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热负荷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
冷库配比计算表冷库冷风机及机组匹配计算藏库匹配一、选配冷风机,每立方米按W0=75W/ m3;计算1、若V(冷库容积)<3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22、若30m3;≤V<10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13、若V≥100 m3 ;,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若为单个冷藏库时,则乘系数B=1.1 。
最终冷风机选配按W=A*B*W0(W为冷风机热负荷)二、选配机组,每立方米按Q0=65W/ m3;计算1、若V(冷库容积)<3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22、若30 m3;≤V<10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13、若V≥10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若为单个冷藏库时,则乘系数B=1.1 最终机组选配按Q=A*B*Q0(Q为机组制冷能力) ,5、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10oC蒸发温度计算。
冷冻库匹配选配冷风机,每立方米按W0=70W/ m3;计算1、若V(冷库容积)<3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22、若30 m3;≤V<10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13、若V≥100 m3开门次数较频繁的冷库,如鲜肉库,则乘系数A=1.04、若为单个冷冻库时,则乘系数B=1.1 最终冷风机选配按W=A*B*W0(W为冷风机热负荷)5、当冷库与低温柜共用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35oC蒸发温度计算。
当冷库与低温柜分开时,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30oC蒸发温度计算加工间负荷匹配一、选配冷风机,每立方米按W0=110W/ m3;计算1、若V(加工间容积)<50 m3;,则乘系数A=1.12、若V≥50 m3;则乘系数A=1.0 最终冷风机选配按W=A*W0(W 为冷风机热负荷)二、选配机组,每立方米按Q0=55W/ m3计算;1、若V(加工间容积)<50 m3;,则乘系数A=1.12、若V≥50 m3;,则乘系数A=1.0 最终机组选配按Q=A*Q0(Q 为机组制冷能力)三、当加工间与中温柜共用机组时,机组及冷风机匹配按-10oC 蒸发温度计算。
冷库负荷计算表冷藏库传热负荷各个墙体长度(米)宽度(米)面积(平方英尺)保温类型及厚度换热系数Loads(BTU)天花34.3518.36766.469322150mm PU板48324790.53北墙34.3593327.771798150mm PU板00南墙34.3593327.771798150mm PU板48159733.05东墙18.391772.874058150mm PU板4885097.955西强18.391772.874058150mm PU板4885097.955地面34.3518.36766.469322200mm XPS板48324790.53传热负荷总计(W)286996.43换气负荷长度(米)宽度(米)高度(米)体积(立方英尺)体积34.3518.39199909.72换气系数0.9换气换热系数(Btu/Cubic ft) 4.33换气换热(W)228261.11附件负荷瓦匹数factor(BTU/24hour/HP)马达总功率950012.7397076675000955478.07照明换热总功率814082667480附件负荷(W)475526.72产品负荷公斤磅日进货量75000165000进货温度-1210.4冷库温度-20-4冻结点31.7(以生菜作为依据)冻结点上降温(K)0冻结点下降温(K)14.4冻结点上降温负荷系数0.78冻结点下降温负荷系数0.48潜热负荷系数110冻结点上降温负荷=日进货量*冻结点上降温(K)*冻结点上降温负荷系数0冻结点下降温负荷=日进货量*冻结点下降温(K)*冻结点下降温负荷系数1140480潜热负荷=日进货量*潜热负荷系数(未有冻结过程时,该负荷为零)0产品负荷334160.64总负荷=传热负荷+换气负荷+附件负荷=产品负荷1324944.9安全系数15%1523686.6压缩机运行时间16小时,每小时压缩机组需提供冷量(W)95230.415 safety factorCompressors loads per hours。
一、制冷负荷计算1、设计参数2、冷间内各项冷负荷计算 (1)维护结构传入热Q1 根据公式:)(n w t t a F K Q -∙∙=式中 K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K ;F —维护结构传热面积,㎡;a —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查《制冷装置设计》表2-2-2可得;t w —维护结构外侧计算温度℃,当计算外墙、顶棚时,按规定值取;当计算内墙地坪时,按邻室温度规定值取; t n —冷间设计温度℃。
(2)货物放热量Q 2()()()()2'n 21'321b '321'2d 2c 2b 2a 2q G -G 2q q G 10t t BC G 10h h G Q Q Q Q Q +++⨯-+⨯-=+++=ττ式中 Q 2a —食品放热量;Q 2b —食品包装材料和承载工具的热量; Q 2c —食品冷加工过程的呼吸热; Q 2d —食品冷藏过程中的呼吸热;G ′—冷间每天进货量(kg );G ′=72000kg h 1、h 2—货物进出冷间的焓值kJ/kg ;τ—货物冷加工时间,s ;本次设计中设置货物冷加工时间为24小时 B —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的重量系数; C b —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的比热,kJ/kg ·K ; t 1—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冷间时的温度,℃;t 2—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在冷间内降温终止时的温度一般为库房设计温度,℃; q 1、q 2—鲜果冷却初始、终止温度时的呼吸热,W/t ; G n —冷却物冷藏间的最大冷藏量,kg ,G n =900000kg 。
冷藏间:Q 21=80.2Kw+3.2Kw+6.1Kw+15.7Kw=105.2Kw(3)通风换气冷负荷Q3式中:hn ,hw—室内外空气的焓值,kJ/kg;n—每日换气次数,取2次;V—冷间内的净容积,m3;ρn—冷间内空气密度,kg/ m3。
(4)电动机运行产生的冷负荷Q4式中:P—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ζ—热转化系数,电动机在冷间内时取1,在冷间外取0.75;ρ—电动机运转时间系数,对冷风机配用的电动机取1,对冷间内其他设备用电动机可按使用情况取值。
冷库热负荷如何计算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
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总传热量(单位:kW).•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工作压力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T1 = 热侧进口温度T2 = 热侧出口温度t1 = 冷侧进口温度t2= 冷侧出口温度热负荷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式中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一侧有相变化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式中r,r1,r2--------物流相变热,J/kg;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