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粥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224.06 KB
- 文档页数:5
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创造现代科学幸福生活粥文化食尚小米的美食定制-棒茬子红薯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陆游笑遍天下华景新城俱乐部编辑目录:粥的历史文化 2粥的简介 4粥的养生价值 5喝粥的好处 5粥的制作方法 6广东人的粥文化 7适合中老年人的八款秋季养生粥14一、粥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美食大国。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
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由此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如果说在古代,粥的意义和价值主要针对人们的健康,那么进入现代社会,美食的范畴已大大拓宽,餐饮的概念已日新月异,人们对粥为什么还那样依恋、那般痴迷?请看一位作家对喝粥的描述:__我惊奇地注意到碗里的粥,米粒烂开了,成为絮状,粥与水几乎不分。
我先尝了一口,奇异更甚。
淡淡的清甜,初始感觉不到粥粒的存在,未等下咽,粥突然自己滑了进去,然后就一下子没了。
于是连吃几口,果然不一般。
我把粥里的配料翻出来看看——只见有猪肝、粉肠、猪肚、猪腰、肉丸、葱花、姜丝__光从表面看是看不出什么奇怪之处的,当我喝下去的时候,便觉得直透七窍,再细嚼几口,满嘴暗香萦绕……如果说文人喜欢夸张,对于粥的描述免不了多一些泛美之词,那么你再读一读这首《南粤粥疗歌》,就知道平民对粥的朴实诠释了——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粥的种类粥是一种古老而美味的食物,以其多样性和营养价值而闻名。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人们常常根据当地的风味和食材制作各种各样的粥。
以下将介绍一些粥的常见种类。
1. 白粥:白粥,简单而经典,是最基本的一种。
它由米粒和水简单煮熟,没有其他添加物。
白粥口感细腻,适合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或病后需要清淡食物的人食用。
2. 草莓粥:草莓粥是一种酸甜可口的粥,添加了新鲜的草莓和其他水果。
这种粥通常是在夏季制作,可以给人们带来清凉和滋补。
3. 红豆粥:红豆粥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粥食。
它由红豆、糯米和水一同煮熟而成。
红豆粥富含纤维和蛋白质,不仅味道醇香,而且被认为对肝脏和肾脏有益。
4. 蘑菇粥:蘑菇粥是一种充满香气的粥食。
它通常由米粒和各种新鲜或干燥的蘑菇一同煮熟而成。
这种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免疫系统有益。
5. 海鲜粥:海鲜粥以各种海鲜如鱼、虾、蟹等为主要材料,加入米粒和其他调味料煮制而成。
这种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和维持健康非常有益。
6. 鸡肉粥:鸡肉粥通常使用鸡肉、米粒和其他辅助材料一起煮制而成。
这种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恢复体力和增加营养非常有效。
鸡肉粥也被用于治疗感冒和解决消化问题。
7. 蔬菜粥:蔬菜粥是一种以各种蔬菜为主要成分,加入米粒和其他调味料煮制而成的粥。
这种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对减肥和保持健康非常有益。
8. 豆浆粥:豆浆粥是一种由大豆、米粒和水一同煮熟而成的粥。
这种粥富含大量的植物蛋白质和其他重要营养物质,可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9. 五谷杂粮粥:五谷杂粮粥是一种由多种谷物如小米、糙米、绿豆等一同煮熟而成的粥食。
这种粥除了十分美味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有助于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增强免疫力。
10. 肉松粥:肉松粥是一种由炸肉松、米粒等制成的粥。
这种粥具有浓郁的肉香味,并提供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肉松粥尤其适合孩子和体力劳动者食用,以满足能量需求。
古代施粥的寓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古代,施粥是一种普遍的慈善行为,也被视为一种十分伟大的善举。
施粥的寓意不仅包含着对贫困人群的关怀和慷慨,更体现了社会共融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施粥作为一种公益行动,一直以来都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实行。
无论是官府还是富有的家族,凡是对贫困弱小有一些同情心和关怀的人都会主动参与到施粥的行列中。
施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食物需要,更是一种对社会和谐、人类尊严的关怀和助力。
古代施粥的寓意还体现在象征意义上。
粥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物,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粥的制作是繁琐而细致的工序,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熬煮才能煮熟。
施粥就像是一种转化,将原本粗糙的材料变成了温暖和滋养的食物,象征着对贫病人群的关怀和呵护。
施粥还具有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共融的价值观。
通过施粥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施粥不仅关注着贫穷者的生存问题,更体现出社会对弱者权益的尊重和呵护。
通过施粥,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得以缩小,社会上的团结和互助也得到了加强。
总而言之,古代施粥所蕴含的寓意是多方面的。
它既体现了对贫困人群的关怀,又具备了象征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古代施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呵护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从施粥中汲取力量,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可以介绍古代施粥的背景和重要性,提出施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进行逻辑排序和组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目的部分需要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即通过研究古代施粥的寓意,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施粥的历史背景和施粥的象征意义。
粥文化简介
粥,又名稀饭,是一种古老的食物。
据考古发现,中国人吃粥已经有近4000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粥与五谷、水果、蔬菜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最早的粥是用黍米和粟米熬成的“黍米粥”。
后来发展到用稻米和小米熬成的“粳米粥”。
在汉朝,人们又在粳米中加入各种干果、肉类煮成“杂米粥”,也是很有特色的食品。
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用“粥”作为主食的代称。
当时出现了各种品种的粥食:“寒具”(冬天食用)、“热具”(夏天食用)、“冷具”(夏天食用)等。
唐人喜欢用羊肉、牛肉、鸡肉等煮粥吃,把煮好的肉捞出来,用它们的汁来煮粥;也喜欢用海鲜类煮成“海鲜粥”;还喜欢将各种食物共煮成“五菜粥”。
—— 1 —1 —。
粥最能抚慰中国胃的食物粥,是中国人最能理解的一种食物。
自古以来,粥就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它既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中国人有句俗语叫“百病不及饿病,饿病不及稀饭粥”,可见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粥是一种既能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食物,是中国最能抚慰中国胃的食物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粥这种美味食物。
一、粥的历史渊源粥,是一种由米麦等谷物熬制而成的米汤饮食,是中国传统节庆或寒热季节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的《诗经》中就有“烹小麦为羹,烹稻为饭”之说,可见中国古代对粥的烹制和品尝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粥在《礼记·玉藻》中说:“飮食之事,不可以不务,务在安。
安者饮食之道也。
其变饮食之道,莫近乎粥。
”可见古人对粥的重视程度。
粥的历史悠久,由来已久,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
二、粥的种类粥是一种制作简单、口感细腻、易于消化的食品。
根据材料和口味的不同,粥有很多种类。
常见的粥有绿豆粥、红豆粥、芋头粥、糯米粥、八宝粥等。
根据粥的煮法,又可分为甜粥、咸粥、稠粥、稀粥等。
不同的粥有着不同的风味,适合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口味。
无论是病后调养,还是饭后填充,粥都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三、粥的营养价值粥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既易于消化,又易于吸收。
粥中富含的淀粉容易被人体吸收,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粥中还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粥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人最能抚慰中国胃的食物之一。
四、粥的功效1、养胃护胃。
粥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为胃黏膜提供保护膜,有助于胃部黏膜的修复,对护胃养胃有很好的功效。
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饱受胃病折磨的人来说,多吃粥对于改善胃部的症状有着很好的效果。
2、补充能量。
粥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能量来源。
尤其是对那些生病或者体弱的人来说,多吃一些粥能够有效地补充体内的能量,促进康复。
千金难买一碗粥打一省府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粥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从古至今,粥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文学、艺术、医学和饮食文化中。
中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百姓寮屋,还是在城市中或是乡村旁,都可以看到正在煮制着粥的火炉和香味四溢的粥。
因为它的价格实惠,口感温馨,营养丰富,粥成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食物喜爱。
同时,在中国文化中,粥还具有了很多的传说和象征意义。
今天,我们来聊聊千金难买一碗粥的故事和相关文化背景,并结合实例探讨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千金难买一碗粥的由来所谓千金难买一碗粥,源于古代传说故事,与一位名叫缪祐的官员有关。
缪祐是唐朝时期的一名高级官员,他具有过人的才智和清廉守法的为官态度,因此被文官和百姓们所敬仰。
在他被任命为知州后,一次在督促粮食库卫生时意外发现,仓库里有粮食因时间过久已经腐烂坏掉,而百姓们却在卖粮食的人那里购买到了散发着难闻味道的坏米面。
缪祐深感百姓们的疾苦,当即下令将仓库里已经过期的粮食全部处理掉,然而,这样做却导致了缪祐的罢免和戴罪立功。
离任之际,他想为百姓们做一些实事,因此决定用其自己的积蓄在市中心开了一家名叫“粥麻糯”的粥铺。
粥铺做的粥味道十分美味,很快便打响了名声。
缪祐看到百姓开始喜欢上了他的粥,就想在写字楼广场上设东风窗,并且决定把煮粥的方式改变为采用高档的蒸锅蒸制,以提高洁净度和营养价值,然而,这样的成本却远高于以往的方式,使得粥的售价也相应的上涨了。
虽然如此,人们还是愿意掏腰包品尝他的粥,因为他们已经品尝到了真正的美味。
据说,有人曾经问缪祐:“千金能买你的粥吗?”他回答:“当然不能,因为所卖的粥要考虑成本、毛利以及商业味道,这种粥是不能与我这里出售的罒给严谨正宗的粥相比的。
”这个传说的意义是什么呢?当你真正追求美味和营养时,金钱其实是无法衡量的。
缪祐作为一名贤良官员,他不仅靠自己的资源和技能开设了粥铺,更重要的是他对百姓的思考、对粥对饮食文化的关注,给他造就了一种非比寻常的地位。
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腊八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包含着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对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一、腊八粥:美食与祭祀的结合腊八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是煮腊八粥。
这种粥是由多种杂粮、干果、豆类等材料制成,色香味俱佳。
在腊八这一天,家人们会聚在一起亲自下厨,共同准备腊八粥。
这粥既可作为美食享用,也被视为祭祀的重要仪式。
腊八粥的煮制过程体现了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人们将各种粮食和果实混合在一起,用大火熬煮至糊状,象征着将一年的劳动成果结合在一起,为冬季的大自然献上感谢。
腊八粥除了是一种美食,还寓意着团圆和睦,家人间的温暖情感。
二、打糕:祈福寓意的传统活动在腊八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种名为“打糕”的传统活动。
这项活动中,参与者会将糕料放入模具中,用力敲击模具,使其成型,随后取出翻倒,以展示出美丽的糕点。
打糕活动寓意着祈福与吉祥。
糕点的形状常常与祥云、动物等吉祥的图案有关,通过用力敲打模具,希望能够获得好运和福气。
这一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在不同地区和民间都有着丰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但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始终不变。
三、祭祖礼拜:传承家族血脉的仪式腊八节也是传统的祭祖日。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前往祖坟或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
这包括烧香、上供、磕头等礼仪。
祭祖礼拜是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的表达,同时也是对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仪式。
通过祭祖活动,人们将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连接在一起,增强了家族凝聚力,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尊重和纪念祖先的价值观。
四、民间表演:传统文化的展示腊八节期间,许多地方还会举行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如舞狮、舞龙、杂技等。
这些表演不仅精彩纷呈,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
舞狮、舞龙等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通过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不同地方传统的异同。
中国传统饮食的“粥文化”现在喝粥早已不是单单为了果腹,除了养生外,简直在中国形成了“粥文化”。
食粥养生由来久,神仙皇帝也嗜粥,慢煮锅中米和水,五谷杂粮求长寿。
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食物,喝粥的传统源远流长.上至皇帝崇尚喝粥,道光皇帝还有“谷粟为粥合豆煮”赞美粥的诗句;下至百姓讨饭者以施舍的“粥棚”乞粥活命。
可见举国上下,无处不粥。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在滦平打猎迷路,饥饿难耐,有幸在山沟里遇到农家,喝上香喷喷的玉米粥,龙颜大悦,以后就把玉米粥引进了御膳房。
现在喝粥早已不是单单为了果腹,除了养生外,简直在中国形成了“粥文化”。
清代着名医家王士雄在他的着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随患居饮食谱》也称“粳米甘平,宜煮粥食。
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礼记·月令》说“养衰老……行糜粥”。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62种药粥。
清朝还出有《粥谱》专着,写进了二百多种药粥。
可见粥的治疗作用之大,深入人心。
现代研究指出,以米煮粥,淀粉可以转化为糊精,大分子成分可在缓慢的煮熬中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成分。
粥内含有多种酶,可以帮助消化,喝粥可以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又容易产生饱腹感,有利减肥。
煮粥配科灵活,不论是为了好吃还是为了健康,可以随时变化.例如按季节喝粥。
春天喝“菊花粥”.养肝解毒;夏天喝“绿豆粥”,清热祛暑;秋天喝“银耳粥”,滋阴润燥;冬天适合喝“八宝粥”,温胃健脾。
以养生健身目的喝粥,失眠者可喝“百合莲子粥”,安神补心;腰膝酸软者喝“枸杞桑葚粥”,补肾壮骨;产妇可以喝“小米红糖粥”,养血健脾;水肿者可以喝“红豆荷叶粥”,清热利湿;大便溏泻者可以喝“大枣糯米粥”,健脾益气;小便不利者可以喝“苡仁玉米粥”,利水渗湿;便秘者可以喝“山药蕃薯粥”,益气通便,如此等等。
用鲜花做原料煮粥,清纯怡神,鲜美爽口,如“百合花粳米粥”可以清心安神、止咳润肺;“桂花粳米粥”可以提神醒脾、化瘀散瘀;“金银花粳米粥”可用于风热感冒。
粥的文化与典故
粥是中华传统美食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历史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据传,周朝时有一种叫做“韡”的食品,即由
米饭、麦子、豆类等杂粮熬成的稀粥,是贫苦百姓的主要食品之一。
另外,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中,都有粥的相关习俗。
例如冬至节,人们会吃“冬至粥”以保暖祈福;端午节时,人们则要吃“粽子”(一种用糯米叶包裹着肉或豆沙馅的粽子),以纪念古时的屈原大夫。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粥的典故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
当属《红楼梦》中的黛玉吃百合粥的故事。
据说,在黛玉的剧烈哭泣
之后,贾母为了补充她的营养,便为她熬制了一锅百合粥,并用珍珠
糖添了甜味。
这锅粥令黛玉回味无穷,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不可抹去
的记忆。
粥最能抚慰中国胃的食物粥是中国特色美食之一,是一种糊状食品,由米、粮、豆等材料煮熟,在加入不同的调料和配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容易消化。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吃粥文化,粥是重病时的营养补充,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品。
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之一,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时期,祭祀时就有了将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煮成粥的食俗,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五谷杂粮粥。
粥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素,而且还能够缓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疲劳,为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各种配料,例如蔬菜、肉类、水果、干果等,使其味道更为美味。
在中国历史上,粥一直是非常普及的食品,因为先祖们的智慧,他们通过将大米或者豆类煮熟,使其以糊状的形式存在,而且还可以添加各种调味料和配料,大大增加了营养与美味。
其中,最为流行的粥种类包括稀饭、皮蛋瘦肉粥、小米粥、绿豆粥、红豆粥等。
这些粥种类每一种都拥有独特的口味和食材,有些可以预防病情,有些可以帮助排毒养颜。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句古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而这句话也成为了许多人对于粥的描述。
这是因为,当我们遭遇疾病或者困难时,粥始终是最为给力的食品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大多数人都面临着压力过大和饮食不规律等问题。
而粥不仅能够给予身体足够的营养,还具有助于身体平衡,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因此,吃粥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粥是中国人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其营养价值与美味特色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吃点粥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对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
腊八节的民俗习惯和祭祀仪式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和祭祀仪式,彰显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腊八节的民俗习惯和祭祀仪式,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熬腊八粥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熬腊八粥。
这一习俗在中国各地都有着广泛的传承。
人们会提前一晚将大米、杂豆、杂粮等食材混合熬制成粥,庆祝即将来临的冬至。
在熬粥的过程中,人们亲手搅拌,将祝福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粥中。
吃腊八粥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家庭团圆和平安幸福。
二、腊八节的斋醮腊八节期间,许多寺庙会举行庙会活动,以纪念佛陀进入涅槃的日子。
许多佛教徒会在这一天前往寺庙祈福,为家人健康长寿、祈求平安。
斋醮是腊八节期间举行的盛大仪式,通常由寺庙的和尚主持。
在仪式上,和尚们会诵经礼佛,刻苦修行,为寺庙和信众祈福。
参与斋醮的信众会燃香、上供,向佛祖表达诚挚的敬意。
三、腊八蒸馍腊八节还有一个受欢迎的习俗是蒸制腊八馍。
这种特殊的馍馍由大麦面、小米面等制成,通常以团圆的形状蒸熟。
馍馍在腊八节期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会将它们摆放在家中的神龛或供桌上,向祖先祭祀并表达敬意。
腊八馍也有纪念祖先的意义。
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在腊八节期间返回家园,所以他们将蒸制的馍馍放在家门口或祖坟前,供祖先享用。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思念和敬仰之情的方式。
四、腊八祭灶腊八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仪式,即祭灶。
在这一天,人们会将祭灶仪式视为迎接新年的开始。
在仪式中,人们会在厨房里摆放一个小灶台,然后点燃蜡烛并上供。
这一仪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但都表达了对灶神的感恩和祝福。
祭灶仪式的背后有着浓郁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意义。
人们相信灶神是保护家庭免受邪恶和灾难侵扰的神灵,所以通过祭灶仪式,人们希望灶神能够继续保佑他们,为他们带来吉祥和好运。
结语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和祭祀仪式。
从熬腊八粥到祭灶,每个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对家庭幸福的祈愿。
中国的粥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美食大国。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
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如果说文人喜欢夸张,对于粥的描述免不了多一些泛美之词,那么你再读一读这首《南粤粥疗歌》,就知道平民对粥的朴实诠释了——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
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随着信息的流通,市场的开放,中国的粥文化已被全世界广泛接纳和认可。
韩国汉城的松竹粥铺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店面虽旧,却总是门庭若市,蘑菇牡蛎粥一碗6000韩元,菜粥一碗5000韩元、鲍鱼粥一碗竟售价1.2万韩元,光是蛋粥所需的鸡蛋一天就要用300多个!近年来,粥在日本也广受欢迎。
过去日本人只有在生病时才喝粥,如今粥已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许多女性把粥当成理想的夜宵和早餐主食,超市还出现了十分畅销的真空包装粥。
今天,即使是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巨头,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在美式的铺子里卖起了中国的粥。
尽管如此,粥仍是中国人的最爱,粥只有立足中国才能拥有更深厚的土壤和更广阔的空间。
吃多了大鱼大肉,那朴实的稀粥,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情思。
粥适合于各种年龄、体质的人。
一碗热粥,两碟小菜,平常到了极点,却令很多人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到:“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这真是粥的写照。
想一想,在生病时、疲惫时,粥是抚慰人心的一种爱物。
它那淡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
中国人爱喝粥,可能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吧。
记得孩提时奶奶经常煮白粥,那可是香飘几条巷的白粥。
中国的粥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美食大国。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
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如果说文人喜欢夸张,对于粥的描述免不了多一些泛美之词,那么你再读一读这首《南粤粥疗歌》,就知道平民对粥的朴实诠释了——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
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随着信息的流通,市场的开放,中国的粥文化已被全世界广泛接纳和认可。
韩国汉城的松竹粥铺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店面虽旧,却总是门庭若市,蘑菇牡蛎粥一碗6000韩元,菜粥一碗5000韩元、鲍鱼粥一碗竟售价1.2万韩元,光是蛋粥所需的鸡蛋一天就要用300多个!近年来,粥在日本也广受欢迎。
过去日本人只有在生病时才喝粥,如今粥已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许多女性把粥当成理想的夜宵和早餐主食,超市还出现了十分畅销的真空包装粥。
今天,即使是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巨头,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在美式的铺子里卖起了中国的粥。
尽管如此,粥仍是中国人的最爱,粥只有立足中国才能拥有更深厚的土壤和更广阔的空间。
吃多了大鱼大肉,那朴实的稀粥,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情思。
粥适合于各种年龄、体质的人。
一碗热粥,两碟小菜,平常到了极点,却令很多人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
到:“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这真是粥的写照。
想一想,在生病时、疲惫时,粥是抚慰人心的一种爱物。
它那淡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
中国人爱喝粥,可能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
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吧。
记得孩提时奶奶经常煮白粥,那可是香飘几条巷的白粥。
奶奶有时会加些果仁,有时会放螃蟹,有时还加点鲜奶,那股香味至今仍在我的记忆深处。
奶奶常常说,在百样补品中五谷杂粮为首选,粥水被视
为“养命仙汤”。
在这个夏天,粥水系列菜式不约而同地从都市的周边冒出来,香味沁人,别具风味。
清甜中带有淡淡的米香,这浓香绵稠的粥水真的是人间美物。
广东人会根据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火候做成各式各样的粥,如用明火煮的加进白果和百合的白粥,能清热降火;用猛火生滚的各类肉粥,低油低脂、原汁原味、口感清新,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追求;你还可以往粥水内加些鲜豆浆,用它烫鱼片、猪肝片、牛肉片、滑鸡、螺片、肉丸、蚝仔……这样做出来的粥都非常的鲜香爽口。
艇仔粥,是用鱼片、海蜇、炸花生、叉烧、浮皮、虾米、姜、葱、菜丝等为原料,乃粥品中用料较多的一种,香鲜爽滑,风味独特,极受顾客欢迎。
如果你想要坐着小船吃到真正的“艇仔粥”,那在“唐荔园”就可以实现了。
在那里,一座座别致的小亭子点缀于湖畔,亭内的酸枝椅重现了西关风情,而亭外的小舟就是唐荔园专门为了还原荔枝湾畔艇仔粥的旧貌而专门安排的。
岸边还有一只稍大一些的船,是师傅专门煮艇仔粥用的。
以前在广州做燕窝的食肆,大多走的都是贵价路线,如今它以平易近人的价格走向大众,于是,“豪门夜燕”就应运而生,这里的燕窝粥采用上好燕窝制作而成,燕窝如椰丝般白净,软滑而有弹性、晶莹透亮、夹起来软而不断,粥底以老鸡、瘦肉、鲜虾、鲍鱼煲成,但粥底要较平时所吃的稀,加入了燕窝就恰好合适。
粥款有咸蛋鱼松、鲍参翅肚官燕、鲍鱼蟹皇血燕、花胶瑶柱血燕等几种。
餐厅里的燕窝粥,都是另用一小盅盛着跟随粥上桌的,方便食客验明正身。
只要闻闻它有没有一股隐隐的蛋白清香,就可以知道它是否真正的燕窝了。
价位从48元到几百元不等,可谓是丰俭由人。
还有,在“强记鸡粥”,非常好吃的三皇粥、
鸡皇粥、强记艇仔粥和鲜虾蚝仔粥,都是非常值得一试的。
老广州人都会知道及第粥,在这里,你还能吃到经过改良的及第肠粉,里面包的馅非常的爽口。
在广东有这么一首《南粤粥疗歌》,读过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喝粥了。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圃肉。
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
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
食粥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自古有春食荠菜粥、夏食绿豆粥、秋食莲藕粥、冬食腊八粥之说,颇有四时食补之道。
喝粥清热解毒、解腥化腻、滋补身体,对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山珍海味食之无味的现代人来说,时不时喝一顿清淡美味、营养兼备的粥,更是一大享受。
上下已有三千年历史的潮州砂锅粥,以独特的海鲜风味见长,是粥中的一大分支。
食粥不但可以调节胃口,增进食欲,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
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早晨空腹吃粥最好,其次是晚餐吃粥。
粥最好热吃,出点汗通利血脉,这样才能收益。
也有人主张:“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饿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
滋补养生粥方大纲
补阳类:韭菜粥、虾米粥、肉桂粥、狗肉粥、鹿角胶粥、麻雀粥、苁蓉羊肉粥、羊脊骨粥等。
补阴类:肉粥、骨头粥、黄精粥、龟肉核桃仁粥、百合粥、天门冬粥、玉竹粥、燕窝粥、蟹肉莲藕粥、海参粥、沙参玉竹粥、地黄枣仁粥、甘蔗粥等。
补气类: 南瓜粥、鹅肉粥、野鸡粥、芋头粥、黄芪粥、榛子粥、糯米粥、栗子粥、人参粥、扁豆粟米粥、肥鸽糯米粥、珠玉二宝粥、泥鳅粥等。
补血类:菠菜粥、藕粉粥、墨鱼粥、当归粥、桑椹粥、木耳山楂粥、养血粥、牛乳粥、赤豆花生粥、芍药花粥、糯米阿胶粥、山药桂圆粥、牡蛎粥等。
气血双补类:羊肉粥、豆浆粥、木耳粥、花生粥、薏米红枣粥、鸡汁米粥、人参鸡粥、参芪地黄粥、牛百叶粥。
补脾养胃类: 皮蛋粥、桂花粥、石斛粥、吴茱萸粥、山药米仁粥、白术猪肚粥、人参茯苓粥、胡萝卜麦米粥、干姜暖胃粥、山楂粥、茯苓粉粥、苹果粥、猪脾粥、牛脾粥、鸡内金粥、野鸭粥、糯米花生粥、小米粥、良姜粥、花椒粥、刀豆香菇粥、谷皮糠粥、苹果羊肉粥、茴香粥、浮小麦粥、高粱米粥、无花果粥、蚕豆粥、豌豆粥、腐竹白果粥、柚皮粥、梅花粥、玫瑰花粥、佛手柑粥、甘松粥、鲤鱼粥、鲫鱼粥、鲢鱼粥等。
补心养肺类: 小麦米粥、肺粥、梨粥、杏仁粥、松仁粥、莴苣粥、冬虫夏草粥、桂圆粥、麦冬门粥、山药蛋黄粥、酸枣仁粥、莲子桂圆粥、远志莲子粥等。
补肝肾类: 甲鱼粥、羊肾粥、雀儿粥、肾粥、肝粥、山萸肉粥、熟地粥、荠菜粥、枸杞子粥、菟丝子粥、淡菜粥、芹菜粥、人参哈蚧粥等。
延年益寿类: 神仙粥、萝卜粥、甘薯粥、玉米粥、山药粥、补虚正气粥、仙人粥等 7款。
美容美发类: 油菜花粥、扁豆化粥、合欢化粥、蹄粥、何首乌粥、双豆百合粥、胡桃粥、菊花粥、荷花粥、虾仁龟芪粥、酥蜜粥等。
益智类: 鹧鸪粥、芝麻粥、人参莲肉粥、柏子仁粥、鱿鱼粥等。
祛暑类: 荷叶粥、麦片粥、绿豆粥、藿香粥、睡莲花粥、刺梨汁粥、金银花三鲜粥等 7款。
理血类: 益母草汁粥、丁香粥、月季花粥、槐花粥、月季凌霄粥、牡丹花粥、玫瑰樱桃粥、山茶花粥、安胎鲤鱼粥、鸡冠花粥、木槿花粥、水蛭粥、酒酿粥等。
解表类: 菊花粥、薄荷粥、冬笋粥、生姜粥、葱白粥、鸡肉葱白粥、葛根粥、玉兰花粥、荆芥粥、淡豆豉粥、菊苗粥、牛蒡子粥等。
清热类: 茄子粥、夏枯草粥、丝瓜粥、海带粥、荠菜粥、生芦根粥、蒲公英粥、蒲公英玉米粥、蒲公英黑豆粥、蒲公英橄榄粥、扶桑花粥、苦
菜粥、香椿粥、芙蓉粥、天花粉粥、茵陈粥、银桔粥、栀子仁粥、马齿苋粥、番茄粥、金银花粥、迎春花粥、莼菜粥、夜来香花粥等。
止咳平喘类: 罗汉果粥、枇杷叶粥、川贝母粥、三仁鸡子粥、竹沥粥、蘑菇粥、真君粥、枇杷叶生姜粥等。
渗湿利水类: 冬瓜粥、大麦粥、田鸡粥、车前子粥、桂心粥、冬瓜赤豆粥、姜萎粥等 7款。
泻下类: 香蕉粥、蜂蜜粥、牵牛子粥、紫苏麻仁粥、郁李仁粥、郁李仁薏米粥、松子仁粥等。
粥有治病和健身之功效,特作“粥谣”如下:
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贫血气不足,粥加桂元肉.头昏又多汗,煮粥加薏仁。
润肺又止咳,百合粥能克。
清暑解热毒,多喝绿豆粥。
乌发且补肾,粥加核桃仁。
若要降血压,粥里荷叶加。
滋阴润肺好,粥放银耳巧。
健脾助消化,山楂粥顶呱。
多梦又健忘,煮粥加蛋黄。
利尿消肿治脚气,赤豆稀粥胜补剂。
伤风感冒闹肚痛,生姜煮粥显效应。
止泻健脾补五脏,粥中宜把扁豆放。
要想身体常康乐,科学喝粥乐呵呵。
民间流传的健康粥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