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高考历史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微课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35
【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专题一中西古代文明史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先秦导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州一模)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 禅让制B. 礼乐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2. (2013·揭阳一模)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3. (原创)《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 )A.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 秦汉采取重农抑商C. 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 农工皆本,经济民生4. (2013·深圳二模)“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本先秦典籍。
它是( )A. 《春秋》B. 《道德经》C. 《论语》D. 《韩非子》二、非选择题5. (2013·广州调研)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到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
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
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
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汇总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文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有准备自己的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微专题2 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地位: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考向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021·全国甲卷)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
”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解析:由材料可知,蔡和森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而中国也和农业国俄罗斯一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因此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蔡和森只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更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而不是说发达国家就不会有革命,“不会”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不等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失去”一词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D项。
【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专题三中国近代史第二讲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导学案课堂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 (2013·广州二模)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
”下列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B. 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C.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D. 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2. (2013·肇庆二模)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这体现了当时国人追求( )A. 师夷长技以自强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 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D. 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3. (2013·海南卷)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A. 日本B. 德国C. 苏俄D. 法国4. (原创)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但是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正式宣布科学破产,开始埋首整理国故。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 法国大革命的冲击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一战对欧洲的打击D.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二、非选择题5. (2013·南京二模改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下同)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
解密0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考点热度★★★★★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国民大革命时期(2022 海南卷07)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扶助农工土地革命时期(2022 浙江卷1月12)土地革命时期的标语(2022 辽宁卷09)土地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2022 浙江卷6月1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国共合作抗日(2022 湖南卷08)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全面抗战路线(2022 全国甲卷07)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2022 全国乙卷07)日本侵华与苏维埃政权的调整(2022 山东卷07)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2022 江苏卷08)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解放战争时期(2022 北京卷08)解放战争前中国各界对和平民主建国的期盼(2022 广东卷09)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2022 湖南卷09)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民主主义政策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国民大革命时期联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土地革命时期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基本政策,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抗日战争时期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史实,认识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演化的特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解放战争时期结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联系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核心考点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创立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8月,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武装斗争的目标是夺取城市】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来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30年,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至1937年】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专题三中国近代史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导学案课堂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 (2013·汕尾调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西方的严峻挑战,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延误了20年。
主要原因在于( )A. 林则徐等改革派的退让B. 顽固派的阻挠C.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D. 国人对世界趋势认识不明2. (2013·揭阳二模)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3. (2013·汕头二模)梁启超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盛衰兴亡之迹”。
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 )A. 历史学强调客观性B. 救亡图存C. 全球化加速D. 国际竞争激烈4. (2013·浙江文综)据《中国近代报刊史》载,《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这一现象说明( )A.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 《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 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 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二、非选择题5. (2013·山东文综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 据材料一,简析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 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 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高考总复习南方凤凰台二轮提优导学案历史详解详析专题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堂评价1. B 【解析】本题以分封制的瓦解为考点,要求同学在调动所学学问的基础上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解读和运用。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封建主”即各地诸侯。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不断强大,天子衰微,导致诸侯争霸、兼并战斗不断,而这一切根源于分封制的局限性,即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简洁导致地方割据。
宗法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地方割据混战,故排解A项;郡县制、行省制均是加强中心集权的主要制度,而且均在东周后才确立,故C、D两项明显错误。
2. B 【解析】本题以宗法制的影响为考点,考查同学对材料信息及相关学问的理解程度。
A、D两项表述内容与材料无关,可排解;个人观念淡漠本身是由于家族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故C项是现象,B项为本质。
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理解及猎取有效信息进行精确解读的力气。
材料反映的是东海郡有“县、邑、侯国”, 侯国属于郡管辖,不足以严峻威逼中心,故A项错误。
C、D两项与史实不符。
正确答案为B。
4. A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演化为考点,要求同学结合所学学问并依据材料信息对九品中正制作出正确的评价。
材料明确指出九品中正制实施早期“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这说明其早期并不仅仅依据门第,也依据人才的优劣确定品第,故A项正确;B、C两项为九品中正制后来的变化,与题干材料也无关;材料未涉及九品中正制实施的具体作用,故D项错误。
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科举制的理解及阅读材料猎取有效信息并精确理解的力气。
A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C、D两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
材料强调尽管科举制有局限性,而“制度则昭若日月”,故正确答案为B。
6. 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变化。
古代皇权至上,不存在依据具有法律性,故A项错误;古代政治是君主专制,不存在民主性,故B项错误;最终决策方式上是皇帝独裁,大臣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材料从唐太宗与“百司商量”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高校士,说明皇帝的权力与力气不成正比,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