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宋明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考点48 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 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 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微点拨]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微点拨]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
(2)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三、陆王心学1.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兴起于宋代,达到高峰于明代。
它融合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宋明理学知识点。
一、性理学说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是性理学说,它强调人的性与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在宋明理学中,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而理则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
人们通过修养和实践,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平衡的境界。
二、理学四大家派宋明理学主要由四个流派组成,分别是程朱理学、陆王理学、王阳明心学和李贽学派。
他们对于性理的理解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由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所创立。
程朱理学注重实践和道德修养,强调“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推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2. 陆王理学陆王理学由陆九渊和王船山创立,他们提出人的经验和智慧比追求抽象的理念更为重要。
他们强调实践的角度,将心性引入理学中,认为通过内省和反思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3.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人心的直觉和内在的良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道德。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 李贽学派李贽学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对于理学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
李贽学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提升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对于社会伦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代。
第54课宋明理学一、知识整理(一).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道教、佛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天理主要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1.程朱理学(向外寻理)代表人物:朱熹、程颐、程颢思想主张:①世界观:万物始源“理”②道德观: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③方法论“格物致知”;④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地位:①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③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④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2.陆王心学(向内求理)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思想主张:①世界观:“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
②方法论:陆九渊:“发明本心”,内心反省。
王守仁:“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③哲学范畴:主观唯心主义。
④道德观:同程朱理学一样。
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相同点:1.道德观相同2.维护封建统治3.唯心主义4.都承认“理”的存在5.在、都主张加强个人修养(二).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因素——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的吸收借鉴佛道与道教的形而上学(三).宋明理学的评价:——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礼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导语】对于⾼考历史的复习,要认真复习好每⼀个知识点,因为这样对考试的发挥是很有利的。
下⾯是为⼤家收集整理的⾼考历史《宋明理学》的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1.程朱理学 (1)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和传播,儒学⾯临严峻的挑战。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宋代儒学发展形成“理学”。
(2)主要⼈物 a.北宋儒学的代表⼈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b.朱熹是南宋理学集⼤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主要思想:认为理先于⽓,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提出存天理,灭⼈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
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正统儒学,影响深远,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
2.陆王⼼学 (1)南宋的陆九渊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吾⼼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
(2)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学的集⼤成者。
他宣扬⼼外⽆物,⼼外⽆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合⼀的学说。
(3)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学得到⼴泛传播。
但是,王阳明的知⾏合⼀并不能科学地说明⼈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3.影响 宋明理学的形成,是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进程。
宋明理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了深远影响。
4.对程朱理学的评价 (1)科学或可取的⼀⾯:具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尊卑等级的观念、重男轻⼥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等,这些都属于封建糟粕的思想。
1.程朱理學
(1)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和道教的興盛和傳播,儒學面臨
嚴峻的挑戰。
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了“三教合歸儒”的主張。
宋代儒學發展形成“理學”。
(2)主要人物
a.北宋儒學的代表人物是程顥和程頤兄弟,他們認為天理是萬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繫起來。
b.朱熹是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是《四書章句集注》。
主要思想:認為理先於氣,理是萬物的本原;強調格物致知;提出存天
理,滅人欲,實際上是為封建統治秩序和等級制度辯護。
影響:朱熹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影響深遠,對維護封建專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2.陸王心學
(1)南宋的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明朝的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他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3)評價: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但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3.影響
宋明理學的形成,是儒學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辯化的進程。
宋明理學歷經了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4.對程朱理學的評價
(1)科學或可取的一面:具有和諧意識、憂患意識;崇尚道德;強調力行。
(2)不科學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級的觀念、重男輕女的觀念、因循
守舊的觀念等,這些都屬於封建糟粕的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更多高考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一、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1.相同点(1)在思想范围上,都属于儒学范畴(2)在思想主张上,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在目的上,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4)在地位和影响上,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1)从对宇宙的认识看,理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从道德主张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去恶。
二、理学对于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是什么?1.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2.影响(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消极观念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