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导学案+课时作业答案

高三物理导学案+课时作业答案

高三物理导学案+课时作业答案
高三物理导学案+课时作业答案

3.23导学案答案

1.[2017·上海单科,1]由放射性元素放出的氦核流被称为( )

A.阴极射线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解析: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属于氦核流,选项B正确.答案:B

2.[2019·山东德州一模]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的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玻尔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C.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

D.爱因斯坦认为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入射光频率一定,则光的强度越大,逸出光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错误;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选项B正确;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但是纽曼和韦伯先后总结了电磁感应定律,选项C错误;爱因斯坦认为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频率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选项D错误.

答案:B

3.在同位素氢、氘、氚的核内具有相同的( )

A.核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质子数

解析:本题考查对同位素的认识.同位素是指在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故氢、氘、氚的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D项正确.

答案:D

4.[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B.图乙中若改用绿光照射,验电器金属箔一定不会张开

C.图丙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图丁原子核C、B结合成A时会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A项错误.紫外线照射金属板时能产生

光电效应,换用绿光照射金属板可能会产生光电效应,验电器金属箔可能会张开,故B 项错误.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种数为C 2

4=6,故C 项正确.原子核C 、

B 结合成A 时,核子平均质量增大,质量增大,要吸收能量,故D 项错误.

3.24导学案答案

1.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这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若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4.54 eV 的钨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氢原子辐射的光子都能使钨发生光电效应

C .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D .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速率减小

2.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 =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

A .12.75 eV

B .13.06 eV

C .13.6 eV

D .0.85 eV

解析:由题意应该有6=n n +12

,得n =4.即能发出6种频率光的一定是n =4能级,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0.85 eV -(-13.6 eV)=12.75 eV ,故A 项正确,B 、C 、D 项错误.

答案:A

3.如图,是氢原子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子从n =4的能级跃迁到n =3的能级时,辐射出a 光.当氢原子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b 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 光光子的能量

B .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

C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

D .在真空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

解析:氢原子从n =4的能级跃迁到n =3的能级的能级差小于从n =3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的能级差,根据h ν=E m -E n ,知,光子a 的能量小于光子b 的能量.所以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则光子a 的能量小于光子b 的能量,故A 、C 项错误;光子a 的频率小于光子b 的频率,所以b 的频率大,波长小,则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故B 项正确;在真空中光子a 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子b 的传播速度,故D 项错误.

答案:B

4.(多选)有媒体报道,美国核动力航母中将要装备激光武器了,根据玻尔理论,激光是大量处于同一激发状态n 1的原子同时跃迁到某一能级n 2,而释放出的单色光,其能量大,破坏力强,下列针对上述原子跃迁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处于n 1能级时的能量大于处于n 2能级时的能量

B .电子在n 1能级时的半径小于在n 2能级时的半径

C .电子在n 1能级时的动能小于在n 2能级时的动能

D .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都是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辐射出的

练习四

1. (多选)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C )

A.阴极射线带负电 B.阴极射线带正电

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 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

2. (多选)如图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下偏,则( BC )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

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如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向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电流的方向来实现

D.电子的径迹与AB中电流的方向无关

3. (多选)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

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

4. (多选)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CD )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X表示金原子核,α粒子射向金核被散射,若它们入射时的动能相同,其偏转轨道可能是下图中的( D )

6.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飞向阳极,如图所示.若要使射线向上偏转,所加磁场的方向应为( C )

A.平行于纸面向左 B.平行于纸面向上

C.垂直于纸面向外 D.垂直于纸面向里

7.(多选)如图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

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

B.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A点,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

C.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B点,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

D.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B点向A点移动,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该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8.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道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成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能在①区域 B.可能在②区域

C.可能在③区域 D.可能在④区域

9.汤姆孙1897年用阴极射线管测量了电子的比荷(电子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其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电子流平行于极板射入,极板P、P′间同时存

在匀强电场E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不发生偏转;极板间

只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的偏向角

为θ.已知极板长为L,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求电子比

荷q

m

(答案:

L

B

E

m

q

2

sinθ

=)

练习五

1.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作的假设有(ABC)

A.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2.(巴耳末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耳末公式1

λ=R(

1

22-

1

n2),n=3,4,5,…,对此,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CD)

A.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

B.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

C.巴耳末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

D.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3.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最小波长与最大波长之比为(A)

A.5

9 B.

4

9 C.

7

9 D.

2

9

4.根据玻尔理论,关于氢原子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是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B.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C.可以取任意值D.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5.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7.(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BC)

A.能量和频率最大、波长最短的是B光子

B.能量和频率最小、波长最长的是C光子

C.频率关系为νB>νA>νC,所以B的粒子性最强

D.波长关系为λB>λA>λC

8.一群氢原子处于同一较高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中(B)

A.可能吸收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暗线

B.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

C.只吸收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暗线

D.只发出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亮线

二、能力提升

9.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子,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C)

A.h(ν3-ν1) B.h(ν3+ν1)

C.hν3D.hν4

10.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CD )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11.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1=0.53×10-10 m,能量E1=-13.6 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

(1)电子的动能;

(2)原子的电势能;

(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

答案:13.6ev -27.2ev 9.14x10-8m

练习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

B 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 .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总质量小于原核的质量

D .黑体辐射的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方向移动

2.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①④表示α射线,其射出速度最慢但电离能力最弱

B .②⑤表示γ射线,其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都很强

C .②⑤表示γ射线,是由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高频电磁波

D .③⑥表示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可以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伦琴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射到固体上,使固体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

B .γ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C .在电磁波谱中,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

D .紫外线比紫光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4.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B .γ射线的实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C .放射性元素形成化合物后,该元素仍具有放射性

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5.天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β射线是高速的质子流

B .U 238

92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Th 234

90

C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

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6.下列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B )

A .α粒子散射现象

B .天然放射现象

C .光电效应现象

D .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四个方程中,属于衰变的是( B )

A. B.

C. U+ n → Xe+ Sr+

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氦4核中有4个质子,2个中子

B 氦4核与氦3核不是互为同位素

C.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6

D.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2

练习七

1.下列关于对核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比库仑力大得多

B.核力存在于质子和中子、中子和中子之间,质子和质子之间只有库仑斥力

C.核力是核子间相互吸引的力,是短程力

D.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具有饱和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间都存在核力和库仑力

B.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

C.重核比中等质量的核更稳定

D.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大于库仑力

3.下面关于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D )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

B.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

C.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都大

D.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遵循质量守恒

B.在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所生成物质的总质量

C.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是放能反应

D.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这个反应必须吸收能量才能发生核反应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就是能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B.由E=mc2可知,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可以用物体的质量作为它所蕴藏的能量的量度

C.核反应中发现的“质量亏损”是消失的质量转变成为能量

D.因在核反应中能产生能量,有质量的转化,所以系统只有质量数守恒,系统的总能量和总

质量并不守恒

6.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D )

A .1036 kg

B .1018 kg

C .1013 kg

D .109 kg

7.中子n 、质子p 、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mn 、mp 、mD 。现用能量为E 的γ射线照射静止的氘核使之分解,反应方程为γ+D →p +n ,若分解后的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C ) A.12[(m D -m p -m n )c 2-E] B.12

[(m p +m n -m D )c 2-E] C.12[(m D -m p -m n )c 2+E] D.12

[(m p +m n -m D )c 2+E] 8.一个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和一个正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以相等的初动能Ek 相向运动,并撞到了一起,发生“湮灭”,产生两个频率相同的光子,设产生光子的频率为ν;若这两个光子的能量都是h ν,动量分别为p 和p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C ) A .h ν=mc 2 p =p ′ B .h ν=

2

1mc 2,p =p ′ C .h ν=mc 2+E k ,p =-p ′ D .h ν=21(mc 2+E k ),p =-p′ 练习八

1.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 夸克带电荷量为2e/3 ,d 夸克带电荷量为-e/3 , 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B )

A.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2.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H 11聚变为1个氦核He 42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X He H 244211+→,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真空中

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方程中的X 表示中子n 10

B.方程中的X 表示电子e 01

- 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214m m m -=? 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2321)24(c m m m E --=?

3.开发更为安全、清洁的能源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关于核反应n He H H 104231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核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B.该核反应属于轻核的聚变

C.该核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利用的就是该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4.B 5.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C )

A.

He Th U 422349023592+→ B. e 01147146-+→N C C.

n K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3r ++→+ D .n C He B 101264294e +→+ 6.U 235

92吸收一个慢中子后,分裂成Xe

13654和r 9038S ,还放出( C ) A .1个α粒子 B .3个中子 C .10个中子 D .10个质子

7.关于原子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 .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 .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 .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 .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8.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铀块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

B .为了使铀235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快中子

C .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

D .裂变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

9.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U 23592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

①U

23592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②U 23592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为n

S Xe n U 1094381395410235923r ++→+ ③U

23592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④一个U

23592裂变能放出200MeV 的能量,合3.2×10-11J 。以个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D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He

C H N 4212611157+→+是α衰变方程 B.γ+→+He H H 422111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 He

Th U 422349023592+→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n e 103015271342+→+P Al H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11. ( D )

12.按照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分类,太阳目前属于( D )

A.原恒星

B.白矮星

C.红巨星

D.主序星

二、能力提升

13.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235 92U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U

23592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

S Xe n U 1094381395410235923r ++→+ 已知U 23592的原子质量为235.043 9u ,n 10的原子质量为1.008 7u ,Xe

13654的原子质量 138.917 8u ,r 9038S 的原子质量为93.915 4u ,且1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 ,此裂 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1.79X102Mev)

14.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求:

(1)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

(2)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多少能量?

(3)已知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x1026,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质子质量m p =1.0073u,α粒子质量m=4.0015u,电子质量m e =0.00055u,1u 质量相当于931.5Mev 能量)

答案:e He H 014211

24+→ 24.68Mev 4x109kg

最新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 一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

二次根式导学案(人教版全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 ≥=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 ≥=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 x =2 ,那么a 是x 的______;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 ,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自主学习 (1)16的平方根是 ;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 (单位:米)满足关系式2 5t h =。如果用含h 的式子表示t ,则t = ; (3)圆的面积为S ,则圆的半径是 ; (4)正方形的面积为3-b ,则边长为 。 思考:16, 5 h ,πs ,3-b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0(3 ≥a a ,12 +x 2、当a 为正数时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2 )4( (2) (3)2)5.0( (4)2 )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 )(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 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2 =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 . 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6 0.35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72-x 4a 2-11 (三)合作探究 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02≥-x ,得 2≥x 当2≥x 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1、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43-x ③ 2、(1有意义,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2)若 x 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3、(1)在式子 x x +-121中,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2)已知42 -x +y x +2=0,则=-y x _____________. (3)已知233--+-= x x y ,则x y = _____________。 (四)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 ? ??2 53 2、若0112=-+-y x ,那么x = ,y = 。 3、当x = 时,代数式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 。 ________ )(2=a x --2142 )3(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导学案答案

23《雨的四季》答案 1 mìmiǎo duōguǎng sèmài lì2高邈:高而远。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3刘湛秋诗人4示例: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5总——分——总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6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7围绕课文内容描述,并结合实际加以适当想象。8温柔、娇媚;热烈而粗犷;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9例: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10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都表达了对雨的爱恋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11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12示例: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花花的睡莲。她们纯洁、高雅、安闲……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如果从水底看蓝天,睡莲的倩影就像天空中飘浮着的一片片白云。“白云”轻轻地投放在柔柔的波心里,让人看了,感到何等惬意,何等舒适!莲拥着叶,叶拥着水,水拥着莲。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亮相的是一位袅娜地斜躺着的白天鹅,叫人不禁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静静地躺在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忪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13 D 14(1)比喻(2)拟人、比喻(3)拟人(4)排比15C16 CE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17(1)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美。(2)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表现了血的自然、平静。18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19端庄而沉思20秋天不经常下雨21作者将秋雨比作刚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刻画秋雨的沉静、稳重。22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纯净人的灵魂。23炎热、渴盼24雨的到来25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26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大27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28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29雨前、雨中、雨后

16章 二次根式全章导学案

二次根式(1)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2、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 ·预 习 案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 x =2,那么a 是x 的_ ____;x 是a 的___ _, 记为_ ___,a 一定是__ 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 ,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 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思考:16 , π s ,3-b 等式子.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 ”称为 。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在后面“√”,哪些不是在后面“×”为什么 3( ),16-( ),34( ) ),)0(3 ≥a a ( ),12+x ( ) 2、当a 为正数时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2)4( = (2) = (3)2)5.0( =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0≥a )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 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如(5)2=5或5=(5)2. 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6= = 合 作 探 究 ________)(2 =a 42 )3(

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考物理 专题8 力学实验导学案(无答案).doc

专题 8 力学实验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 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 A 、B 、C 、D 、E 、F 、G 等 7 个计数点,每相邻 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 f =50 Hz 的交流 电源。 4(1) 每 两 个 相 邻 的 计 数 点 的 时 间 间 隔 为 s , 打 点 计 时 器 使 用 的 是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打下 E 点时纸带的速度 v E = (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 d 6= 65.00 cm ,d 3=19.00 cm ,物体的加速度 a = m/s 2; (4)如 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 f >50 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 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用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前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下落过程中 球心通过光电门。实验中通过断开电磁铁开关使小球从 A 点下落,经过光电门 B , 记录挡光时间Δt ,测出小球在 AB 间下落的距离 h 。竖直平移光电门 B ,重复上 述步骤,测得多组 h 及相应的Δt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 (1)实验中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 (2)小球通过光电门速度的表达式为 v = 。 (3)根据测量数据描绘21 t -h 图象,能否仅依据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就得出机械 能守恒的结论? ,理由是 。

3.(1)如图甲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通过改变小托盘和砝码总质量m 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通过加减钩码来改变小车总质量M。 ①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应当取下 (选填“小车上的钩码”“小托盘和砝码”或“纸带”),将木板右端适当垫高,直至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时,纸带上打出来的点。 丙 ②图丙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 个打点未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30 cm,x4=7.85 cm,x5=9.41 cm,x6=10.96 c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如图,此示数为 mm。 (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交流电源频率为 50 Hz,打出一段纸带如图所示。纸带经过计数点2 时,测得的瞬时速度v= m/s。若实验时

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第七章电场一、考纲要求 内容要 求 说明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2.静电现象的解释 3.点电荷 4.库仑定律 5.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6.电场线 7.电势能、电势 8.电势差 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1.示波管 12.常用的电容器 13.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静电场是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 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 非常重要的.近几年高考中对库仑定律、电荷守 恒、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容等 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对 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本章考查频率较高且难度 较大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内容.尤其在与力学知识的 结合中巧妙的把电场概念、牛顿定律、功能关系 等相联系命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测试作用,纵观近5年广东高考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题考 查或选择题考查,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是 重点,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且结合力学的平 衡问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交 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 中不容忽视. 知识网络

第1讲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考情直播 2.考点整合 考点一 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2.各种起电方法都是把正负电荷 ,而不是创造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 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库仑定律 定律内容及公式 2 r Qq k F = 应用 点电荷与元电荷 库仑定律 描述电场力的 性质的物理量 描述电场能的 性质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场力 F=qE (任何电场)、2r Qq k F =(真空中点电荷) 大小 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定义式 E =F/q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E=kQ/r 2 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 电场 电势差 q W U AB AB = 电势 B A AB U ??-= 令0=B ? 则AB A U =? 等势面 电势能 电场力的功 qU W = 电荷的储存 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及特点) 示波管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 偏转

16.1.1二次根式全章导学案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过程】 【活动一】知识(5分钟) 这些知识你还记得吗?(先独立完成1分钟,后同桌互查1分钟。) 1、如果对于任意数x ,有x 2 = a ,那么x 叫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其中 a 是x 的______;所以a 一定是_______数。 2、如果对于一个正数x ,有x 2 = a ,那么x 叫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其中 a 仍是x 的______;所以a 一定是_______数。 3、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 示为 =__________; 【活动二】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 25分钟) 1、二次根式定义的学习:(12分钟) 完成 P2—思考中的容,阅读例1以上的容,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1) 思考:如何判定一个式子是否是二次根式? 2 3,16-,34,12+x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 4)下列各式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12+x B 、12-x C 、1--x D 、x 总结: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 。 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的学习:(13分钟) 自学课本P--2页例1后,模仿例题的解答过程合作完成练习 : 1)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43-x ③x --21 (2)若在实数围有意义,则x 为( )。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总结: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活动三】课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 (3分钟) 1.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a (a ≥0)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形式上看,应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围有限制: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0 a ≥??≥。 【活动四】拓展延伸(独立完成3分钟,班级展示2分钟) 1、在式子 x x +-121中,x 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 2、已知42 -x +y x +2=0,则x-y = _____________. 3、已知y =x -3+23--x ,则x y = _____________。 【活动五】快乐达标(学生先独立完成5分钟,后组互查2分钟。)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33, x 1 ,x (x >0),0,42,y x +1,y x +(x ≥0,y ≥0) 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13-x 在实数围有意义? 3、若20a -+=,则 2 a b -= 。 【补充练习】1、式子 1 1 2-+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围是 。 2、已知:y x x x y 求,522+-+-=的值。 4 0)a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定理导学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六、机械能(3) 动能定理 【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 和时间t ,或不必求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 (kx+ 3 2 π)(单位: m),式中k=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 0=5 m/s 的初 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x= 3 m 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 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 ,问: (1)在恒定拉力F 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 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一、基本概念 1、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一定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外力的作用。 (1)作曲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位置速度的方向就在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2)曲线运动一定是具有加速度的变速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只改变速度方向(如匀速圆周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能同时改变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如平抛运动等). (3)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合外力所产生的加速度就只能改变速度大小,不能时刻改变速度的方向了. (4)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是不变的,如匀速圆周运动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也可能是不变的,如抛体运动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曲线运动也是屡见不鲜的。 2、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r t s v π2==; T t π?ω2==; f T 1=; v=ωr ; 转数(转/秒)n=f 同一转动物体上,角速度相等;同一皮带轮连接的轮边缘上线速度相等。 (1)线速度可以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它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来定义,即:v=s/t 线速度大,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弧长长,运动得就快.这里的s 不是位移,而是弧长.这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式是不同的。 线速度也是矢量.圆周上某一点线速度的方向,就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可知,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也可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角速度是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来定义的,即:ω=φ/t(这里的角度只能以弧度为单位). 角速度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运动得也就快.在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角速度的单位是rad /s . (3)周期也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符号是T ,单位是s 。周期长,表示运动得慢;周期短,表示运动得快. (4)有时也用转数n 来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转数就是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它的单位是转/秒.ω=2πn . 设质点沿圆周运动了一周,我们可根据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式推导出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v=2πr/T ,ω=2π/T ,v =ωr ,T=1/f ,T=1/n 3、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r f r T r r v a 222 22)2(4ππω==== r f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 22)2(4ππω=====

《平方差公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4.2 乘法公式 《14.2.1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合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2.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3.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中总结出平方差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设置】 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

记得吗? 【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问题牵引】计算: (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 (1)(x+2)(x-2)=x2-4; (2)(1+3a)(1-3a)=1-9a2; (3)(x+5y)(x-5y)=x2-25y2; (4)(y+3z)(y-3z)=y2-9z2.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寻找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上述算式中找到了这一组整式乘法的结果的规律,这些是一类特殊的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现刚才同学们所归纳出来的特殊多项式相乘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a+b)(a-b)表示左边,那么右边就可以表示成a2 -b2了,即(a+b)(a-b)=a2-b2. 用语言描述就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教师活动】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出课题──平方差,并说明这是一个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教师讲述】 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正确寻找公式中的a和b,只有正确找到a和b,?一切就变得容易了.现在大家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从中得到启发.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高三物理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抛体运动 编号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规律,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 ,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 2.特点: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从理论上讲,正交分解的两个分运动方向是任意的,处理问题时要灵活掌握。 4.平抛运动的规律 合速度的方向0tan y x v g t v v β== 合位移的方向0 tan 2y g t x v α== 【典型例题】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例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度 变式训练1、一架飞机水平匀加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人从飞机上看四个球 ( ) 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下方排成倾斜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D .在空中排成的队列形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2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s 1=△s 2=0.4m ,高度差△h 1=0.25m ,△h 2=0.35m .求: (1)质点抛出时初速度v 0为多大? 图5-1-3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全章)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已知a x =2,那么a 是x 的______;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 ,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自主学习 (1)16的平方根是 ;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 (单位:米)满 足关系式25t h =。如果用含h 的式子表示t ,则t = ; (3)圆的面积为S ,则圆的半径是 ; (4)正方形的面积为3-b ,则边长为 。 思考:16, 5 h ,πs ,3-b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4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0(3 ≥a a ,12+x 2、当a 为正数时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 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 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6 0.35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72-x 4a 2-11 (三)合作探究 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02≥-x ,得 2≥x 当2≥x 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1、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________ )(2=a 2)3(

高中: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 / 高三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运动学基本概念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 一、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的位置的改变,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运动物体,观察的结果往往;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指; 3.位移表示,位移是量,路程是指,路程是量,只有当物体做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时刻指某,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而时间指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5.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是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的方向,也是位移变化的方向,但不一定与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总

是与那一段时间或那一段位移相对应;即时速度指; 6.匀速直线运动是指; 二、例题精讲 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 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c.研究车轮的转动时可把车轮看成质点d.研究列车从徐州到南京的时间时可把车轮看成质点 例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 例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例4.速度大小是5m/s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直路上相向而行。当它们相隔XXm时,一只鸟以10m/s的速度离开甲车头向乙车飞去,当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连续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