝不苟春华秋实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10月份连绵的阴雨天气持续很长时间,能有半日晴天都成了一种奢望..。
B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猝然长逝....,令国人悲痛不已。
C 、鱼儿栖息在鱼塘里,棉花栖息..在田野里。
D 、秋天的天空多么廖阔..,田野的风也在歌唱幸福的生活。
. 4、我们接触了一些优秀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你还能记得吗?请填空。
(4分)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 。
《春》的作者是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
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注意:1、本试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莫嫌荦确坡头路,。
(《东坡》)2、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3、,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4、柳魂花魄都无恙,。
(《风止》)5、傲杀人间万户侯,。
(《沉醉东风·渔夫》)6、,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二)词曲赏析,完成第7—8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2分)8、关汉卿在《别情》中写到:“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最恰当的理解是()(2分)A、写杨花飘散如雪,人的心情忧伤烦躁,以景衬人。
B、表现人物独自依阑,情恋行人,内心的失落的孤单感。
C、把杨花似雪的飘落比喻人物送别心情的纷繁无绪。
D、写送别人怕杨花妨碍视线,阻挡目送行人,表现了难舍难分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与本曲作者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其他三位分别名为、、。
(3分)10、开首二句,作者以六个名词并列,分别用“孤”“落”“残““轻”“老”“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的气氛。
(2分)11、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3分)A、孤村落日残霞B、轻烟老树寒鸦C、一点飞鸿影下D、白草红叶黄花(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树难去易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
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
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2)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倒着去种它马上就能活,折断它再去种又能活。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班级:姓名:分数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一、(6小题,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朗润.(rùn)贮.蓄(zhù)玲珑剔.透(tì)闲情逸.致(yì)B.栖.息(qī)黄晕.(yùn)不亦乐.乎(yuè)一丝不苟.(gǒu)C.挑.逗(tiǎo)雏.形(chú)瘦骨嶙.峋(lín)无忧无虑.(lǜ)D.酝酿.(liàng)烘.托(hōng)繁华嫩.叶(nèn)繁弦.急管(xián)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寥阔隐秘辜负擎天憾地 B.堕落诱惑茏罩庞然大物C.凝视禀告庸碌心旷神贻 D.喧腾匍匐嘹亮头晕目眩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B.在国庆主题班会上我们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热情鼓起来。
C.镇海楼以其端庄、古朴的美姿矗立在越秀山上,真是巧夺天工....啊!D.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珠江沿岸是一个红灯绿酒....的世界。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阅读名着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写作。
(修改:把“写作”改为“写作水平”。
)B.听说学校要成立天文小组,我们班长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 (修改:删去“听说”和“他”。
)?? C.经过医生的诊治,他的病终于恢复了。
?? (修改:把“恢复”改为“治好”。
)? ?D.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都不能使他讲出党的秘密。
?? (修改:删去“在”和“下”字。
)5. 知识整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下面是一个同学的整理作业,请你指出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
()(2分)6. 生活处处有语文,同学们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童寺镇芝溪小学初2010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总分120分。
2、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各类题型。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把答案序号写在第三张正面的答题卷的规定位置,答第II卷时,按题号顺序,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试题答案和作文全部做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词语有错的一项是:A、死心塌.(tā)地:形容注意已定,绝不改变。
B、悲天悯.(mǐn)人: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C、揠.(yàn)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之间的联系,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D、彬彬.(bīn)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①,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是被②,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③。
A、①确信②摧残③诬蔑B、①确信②摧毁③蔑视C、①坚信②摧残③诬蔑D、①确定②残杀③诬陷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A、④②③①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0. 11)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l.本试卷4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阅读题,第二大题写作题。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答卷前,务必在试卷上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一)阅读(60分)一、完成基础知识题第1——3题(20分)1、默写。
(10分)①欲把西湖比西子,。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④曾记否,,浪遏飞舟?⑤,白露未晞。
⑥郁郁涧底松,。
⑦,英俊沉下僚。
⑧,白首不见招。
⑨问君何能尔,。
⑩山气日夕佳,。
2、判断下列句子单复句,是复句的请指出复句关系。
(8分)①因为世博会的召开,上海的商业空前繁荣。
()②虽然天气不好,但是运动会照常进行。
()③即使情况复杂,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④参加亚运会的各国体育代表团,已于近日到达广州。
()⑤与其在街上瞎逛,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⑥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⑦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⑧这件事不是我的错,而是他的错。
()3、文学常识。
(2分)《》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从体制看分为风、、颂,从表现手法看分为、比、兴。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4——10题。
(13分)①雨时断时续。
我沿着莫干山上幽篁修竹间的小径漫行,沐浴着淋漓的春雨,端详着竹的风姿。
②一支支茁壮的新竹,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箭破云雨的昂然气概。
细看那层层的竹节处,还没有消退的白色霜衣,衬托着稚嫩的新绿,不由你不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
在新竹伫立的根邻,有几墩老竹的根桩,它们毫不顾惜自己身躯的离去,乐于供人们享用,而根底连着深扎大地的竹鞭,稳健、坚实如故。
地面上残留的,虽然只几簇断茎,却峻削如刀刃。
爱偷食嫩竹的猪獾之类也不敢践踏。
我走上了一处高岗,放眼看去,周围有更多的丛丛老竹,依然挺立。
它们经年累月饱受风雨浸淋的身子,躯干上虽然像有薄薄的尘迹,可是毫不减苍翠的本色,那舒展的枝叶,潇洒自如,别有风致。
2010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文言文(共28分)(一)默写(10分)1、有情芍药含春泪,。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只有香如故。
4、道狭草木长,。
5、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小题。
(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点兵”的含义是:。
(2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题目。
B、“五十弦翻塞外声”句表明军营中传出的是悲壮粗犷的塞外乐声。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写出了沙场上战马发出了的卢、的卢的跑步声,箭射出去,弓弦震动,响如霹雳。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作者是时期的(人名)。
(2分)9、句子翻译(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这两个条件。
(用课文词语回答)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注释:①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2010-1初一年级期中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_100_分、考试时间_90_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3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10分)①cù然②蹂lìn ③ chuò泣④è运⑤静mì⑥栖.息⑦伫.立⑧霎.时间⑨雏.形⑩萧瑟.2.下列八个词语中有4个词语有别字,请把该字找出并在之后的括号中改正它。
(4分)①忍俊不禁②专心至志③获益非浅④心旷神怡⑤头晕目炫⑥问心无愧⑦改斜归正⑧玲珑剔透3.朗读要注意情感、语调、节奏等。
下列朗读较为得当的是()(2分)A.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D.山那边的山啊(降调),铁青着脸(升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升调)。
4.根据理解,你认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仍然不停地追求它。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篇记叙文,回忆了“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涵了有关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生活哲理。
C.《紫藤萝瀑布》中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了“我”,使“我”浮想联翩,原有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D.《童趣》一文中作者将癞蛤蟆“驱之别院”的原因主要是癞蛤蟆是个“庞然大物”,年幼的作者被它吓着了。
5.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虚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相当于“的”)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两个“之”都为代词,且指代对象相同)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介词,当“被”讲)D.以丛草为.林(动词,意思是“当作”、“看作”)6.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0.10成绩: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蜷.(qu án)缩 点缀.(zhu ì) 澎湃.(b ài) 踉.(li àng)跄 B .呜咽.(y â) 愠.(y ùn)怒 蔫.(ni ān)巴 猝.(c ù)然 C .要挟.(xi ã) 蹊.(x ī)跷 祈.(q í)祷 颓.(tu í)然 D .簌簌.(s ù) 瞥.(bi ē)见 女红.(g ōng) 嫣.(y ān)红 2.下列句子标点符合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苏轼语)B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 .“好,时间到,”监考老师严肃地说:“请停笔!”D .这闪烁的灯光,到底是江上的渔火呢,还是天上的星星?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同学们军训回来了,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B .不管这些相声演员怎样逗,他还是忍俊不禁....,一点笑容也没有。
C .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令考生和家长目不暇接....。
D .强化舆轮监督办度,使不法分子感到人言可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 .自从离开家乡到 异地求学,他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他的母亲。
C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D .春天带着生命和希望,步履轻盈地来了。
5.下列文言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齐人固.善盗(本来) 叶徒.相似(只,仅仅) 今方.来(才) B .齐之习.辞者(熟练) 何坐.(犯罪)弦既.不凋(已经) C .语时了.不悲(完全) 月余亦卒(最终) 避席.(座位) D .所以..然者何(表结果) 反取病.焉(辱)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6.将下列语句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共七大题。
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静过,但他宁死不屈,也不愿意息事宁人。
B.意志坚强、性格倔强的小强,是不会强颜作态的。
C.他那像哄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而散。
D.有闲心思量她,没度量宽容她。
万事都要量力而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的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宜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上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B.这个人物的番然悔悟,重新取信于民,又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
C.作者另辟溪径,不循过去许多写作知识书的旧辙,使抽象深奥的技法原理溶于对名作的鉴赏之中。
D.交谈,遐想,一个新剧的设想在腹中骚动,朦胧的洪荒时代,悲壮的举止,都应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北京的饭馆很多,竞争也很,靠什么来吸引客源?②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演艺界人士与新浪娱乐联合募捐赈灾。
③我从小就发现,假如呼吸几次会有头晕现象,这是为什么?④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曼苏尔饭店旁19日发生爆炸,暂不清楚伤亡情况。
A.强烈猛烈剧烈激烈 B.激烈强烈猛烈剧烈C.剧烈猛烈强烈激烈 D.猛烈强烈剧烈激烈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内因特网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不少业内人士因为在政策中得到的支持不够,做起来缩手缩脚。
B.既然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周期性节奏,那么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C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和投资看成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终身学习将成为时代潮流。
D.城市交通日益拥挤,限制货车进入市区,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5、把句中加点的熟语换成成语,改换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语文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 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第一卷基础知识(23分) A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 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更是载入 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 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 为观止。
C 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 能助了。
D 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
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 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作为中国泼墨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徐渭的艺术成就已被载入世界画坛的史册。
B 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勇气。
C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蓝图,是全国人民的努力方向和 追求目标。
D 一个人在工作难免不犯错误,犯点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错误。
5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 “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6默写(10分)(1) 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3) 吏禄三百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同舟共济伸张正义 气势磅薄 贫溅之交 B 砥柱中流孜孜不倦 峰回路转 树林阴翳 C 应运而生与日具增 斩露头角 积贫积弱 D 引觞满酌 临溪而鱼 莫得遁隐 飞沙走砾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首 应运而生(y 1 )拘囚(q u ) 磅礴(b e )施舍(sh F 列各组词语加字的读.澎湃(p ①岿然不动(gu;恩宠(ch eng ))嗟来之食(ji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e) ng )夙愿(s u ) 吆喝(y a 成年累月(I 锲而不舍(q (2分) o) e i) (2分) 永葆(b do ) 逶迤(y ) 雄浑(h tn ) 与日俱增(y 功 )(2 分)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共七大题。
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静过,但他宁.死不屈,也不愿意息事宁.人。
B.意志坚强.、性格倔强.的小强.,是不会强.颜作态的。
C.他那像哄.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而散。
D.有闲心思量.她,没度量.宽容她。
万事都要量.力而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的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宜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上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B.这个人物的番然悔悟,重新取信于民,又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
C.作者另辟溪径,不循过去许多写作知识书的旧辙,使抽象深奥的技法原理溶于对名作的鉴赏之中。
D.交谈,遐想,一个新剧的设想在腹中骚动,朦胧的洪荒时代,悲壮的举止,都应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北京的饭馆很多,竞争也很,靠什么来吸引客源?②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演艺界人士与新浪娱乐联合募捐赈灾。
③我从小就发现,假如呼吸几次会有头晕现象,这是为什么?④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曼苏尔饭店旁19日发生爆炸,暂不清楚伤亡情况。
A.强烈猛烈剧烈激烈 B.激烈强烈猛烈剧烈C.剧烈猛烈强烈激烈 D.猛烈强烈剧烈激烈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内因特网方面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不少业内人士因为在.政策中.得到的支持不够,做起来缩手缩脚。
B.既然..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周期性节奏,那么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C人们对.教育和科技和投资看成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终身学习将成为时代潮流。
D.城市交通日益拥挤,限制货车进入市区,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5、把句中加点的熟语换成成语,改换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语文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换为“一暴十寒”)B.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铁锹一扔,纵身跳进汹涌的江水里。
(换为“当机立断”)C.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那个私立中学因连续的意外事故,发不出薪水了。
(换为“祸不单行”)D.“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
”(换为“坐享其成”)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学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C.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个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D.今年月底,墨西哥和美国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7、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
:?。
再过两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②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③这就意味着,“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A.⑤①④③②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④②③8、如果你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高级主管,有一天公司派你等人组成一个代表团出国洽谈经贸业务,该国一女记者不大友好的问你:“贵公司经济实力如何?有足够的资金吗?”下列四种回答最为得...体.的一项是A.我公司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你不必为此操心。
B.小姐,你如果是华人,想必听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吧。
C.小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男不问钱财,女不问芳龄。
”D.你能告诉我对方公司有多少资金吗?9、浙江是个旅游大省,各县市都有不少名胜古迹。
下列对联是浙江省内各个景点的,请选出对应正确..的选项⑴钓者不在鱼也,先生其犹龙乎。
⑵到这山来,未谒善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⑶仰视桑椹熟;俯听蟋蟀鸣。
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A.姜太公钓鱼台天台山三味书屋于谦墓B.严子陵钓台普陀山百草园岳飞墓C.姜太公钓鱼台普陀山百草园于谦墓D.严子陵钓台天台山三味书屋岳飞墓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二、科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光触媒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都在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清洁:各种各样的除菌、净化技术层出不穷,光触媒技术更是掀起了一场“光清洁革命”。
用光照一下,空气就被净化了,细菌就被除掉了,臭味消失了,污渍也粘不上了……光怎么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光给一类叫做光触媒的物质“帮了大忙”——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两者有机的结合,便产生了神奇的功效。
光触媒是一类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
以二氧化钛为例,它本身不溶于水,如果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此时再遇到水,水就会被分解为氧和氢;所以说二氧化钛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光催化剂。
它之所以有这种功能,是因为其内部电子被激发.进而与氧和水分子作用,产生负氧离子和氢氧自由基,由此产生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还能降解部分无机物。
在上述过程中,二氧化钛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只是扮演发生反应的媒介,因而其功效并不随时间变化而减弱,—效果持久:二氧化钛的这种光化学特性,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日本科学家发现的。
二氧化钛抗氧化能力强,化学性稳定,对人体无毒无害,成为当红的光触媒材料。
光触媒可广泛附着于建筑材料、餐饮用具、医疗器材、汽车内饰、家用电器和其他日用品表面,具有杀菌、除臭、去污、防霉、自洁和分解有害气体等诸多功效。
氧化力极强约定触媒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而取得杀灭细菌的效果。
建筑装饰材料及一些居家化学产品等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在光触媒面前将无招架之力。
它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没有中间产物生成,净化空气的效果安全、强力、持久。
光触媒能否发挥上述功效,关键在于紫外线强度的大小,也就是光源携带能量的高低。
目前光触媒技术需要波长300~400纳米的紫外线才能发挥作用,使用可见光照射,效果远未令人满意。
让光触媒在可见光下发挥作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光触媒的功效还取决于二氧化钛颗粒的细微程度和分散技术,颗粒越小,意味分散越均匀,发挥光催化作用就越大。
现在的光触媒材料可以达到纳米尺度,这对生产技术要求很高,成本也相对要高。
光触媒多是液体状,涂层的厚度、面积和粘合力也影响光触媒发挥作用。
当然,光触媒也有缺点,光触媒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目前,产品加工的工艺也不算成熟。
11、根据文意,对“光触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光触媒是一类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也叫光催化剂。
B.光触媒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却可以促进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是一种先的除菌净化材料。
C.光触媒对光起了催化作用,使之产生了净化空气、消灭细菌的神奇功效。
D.光触媒在光的作用下,能使某些有毒气体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2、根据文意,对二氧化钛净化原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二氧化钛在光的照射下把水分解成氧和氢,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B.在光的照射下,二氧化钛不直接参与反应,其功效相对稳定、持久,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C.在光的照射下,二氧化钛的电子与氧和水分子作用,产生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D.二氧化钛的电子在光照下产生氢氧自由基,可以分解有机物,降解部分无机物。
开始波动,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
1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光触媒在光和水参与下就可发挥功效,杀菌消毒,除臭消污,从而掀起了一场“光清洁革命”。
B.光触媒净化某些有害气体时,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没有中间产物产生,所以光触媒材料具有安全性。
C.因为二氧化钛不直接参与反应,其功效不随时间变化而减弱,所以成为当红的光触媒材料。
D.应用纳米科技,就可以使附着于物体表面同等量的光触媒材料缩小其接受照射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光触媒的功效。
1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在水中,二氧化钛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水分解为氢和氧,人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用它来生产环保型能源——氢。
B.在现有条件下,如果能提高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就可以增强光触媒的净化功能。
C.如果能让光触媒在可见光下发挥作用,将大大降低光触媒材料的生产成本,专家们将努力开发适用于可见光的光触媒材料。
D.随着光触媒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产品加工工艺的日渐成熟,人们将不再使用传统的除菌净化技术。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
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
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
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
”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