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焊基础第一章
- 格式:pptx
- 大小:910.48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能正确认识焊接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原理了解焊接电弧的工艺特性及电弧力的种类了解阴极斑点及阳极斑点的定义了解熔滴上的作用力掌握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能正确认识焊缝形成过程了解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了解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及防止二、教学重点:焊接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原理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电离和激励极斑点及阳极斑点最小电压原理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及防止四、参考学时数:4~6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焊接电弧一、焊接电弧的物理基础(一)电弧及其电场强度分布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它是带电粒子通过两电极之间气体空间的一种导电过程。
电弧有三个部分构成:阴极区、阳极区、弧柱区。
(二)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1、气体的电离在外加能量作用下,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分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为气体电离。
其本质是中性气体粒子吸收足够的能量,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电离种类:(1)热电离气体粒子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电离的过程称为热电离。
其本质为粒子热运动激烈,相互碰撞产生的电离。
(2)场致电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其中的中性粒子发生非弹性膨胀而产生的电离。
电离程度:电离度:单位体积内电离的粒子数浴气体电离前粒子总数的比值称为电离度。
(3)光电离中性气体粒子受到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过程称为光电离。
2、阴极电子发射(1)电子发射:阴极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外加能量时从阴极表面逸出的过程称为电子发射。
其发射能力的大小用逸出功A w表示。
(2)阴极斑点阴极表面光亮的区域称为阴极斑点。
阴极斑点具有“阴极清理”(“阴极破碎”)作用,原因:由于氧化物的逸出功比纯金属低,因为阴极斑点会移向有氧化物的地方,将该氧化物清除。
(3)电子发射类型1)热发射阴极表面受热引起部分电子动能达到或超过逸出功时产生的电子发射。
第一章焊接电弧基础1. 电弧的本质是气体放电,是气体放电的一种表现形态。
2. 三种放电形式:(自持,非自持,辉光)放电3. 带电粒子来源:一是电源通过电极(阴极)向气隙空间发射电子。
二是气隙中的中性粒子被电离产生电子和离子。
4. 阳离子和电子来源:阳离子(电离)电子(阴极电子发射,包括热发射,场致发射)5. 电弧压降包括哪三部分:(阳极,弧柱,阴极)压降6. 维持电弧放电的条件:1、放电气隙内带电粒子的生成。
2、保持阴极、阳极与电弧间电的连续性。
7. 焊接电弧的热量的来源:焊接电弧的热量来自电源提供的电能,电源向电弧的弧柱区、阳极区和阴极区即电弧整体提供的电能:Pa=IUa=I(Ua+Uc+Up)8. 焊接电弧的热效率影响因素:热效率的数值与焊接方法、弧长因素、母材情况等有关。
热效率:相对于电弧功率(电弧电压X电弧电流),向母材传送的热量(热输入量)所占的比例称作焊接电弧热效率。
9. 电弧静压力(电磁收缩力)在两根互相平行导体中,通过同方向的电流时,导体间产生相互吸引的力,若电流方向相反,则产生排斥力。
10. 交流电弧:是指电弧(电极)极性随时间交替变化的电弧,也就是焊接电流方向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变化,一般用在TIG焊接、等离子弧焊接和焊条电弧焊中。
11. 直流正/反接的区别:直流正接的热量比反接的热量要高,所以焊接厚板的时候多用直流正接。
焊接薄板的时候为了防止焊穿,采用直流反接的方法。
而焊接铝镁合金的时候直流反接,钨极为正极,电流大,对氧化膜有冲击清理的作用,但是容易烧穿,所以用交流焊接交替电波焊接,这样可以有效清理氧化膜还防止烧穿。
12. 焊接电弧静特性产生原因:小电流区,电弧温度低,其间粒子电离度低,电弧导电性较差,需要有较高的电场推动电荷运动在电弧极区,特别是阴极区,由于电极温度较低,极区的电子提供能力较差,不能实现大量的热电子发射,会形成较强的极区电压降,表现出较高的电压值。
增大电流值弧柱温度增加,电弧中的粒子电离度增加,电弧的导电性增加,同时电极温度提高,阴极热发射能力增强,Uc值降低,阳极蒸发量增加UA值降低,两极区电场相对减弱,电弧电压下降。
《焊接工程基础》知识要点复习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及第二章焊丝的熔化和熔滴过渡一焊接的概念: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加热或者加压,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方法。
二电弧的概念:电弧是在一定条件下电荷通过电极间气体空间的一种导电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三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电弧是由两个电极和它们之间的气体空间组成。
电弧中的带电粒子主要依靠两电极之间的气体电离和电极发射电子两个物理过程所产生的,同时也伴随着解离、激励、扩散、复合、负离子的产生等过程。
四电离与激励(一)电离:在一定条件下中性气体分子或原子分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的现象称为电离.电离的种类: 1 .热电离:高温下气体粒子受热的作用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电离称为热电离。
2. 电场电离:带电粒子从电场中获得能量,通过碰撞而产生的电离过程称为电场作用下的电离。
3.光电离: 中性粒子接受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现象称为光电离。
(二)电子发射:金属表面接受一定的外加能量,自由电子冲破金属表面的约束而飞到电弧空间的现象.1、热发射金属表面承受热作用而产生的电子发射现象.热阴极:W、C 电极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沸点;冷阴极:Fe,Cu,Al,Mg等。
影响因素:温度、材质、表面形态2、电场发射:当金属表面空间存在一定强度的正电场时,金属内的自由电子受此电场静电库伦力的作用,当此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可飞出金属表面,这种现象称电场发射。
对低沸点材料,电场发射对阴极区提供带电粒子起重要作用。
影响因素:温度、材质、电场大小3、光发射:当金属表面接受光辐射时,也可使金属表面自由电子能量增加,冲破金属表面的约束飞到金属外面来,这种现象称为光发射。
4、粒子碰撞发射:高速运动的粒子(电子或离子)碰撞金属表面时,将能量传给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使其能量增加而跑出金属表面,这种现象称为粒子碰撞发射。
在一定条件下,粒子碰撞发射是电弧阴极区提供导电所需电子的主要途径。