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七课第三节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7课这个世界的音乐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真谛,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珍贵。
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长”,可如果人类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巨大的星球上,是否会感到寂寞和无聊呢?会!那就与生物在共同拥有的地球家园上和谐相处。
企图破坏、消灭这种和谐、违背自然有序法则的,必将受到惩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不闻天籁之日,就是人类自毁之时。
美字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赏美文朴素佚名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极尽妍姿;经霜的苍松,勃勃精神,独具风采;出岫的白云,悠悠行空,飘逸流韵;历世的峭石,默默无语,淡泊忘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是种朴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挺直是一种朴素;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无心是一种朴素;壁石立千仞,无欲则刚毅,刚毅是一种朴素。
真正的好诗,不是苦吟得来;真正的好画,不是修饰得来;真正的好歌,不是假声得来;真正的美人,并不依靠脂粉;真正的作家,并不依靠辞藻;真正的贤者,并不依靠贴金。
丑,是天生的,不是你的错误,何必耿耿于怀;乖,不是你的性格,是你的人格力量所在,何必忧心忡忡;天生一副笨嘴笨舌的样子,是你的本色,绝不可扭其天性以迎流俗;天生你耿介之性,绝不可让流言来改变你;天生你同情之心,绝不可让骗局来消融你;无论如何,不必让人家一个眼色来动摇信念;无论如何,也不必让面前几个铜板来改变形象。
彩虹有彩虹的美丽,白云亦有白云的韵致;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可爱。
山鸡披上孔雀的羽毛,不是西施;小鸭学着天鹅的嗓音,也永远成不了歌王。
风度,让自然来体现吧,忸怩作态永远体现不了魅力;让本性来体现吧,装模作样更将是丑态毕现。
柑橘与柚子嫁接,变成的是另外一种植物;驴子与马杂交,变成的是另外一种动物;沐猴而冠,人非人,猴非猴;牛头马面,牛非牛,马非马。
保存朴素,就是保存本色,就是保存自己的基因与血型,就是尊重自己,永远成为自己。
谎言,终有识破的时候;伪装,终有揭穿的时候;粉饰,终有褪色的时候;骗局,必有露馅的时候。
7、《诗三首》教案一、教学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第二课时教学《归园田居》。
教学方法:前两首以读背为主,适当讲解;后一首适当详解。
二、《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诗歌鉴赏品味1.读完这首诗,你认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2.“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对全诗营造意境有什么作用?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3.你怎样理解以花草赠亲朋?“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
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三)朗读背诵三、《短歌行》教案(一)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1、诵读:初读诗歌,正音正字。
2、整体感知(1)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明确: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
(2)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1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重点难点】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导课:众所周知:巴黎,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鞘澜缰穆糜纬鞘校グ屠璧挠慰臀薏槐灰蛔湍罘ü访说氖サ睢认挽羲鸷场9牌拥慕ㄖê竦奈幕瘴В欠驳氖录#拥醋爬凑饫锊喂鄣拿恳桓鋈恕V?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就位列其中。
17、18世纪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1、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基于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
阳谷二中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人:薛炳秀审核人:杨兴刚学科:历史课题:第7课启蒙运动[学习目标]1.简述几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简述几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难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导学流程]一、相关知识回顾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内涵二、新知学习与探究(一)基础知识整体感知1、阅读第一目归纳:启蒙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核心、内容2.阅读第三目归纳:法国几位思想家的著作及思想主张。
3、阅读第三目,归纳康德的思想及影响。
(二)核心问题探究问题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提示:相同点从背景、性质、本质、作用。
不同点从时代背景、发展历程、斗争矛头、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
)(三)课堂练习1.以理性为旗帜,将矛头直指欧洲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启蒙运动B.智者运动C.宗教改革D.古典文化的复兴2.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理性王国”3.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
对“启蒙思想”这一概念最准确的表述是()A.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C.批判禁欲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D.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4.“文艺复兴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反对神性,其核心要求是摧毁神学世界观。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教会,又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
”这说明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是()A.完全继承B.完全摒弃C.没有关系D.继承发展5.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据vt. 当场见到;目击 pause vi. & n drag vt.urge vt.in the meantime 在此期间 be/become aware of 对……知道、明白upside down 上下翻转 sort out 整理aim at 瞄准一. 词形变换。
1 annual adj.每年的,按年度计算的n.年刊,年鉴→annually adv.每年地,年度地→anniversary n.周年纪念2 migration n.→ migrate vi 迁移,移往;使移居;使移植3 accommodation n. 住所,住宿→accommodate vt.容纳,使适应;向……提供住处4 flee vi.逃避,逃跑 vt.逃离→fled/fled (过去式/过去分词)5 depth n. 深(度),深处→deep adj.深的→deeply adv.深深地 →deepen v. (使)深化,加深6 urge vt.催促,极力主张,驱策→urgent adj. 急迫的,催促的,极力主张的→urgency n. 紧迫,急事7 abandon vt.abandoned adj.放纵的,堕落的8 conservation n. 保存,保护→ conserve v. 保存,保持,节省9 reflect vi.思考 vt.映射,反射,思考→reflection n.10 pure adj. 纯的,纯粹的→purely adv. 完全地,全然,纯粹地,仅仅→pureness n.纯度;纯净11 aware adj.意识到的,知道的→awareness n.12 vivid adj. 生动的, 鲜明的, 活泼的→vividly adv. 生动地 鲜明地→vividness n.活泼,生动,逼真 13 sharp adj.锐利的,锋利的→ sharpen v. (使)尖锐,磨快→ sharply adv. 锐利地;严厉地14 tasty adj. 好吃的, 可口的 →taste v.品尝; n 味道, 味觉 → tasteless adj. 没味道的, 无鉴赏力的 15 scare vt.恐吓 vi.受惊吓→scared adj.scary adj.引起恐慌的16 awesome adj.使人敬畏的,令人畏惧的→awe n. & vt.敬畏,使畏惧,满心敬畏→awful adj.可怕的,吓人的,极度的,很糟的→awfully adv.极度地,十分地二.翻译短语。
第7课启蒙运动【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考试说明】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梳理】1、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阶级:新兴阶级力量壮大兴起的原因 3、科学: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4、思想:文艺复兴和改革的影响。
1、进程:英国(兴起)→()→世界(进一步发展)兴起的概况 2、核心(旗帜):(含义:)3、斗争矛头:和天主教会法国伏尔泰主要思想:①猛烈抨击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制;③提倡“”,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④法律应以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影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主要思想: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制法国孟德斯鸠②提出学说,权力彼此制衡;③法律不能违背人的,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影响: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代表作:启蒙思想家主要思想:①“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思想;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不反私有)的主要观点法国卢梭影响: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代表作:主要思想: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和理性判断;②强调人的重要性,德国康德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④自由也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之内。
影响:是近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代表作:启蒙运动的 1、性质: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影响 2、对欧洲的影响: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冲击着欧洲的;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思想;3、对世界的影响:①极大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的斗争;(如美国独立、拉美独立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1)领悟陶渊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2)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知识链接】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静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l岁,以后终老农村。
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
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信息筛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二、合作探究1.探讨“从哪里返回”这个问题。
(l)“尘网”“樊笼”比喻什么?(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探讨“为什么要返回”这个问题。
(1)那么,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2)哪一句是点题句?(3)归西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3.探讨“回到哪里去”这个问题。
(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三、诗句鉴赏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淡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 诗三首教学总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背诵三篇诗文。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通过诵读、讨论,分析、体味诗歌中一波三折、复杂深沉的情感,并掌握诗歌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1.在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歌的情感脉络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从而初步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板书】涉江采芙蓉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幻灯片】三、诗歌鉴赏1.【提问】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高二英语选修七unit3语法复习导学案波峰中学高二英语课前双基预习案(A)姓名班级组别编制辛成霞时间编号02 审批选修七Unit 3 Grammer【学习目标】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被动语态的形式和用法,并能在文章中理解其含义。
【重点难点】复习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结构及动词不定式的被动形式,学习现在分词和动名词的被动形式。
【完成目标】一.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形式:1.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现在完成将来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过去将来完成时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to do 的被动形式do一般式的被动语态do完成式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三.doing de 被动形式一般式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 完成式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四.被动语态的特殊用法1.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主动形式来表示被动含义1.2.3.4.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波峰中学高二英语课后能力练(B)1. It is said that a new robot ____by him in a few days.A. designedB. has been designedC. will be designedD. will have been designed2. We are late. I expect the film ____by the time we get to the cinema.A. will already have startedB. would already have startedC. shall have already startedD. has already been started3. She will stop showing off if no notice____ of her.A. is takenB. takesC. will be takenD. has taken4. Diamond ____in Brazil in 1971.A. is foundB. has been foundC. was foundD. had been found5. “Have you moved to the new flat”“Not yet. The room ____.”A. has been paintedB. is paintedC. paintsD. is being painted6. My pictures ____until next Friday.A. won't developB. aren't developedC. don't developD. won' t be developed7. Tim ____since he lost his job three weeks ago.A. had been unemployedB. was unemployedC. has been unemployedD. has unemployed8. A great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____since 1949.A. has been establishB. have been establishedC. have establishedD. had been established9. I'll have to push the car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because we ____if we leave it here.A. would be finedB. will be finedC. will being finedD. will have been fined10. “_two tickets for the new play at the Grand Theatre on Saturday. Shall we go and see it together”A. They have been givenB. I have been givenC. I am givenD. They have given to me11. The subject of these lectures ____by the lecture committee.A. is announcedB. have been announcedC. are announcedD. has been announced12. I found an aspirin bottle ____dropped on the floor of David's room.A. wasB. hadC. had beenD. isgoods ____when we arrived at the airport.A. were just unloadingB. were just been unloadingC. had just unloadedD. were just being unloaded14. If one ____by pride, he will reject useful advice and friendly assistance.A. overcomesB. is overcomeC. has been overcomeD. overcome15. Most environment problems exist because adequate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them ____taken in the past.A. was notB. were notC. were not beingD. had not been16. You ought to have put the milk in the refrigerator, now ____sour.A. I smellB. it is smeltC. it smellsD. it is smelling17. After the race____, the celebration began.A. had been wonB. is wonC. will be wonD. has been won18. He was here for a little while, but I don't knows where she ____now.A. isB. wasC. had beenD. has been19. The young teacher has ____ competent.A. been proved to beB. proved to beC. been provedD. proved being20. Pluto, the outermost planet of the solar system, ____ photographically in March 1930.A. discoveredB. was discoveredC. by discoveryD. when discovered21. To get a better view of the stage, ____.A. our seats had to be changedB. our seats were changedC. we had to change our seatsD. our seats were changed by us22. After synthetic____, engineers had a better choice of material.A. createdB. has createdC. has been createdD. had been created23. I think much attention ____your pronunciation.A. must be paid toB. ought to be paid toC. must pay toD. should be paid to24. Since 1970, millions of enthusiasts __Vitamin C, which they believe can remedy the common cold.A. have takenB. have been takenC. have been takingD. have been taking25. I don't remember ____the chance to try this method.A. having been givenB. to have been givenC. having givenD. to have given26. We could ask someone to do the work privately without it____.A. knowB. be knownC. being knownD. to be known27.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boratory ____by the end of next month.A. must be completedB. must have been completedC. will be completingD. will have been completing28. They would tell how the African ____on a ship to an American port.A. was broughtB. could have been broughtC. had been broughtD. was to be brought29. He does not possess a bicycle, this one he uses ____to Peter.A. is belonged toB. belongedC. belongsD. is belonging30. Negotiation ____again with Moscow tomorrow, a great event will be discussed then.A. is to be openedB. is on the point of openingC. is going to openD. opens31. The reason for all the changes being made ____to us yet.A. has not explainedB. has not been explainedC. did not explainedD. were not explained32. Experiments in the photography of moving objects ____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well before 1900.A. were conductingB. were conductedC. had been conductedD. had conducted33. When he turned the corner, he found himself ____by a man in black.A. tailedB. been tailedC. was tailedD. had been tailed34. A candidate for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____at this moment.A. is interviewingB. being interviewedC. is being interviewedD. interviewing35. As we approached the work site, the workers were seen ____the new house.A. buildingB. buildC. builtD. to build36. As we know, all the regulations in school ____.A. must keep toB. must be keptC. must keepD. must be kept up37. The composition ____any more.A. need not to be correctedB. doesn't need to be correctedC. doesn't need be correctedD. need not correct38. The bank is reported in the local newspaper ____in broad daylight yesterdayA. to be robbedB. to have keen robbedC. robbedD. having been robbed39. Hurry up, or the tickets ___out by the time we get there.A. will have soldB. will sellC. have soldD. will have been sold40. He cleaned the glasses carefully for fear that it ____.A. was damagedB. should be damagedC. damagedD. would be damaged house_____,A. is getting paintB. is getting paintedC. is got paintedD. has got to paint arrived in Beijing, where he _____ his friend.A. was met byB. was metC. was meetingD. met bywar _____ in 1937.A. was broken outB. had been broken outC. has broken outD. broke out mistakes in the exercises will _____ the teacher.A. crossB. be crossingC. be crossed byD. cross bybrother and I have __________her birthday party.A. been invitedB. been invited forC. invited toD. been invited to way.A. is had to doB. is had to be doneC. had to be doneD. has to do way.A used to do B. used to be done C. is used to do D. is used to doing.A. The chi ld’s name was calledB. The child’s name callsC. The child callD. The child is namedsports meeting____ .A. is put offB. is to put offC. is to be put offD. puts off realized she_________A. was making fun ofB. was made funC. was being made fun ofD. was being made fun say a thing in that wayA. It is considers wrongB. It is considered wrongC. It is considered it’s wrongD. It is considering wrongordered that the books _______ at once.A. would be printedB. would printC. be printedD. print changes _____ in our province. Many tall buildings __________.A have been taken place, have been set up B. have taken place, have been set upC. have been taken place, have been set upD. were taken place, were set uphall’s ___ but it’s not yet ____ with lamps.A. furnished, finishedB. been finished, been furnishedC. being finished, being furnishedD. set up, fullnew hall i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is town. _____from hereA. Can it seeB. Can it be seenC. Can it seenD. Can seesoon as we got to the airport, we found that the plane_____.A. had already taken offB. already took offC. was already taking offD. was already taken off60. Some of the hotels in my hometown_________.A. have now been rebuildingB. are now rebuildingC. are now being rebuiltD. are rebuilt now分数批语日期被动语态部分练习题答案:1-5CAACD 6-10DCBBB 11-15DCDBB 16-20CAABB 21-15CDACA 26-30CACCA 31-35BCACA 36-40BBBDB 41-45BADCD46-50CBDAC51-55BCCCC56-60BBBAC。
某某省某某第五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 了解曹操其诗其人。
2. 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自主学习】1. 曹操,字(),小字阿瞒,沛国谯(今某某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
2. 短歌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 自主感知诗歌(1)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2)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X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
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
”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
(3)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这里运用了的手法,将喻为,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 _”(情感词),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节,仍是想象贤才归来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描写。
【合作探究】1. 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2.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当堂达标】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某某。
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框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理想的概念、理想的类型;2、理解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学习难点: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理想的含义与分类。
(1)含义:理想是。
(2)分类:按性质分有、理想;、的理想。
按内容分有、、、。
其中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
按时间长短分有和。
2、理想的实质。
(1)理想属于,是的反映。
(2)任何理想都是的产物,要随着和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人们的理想往往打上___________的烙印。
3、理想的的作用。
理想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理想对人生、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2);(3)。
4、树立崇高理想对青年学生的意义。
(1)青年人在追求真理,探索人生价值上,有着强烈的和。
(2)青年时代树立了远大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更有。
(3)青年学生展望人生,想成为一个有作为、有价值的人,就应该把与、理想统一起来,将同、同、同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
二、重难点精析有人说“理想不能当饭吃,一个人没有理想,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三、当堂达标1.下列关于“理想”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②理想属于社会意识③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④理想属于社会存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对于将来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设想,这就是()A.社会理想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3.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是( )A.职业理想 B.科学理想 C.社会理想 D.崇高理想4.理想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它是()A.人脑中所固有的一种现象 B.社会存在的反映C.先天的,固定不变的 D.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5.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产物 B.是后天产生的,不是人脑中先天固有的C.先于社会存在而产生的 D.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6.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人们的理想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
这说的是理想具有()A.社会性 B.阶级性C.时代性 D.历史性四、课后练习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这段话说明( )A.一个人只要有了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B.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C.理想能够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D.理想是人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决定性因素2.“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
”革命前辈吴运铎的这句话说明( )A.社会理想在各种理想中最重要 B.崇高理想对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D.理想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3、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
从理想的内容来看,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4、人们总是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理想,总是在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之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前进的。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理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C.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促进作用D.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5、辨析题:“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就能干出一番事业。
”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二框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学习目标:1、识记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2、理解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学习重点: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学习难点: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人类对理想的追求经过了漫长道路。
(1)古人对理想的追求(2)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3)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集中了、吸取了、继承了、总结了、揭示了,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从空想变成科学。
2.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体现了,是根据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并且是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了的,因此它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3、我国人民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及二者的关系。
(1)是我国人民的最高理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3)关系: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为根本方向。
二、重难点精析辨析“共产主义理想离现实生活太远,无从做起”三、当堂达标1.“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表明()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最高理想B.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C.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根本方向D.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辩证统一的2.有的人以为提倡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离我们当前的现实生活太“远”,“目标”太大,感到无从做起。
造成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对没有正确理解()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B.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C.理想与现实的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少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周恩来的理想是()①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理想③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利益的崇高理想④人生的追求、向往和奋斗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恩格斯说过:“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于马克思。
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对这句话正确理解的是()A.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成了现实 B.马克思总结了人类长期的追求和探索的实践,发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科学的社会理想C.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D.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理想从科学变成了空想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据此回答5~6题。
5.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追求共产主义,是因为()A.共产主义理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理想C.共产主义理想超过了阶级界限D.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6.上述材料告诉我们()A.理想与现实不可分B.最高理想以共同理想为基础C.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相互制约D.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四、课后练习1、201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
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庆祝党的生日。
89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在伟大理想的指引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并带领人民走上了致富强国之路。
材料中所讲的伟大理想是指【】①共产主义理想②最高理想③道德理想④社会理想⑤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2、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是因为【】①它第一次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罪恶现象②它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③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理论④它是经过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被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现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切都是朝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前进的。
”这段话主要是说明【】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然阶段②共产主义理想是可以实现的③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④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某校政治老师组织学生对这一精神进行学习,并进行了讨论。
甲: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理想应高于现实。
我们应立足于崇高的理想,加快步伐,尽快实现共产主义。
乙:我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是正确的。
共产主义是遥远的事,现在谈共产主义理想是不切实际的。
丙:我不同意前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不矛盾,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
据上述材料回答:(1)请分别评析上述三位同学的看法。
(2)假如你是政治老师,你将对上述讨论的问题作怎样的总结性的发言。
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三框在奋斗中实现理想学习目标:1、识记理想与现实关系及艰苦奋斗的含义。
3、理解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为现实。
学习重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学习难点: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2)理想高于;(3)理想可以。
概括地说它们之间是一种的关系。
2、艰苦奋斗,实现理想。
(1)所谓艰苦奋斗是一种、、、、、、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中国革命的。
(3)实现理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首先,艰苦奋斗是;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决定的。
二、重难点精析1、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2、辨析:艰苦奋斗就是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课堂达标1.理想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各种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时代。
这是因为( )A.理想是社会意识 B.理想就是现实C.理想源于现实 D.理想转化为现实2.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 )A.理想必须根植于现实之中 B.艰苦奋斗C.理想必须具有科学性 D.理想必须是崇高的3.“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看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悬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止不前。
”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 )A.理想与奋斗的辩证关系 B.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C.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D.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理想要转化为现实,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理想就不能变成现实,这些条件是①理想必须是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②理想必须是科学的,最进步、最崇高的理想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斗,为实现理想去拼搏奋斗④要有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条件(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在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