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98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文字实录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07•【分类】问答正文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文字实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9月7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先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
下面,首先请潘功胜先生作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感谢媒体界朋友长期以来对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今天的吹风会我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六稳”“六保”工作,把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六稳”“六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直接指挥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深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态势,企业融资便利性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
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
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
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减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
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
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
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
这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洋“五小”(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其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毕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学号:姓名:年季专业学校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越发的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更上升到重要的地位而面对新世纪的来临,和中国的入世成功,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地体现出来,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包围中小企业如何能够冲开枷锁,走向一个时代的新纪元成了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对策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只有积极采取科学对策与措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健康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的问题,如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伪劣、不注意安全生产、破坏市场秩序等问题。
二是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如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顺、融资困难、资产负债率高、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信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具体的问题可以从融资、技术创新,和政府干预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虽然国家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措施,给与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仍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广东,辽宁,云南,湖北4省所做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改善融资难的状况是企业最迫切的要求。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
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
这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洋“五小”(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其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工业新增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新增产值的70%,提供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8%,交纳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8%。
全国专利的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
另外,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可见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但是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
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
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中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2 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但总体上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拥有较为直接的控制权,进而在目前的政策下,即使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相当幅度的上浮权利,但这种上浮在相当程度上还无法弥补其风险,只能通过设置“补偿性余额”、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等弥补这种风险。
显然,这些措施导致了额外的交易成本,且对中小企业而言带有较大的歧视性。
中国银行运做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烦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作者:刘方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02期[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中极具活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
但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局部性困难突出,新老问题交织,尤其部分行业小微型企业面临严峻形势,强大的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目前,阻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依旧存在,转型升级下新生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市场和机构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成本全面上升导致转型升级动力不足,转型发展面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瓶颈,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协调不力使得转型升级缺乏保障。
未来必须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破除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缓解转型升级中融资难问题,同时通过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转型与升级;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2-0009-10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一)中小企业数量稳步扩大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①,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状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
2012年底,全国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实有1 085.71万户,比2009年底增加345.56万户,平均增长13.4%。
2012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实有4 059.27万户,比2009年底增加861.9万户,平均增长8.3%。
个体工商户当年新注册732.89万户,比2009年平均增长2.3%。
(二)中小企业行业主要分布于批发零售业和部分制造业私营企业主要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2012年该行业企业数量分别为366.84万户、220.15万户和118.97万户,占全部私营企业户数的比重为65%。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面观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与呼》(原载于《半月谈》2008.17期)里面提到一个数字令人吃惊。
“2008年8月初,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让人感到吃惊的正是6.7万这个标示企业倒闭规模的数字。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怎样解决?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何谓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二、我国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第一次是“大跃进”时期。
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在激进“赶超”战略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