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5
克里特文明————米索斯米諾斯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
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二十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Evans在希腊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宫殿遗址,并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米若斯迷宫。
因此Evans将此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
米诺斯文明主要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其文化在公元前1700年显现出高度的组织化,和后来的希腊城邦文化向迥异,和东方君主制有相同之处。
由各地发掘的文物可知,它和希腊本土,埃及,小亚细亚,西班牙等地构成了一个通商网路,主要从事陶,锡,铜,金银奢侈品,香料的贸易。
(番红花采集图)文化:米诺斯文化在文物出土和希腊神话上表现出受埃及文化的很大影响。
关于米诺斯的神话主要有三个,米诺斯的创立者是宙斯和欧罗巴的之子米诺斯,一个是米诺陶怪牛被特修斯所杀,另一个是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为自己的儿子制成翅膀飞出米诺斯迷宫。
和埃及一样,都包含着半人半兽,迷宫,能工巧匠等元素在内。
米诺斯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女性神祇的崇拜,出土的壁画和女祭司雕塑显示了男人和妇女参与同一个体育项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有着相同的地位。
甚至继承权有可能是母系的。
壁画有很多是描绘人群的,而性别由颜色来区分:男人的皮肤是红褐色,而女人的则是白色。
(米诺斯女性)(女神像)(持蛇女神像)(百合花王子)文化表现的非常的优雅,同时在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统治时期没有发现武器和城墙可见,可见在米诺斯统治时期的克里特岛上没有战争的存在,岛外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护卫者克里特岛。
毁灭文化的消失多半可以总结为天灾人祸两种可能,或者是谦而有之。
米诺斯文化的毁灭现在并没有定论,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由于火山爆发。
毁灭后的克里特岛被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占领,米诺斯文化只留下了只言片语,淹没在历史之中。
只在希腊神话和这遗址里略见辉煌。
可能以后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和线性文字A的破译能给人更多的信息。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知识清单克里特文明,作为欧洲早期文明的重要代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仍有诸多谜团围绕着这个古老文明,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一、神秘的起源克里特文明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本土发展的结果,另一些则认为可能受到了来自近东或埃及文明的影响。
然而,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清晰地揭示其起源的具体路径和方式。
是何种因素促使克里特岛在那个时代率先孕育出如此独特而先进的文明?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还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二、文字的解读克里特文明使用的线性文字 A 至今尚未被完全破译。
这种文字刻在泥板和陶器上,记录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但由于我们无法读懂这些文字,对于克里特文明的许多细节,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和假设。
如果能够成功破译线性文字 A,或许就能揭开许多隐藏在这个文明背后的秘密,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日常生活。
三、宏伟建筑的用途克里特岛上有着众多宏伟的建筑,如克诺索斯王宫。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但其具体用途却存在诸多争议。
王宫的房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究竟是如何规划的?那些宽敞的大厅和复杂的通道仅仅是为了居住和行政办公,还是有着宗教仪式或其他特殊用途?有些房间的装饰和壁画暗示着特殊的意义,但我们至今无法确切解读。
四、突然的衰落克里特文明在鼎盛时期突然衰落,其原因令人费解。
是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还是外敌入侵?又或者是内部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一些考古发现表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具体的机制和过程仍然不明确。
五、贸易网络之谜克里特文明在当时拥有广泛的贸易网络,但关于这些贸易的具体细节和范围仍然存在许多未知。
他们与哪些地区进行贸易?交换的主要商品是什么?贸易在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克里特文明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至关重要。
六、宗教信仰的奥秘克里特文明的宗教信仰充满了神秘色彩。
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宫殿古代文明的遗址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宫殿,是古代克里特文明的代表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见证了克里特文明的兴盛与消亡,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谜团。
本文将深入探索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宫殿古代文明的遗址,为读者带来详尽的了解。
一、克里特文明的起源希腊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孕育了丰富的文明。
克里特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千年,是欧洲最早的高度发达文明之一。
克里特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资源,为克里特文明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米诺斯宫殿的发现米诺斯宫殿是克里特文明的代表性建筑,对于研究古代克里特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在克里特岛发现了米诺斯宫殿,使世人震惊不已。
这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被誉为“米诺斯宫殿第一宫”。
三、米诺斯宫殿的特点1.建筑风格:米诺斯宫殿采用了典型的克里特式建筑风格,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具有独特的美感。
2.迷宫结构:宫殿内部布局错综复杂,如同一个迷宫,迷人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3.壁画艺术:宫殿内的壁画是米诺斯宫殿的瑰宝之一,这些壁画描绘了古代克里特文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仪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水利设施:宫殿内设有先进的水利设施,如排水系统和水渠,显示出当时克里特人的科技水平和城市规划能力。
四、米诺斯宫殿的历史意义米诺斯宫殿是克里特文明的象征,它见证了克里特文明的兴盛与衰落。
在该宫殿中发现的文物和壁画揭示了古代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重要信息,为我们了解这个神秘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克里特文明在公元前17世纪达到鼎盛,然而它在约公元前14世纪突然消亡,原因至今尚不得而知。
但是,米诺斯宫殿的发现和研究对克里特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米诺斯宫殿的影响米诺斯宫殿的发现使人们对希腊古代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
它揭示了克里特文明与地中海区域其他文明的关系,对后世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历史梳理一、古希腊历史1.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 - 1200年)- 克里特文明- 是爱琴文明的早期代表,位于克里特岛。
它以宏伟的宫殿建筑为特色,如克诺索斯王宫。
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有众多的房间、走廊和仓库等。
这里的经济以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为主。
克里特人还创造了自己的线形文字A,但至今尚未被完全解读。
- 迈锡尼文明- 兴起于希腊本土的伯罗奔尼撒半岛。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有坚固的城堡建筑,如迈锡尼城的狮子门。
他们的社会是奴隶制社会,军事力量强大,曾经发动了对特洛伊的战争。
迈锡尼人使用线形文字B,这种文字已经被解读,是一种早期的希腊语文字。
2. 黑暗时代(公元前1200 - 800年)- 多利安人的入侵等因素导致希腊文明出现了衰退。
这一时期人口减少,贸易衰落,文字的使用也几乎中断。
在黑暗时代,希腊人仍然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传说和诗歌,这些成为后来希腊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3. 城邦时代(公元前800 - 338年)- 城邦的形成与特点- 希腊城邦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乡村地区的独立国家。
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城邦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
- 主要城邦- 雅典- 斯巴达- 是一个军事色彩浓厚的城邦。
它的社会分为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三个阶层。
斯巴达人是统治阶层,他们从小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整个城邦以军事为中心。
斯巴达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强壮、勇敢、忠诚的战士。
4.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8 - 30年)二、古罗马历史1. 王政时代(公元前753 - 509年)- 传说罗马城由罗慕路斯建立。
这一时期罗马实行君主制,国王掌握最高权力。
罗马社会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阶层组成。
王政时代的罗马逐渐发展壮大,通过战争和联盟等方式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2. 共和时代(公元前509 - 27年)- 共和制的结构- 罗马共和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组成。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一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系指公元前3千年代末至前2千年代末存在于南希腊和爱琴海岛屿上的文明,中心地在克里特岛与迈锡尼,故又称克里特一迈锡尼文明。
其中,克里特文明发生较早。
克里特是爱琴海第一大岛,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约12至60公里不等。
岛上气候宜人,树木葱笼,在新石器时期吸引来第一批居民。
到公元前3000年下半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超过希腊半岛。
在公元前2200至前2000年,岛上兴起至少4个小王国——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利亚、卡多一萨克罗。
根据考古材料,以王宫为中心的克里特文明的演进可分成两个时期:早王宫时期,小国分立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晚王宫时期,统一的克里特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
早王宫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较为清楚。
农业和手工业已有分工。
农作物品种以大麦、小麦、橄榄、葡萄为主,手工业有突出进步。
青铜器、金银器、陶器较过去增多,工艺较复杂。
如彩陶瓶竟被加工得薄如蛋壳,还绘有生动的图案。
在手工建筑业方面,能修筑大型王宫。
该时期还产生了文字。
先是图画文字,后变为象形字。
按一般规律,取得如此进步的社会肯定已进入阶级社会。
考古材料证实了这一点。
国王居于宽大宫室之中,拥有金银、象牙制品,普通居民住在穷街陋巷里,用具简单。
在克诺索斯王宫周围,挤住着几万居民。
公元前1700年左右,各处王宫被毁,原因不详。
不久规模远为宏大的王宫建筑群建了起来。
如克诺索斯的所谓米诺斯③宫,依山而建,层层相连,中央有一长方形庭院,四周围绕富丽的宫室。
室内陈设着陶器、雕塑、金银器皿,四壁是夺彩的壁画。
画中题材多样,从贵妇、少女到花鸟草虫、斗牛场面,均以写实主义的笔触画就,洋溢着和平气息。
米诺斯宫内还设有手工作坊、仓库、监狱,是克里特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结合古代传说,可能克里特文明发展到繁盛时期,克诺索斯王国已统一全岛甚至一度把爱琴海许多岛屿和阿提卡纳入自己势力范围。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知识清单克里特文明,作为欧洲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却又留下了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
一、起源之谜克里特文明究竟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困扰着众多学者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是本地独立发展起来的,源于克里特岛自身独特的地理和环境条件。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为文明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也有观点指出,克里特文明可能受到了来自近东地区文明的影响。
通过贸易和交流,近东的文化、技术和思想传播到了克里特岛,从而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但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式,至今仍没有确凿的定论。
二、文字之谜克里特文明所使用的文字,被称为“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
“线性文字A”至今尚未被完全破译,这使得我们对克里特文明早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了解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虽然“线性文字B”在 20 世纪 50 年代被破译,但它主要用于记录财物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对于深入了解克里特文明的文化、宗教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
那么,“线性文字A”到底记录了怎样的秘密?它能否为我们揭开克里特文明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三、建筑之谜克里特文明的建筑风格独特而神秘。
其中,克诺索斯王宫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令人惊叹。
王宫规模宏大,房间众多,复杂的通道和楼梯相互连接,仿佛是一个迷宫。
王宫的排水系统也非常先进,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但是,王宫的建造目的和用途却存在诸多争议。
有人认为它是国王的住所和政治中心,也有人认为它具有宗教和祭祀的功能。
此外,克里特岛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遗迹,如神庙、别墅等,它们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也都有着独特之处,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宗教之谜克里特文明的宗教信仰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
从出土的文物和壁画中可以看到,克里特人崇拜众多的神灵,但其宗教体系的具体架构和神灵的职能却并不清晰。
《克里特文明的“重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克里特文明的“重现”》。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克里特文明的“重现”》这一课题是世界古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克里特文明作为欧洲早期文明之一,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欧洲的发展历程、社会结构、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克里特文明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历史视野,深入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古代文明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克里特文明的兴起、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掌握克里特文明的主要特点,如宫殿建筑、艺术风格、文字系统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的兴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珍惜和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克里特文明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包括米诺斯王宫、壁画艺术、线性文字 A 等。
2、教学难点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原因及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二、说教法(一)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克里特文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的史料,让学生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一)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克里特文明的基本内容。
(二)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克里特文明的“重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历程和重要意义。
2、掌握克里特文明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3、分析克里特文明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克里特文明的主要特点,如建筑、艺术、文字等方面。
(2)克里特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2、难点(1)解读克里特文明的神秘符号和文字。
(2)理解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原因。
三、知识链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河中,有许多古老的文明曾经闪耀一时,克里特文明便是其中之一。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
四、学习过程(一)克里特文明的发现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爵士对克里特岛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他的发现让一个失落的文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2、埃文斯在克诺索斯遗址发现了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和大量的文物,这些都为研究克里特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克里特文明的发展阶段1、早期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 3000 年公元前 2100 年)这一时期的克里特文明已经出现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农业生产。
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简单的几何图案装饰。
2、中期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 2100 年公元前 1600 年)这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时期,宫殿建筑大规模兴起,城市发展迅速。
艺术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精美的金器、珠宝和雕刻作品。
3、晚期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100 年)这一时期,克里特文明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衰落。
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如线性文字 B 的出现。
(三)克里特文明的主要特点1、建筑克里特文明的宫殿建筑独具特色,结构复杂,功能齐全。
宫殿内部有许多房间、走廊和庭院,墙壁上装饰着精美的壁画。
例如,克诺索斯宫殿的“王座室”,墙壁上绘有生动的海豚图案,展示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2、艺术(1)壁画克里特文明的壁画题材丰富,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
克里特文明名词解释
克里特文明,也译作米诺斯文明或迈诺安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
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
"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
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
罗马帝国西方历史时间轴巴比伦爱琴文明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王国荷马时代古代希腊地图迈锡尼线形文字
简述
克里特文化共分为四个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开始,克里特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自公元前2500年,克里特开始进入金石并用时期。
进入前王宫时期,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约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纪被毁(或因地震)。
前二千年代中叶,克里特开始初步发展,进入古王宫时期,在米诺萨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A"(尚未译解);表明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
其居民据认为多半来自西亚。
前1700年开始,米诺斯开始进入新王宫时期,这一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全盛期,此时的米诺斯王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遍布在整个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的雅典及迈锡尼地区,同时,与埃及的关系十分紧密。
自前1450年起,操希
腊语的民族入侵克里特岛,最终导致克里特文明的衰落,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
克里特文明的标志是王宫的突起。
克里特文明:欧洲最古老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2850年,克里特文明出现在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岛。
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所在,也是公认的欧洲最为古老的文明。
作为最古老的欧洲文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只能通过荷马传说来探寻到这个文明的所在,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考古学家们在这座岛上探索到了众多宫殿遗址,这才能让这个最为古老的文明出现在了大众的面前。
克里特文明宫殿遗址作为欧洲最为古老的文明,克里特文明留下了许多传说与令人叹为观止的发明。
迷宫便是由克里特文明创造出来的。
来源就是来自克里特岛上国王所居住的宫殿,除此之外,还有城市的下水道系统,抽水马桶和单人式浴缸等众多发明。
与之前所说的古印度文明不同的是,克里特文明的发展并不是主要依靠农耕,而是通过贸易和殖民地的掠夺。
这也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基础。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殖民地的国家,这些都是克里特留给欧洲的文化遗产。
克诺斯索宫之所以克里特文明能够兴起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克里特岛靠近北非和西亚这两个当时最为成熟的文明地区,北非的古埃及和西亚的腓尼基文明持续滋养这这座克里特岛,向岛内输出着农耕与商贸交易。
第二,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由于被两个文明滋养,克里特岛进入了农耕阶段,人口也开始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岛上面积狭小,不想古代的中国,当人口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开始,岛内便无法支撑下去,文明的发展就会到了停滞的状态。
虽然克里特岛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却拥有独一无二的海上运输条件,作为爱琴海地区面积最为广大的岛屿,岛上自然会有适于船只停泊的港口,相较于别的海洋,地中海的海面相对于比较平静,也没有礁石的阻碍。
从古埃及前往爱琴海地区和小细亚都会经过此岛,克里特岛人也开始向善于经商的腓尼人学习,成为了向腓尼人那样商人与海盗的结合体,开始了殖民掠夺。
克里特人还组建了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部队,迅速超越了当时的古埃及和腓尼基的海上力量,从而成为了爱琴海地区的海上霸主。
克里特文明作品特点克里特文明是古代希腊岛屿克里特岛上的一个重要文明,其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整个古希腊世界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题。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如海洋、山川、花草等。
克里特人对大自然的景色和生命的热爱使得他们在艺术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元素,展现了浓厚的自然主题。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色彩。
在克里特文明的壁画和陶器上,我们可以看到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这些鲜艳的色彩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克里特人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具有流动和动感的特点。
在克里特文明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动物和植物都是以流动的线条和曲线来描绘的,给人以动感和生动的印象。
这种流动和动感的特点使得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和具有活力。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还具有宗教性和神秘性。
在克里特文明的壁画和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描绘神祗和宗教仪式的场景。
克里特人深信神灵的存在和力量,因此他们在艺术作品中经常描绘神秘的宗教仪式和神祗形象,体现了他们对宗教的崇拜和追求。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还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细节性。
在克里特文明的建筑、陶器、珠宝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精细的装饰图案和纹饰。
这些装饰图案和纹饰丰富多样,包括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还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符号和象征,如蛇、太阳、月亮等。
这些符号和象征代表着克里特人的信仰和价值观,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给后世。
总结起来,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具有自然主题、丰富多样的色彩、流动和动感、宗教性和神秘性、装饰性和细节性、象征意义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克里特文明的艺术作品独具魅力,成为古希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里特文明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
约公元前2O00年,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
约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进入最繁荣的时期,以北部的克诺索斯城为代表。
据说当地的米诺斯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统治爱琴海诸岛。
20世纪早期,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证明:岛上手工业很发达,有青铜、金银和宝石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尤以金项链、手镯等最为精致;彩色陶瓶薄如蛋壳。
已发掘的米诺斯王宫依山而建,占地约二公顷,大多是三层建筑、宫内有浴室、仓库和庭园,有供水和排水设备。
王宫千门百户,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迷宫”之称。
王后的居室内排列着下细上粗的圆柱,地面铺有平整石板,四壁绘有海涛飞鱼、森林彩禽、摇曳着舞姿的少女和国王贵族行乐图。
北宫门外是一座剧场。
克里特人使用简便的线形文字,为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相区别,考古学上称之为线形文字A,至今尚未释读成功。
约公元前1400年,王宫突遭毁灭,原因不详。
有的学者认为是海啸或迈锡尼人入侵所致。
迈锡尼文明(约前1500-1100)是指以迈锡尼为代表的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的早期文明,其创造者是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
其特点是墓地文化,迈锡尼文明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金属冶炼和手工业品的制造达到并且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技术水平。
迈锡尼国家的统治阶级包括国王、将军、贵族、官吏、祭司;政治机构有贵族会议和民众大会;社会基层组织是农村公社,由长老领导。
土地基本分为私有和公社所有两类。
奴隶多属国王,但也有私人奴隶,他们从事手工业等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劳动。
其文字在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乙种”。
建筑艺术也有很大发展。
公元前12世纪初,为掠夺土地、财产和奴隶,迈锡尼率南希腊诸国攻打小亚西亚西北部的特洛伊城。
迈锡尼等虽然获胜,但力量大为削弱,约公元前1125年,希腊人的另一支——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部南下,迈锡尼诸国灭亡,迈锡尼文明随之消亡。
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
☆克里特文明☆―中国科大.李弦,2011.7,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3。
公元前2000年,以克里特和希腊半岛为中心,形成了最早的国家与文明。
克里特文明存在于公元前2000―前1100年这一段希腊文明时期。
它因克里特岛而得名,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文明,当时土著均为穴居,直至公元前2500年以后,才有青铜和冶金工艺技术产生。
克里特文明分为早王宫时代和后王宫时代。
早王宫时代(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初级阶段。
当时奴隶制城邦刚刚兴起,在岛屿中部的米诺斯、法埃斯特、马里亚等地先后出现了王宫建筑,宫殿都用石料砌成,有宽敞的大厅、宫室、仓库、作坊等。
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相当先进,手工艺和农业也已分离。
这一时期制造的青铜双面斧、短剑、矛头、长剑以及金质和银质的碗等工艺品,都十分精美。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文字,并由图画文字发展为象形文字。
早王宫时代末期,岛上许多王宫和城市都毁灭了,原因至今不明。
后王宫时代(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阶段。
原来被毁的王宫又重新修建起来,而且比以前更加壮观。
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都很发达。
农业上使用犁耕,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大豆等;园艺作物有橄榄、葡萄等;手工业方面已经能够制造出一种高头低舷的远航船只。
克里特岛同爱琴海诸岛、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以及西部地中海地区,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
海外贸易成了克里特岛的经济命脉。
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书写古代克里特语的音节文字―“线形文字甲种”,或称“线形文字A”。
后王宫时代,克里特岛上的城邦比以前大大增加,此时的克里特岛有“百城”之称。
“百城”之中米诺斯的势力最为强大,称霸于克里特岛,并控制了爱琴海中的一些岛屿。
米诺斯王宫的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体建筑22万平方米,廊腰漫回,各抱地势,错落有致。
王宫的中央是一个长方形庭院,长51.8米,宽27.4米。
庭院的周围有1500多间宫室,坡度较高的西宫为两层楼房,地势较低的东宫则为四层楼房。
古希腊简史一、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一)克里特文明:时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00年国家:克里特岛上的克里特王国--米洛斯;公元前1450年左右,被操作希腊语的人占领,或被火山所灭,文明转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
迈锡尼文明:时间:公元前2000年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前1600年成立王国;在前1500年,被圆顶墓王朝取代毁灭:前1250年,开始动摇,前1100年,走向末路(原因:多利亚人入侵,或是天灾--干旱)(二)荷马时代(黑暗时代)时间: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事件:特洛伊战争:(海伦)希腊:阿伽门农--阿凯亚人(阿耳戈斯人)墨涅拉奥斯--斯巴达国王、阿基琉斯,奥德修斯,埃阿斯,特洛伊人(伊利昂城):赫克托耳,帕里斯,普里阿摩斯历史地位:铁器的使用;是一个民主制阶段的氏族部落组织;出现了"议事会""民众会""军事首长(国王)"二、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古风时代)时间: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一)希西阿德时期(城邦形成的时期)希西阿德:前750年--前700年间诗人,作品《神谱》《田功农时》最先出现城邦的地区--爱琴海诸岛城邦:是各个村落逐渐发展为拥有各自政府和军队的城市,就像一个独立的邦国,所以历史学家称它们为"城邦"。
城邦的兴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公元前800-146年)的开始;是让自由公民不具约束地表达意志的自治社会,而不是代表神明、世袭国王或祭司旨意的社会。
(殖民城邦)(二)斯巴达时间:前800年--前730年间由多利亚人(斯巴达人)建立,控制着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库古:前825年--前800年推行改革,二王制、议事会(元老)、民众会、监察官美塞尼亚战争:第一次发生的时间:前740--前720年;斯巴达人战胜美塞尼亚人;第二次发生在7世纪中叶后,美塞尼亚人反对斯巴达人的统治;美塞尼亚人的领导者:阿里斯托明尼,因被出卖,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