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_王雪莲
- 格式:pdf
- 大小:171.82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中西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摘要]人类历史的发展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
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必要。
文章着重把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进行比较,解释形成不同文化的原因。
[关键词]茶;咖啡;文化;跨文化交际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而在中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国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承载着中华文化。
咖啡与茶代表着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
1茶文化之中庸与咖啡文化之理性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面向大海,地域广阔,物产丰饶。
中国文化生长于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十分广阔的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受半封闭的、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所决定。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首当其冲是以小农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其特点是“中庸”“守常”“平衡”“对称”。
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茶生于山林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头脑清醒,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符。
通过饮茶可以自省,也可以养廉,赋予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
儒家学说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沟通思想,增进彼此的友情,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和谐。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而茶文化中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的茶事活动中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
在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饮茶时“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品茶的环境与心境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中庸、明论、谦和以及俭德。
西方文化的萌生、发展于相对开放的地理环境,没有具备像中国那样的可以左右整个文化动向的典型的农业区域。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茶饮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在茶饮文化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口味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又逐渐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
本文将从茶饮的历史背景、饮用方式和茶文化习俗等方面探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一、茶饮的历史背景茶饮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惯。
茶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润五脏,除百病”。
而西方饮茶的历史相较于中国要较为晚起,17世纪才开始在欧洲逐渐流行。
西方人习惯将茶与社交、休闲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一种仪式和生活方式。
二、饮用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在饮用茶饮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将茶叶倒入如盖碗、盖杯等器皿中,注重茶叶的泡制和品鉴,强调茶香和茶叶的色泽。
而西方人习惯使用茶壶冲泡茶叶,并配以牛奶、柠檬或蜂蜜等调味品。
他们更注重茶的口感和色泽,倾向于较浓烈的口味。
三、茶文化习俗的差异茶文化习俗也是中西方茶饮文化的差异之一。
在中国,品茶是一种传统的饮食礼仪,人们喜欢边品茶边闲谈,把茶作为交流的媒介。
茶道、茶艺表演等形式在中国茶文化中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而在西方,虽然也有对茶的崇尚,但茶文化的习俗相对简单,主要是享受杯中茶的美味,减压和放松。
四、中西茶饮的融合尽管中西方在茶饮文化上存在差异,但在现代社会的交流与融合中,中西茶饮也逐渐实现了互相借鉴与融合。
中国茶在西方的流行,推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如近年来盛行的奶茶和冰淇淋茶饮等。
同时,西方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借鉴,提升了西方茶艺的发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西方审美理念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西方茶道。
五、结语茶饮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是在历史背景、饮用方式、茶文化习俗还是茶饮的融合上,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茶饮文化的交融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茶的机会。
通过欣赏和品味中西茶饮的差异和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互补之美。
咖啡与茶两种饮品的文化交融时光荏苒,咖啡与茶已经成为了千家万户的常客。
这两种饮品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咖啡和茶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习俗。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咖啡与茶的文化也在不断交融与融合。
本文将从咖啡与茶的起源、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交融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咖啡与茶的起源1. 咖啡的起源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据传,在约瑟夫·多尼尼公元850年前后,曾经有一个牧羊人小伙子叫卡尔吉。
他发现他牧羊的羊群经常在吃了咖啡树的果实之后精力充沛。
于是,他试着用这些果实煮水喝,结果发现这种饮料能够提神醒脑,他便将这个发现分享给了其他人。
2. 茶的起源茶起源于中国。
据传,大约在公元前2737年,一位帝王的饮料被加入了一片树叶。
这位帝王名叫神农,他发现这种混合饮料味道鲜美,并且有益身体健康。
茶因此被大家所接受并广泛传播。
二、咖啡与茶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咖啡与茶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1. 咖啡文化咖啡文化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
以意大利为例,当地人品嚐咖啡时,喜欢利用浓郁的香味和柔和的口感来品味咖啡的醇厚。
而在美洲,咖啡多以速溶咖啡和冷萃咖啡为主,强调效率和方便。
2. 茶文化茶文化则在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更为盛行。
在中国,喝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人们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交流。
而日本的茶道则注重仪式感和心境,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三、咖啡与茶的文化交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咖啡和茶已经开始相互借鉴、融合。
1. 东方茶与西方咖啡的融合茶与咖啡的结合不再是只有花果茶或者咖啡茶这么简单。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的饮品,如奶茶、咖啡豆乳等。
这些结合了传统的咖啡与茶的饮品,既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特色,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
2. 咖啡与茶文化的相互影响茶和咖啡的文化借鉴也是相互的。
在西方,茶馆的概念已经被引入,许多人会选择到茶馆或者咖啡馆享受悠闲时光。
浅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中国和西方的饮品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茶和咖啡作为两种代表性的饮品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广泛的流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探讨两种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交方式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茶的了解和研究始于唐代,而在宋代开始成为流行的饮品。
中国茶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茶叶的煮泡、品鉴、制茶工艺和茶具的制作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历史背景。
茶叶的煮泡中国的茶泡法讲究精细,不同的茶叶需要使用不同的泡法来突显其口味和韵味。
例如,绿茶需要使用较低温度的水来冲泡,茶既不苦也不涩,口感清新爽口;红茶则需要使用较高温度的水来冲泡,茶汤色泽红艳明亮,口感浓郁香醇。
茶的品鉴品鉴茶叶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品茶时需要观察茶叶外形、香气、滋味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从中体味茶叶的清香和甘醇。
品茶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社交方式,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品茶人的心情和品位。
制茶工艺中国茶文化中的制茶工艺是世界闻名的,例如龙井茶的揉捻和炒制工艺等。
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产量、口感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注重传承和创新,不断吸取外来的技术和文化,让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茶具的制作中国茶文化中茶具的制作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茶具的种类和款式丰富,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等。
茶具的制作需要考虑材料和形状的选择、工艺和装饰的设计等多个因素,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如字画、诗词等。
西方咖啡文化相对于中国茶文化,西方咖啡文化的历史还比较年轻,起源于约300年前的欧洲。
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西方咖啡文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文化,并影响了全球的社交方式和经济结构。
咖啡的品种和烘焙西方咖啡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咖啡,例如摩卡、拿铁、卡布奇诺等等。
而且咖啡的烘焙工艺被认为是咖啡口感和质量的关键。
咖啡的烘焙分为深焙和浅焙两种,深焙的咖啡口感浓郁、苦涩,浅焙的咖啡口感清爽、酸味较强。
从茶与咖啡看中西方不同文化茶和咖啡是当今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两种饮料。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在学校、公司还是商场都有人拿着咖啡杯乐在其中;而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承载着人情和文化。
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因此也代表了中西两方文化的差别。
咖啡和茶叶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
咖啡生长在炎热的非洲、南美洲,比如巴西、哥伦比亚、牙买加等地。
这些地方都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适合咖啡的生长。
茶叶则多生长于气候温和湿润的温带,比如中国的杭州等地。
这炎热和温和的气候正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西方人热烈奔放,即使面对陌生人也可以热情地寒喧打招呼;中国人处世温和,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
茶叶和咖啡的种类,冲泡方法也有不同。
咖啡的冲泡从研磨咖啡豆到器具,再到水温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冲泡出来香味馥郁,口味浓厚。
茶叶的冲泡远比咖啡要复杂。
中国的茶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花茶几个大种,每种茶叶的加工都不一样。
冲泡茶叶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著名的就有宜兴紫砂壶。
不同的茶叶要配以不同的茶具,这样才能最好地体现出这种茶的风味来。
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陆羽用时27年所著的《茶经》就详细阐述了种茶,加工茶和泡茶的方法;而直到约公元1000年,绿色的咖啡豆才被第一次放在滚水中煎煮。
中西方历史的长度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咖啡的冲泡向来是一次完成。
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将早晨泡过的咖啡在下午再泡一次,称为“二度咖啡”,一时被传为总统节俭的佳话,可见泡过一次之后的咖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风味,在口味上变得清淡无味。
茶叶正好相反。
事实上,头次冲泡的茶水称为“洗茶”,是要弃之不饮的。
茶叶的真正口味要经过两至三道开水的洗礼才能被真正品味出来,所谓“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正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生活不同态度的写照。
中国人崇尚年轻时努力工作,吃苦耐劳,这样才能在中年时期有理想的生活和财政状况,在老年时就能欣然回味年轻时所做的事情。
2018年第05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令狐曼(1983-),女,重庆万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文学。
张可(198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翻译。
1引言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变得日益频繁,因此为了让交际更为顺利有效的进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之处一直是被学术专家及大众所重视的问题。
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条件提高了,对精神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若是欠缺对文化的了解,也就没有精神可言!餐饮文化是每个国家乃至每个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精神。
如茶就传承了我国多种文化的元素,是大部分国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咖啡,则与西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西方文化里,作为饮品主角之一,它代表的是热情、开放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也开始逐渐求同存异的融合在了一起。
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尽管这两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了一种舒适、休闲及品位的态度,但是两者却在很多方面表现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将简单地通过对比差异看两种文化的存在的冲突及融合。
2茶与咖啡的发展史与普及2.1茶的发展史与普及关于茶的起源,说法其多,大家都执一词,争议未定,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等等。
茶以文化形式出现,则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关于茶的一些相关知识。
据说“茶”的名字的由来跟神农氏有关。
传说神农氏能把吃进自个儿肚子里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就如同透过玻璃柜看里面所展示的物品一样,由于他尝遍百草,所以自然能够通过观察肚子里食物的情况来判断某种食物是否对于身体有害。
这大概也是他多次中毒都能幸免的原因吧。
在他吃了这种叶子之后,发现只要这叶子在肚子里流过的地方,都能清洗干干净净。
于是他就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叫做“擦”,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茶”的东西。
咖啡文化与茶文化的论文探析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之差异摘要:古今中外,对于“文化”这一概念的定义就达好几百种。
实则,文化是一种极为微妙的东西,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与咖啡,本为两种饮品,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从茶与咖啡的起源到兴盛,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这两种饮品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其中,代表中国的茶文化与代表西方的咖啡文化的差异,更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内在差异。
本文主要分析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异同,进而能够让读者从这两种文化的视角下探出中西方文化的潜在关系。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差异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主要饮品。
茶的清香让人心静神怡,喝茶时清新而淡雅的意境更是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令人痴迷,它的滋味更是让人在舌尖回味无穷。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渗入到人们的思想精神领域。
同样,咖啡对西方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它们都象征着追求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
然而茶与咖啡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更透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一、茶与咖啡的起源说1、茶的起源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大家没有疑义的。
在中国的饮食中,茶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在这其中,茶就有着自己独立的领域。
同时,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在谈到富人的生活情境时用“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普通人家则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晓知,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人们都离不开茶,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茶究竟来源于何时呢?中国历史上对于茶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包括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则为神农说。
摘要:茶与咖啡是目前世界上消耗量占据主要地位的两种饮料。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调剂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咖啡是西方人士生活中的必需品,随处可见。
但茶与咖啡各自代表着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中西方比较近年来,中西方文化差异成为热点研究课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各种文化也开始相互渗透、交融。
中国的茶文化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咖啡文化的影响与挑战。
一、西方咖啡和中国茶的历史起源(1)西方咖啡的历史起源说起咖啡,顾名思义:是一种灌木或者是乔木,带有白色的小花,并且其种子可以用来饮用,或将其研制成粉末。
在古希腊语中咖啡最原始的意义就是粉末或者是乔木。
咖啡最原始的故乡是非洲埃及的咖法省,因此,咖啡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就是源自于咖法的发音。
最广为流传有关咖啡的神话是:曾经有一个生活在埃及土地上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卡尔迪,一天他在寻找丢失羊群的过程中,发现羊儿正在啃食一种暗红色叶子的红色浆果,这使他感觉非常奇怪,由于处于好奇,他亲自品尝这种红色的浆果,并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能够使昏沉的大脑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这种红色的浆果其实就是咖啡的种子。
(2)中国茶的历史起源茶树主要产于中国西南部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多森林,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其实,茶属于常绿树种,其带有白粉色花瓣似的5朵花,跟中国的木兰花十分相似.关于中国茶的传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的农业之神――神农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茶的人。
他曾经在《神农本草》书中记载,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只有一种植物的叶子能够较好的减轻身体的病痛,这种神奇的叶子就是茶树。
关于饮茶,还有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皇帝,他喜欢坐在树下浇水,恰巧树叶落进水中,他出于好奇喝了这种水,感觉浑身顿时变得轻松,心情也开朗起来,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于是他利用这些叶子做了多种实验,促使中国人开始饮茶。
二、西方咖啡与中国茶的主要社会功能(1)西方咖啡的主要社会功能英国早期的咖啡厅主要是用来谈论工作的重要地方,不仅涉及到政治与艺术等内容,同时还涉及到部分文学化的内容等。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的咖啡文化是西方的特色,中国的茶文化与西方的咖啡文化有什么不同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比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叶大辞典》把“茶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
他们有的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有的则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黑茶等。
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和俄罗斯茶俗。
(1)儒释道合一。
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儒释道三家所共同造就的,它同时融汇儒释道三家的基本原则,茶具有清新、雅逸的自然天性,能使人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中国人提倡的“清静、恬淡”的哲学思想相吻合,也符合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追求的“内省修行”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玲教授认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以道家的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思想来提携;以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以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中国茶文化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精华的一个文化体系。
(2)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茶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完美结合的中介文化。
茶作为一种物质,它的形和体是异常丰富的,其造型千姿百态、命名丰富多彩,其滋味、色泽、香气又各具特色,形成了极其丰富的产品文化。
目录引言 (1)1 中国茶与西方咖啡的起源发展之比 (1)1.1 茶的起源 (1)1.2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1.3 咖啡的起源 (4)1.4 西方咖啡文化的发展 (4)2 中国茶与西方咖啡的文化差异分析 (6)2.1环境场所的不同 (6)2.2社会功能的不同 (7)2.3茶道思想与咖啡精神 (8)2.3.1中庸之道与英雄主义 (8)2.3.2 静与动 (9)3 总结 (10)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对比分析摘要:茶与咖啡它们作为当下世界三大饮料之二,它们在历经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一无二的文化,产生了特具的文化现象。
本文的目的正是要探讨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异同。
其中,从茶和咖啡各自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根据它们在生活当中的社会功能和所蕴涵的精神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最终通过这些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文化差异;对比分析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Western Coffee CultureAbstract: Tea and coffee as the second of the three major drinks in the world,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y have formed their own unique culture and produced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western coffee culture. Among them, it makes a detailed comparison from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ea and coffee, as well as their social functions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in life,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cultural phenomena, to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Keywords:Tea culture; Coffee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parative analysis引言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饮品。
2020年第10期作者简介:王惠丽,女,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收稿日期:2020年9月27日。
当中国人说“一个大茶馆,浓缩的小社会。
”时,西方人也会说;“咖啡厅是他们社会的缩影。
”在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世界的很多城市,茶馆和咖啡馆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存在都有着悠远的历史,孕育了特有的中国茶馆文化和西方咖啡馆文化。
1中国茶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人开始卖茶,要追溯到晋朝。
到唐朝,茶肆在中国已经到处可见了。
至宋朝,饮茶之风已经十分盛行。
发展至元明清时期,大街小巷的茶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休闲场所。
茶馆在中国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休闲范围,它不仅是人们放松娱乐之地,同时也是各种社会人物的活动舞台、社会生活和地方政治的中心。
茶馆的众生百态成为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缩影,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
体现在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了。
在老舍先生笔下,清朝末年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里,旧北京的社会风貌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的命运也随着茶馆的兴衰而起起伏伏。
每一幕反映的就是一个时代,当各阶层的大小人物悉数出现在这个小小的茶馆中时,展示出的却是一幅幅气势恢宏的中国特殊时代的社会历史画卷。
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茶馆又变成了中国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前夕社会的一个缩影。
在华老栓开的茶馆里,一部分代表着人民群众,一个个愚昧、麻木、不觉悟的中国底层人物纷纷登场,目睹了“华”“夏”两家人共同的悲剧。
在抗战时期,沙汀写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国抗战大后方农村小镇的世态炎凉也一一展现。
在其香居茶馆里,陈旧的生活方式、丑恶思想、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流社会种种冠冕堂皇、弄虚作假的伪装统统暴露在人们的面前,露出了它原有的腐朽本相。
在当今社会,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茶馆文化在中国一直都在蓬勃发展。
茶馆生活一直都是人们社会生活镜像的重要体现。
浅析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作者:王建萍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0期王建萍(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茶和咖啡作为风靡世界的两大饮品,已进一步被衍生为代表中国的茶文化和代表西方的咖啡文化。
作为图书馆休闲文化研究的一隅,本文从茶与咖啡的起源、传播以及所承载的文化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论证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内涵与差异。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差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说过,一支烟代表着的一个国度的文化气质。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断,一种饮品或许可以象征一国的文化味道?茶,承载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元素,可以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
唐朝元稹有诗云,“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简洁明了的道出了茶的本性及人们对它的喜爱。
而俗话说的“开门七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足以说明茶叶于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性;西方人离不开咖啡,又正如中国人离不开茶一样,“我不在咖啡馆, 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确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故将咖啡看作西方的文化解码也当恰如其分。
如今,茶叶的清新和咖啡的香醇已经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津津乐道,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它们所折射出的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从二者的起源和发展谈起,追溯一段被人忽视的岁月。
1 茶的起源与茶文化1.1茶的起源茶起源于中国几乎是一个不争的实事。
早在《诗经》和《尔雅》中,就有关于茶树的记载,只不过那时的“茶”是写作“荼”的,如“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邶风·谷风》)。
后来唐朝陆羽的《茶经》也有明确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一个知名的传说便是神农氏“尝百草而得茶”。
为了救济黎民苍生,传说中农耕的创始人神农氏,带着獐鼠打算尝遍山间所有草药。
一天,獐鼠中毒后无意吸允了一颗青树的汁液,便奇迹般的复活了,神农氏尝过汁液后也倍觉神清气爽,便开始号召大家广种此树,这也便是后来的茶树。
从一壶茶到一杯咖啡看中西文化差异作者:胡宝元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中国人在茶馆喝茶喜欢共饮一壶茶,而西方人在咖啡馆喝咖啡喜欢各点一杯。
这种文化现象正好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
文章试从中西方对“人”的不同理解、中西方朋友观念的差异和中西方关于集体和个体的教育三个方面去解读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层文化涵义。
关键词:茶;咖啡;中西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39(2013)-18--01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同西方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试从一个小的视角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在几个人走进茶馆时,总是大家一起点一壶茶,大家一起品尝,聊天。
在西方,大家一起去咖啡馆喝咖啡,往往各点一杯不同口味的咖啡。
却很少点一壶咖啡几个人一起分享。
受此影响,咖啡杯都是单个出售的,而且造型各异。
成套的咖啡杯是很少见的。
这样的差异,正反映了中西方独特的价值观。
一、中西方对“人”的不同理解1、中国人伦与宗法下的“人”。
在中国传统的实际生活中,在思想文化里,“人”几乎全是或主要是由人伦(核心是亲属血缘人伦关系)来形成的家族、民族、国家这类整体,和在这种人伦之网中被分别规定下来的一切人。
在这样的文化下,中国人的个性往往被忽视。
生存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家族或者祖国的荣誉。
在森严的等级宗法制度里,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关系中。
生命里多为命中注定,没有人关心你的个性。
却会有更多的人关心你的行为是否符合宗法制度。
2、西方自由平等下的“人”。
“如果说中国人的显著特征是重人伦的话,那么西方人的显著特征就是重自由。
一部西方文化史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人骄傲地把自己称作‘自由人’直到今天西方人仍处处以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是‘自由世界’自诩。
可见他们最珍视的是自由,在他们看来,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有自由,能独立自主,不受外物和他人支配和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