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代谢调节(改)
- 格式:ppt
- 大小:300.00 KB
- 文档页数:10
动物内分泌和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动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包括许多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激素,如胰岛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素等,以及在哺乳动物中主要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协同调节的生理调节。
这些激素是由具有特定内分泌功能的细胞所分泌的物质,它们可以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以调节能量的甩游、能量储备和供应,以及体内的钙、磷、钾等离子浓度。
最近几年,通过对动物内分泌和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揭示了更多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些机制可能更好地解释了激素对体内能量代谢的调节和调控。
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胰岛素的代谢调节机制胰岛素是葡萄糖从血中进入细胞的一个关键激素。
它主要由胰腺中的岛细胞分泌。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也会相应增加,以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脂肪细胞中,同时抑制肝脏中葡萄糖合成。
这个过程被称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
最近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不仅仅局限于葡萄糖代谢,还与许多其他分子过程有关。
例如,在动物肝脏中溶血酶原激活多肽(HMGA1)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它可以通过诱导胰岛素受体(IR)的表达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另一方面,由肌肉细胞中分泌的肌肉节约蛋白(MCP-1)同样能够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除了HMGA1和MCP-1的影响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子机制来调控胰岛素敏感性,其中一些已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类型2。
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3)是一个由甲状腺中的滋养细胞合成的激素。
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包括调节体内能量代谢、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骨骼和其他器官功能。
最近的研究发现,T3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传递信号,它还能够通过与DNA结合来干扰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涉及到多个生物学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
例如,在骨骼发育与修复过程中,T3会诱导特定的基因表达,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成骨。
内分泌系统中的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一组分泌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所组成的调节系统。
它对人体的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代谢是指人体细胞中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过程,包括能量的产生和利用。
本文将从内分泌系统的角度探讨其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一、胰岛素与血糖调节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血糖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促进体内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并催化葡萄糖的合成和储存。
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葡萄糖在肝脏中的合成,并促进外周组织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储存。
通过这些调节作用,胰岛素能够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体内能量的正常供应。
二、甲状腺激素与基础代谢率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类激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甲状腺素。
它能够增加细胞内的代谢速率,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使体内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得以加速。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又受到下丘脑中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控使得人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量,保持身体正常运转。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葡萄糖代谢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中的皮质醇是最重要的激素之一。
皮质醇对葡萄糖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在应激状态下,如饥饿、寒冷、严重感染等情况下,皮质醇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并抑制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血糖水平,提供更多的能量供给。
此外,皮质醇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和感染。
四、生长激素与脂肪代谢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长激素不仅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骨骼、肌肉和生殖器官的发育,还能够影响脂肪代谢。
生长激素能够抑制脂肪分解和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减少脂肪的转化为能量,促进脂肪的储存。
这对于维持体内脂肪的平衡,保持适当的体脂肪百分比具有重要作用。
五、性激素与代谢调节性激素在人体内不仅对生殖系统发育和性征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还能够影响人体的代谢。
胰岛素分泌调节的分子机制胰岛素是一个重要的激素,它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当一个人摄取食物时,血糖水平会升高,这时胰岛素就会被分泌出来,以调节血糖水平。
但是,当这种分泌过度或不足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代谢障碍。
因此,了解胰岛素分泌调节的分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胰岛素的分泌主要由胰岛β 细胞来控制。
当胰岛腺细胞感知到血糖水平上升时,它们会释放存储在内部的胰岛素颗粒。
但是,这个胰岛素的释放过程并不是一直发生的。
相反,它是涉及到多个信号分子和调节机制的。
一、Glucokinase一种胰岛β 细胞中的关键葡萄糖代谢酶是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
这个酶介导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6-磷酸,这是一种重要的代谢路径。
此外,它对于维持葡萄糖的舒适水平也很重要。
如果血糖水平太低,GCK 会失去其活性。
要想增进胰岛素的分泌,我们需要增加胰岛β 细胞的 GCK 活性。
二、增强响应的 AMPK腺苷酸酰化酶(AMPK)是一个细胞内的关键代谢调节因子,它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也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AMPK 活性增强时,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它也要求胰岛β 细胞增加其对葡萄糖和氧气的响应,这是 AMPK 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关键机制。
因此,AMPK 活性增强是一种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一种方法。
三、ATP敏感K+通道ATP 敏感 K+ 通道是胰岛β 细胞中的一种离子通道,它会受到胰岛素类物质的开放或关闭的调节。
当胰岛素浓度低时,ATP 敏感 K+ 通道被关闭,从而增加细胞膜上的电位差。
这种清除过程会在细胞膜上产生一种内向的离子流,这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ATP 敏感 K+ 通道在胰岛素分泌调节的分子机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四、肽类的调节因子在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肽类因子,例如阻抗素、GLP-1(葡萄糖相关肽)和 GIP(胰高糖素样多肽)。
这些肽类因子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且它们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图解胰岛素的生理功能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血糖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维持血糖稳定:1.促进葡萄糖转运:胰岛素能够在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表面诱导葡萄糖转运体的移位,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2.促进葡萄糖利用:一旦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胰岛素还能够促进细胞内部的糖酵解与糖原合成,使得葡萄糖被用于细胞内部的代谢反应。
3.抑制糖异生: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中糖异生相关的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产生的葡萄糖量,减少血糖生成。
4.促进脂肪酸合成:除了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外,胰岛素还可以刺激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形成脂肪储备。
胰岛素的释放与作用过程胰岛素通过负反馈机制调控血糖水平,其释放与作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食物摄入:当人体摄入含糖食物后,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
2.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进入血液循环。
3.胰岛素作用:胰岛素结合受体,使细胞内葡萄糖通道打开,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4.血糖下降:随着葡萄糖进入细胞,血糖水平下降,停止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1.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能够通过PI3K激酶激活Akt蛋白,引发GSK-3β磷酸化,促进葡萄糖转运和糖原合成。
2.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还能够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
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P3K)信号通路:胰岛素还可以激活PIP3K,导致细胞内的PIP3浓度增加,从而调节多种细胞功能。
4.AMPK信号通路: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也可以被胰岛素激活,调节细胞内的能量平衡。
结语胰岛素作为人体内一种关键的激素,对于维持血糖平稳以及细胞内营养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胰岛素的释放与作用过程,调控机制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为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糖代谢的调控糖代谢是人体中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指的是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糖类)分子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通过调控糖代谢,人体能够获得能量供给,并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糖代谢的调控机制,包括胰岛素的作用、糖原的合成和降解以及葡萄糖的利用。
一、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对糖代谢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调节糖代谢:1.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增加葡萄糖的代谢速率,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
2. 抑制葡萄糖的产生和释放: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肝脏中的葡萄糖合成减少,同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中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 促进糖原合成:胰岛素能够刺激糖原的合成,将多余的葡萄糖储存为糖原,以备不时之需。
二、糖原的合成和降解糖原是一种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糖原的合成和降解是人体糖代谢调控的重要环节。
1. 糖原的合成:糖原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刺激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这样既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又能够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2. 糖原的降解:当机体需要能量时,糖原会被降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供给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糖原分解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糖原降解的速率减缓。
相反,当胰岛素水平下降时,糖原分解酶的活性增加,加速糖原的降解。
三、葡萄糖的利用葡萄糖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通过醣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进行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细胞代谢活动。
1. 醣酵解:醣酵解是一种无氧代谢过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有限的能量。
这种代谢方式适用于无氧条件下,如强度较高的运动。
2.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一种氧化代谢过程,将葡萄糖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代谢方式适用于正常的细胞代谢活动。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最终生成三磷酸腺苷(ATP),这是细胞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和碳水化合物
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主要由胰岛素细胞(β细胞)在胰岛中分泌。
当血
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细胞受到刺激,促使胰岛素通过内分泌途径分泌到血液中。
胰岛素的作用
1.促进葡萄糖的转运与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膜
上的葡萄糖转运体的活性,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速率,从而提高细胞内的葡萄糖利用率。
2.促进葡萄糖的合成与储存:胰岛素刺激肌肉和肝脏
细胞内的葡萄糖合成酶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进行
储存。
3.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胰岛素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合
成,降低血糖水平。
4.增加脂肪酸的合成:胰岛素刺激脂肪组织中的脂肪
酸合成,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储存。
5.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通过促进肌肉细胞中的蛋
白质合成,维持健康的体内蛋白质平衡。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图示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图示
2021-12-20
胰岛素分泌
↓
促进葡萄糖转运与利用
↓
促进葡萄糖合成与储存
↓
抑制葡萄糖生成
↓
增加脂肪酸合成
↓
促进蛋白质合成
结语
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通过调节血糖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维持机体内部稳态。
深入了解胰岛素作用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许多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其中,糖尿病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其最为关键的治疗手段之一便是胰岛素注射。
而这一注射的效果则与胰岛素的分泌调节机制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究当前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研究的进展情况。
1. 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概述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肽类激素,在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般情况下,人体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将血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进行储存,从而维护正常的糖代谢水平。
然而,当胰岛素分泌失调时,就会导致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从而引发糖尿病等疾病。
2.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受到众多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代谢调节三个方面。
2.1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均具有影响。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来抑制胰岛素分泌,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此外,还有一些神经递质和肽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2.2 内分泌调节胰岛素是由β细胞分泌的,而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样肽和胆囊素等胰岛素样肽的调控。
此外,胰高糖素和胃泌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2.3 代谢调节血糖水平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胰岛素分泌之前,β细胞能够感应到一系列代谢产物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葡萄糖。
此外,还有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和鸟苷酸等代谢产物也能够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3. 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的研究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的发现对于探究胰岛素分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的研究,以及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重要受体的功能和表达调控的研究,都为深入理解胰岛素分泌调节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胰岛素分泌调控与胰岛素抵抗的平衡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机体内起着糖代谢调节的关键作用。
它的分泌量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平衡是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胰岛素的分泌调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下,探讨这种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胰岛素分泌调控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调节:1. 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调节因素之一。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β细胞受到刺激,释放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相反,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素的分泌也相应减少。
2.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一种由胰α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胰岛素分泌调控中起到重要的抑制作用。
当血糖升高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通过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来维持血糖平衡。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1是胰岛素激素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二、胰岛素抵抗的平衡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从而影响胰岛素的作用。
2. 脂肪组织的增加: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大量脂肪酸和炎性因子,进而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
3.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分泌调控与胰岛素抵抗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非常关键。
当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抵抗较低时,会导致血糖过低,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等;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且胰岛素抵抗过高时,会导致高血糖,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因此,维持胰岛素分泌与抵抗的平衡对于防治糖尿病至关重要。
为了维持这种平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增加胰岛素分泌:1. 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减少高糖和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胰岛素抵抗。
最简单的胰岛素使用量调整方法发表者:秦黎明如何调胰岛素剂量胰岛素起始量一般6-8U/次开始。
早晚一日二次,强化三次,餐前查空腹血糖,据下方法决定下次用量,其他剂型一般可等量替换。
血糖调整方法:血糖水平mmol/l 锐30R或灵30R<4.4 -2U4.4-6.1 06.2-7.8 +27.9-10 +4﹥10 +6其他胰岛素的用量计算公式初始每日剂量计算每日胰岛素总量根据体重计算(尚未使用胰岛素)一日总量=体重×0.44起始基础量根据胰岛素总量计算起始基础量=一日总量×50%根据体重计算起始基础量=体重X0.22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本方法,首先确定血糖控制目标为每个病人确定个人的血糖控制目标。
成年病人的一般控制目标: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餐后2小时:<180mg/dl (<10mmol/l)入睡前:100-140mg/dl (5.6-7.8mmol/l)夜间3点:>90mg/dl (>5mmol/l)若反复出现低血糖,适当提高控制目标: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若怀孕,适当减低目标血糖值:餐后:< 120mg/dl (6.7mmol/l)准备工作(一)医生或医疗小组提供24小时的咨询服务,家庭成员或其他亲属接受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多次的血糖自我监测(三餐前后、睡前、0Am、3Am,以及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时)固定的饮食计划(在基础率调整结束前,不要食用含脂肪过多的食物,不要在睡前吃零食)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的对比准备工作(二)中、长效胰岛素的洗脱期:中效:18—20小时长效:至少24小时选择注射部位:腹部:胰岛素吸收最快,更具有可预测性,受活动的影响较少部位的更换:其它可选择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部、上臂,距离前一个部位3—5cm初始每日剂量计算每日胰岛素总量根据体重计算(尚未使用胰岛素)一日总量=体重×0.44根据用泵前的用量计算(血糖控制尚可)一日总量=用泵前胰岛素用量×(75%-80%)起始基础量根据胰岛素总量计算起始基础量=一日总量×50%根据体重计算起始基础量=体重X0.22注意:1)一般个人用户从单一基础率开始,将基础率总量平均分配到24小时内,根据次日一天的血糖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要增加第二个基础率。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胰岛素是胰岛p细胞分泌的一种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结构相当复杂的蛋白质。
胰岛素对机体各种组织的代谢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是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的重要激素,在调节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能量物质代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在体内发挥着以下生理作用:(1)安排糖分的贮藏和使用: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命令”从食物中吸收进血液的糖分加速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并以糖原的形式贮藏起采备用;同时又约束贮存在这些组织里的糖原不能轻易溜回血液里,免得引起血糖过高。
当血糖水平下降,机体需要糖原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可以使储存在“糖库”里的糖原重新回到血液里为身体提供能量。
(2)帮助脂肪的合成和贮存: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使三酰甘油合成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快。
它还可以抑制脂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
在这一作用下,胰岛素可以把体内一部分多余的糖分赶人脂肪组织里.并将这些糖分转化成脂肪贮藏起来。
同时,胰岛素也不让脂肪组织随便分解成葡萄糖。
(3)帮助蛋白质的合成:胰岛素可以促使食物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内,加速DNA和RNA的生成,使蛋白质合成增加,从而有利于细胞的生成与组织的修复,因此胰岛素又被称为同化激素。
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使组织细胞释放入血的氨基酸减少。
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另外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化学本质为儿茶酚胺。
其主要作用有:1.对代谢的影响:(1)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增加;(2)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乳酸增加,提高机体代谢率和产热量;(3)能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2.参与应急反应:当机体在运动、低血糖、低血压、寒冷以及各种精神紧张状态时,通过传入神经到达延髓网状结构、下丘脑及大脑皮质,进而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比平常高2-5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脂肪氧化分解,脉搏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
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素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它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并在肝脏中促进糖原形成以及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包括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信号传递等方面。
1. 胰岛素的合成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proinsulin)分子经过剪接和氧化还原过程后形成的。
在胰岛素细胞内,胰岛素原由B链和A链连接而成。
B链和A链之间含有一个C肽,称为连接肽(connecting peptide)。
该连接肽剪切后就能形成胰岛素分子。
连接肽被剪切后,其余残基在细胞内形成胰岛素分子。
参与合成胰岛素的一些酶包括转酰基辅酶A羧基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己糖激酶(hexokinase)和磷酸烯醇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等。
2. 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是通过胰岛素细胞上面的离子通道和膜上受体来调控的。
胰岛素细胞有两种类型的离子通道: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和电压敏感的离子通道。
活跃的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可以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这是促进胰岛素的排泄的关键因素。
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受到细胞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和药物的影响。
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使钠离子进入胰岛素细胞,并引起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分泌可以受到神经系统和消化激素的影响。
当食物的消化开始时,神经系统和消化激素会释放出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腺多肽和神经肽Y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3. 胰岛素分泌的信号传递在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转导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信号通路需要被提及。
它们包括三磷酸腺苷(ATP)/遗传学与胰岛素(GLUT)通道、内质网应激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信号通路。
ATP/Glut通道,一种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可以反应细胞内ATP和葡萄糖的浓度,促进或抑制钙离子通道的开闭,进而调节胰岛素分泌。
1.体内二氧化碳来自( )A.糖原分解B.有机酸的脱羧C.脂类分解D.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E.一氧化碳转化正确答案: B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B.脂肪酸C.ATPD.磷酸肌酸E.乳酸正确答案: C3.关于生物氧化的特点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条件温和B.能量骤然释放,以热能的形式散发C.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D.二氧化碳是有机酸脱羧产生E.必须有水参加正确答案: B4.呼吸链存在于( )A.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外膜C.线粒体基质D.细胞膜E.细胞液正确答案: A5.ATP的化学本质是( )A.核苷B.核苷酸C.核酸D.核蛋白E.酶类正确答案: B6.一氧化碳是呼吸链的阻断剂,被抑制的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是( )A.黄霉素B.辅酶QC.细胞色素cD.细胞色素aa3E.细胞色素b正确答案: D7.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 )A.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B.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C.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D.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不变E.ADP不变,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正确答案: A8.氰化物是剧毒物,使人中毒致死的原因是( )A.与肌红蛋白中二价铁结合,使之不能储氧B.与Cytb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传递电子C.与Cytc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传递电子D.与Cytaa3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激活氧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9.有关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可以认为( )A.终产物是乳酸B.催化反应的酶系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C.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D.不消耗ATP,同时通过底物磷酸化产生ATPE.反应都是可逆的正确答案: A10.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 )A.琥珀酸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柠檬酸合成酶D.苹果酸脱氢酶E.异柠檬酸脱氢酶正确答案: E11.一分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能量时()A.生成4分子二氧化碳B.生成6分子水C.生成18个ATPD.有5次脱氢,均通过NADH开始的呼吸链生成水E.反应均在线粒体内进行正确答案: E12.下列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A.肝糖原分解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正确答案: B13.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A.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磷酸激酶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D.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E.肌糖原酵解的产物为乳酸正确答案: C14.糖尿病时,机体不可能出现的代谢改变有()A.糖代谢紊乱B.脂代谢紊乱C.蛋白质代谢紊乱D.酸碱平衡紊乱E.核酸代谢紊乱正确答案: E15.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主要调节作用是()A.促进糖的异生B.抑制糖转变为脂肪C.促进葡萄糖进入肌和脂肪细胞D.降低糖原合成E.抑制肝脏葡萄糖磷酸激酶的合成正确答案: C16.糖酵解与糖异生途径中共有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B.丙酮酸激酶C.丙酮酸羧化酶D.磷酸果糖激酶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正确答案: E17.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胰高糖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E.生长素正确答案: C18.正常人摄入糖过多后,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糖转变成甘油B.糖转变成脂肪酸C.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D.糖转变为糖原E.糖转变为蛋白质正确答案: E19.关于尿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糖是血糖正常去路之一B.尿糖阳性是肾小管不能将尿糖全部重吸收C.尿糖阳性一定有糖代谢障碍D.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E.尿糖阳性必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正确答案: B20.细胞内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共同部位是()A.细胞液B.线粒体C.内质网D.细胞核E.核仁正确答案: A21.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醛E.6-磷酸果糖正确答案: B22.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生成( )A.6-磷酸葡萄糖B.NADH+H+C.FAD 2HD.CO2E.5-磷酸核糖正确答案: E23.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肝糖原分解B.肌糖原分解C.肝糖原合成D.糖异生作用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A24.长期饥饿时大量的能量主要来自()A.葡萄糖B.氨基酸C.糖原D.酮体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25.血浆蛋白质中密度最高的是( )A.HDLB.IDLC.LDLD.VLDLE.CM正确答案: A26.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共同原料是()A.3-磷酸甘油醛B.脂肪酸和丙酮酸C.丝氨酸D.蛋氨酸E.GTP、UTP正确答案: C27.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A.组织脂肪酶B.脂蛋白脂肪酶C.胰脂酶D.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E.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正确答案: D28.胆固醇不能转化为()A.胆汁酸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胆红素D.维生素D3E.性激素正确答案: C29.抗脂解激素是指()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确答案: B30.血脂的运输形式是()A.清蛋白B.球蛋白C.糖蛋白D.脂蛋白E.载脂蛋白正确答案: D31.下列生成酮体的器官是()A.心B.肝C.脑D.肾E.肌肉正确答案: B32.正常血浆脂蛋白按密度由低到高顺序的排列为()A.CM到VLDL到IDL到LDLB.CM到VLDL 到LDL 到HDLC.VLDL 到CM到LDL 到HDLD.VLDL 到LDL 到IDL到HDLE.VLDL 到LDL 到HDL 到CM正确答案: B33.肝产生过多的酮体主要是由于()A.肝功能障碍B.肝中甘油三酯代谢紊乱C.酮体是病理性产物D.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34.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A.脂肪酸和甘油B.乳糜微粒C.甘油三酯D.甘油二酯和脂肪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B35.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时,从正极到负极排列顺序是()A.CM到VLDL到LDL到HDLB.VLDL到LDL到HDL到CMC.LDL到HDL到IDL到CMD.HDL到LDL到VLDL到CME.HDL到IDL到LDL到CM正确答案: D36.关于低密度脂蛋白描述正确的是()A.在血浆中由β-脂蛋白转变而来B.是在肝脏中合成的C.胆固醇含量最多D.它将胆固醇由肝外转运到肝内E.含量持续高于正常者时,是患动脉硬化的唯一指标正确答案: C37.要真实反映血脂的情况,常在饭后()回答错误A.3-6小时采血B.8-10小时采血C.12-14小时采血D.24小时后采血E.饭后2小时采血正确答案: C38.下列具有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功能的血浆脂蛋白是A.CMB.LDLC.VLDLD.HDL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B39.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实质是()A.提高蛋白质总量B.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相互补充C.蛋白质中辅助因子的相互补充D.蛋白质在体内供应能量增多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B40.必需氨基酸是()A.体内不能合成,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B.体内合成量少,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C.合成蛋白质的编码氨基酸D.合成蛋白质与核苷酸不可缺少的氨基酸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A41.尿素生成在()A.肾皮质B.肝细胞液C.肝线粒体与细胞液D.肝微粒体与细胞液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42.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A.氨基酸在体内分解过剩B.肠道吸收氨过量C.肝功能低下,尿素合成障碍D.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43.体内氨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尿素B.NH4ClC.苯丙氨酸D.谷氨酰胺E.天冬氨酸正确答案: D44.生物体的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A.氧化脱氨基作用B.还原脱氨基作用C.直接脱氨基作用D.转氨基作用E.联合脱氨基作用正确答案: E45.我国营养学会推进成人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应量是()A.20克B.30克C.50克D.80克E.100克正确答案: D46.为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倡()A.摄食精细的食品B.多食杂粮C.多食蔬菜D.多食动物蛋白质E.食品多样化正确答案: E47.5-FU(5-尿嘧啶)治疗肿瘤的原理是( )A.本身直接杀伤作用B.抑制胞嘧啶合成C.抑制尿嘧啶合成D.抑制胸苷酸合成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D48.人类排泄的嘌呤代谢产物是()A.乳清酸B.尿素C.尿酸D.肌酸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49.关于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错误论述是()。
代谢调节的三个水平
代谢调节的三个水平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和整体机体水平。
1. 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最基本水平是细胞水平。
细胞通过调节自己内部的代谢过程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细胞内的代谢调节包括适应细胞能量需求的产能调控、适应环境变化的蛋白质合成和降解调控等。
2. 组织水平:组织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功能结构,代谢调节在组织水平上表现为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作用。
不同细胞在组织中相互作用,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组织的代谢活动。
例如,胰岛细胞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整个机体的糖代谢。
3. 整体机体水平:整体机体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传导来调节代谢过程,例如通过交感神经的兴奋调节脂肪分解和葡萄糖释放。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来调节代谢过程,例如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
整体机体水平的代谢调节是细胞和组织水平调节的综合体现,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整体适应。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1、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
胰岛素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1.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1.2、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浓度,从而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1.3、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1.4、通过抑制PEP羧激酶的合成以及减少糖异生的原料,抑制糖异生。
1.5、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缓脂肪动员,使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加。
2、胰岛素的种类和用法
2.1、速效胰岛素,作用迅速,起效快,一般用于抢救糖尿病急症或快速降低餐后血糖。
2.2、预混胰岛素,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相似,用于1型、2型糖尿病
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而且个人使用最多的一种,但价格较贵。
2.3、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可以与短效胰岛素合用,降糖效果也不错,相当来说价格较便宜。
2.4、甘精胰岛素,一般晚上九点左右注射效果较好,可以阿卡波糖合用,降糖效果好,餐后血糖也较平稳。
但价格较贵。
总体来说,在平时使用时,第二和第四种胰岛素副作用相对较小,易于控制。
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糖、注射部位萎缩、疤痕形成、感染等。
要注意不断摸索,克服其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